高 驥
1940年5月,懷著對共產(chǎn)黨的探詢和對共產(chǎn)黨根據(jù)地的好奇,華僑領袖陳嘉庚離開重慶,到達延安。之前,這位南洋富商對自己在重慶的所見所聞極其失望。戰(zhàn)時陪都觥籌交錯、紙醉金迷,蔣介石如同帝王般的做派、行政院長孔祥熙開私人賓館用于政府招待,各種宴會一擲千金。陳嘉庚私下嘆息:國家前途深可憂慮!
延安會是怎樣的情況?
第一次走入楊家?guī)X毛澤東的土窯洞,陳嘉庚內心非常震撼——中國共產(chǎn)黨領袖的住所,墻上是一張地圖,地上十幾張高低不一的木椅子,配一個農家的大木桌子,“蓋甚簡單也”。交談過程中,細心的陳嘉庚發(fā)現(xiàn)南洋學生聞訊趕來,“無敬禮便坐,絕無拘束”。
傍晚,毛澤東在窯洞外露天場地設宴招待陳嘉庚,拿來一個舊圓桌面放在方桌之上。桌面陳舊不光潔,只能用四張報紙遮蓋。飯菜上桌,只有在延安比較稀有的白米飯和洋芋、豆腐等陜北農家菜,唯一的美味佳肴是一只雞。毛澤東解釋說:“我沒有錢買雞,這只雞是鄰居老大娘知道我有遠客,特地送來的。母雞正下蛋,她兒子生病還舍不得殺呀!”
延安土窯洞的這頓飯給陳嘉庚留下的美好感覺,遠勝過他在重慶遇到的所有豪華宴席。
有一次,陳嘉庚與毛澤東兩人閑談南洋情形時,很多人都跑來聽,頃刻間座位告滿。有一名勤務兵因事遲到,大大方方地擠到毛澤東坐的椅子上。毛澤東很自然地把身子向邊上挪了挪,以便那個“小鬼”坐得舒服一些。
隨著在延安考察更多的地方、與更多的人交談,陳嘉庚對延安、對中國共產(chǎn)黨的了解更加深入。臨別時,陳嘉庚說:“我未來延安時,對中國前途甚為悲觀,以為中國的救星尚未出世,或還在學校讀書。其實此人已經(jīng)四五十歲了,而且已做了很多大事了。此人現(xiàn)在延安,他就是毛澤東?!?/p>
回到南洋,陳嘉庚對華僑做了長達3小時的演講。他高聲呼喊:中國的希望在延安。從最初的驚奇,到最終的佩服和尊崇,陳嘉庚從共產(chǎn)黨人的身上看到了先進性和純潔性,看到了中國的希望。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體現(xiàn)在窯洞內外樸實的作風中,感召著千千萬萬中國人。
1940年初秋的一天,延安馬列學院教務處長鄧力群等4人行色匆匆,他們是去接要來學院上課的毛澤東。在延河橋頭,毛澤東遇到了他們。得知鄧力群是專門來迎接的,毛澤東連聲說:“這樣做不好,要不得。”他語重心長地說:“我們要革命,就要和舊制度決裂,萬萬不能沾染官僚習氣。從楊家?guī)X到馬列學院,十里八里路,二萬五千里長征都走過來了,這幾步路算不了什么,不要接接送送。我們要養(yǎng)成一種新的風氣,延安作風。我們要用延安作風打倒西安作風。”
毛澤東提到的“西安作風”是有所指的。開展第二次國共合作時,國民黨在延安劃給共產(chǎn)黨23個縣,其中15個縣,國民黨安排了自己的縣黨部、縣長和保安團。因此,在抗戰(zhàn)初期,這里算是雙重政權。
最終結果可想而知,在種種惡劣環(huán)境的考驗下,共產(chǎn)黨以自己的優(yōu)良作風站穩(wěn)了腳跟,國民黨的政權機構被老百姓“擠走”了。
1945年,在黨的七大上,毛澤東首次把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密切聯(lián)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概括為黨的三大優(yōu)良作風。自此,作風建設進入新階段,并伴著解放的炮聲響遍中國大地。
隨著革命形勢的快速發(fā)展,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陸續(xù)出現(xiàn),延安作風面臨著新的考驗。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振聾發(fā)聵地向全黨發(fā)出“兩個務必”的警示。
1949年5月,柳亞子問毛澤東:“共產(chǎn)黨的政策路線合乎民意,人民支持擁護,但是我們都沒有想到勝利來得這么快,不知道毛主席用了什么妙計?”毛澤東笑著說:“如果說有妙計的話,那就是先生說的,人民的支持就是最大的妙計?!?/p>
“人民的支持就是最大的妙計”,一句話道破中國革命勢如破竹的真諦,蘊含著優(yōu)良作風的力量。
1950年,毛澤東出訪蘇聯(lián)回國抵達東北,發(fā)現(xiàn)因為接待他而禁止群眾上街。當看到地方領導設置的豐盛“便宴”,毛澤東再也忍不住了。他寫下“撤崗”的紙條,要求立即解除群眾上街的禁令。面對各種講排場的現(xiàn)象,他更是提出嚴厲批評,并召集地方領導開會,著重講了七屆二中全會精神,要求大家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斗,當好人民的公仆,“住上了高樓大廈,不能忘記了延安的土窯洞”。
小小的土窯洞,背后是作風建設的大文章。作風建設關系人心向背、關系成敗得失。黨的百年歷史無數(shù)次證明了這一點,驗證了形形色色的考驗就在我們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地方,為此我們永遠不能放松警惕。今天,面對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忘延安的土窯洞”依然是我們的遵循。
現(xiàn)在,“四風”的表現(xiàn)方式改頭換面,并未根絕,“圍獵”者的目光也始終在執(zhí)政者身上尋覓漏洞。能否經(jīng)受住新的考驗,依然是擺在共產(chǎn)黨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題。時刻想一想“延安的土窯洞”,重新學習延安作風,錘煉黨性,我們一定能夠用優(yōu)良作風打敗壞習氣,用優(yōu)良作風踐行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用優(yōu)良作風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再給人民、給歷史、給民族帶來新的奇跡。
(摘自2021年3月30日《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