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桂
(新疆師范大學(xué) 中國語言文學(xué)學(xué)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7)
“景泰縣位于甘肅中部,地處黃土高原和騰格里沙漠的過渡地帶。東瀕黃河,與靖遠隔河相望,南連皋蘭、永登兩縣,西接天祝藏族自治縣和古浪縣,北鄰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阿拉善左旗和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中衛(wèi)市。境內(nèi)高山雄峙,丘陵起伏,溝谷縱橫,灘川交錯?!盵1]截止2011年,“全縣總面積5432平方公里,人口23萬”[2]。景泰現(xiàn)屬于白銀市,有三個鎮(zhèn)、11個鄉(xiāng)、187個行政村,具體有條山鎮(zhèn)、蘆陽鎮(zhèn)、正路鄉(xiāng)、寺灘鄉(xiāng)等。
景泰方言屬于中原官話秦隴片,自古至今,漢族與少數(shù)民族生活在一起,為當?shù)匚幕罢Z言交流提供了條件。因此,景泰方言中含有少數(shù)民族語言特征,按照內(nèi)部差異,縣城內(nèi)方言又分為正路和蘆陽兩個次方言區(qū)。
景泰方言的程度表示法主要有四種,分別是程度副詞、程度補語及重疊式。
1.“胡嘟”
景泰方言的“胡嘟”和普通話的“十分”“特別”等詞一樣,都是程度副詞,經(jīng)常使用“胡嘟+形容詞”的結(jié)構(gòu),“胡嘟”放在形容詞前面作狀語,可以說“胡嘟多”,不能說“多胡嘟”。例如:
(1)這一雙皮鞋我穿了有兩年了,還新新個,質(zhì)量胡嘟好。
(2)這個人說話態(tài)度差得很,胡嘟難纏。(難纏:刁蠻)
青海方言和寧夏方言的“胡嘟”也是程度副詞,都是“十分”“特別”的意思,景泰方言和青海方言的“胡嘟”一樣,可以指人的動作和自然界事物,當指一個人跑步速度快時,可以說“他跑得胡嘟快”,而不像普通話說“他跑得很快”,指今天風(fēng)大時,可以說“今個天的風(fēng)胡嘟大”,不說“今天的風(fēng)很大”;寧夏方言的“胡嘟”只指人的動作,不指自然界事物;景泰方言和青海方言的“胡嘟”在指人的動作時,沒有感情,多是客觀描述,而寧夏方言的“胡嘟”在指人的動作時,帶有否定情感。通過比較,景泰方言、青海方言和寧夏方言都可以在指人的動作時用“胡嘟”,如“胡嘟快”,而在指自然界事物,只有景泰方言和青海方言可以用“胡嘟”。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景泰方言和青海方言的程度副詞“胡嘟”比寧夏方言的程度副詞“胡嘟”使用范圍大,且不含否定意義。
2.“稀不”
在部分方言區(qū),如內(nèi)蒙古西部地區(qū)的“稀”是獨立的程度副詞,可以說“今天的菜湯稀香”,這里的“稀”是“特別”和“十分”的意思。而蘭州方言和景泰方言的“稀”與“不”組成“稀不”格式,表示的程度重,指內(nèi)容程度超出了說話人的心理準備,有積極和消極兩種態(tài)度。例如:
(3)這個魚罐頭稀不好吃了的。
(4)這個鋪子里的煙稀不貴了的。
以上句子中,(3)表示積極的態(tài)度,表達了贊賞、喜愛之情;(4)表示消極的態(tài)度,表達了厭惡、不滿之情?!跋〔弧弊鞒潭雀痹~使用很廣泛,永登方言和皋蘭方言中的“稀不”和景泰方言的一樣,都是程度副詞。從景泰縣的所處位置分析,景泰縣南連皋蘭、永登兩縣;從景泰縣的歷史沿革分析,景泰縣曾屬皋蘭縣管轄,后來又從皋蘭縣撤出,這些因素都為語言交流提供了客觀條件。
3.“淡薄”和“稍微”
景泰方言的“淡薄”和“稍微”是副詞,它們的作用和普通話的“稍”和“稍微”一樣,都作程度副詞,表示的程度低。例如:
(5)你淡薄拾掇快些。
(6)你稍微一等,我就來了。
景泰方言的“淡薄”和“淡薄名利”中的“淡薄”不一樣,是個程度低的副詞,讀輕聲,表達積極或消極態(tài)度,“稍微”也表示低程度,經(jīng)常與副詞“一”一起使用,再跟形容詞或動詞說明程度較淺或動作較快,當“稍微”后加的成分是否定詞時,則表示與實際結(jié)果相反的另一種情況,表達消極態(tài)度。將“淡薄”和“稍微”作比較得出兩者的共同點為都是程度低的副詞,不同點為“淡薄”表達積極或消極態(tài)度,而“稍微”表達消極態(tài)度。
景泰方言常用補語表示程度,有“動詞、形容詞+得+不行”和“動詞、形容詞+得+說不成”的結(jié)構(gòu),補語后不加賓語或其它成分,表示積極和消極態(tài)度。
1.“動詞、形容詞+得+不行”式,例如:
(7)她兄弟愛看學(xué)習(xí)得不行。
(8)樹上的梨子多得很,就是都尕得不行。
2.“動詞、形容詞+得+說不成”式,例如:
(9)十里沙河的籽瓜甜得說不成。
(10)李家的尕孫子壞得說不成。
以上句子中,(7)和(9)表示積極的態(tài)度,表達了說話人的贊賞、喜愛之情;(8)和(10)表示消極的態(tài)度,表達了厭惡、不滿之情。
3.“動詞、形容詞+得+了不得”式
普通話經(jīng)常用“極了”和“不得了”來作程度補語,有“好吃極了”、“好吃得不得了”等句子,景泰方言不用“極”,經(jīng)常把“不得了”變成“了不得”,表達積極或消極的態(tài)度。例如:
(11)天氣晴得了不得。
(12)頭暈得了不得。
以上句子中,(11)表示積極的態(tài)度,表達了說話人的喜歡、羨慕和贊許之情;(12)表示消極的態(tài)度,表達了批評、不滿之情。
景泰方言可以用形容詞、副詞的重疊式來表示程度,構(gòu)成ABB結(jié)構(gòu)。
1.形容詞的重疊式
形容詞的重疊式主要有單音節(jié)形容詞和雙音節(jié)形容詞,其中單音節(jié)形容詞又分為 “ABB”式和“A著+A著”式,雙音節(jié)形容詞有“AB+AB的”式。
第一,單音節(jié)形容詞中的“ABB”式,有“白生生(顏色白)、白渣渣(臉色蒼白)、紅丟丟(顏色鮮艷)、黑壓壓(人多擁擠)、清亮亮(清澈)”等等。
第二,景泰方言的“著”還可以和前面的形容詞重疊,表示程度加深,一般有“A著+A著”式,例如:
(13)這個豬娃子吃上不長肉,尕著尕著,盡長不大。
第三,景泰方言的雙音節(jié)形容詞為“AB+AB的”式,例如:
(14)他的娃這兩年沒人給操心,娃臉黑瘦黑瘦的。
2.副詞的重疊式
副詞的重疊式ABB式,有“歪狠狠(說話態(tài)度差)、急勾勾(做事慌張)、葛嚓嚓(吵鬧)等等。
重疊式表示程度在甘肅方言中使用很廣泛,在靖遠方言、蘭州方言、武威方言和定西方言中都存在,一般在交流時也不會產(chǎn)生歧義,當指人或某個事物細白時,都可以說“白生生”,普通話句子“這個孩子皮膚很白”,在甘肅方言中可以說“這個娃肉皮子白生生的”;指人或某個事物成長速度慢時,甘肅方言可以用“尕著——尕著”來表示;指某些人說話很大聲或某個地方很吵鬧,在甘肅方言中可以用“葛嚓嚓”,在“下課鈴聲響后,校園里聽著很吵鬧”這個句子中,普通話用“吵鬧”來描述當時的狀況,而在甘肅方言中,則多說“葛嚓嚓”,句子就變成了“下課鈴聲響罷,學(xué)校里聽著葛嚓嚓的”的表達。用形容詞、副詞的重疊式來表示程度,這是甘肅方言及景泰方言與普通話程度表示法的不同之處。
景泰方言的程度表示法獨特又意義豐富,表達效果準確又生動,具體可以分為三種表示法,第一種是使用程度詞語表示程度;第二種是使用動詞、形容詞后加補語表示程度;第三種是使用重疊式表示程度。在景泰方言多種多樣的程度表示法中,有吸收了少數(shù)民族語言的“胡嘟”以及用語音拉長來表示程度的方法,反映出景泰方言在與少數(shù)民族語言交流中除了有詞匯的接收,還有語法上的接收。除此之外,景泰方言的程度表示法和蘭州方言中的皋蘭方言及永登方言程度表示法很相似,原因有兩點:第一,從地理位置來看,景泰縣南連皋蘭、永登兩縣,人口流動和交流頻繁。第二,從行政劃分來看,曾在1958年撤景泰縣將其歸并皋蘭縣管轄,后又撤出,這都為兩縣方言互相接收和影響提供了客觀條件??傊?,根據(jù)景泰縣當?shù)氐恼Z言風(fēng)格及多樣的程度表示法的配合使用,長期以來便形成了景泰方言程度表示法的獨特表達效果。
注釋:
①張世軍,楊悅春.景泰史話[M].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11:03.
②楊悅春.景泰古今[M].景泰:景泰縣地方志辦公室,2000:09-10.
③景泰縣志編纂委員會.景泰縣志[M].蘭州:蘭州大學(xué)出版社,1996: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