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jìn)帽,中山裝,粗獷的臉上帶著質(zhì)樸的笑容——在鞍鋼博物館的英模展區(qū),有這樣一張老照片,將新中國第一代全國勞動模范孟泰的形象定格在億萬中國人腦海。
1898年,一個水深火熱的黑暗年代,在河北山王寨村一座破茅屋中,男嬰呱呱落地,祖上數(shù)輩為地主扛活的老孟家,帶著期許給他取名瑞祥,就是后來的孟泰。
瑞祥18歲時,河北遭天災(zāi),為糊口,他決定闖關(guān)東,投奔在撫順千金寨刨煤的叔叔。到撫順后,瑞祥改名孟憲鋼,下煤窯當(dāng)了“黑爪子”(舊時對工人的稱呼)。
那年頭,工人的命就攥在日本人和工頭的手里,根本不顧他們死活。一次,孟憲鋼累得頭昏眼花,剛停下手里的活兒,想直腰活動一下,正巧被日本工頭看見,“啪”!一個重重的耳光直接把他打倒在地。孟憲鋼剛爬起來,又被穿著皮靴子的工頭照腰狠踹一腳,一頭栽倒在地,臉正好撞在一塊磚頭上,頓時血流如注。孟憲鋼真想和他拼了,但一想到等他工錢糊口的爹娘弟妹,強(qiáng)吞下這口氣。這樣的場景,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1926年,孟憲鋼來到鞍山,那時鞍山制鋼所已修起一號和二號兩座高爐,他經(jīng)人介紹進(jìn)入煉鋼廠做鉚工。上工頭一天,日本人考打大錘、打手錘,因他手藝好,日本人很滿意,讓他寫下名字,準(zhǔn)備入工。當(dāng)時工人為避免官府找麻煩,每跳一次廠子,就換一個名字。他覺得之前的兩個名字,筆畫太多寫起來麻煩,便提筆寫下一個“大”字,但孟大叫起來不好聽,于是加了一個點(diǎn),便成了孟太。
“你這個太是不是寫錯了,是這個‘泰’吧?”旁邊干雜役的邊笑邊在桌上寫了個“泰”,還振振有詞:“泰山的泰,康泰的泰,有講究?!睆拇艘院?,這個28歲的青年就叫孟泰了。
“九一八”后,像孟泰這樣的中國窮工人,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廠里在干繁重的活計外,吃糧還實(shí)行配給制,想吃上發(fā)霉變質(zhì)的高粱米和橡子面,還得一天工都不歇。
1947年夏秋之交,不愿為國軍賣命的孟泰已藏在天花板上半個多月,這天天漸亮?xí)r,聽見有人在街上喊“解放軍來了,國軍都給打跑啦”,他立馬跑出屋,一看滿街都是解放軍,他們幫助百姓掃院子,為缺糧吃的人家扛去高粱米和白菜,見到工人叫師傅,見到老太太叫大娘……孟泰激動地?fù)]著手,一個勁地喊:“這回可好了,咱們窮人得救了!”
回到鞍鋼修復(fù)高爐后的一天夜里,孟泰躺在炕上翻來覆去睡不著,眼睛睜得大大的,直望窗外。老伴看他這個樣子,以為是病了,關(guān)切地問:“你咋了,不舒服?”他嘿嘿一笑,還把老伴嚇了一跳,把嘴湊到老伴耳邊神秘地說:“告訴你件要緊事,我要入黨了!”
這對一個大半輩子當(dāng)牛做馬的窮工人來說,是多么巨大的變化。“我要入黨了!我是黨里的人了!”他心中默念了千百遍,渾身像有釋放不完的能量,幾乎忘記了自己已到知天命之年。是呀,他活了50年,只要有活兒干、有飯吃、不受氣就心滿意足了。如今,他漸漸明白,人活在世上,不光是為了吃好穿好。他有了新目標(biāo)。
1949年“八一”建軍節(jié)那天,孟泰光榮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看著鮮血一樣的旗幟,象征著工人農(nóng)民勞苦大眾的金色鐮刀和錘頭,那一刻,孟泰舉著拳頭宣誓,此一生,他邁著扎扎實(shí)實(shí)的步子,留下一串串閃光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