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良溦
自市、縣部署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工作后,江西省上猶縣陡水鎮(zhèn)黨委、鎮(zhèn)政府結合長坑村民風淳樸、人口較密集、留守老人較多的實際村情,決定將長坑村確定為試點村,采用“裝修代租”的形式,由政府投入資金6萬余元,利用閑置民房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下簡稱文明實踐站)。長坑村因地制宜整合資源,建設了多功能、一體化的文明實踐站和深受群眾歡迎、高效運轉的孝老食堂,探索出了一條具有新時代農村特色的新型養(yǎng)老模式。
在食堂管理上,陡水鎮(zhèn)長坑村建立了食堂管理、生產、衛(wèi)生等制度,由德高望重、熱衷公益的老黨員、老干部擔任文明實踐站理事會、監(jiān)事會成員,參與孝老食堂的管理,進一步提升服務老年人的能力。根據長坑村的實際村情民情,文明實踐站孝老食堂建設之初,在充分討論醞釀的基礎上,村“兩委”先后召開黨員、群眾代表會議,選取了深受群眾信任、熱心公益事業(yè)的老黨員、老干部和鄉(xiāng)村醫(yī)師、公益崗位人員等,組建了文明實踐理事會和監(jiān)事會,并明確了“兩會”成員的職責分工?!皟蓵背蓡T全程參與了站點的建設工作,與村干部一同選定站點地址,并討論裝修方案和功能分區(qū)設置、募集資金等。同時,深入村組調查研究,及時掌握民情,與村“兩委”共同討論制定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并在實踐運行中逐步發(fā)展和完善。
在政府“拋磚引玉”式的投資建設后,長坑村“兩委”和文明實踐站理事會、監(jiān)事會主動作為,采取靈活高效的宣傳方法,動員和爭取社會各界力量的參與支持,為孝老食堂的建設和高效運行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保障。一是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平臺開展宣傳。通過村務公開微信群等渠道,廣泛宣傳興辦文明實踐站孝老食堂的目的和意義,動員村民參與公益、捐款捐物。二是利用重要時間節(jié)點進行宣傳。利用重陽節(jié)、春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適時開展集中活動,營造敬老和支持公益的氛圍,邀請鄉(xiāng)賢出資開展重陽敬老活動,引起較大反響。三是積極聯(lián)系本土鄉(xiāng)賢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孝老食堂啟動當天,在外工作和經商的各界人士捐款15000多元。四是打造“口碑”促宣傳。通過“兩會”成員、愛心人士和村內老人的口碑,不斷擴大宣傳效果,部分長期在外務工的村民也主動聯(lián)系,要求通過微信和網購等形式進行捐款捐物。
1.工作例會制度。理事會和監(jiān)事會定期召開例會,民主討論決定日常管理中的問題,同時重大事項需報村委會批準方可實施。在實際工作中,通過例會先后確定了用餐預約、推廣公筷、注重營養(yǎng)搭配、根據老年人特點購菜等具體做法。結合長坑村人口眾多、70歲以上的老人也較多的村情,確定了70歲以上老人每餐2元、60~70歲老人每餐4元的收費標準。同時,建立了工作微信群,方便大家交流和討論。
2.財務管理制度。指定專人擔任財務、出納,分別記賬。食堂采購票據需經廚師簽字確認并專賬登記。日常用餐專人登記記賬。賬目每周對一次賬,由監(jiān)事會監(jiān)督;每月一審核,經監(jiān)事會長簽字、村委會確認后張榜長期公示。同時,設立“愛心榜”,對收到的公益捐贈長期公示名單。
3.值班制度。每天安排一名理事會成員和一名村干部共同值班,前者負責日常工作,后者負責巡視監(jiān)督,并負責為群眾宣傳講解政策、組織觀看“學習強國”學習內容等。
文明實踐站成立以來,理事會全權負責日常管理,包括圖書室、書畫室管理,食堂采購和用餐安排等;監(jiān)事會每天安排人員到站點進行巡視,對環(huán)境衛(wèi)生、飯菜質量、設施設備等進行檢查,確保及時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在鎮(zhèn)黨委、鎮(zhèn)政府的引導、各界愛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和監(jiān)(理)事會的分工負責、精心管理之下,截至目前,文明實踐站每日正常營業(yè),孝老食堂“生意興隆”,運行平穩(wěn)高效,獲得了村民們的一致好評。隨著口口相傳,前來就餐的老人也在逐漸增加,最多時一餐40余人,有效解決了留守老人就餐難、精神生活空虛等問題。
長坑村安排了每日值班工作人員,及時解決孝老食堂運行中碰到的有關問題。在監(jiān)管中,碰到不好解決的問題時,可以及時向村里反映,大家共同協(xié)商解決。長坑村充分迎合了上猶縣所開展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為如何有效解決農村留守老人吃飯問題付諸了實際行動,充分發(fā)揮了鄉(xiāng)間“兩話”的作用??梢哉f,長坑村孝老食堂的建成運行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起到了示范帶頭作用。孝老食堂解決了千家萬戶的難題,借助社會力量、幫扶單位、上級部門以及黨員干部等讓長坑村的老人吃飯有保障、搭配更健康、營養(yǎng)更合理,保證老人在這里吃得舒心、談得開心。目前,每天都陸續(xù)有前來報名登記的老人,社會集體共同鑄就的愛心讓村內的老人享受到一葷一素一湯的營養(yǎng)餐飲服務。飲食決定了健康,而健康又是身心愉悅的基本。因此,孝老食堂不僅讓留守老人感受到家的溫暖與幸福,還讓更多在外務工的子女能夠安心工作。
長坑村孝老食堂的正式啟用,既為廣大留守老人提供了地下助餐服務,還繼承發(fā)揚了我國傳統(tǒng)敬老愛老的美德;同時,這種助老服務模式也吸引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如今,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愛心企業(yè)、志愿者等參與捐贈,這支隊伍越來越強大,用溫暖撐起“孝義”,讓愛心如春日的和風、冬日的暖陽照拂著每個人。孝老食堂制度靈活,廣泛征詢了大多數老人意見并充分依據老人們的實際需求合理安排食堂開放時間,而且還為老人們提供了免費的茶水服務。老人在這里吃完飯可以與熟識的村民和朋友盡情嘮磕,不僅遣散了老人的孤獨寂寞,還最大程度舒緩了他們的心理壓力,在開心交流中不由自主地增長了很多見識及知識。孝老食堂充分踐行孝老愛親的義舉,不但讓其成為越來越多老人愿意來、留得住的活動陣地,也成為有話說、有溫度、溢滿親情的精神家園。
以服務關懷老人、傳承中華孝道為切入點,贛州各地建起了文明實踐站孝老食堂。有了孝老食堂后,老人們坐在一起吃飯、喝茶、聊天,還能相互照應,也讓兒女們省心,鄰里之間更加和睦了。如今,長坑村的留守老人不自覺地將孝老食堂當成相互溝通交流的平臺,他們坐在一起能夠敞開心扉訴說彼此之間的趣事,鄰里關系更加親密和睦,而許多積壓在內心的苦楚和某些鄰里糾紛也在交談過程中有效化解,村里呈現(xiàn)出一派溫馨喜慶的景象,老人們的笑容更加陽光燦爛。同時,黨員干部在建設孝老食堂過程中發(fā)揮了先鋒模范作用,全心全意為村留守老人提供基本生活服務,讓家中的年輕人沒有后顧之憂,留足干勁奮力奔小康,在社會與村民的一致好評下,黨干群關系越來越融洽、越來越和諧。
長坑村孝老食堂還為留守老人們組建了趣味無窮的棋牌活動小組、增長知識的書報活動小組、娛樂身心的廣場舞活動小組以及展示技藝的樂器活動小組,這些活動益處頗多。伴隨著活動的開展,這里的老人們生活不再是陰暗苦悶,他們會依據自己的愛好自由參與讀書看報、下棋打牌,思維越來越活躍、身體越來越結實、說話越來越幽默,充滿了活力、信心、力量,不但生活有所依,而且精神也有了良好寄托。
2020年6月18日,長坑村當天有幾十名60周歲以上的老人就餐,對食堂提供的干凈環(huán)境與美味可口的食物非常滿意,他們覺得孝老食堂的食材健康、服務優(yōu)質,在這里吃飯仿佛與很多親人聚集在一起一樣,沒有任何心理壓力,非常舒心。同時,長坑村的老人紛紛表示,孝老食堂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的見證,他們充分感受到了國家的關心與大家庭的溫暖。長坑村孝老食堂的投入與使用,設身處地地為困難老人解決了飲食難題,讓這些老人能夠“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樂”。另外,將這種集就餐、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居家養(yǎng)老綜合體落到實處,也真正用實際行動提升了群眾的滿意度、獲得感。孝老食堂的出現(xiàn),讓更多的老人由衷地齊頌黨恩、共話幸福,在家長里短中、在歡聲笑語中、在充滿人情味的環(huán)境中感慨新時代的生活越過越甜美。
由上述可知,上猶縣陡水鎮(zhèn)長坑村在黨的號召下努力構建了新時代養(yǎng)老模式的實踐路徑,真正讓老人實現(xiàn)了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樂,既打造了基層養(yǎng)老文化的穩(wěn)定模式,又拓展了養(yǎng)老文化空間,更逐步加強了基層群眾的凝聚力。今后,我們仍要努力集中目標解決基層養(yǎng)老問題,全力在此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