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今勝 唐世偉 李廣群
(山東登海種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山東省玉米育種與栽培技術重點實驗室 山東萊州261448)
糧食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商品, 是關系經濟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和國家自立的基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始終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 玉米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年播種面積近2 500 萬hm2[4-5]。 世界玉米育種的理念早已轉變。 根據(jù)發(fā)達國家的情況來看,耐密植中穗型早熟品種的畝產量更高,也更適合機械收割。 而國內玉米主產區(qū)的品種種類繁多,參差不齊,不同品種的生育期、穗位高低、最適宜種植密度等均不相同, 農戶無法選擇適宜當?shù)丨h(huán)境條件的品種。 玉米育種目標與玉米生產機械化的偏差是限制我國玉米收獲、生產機械化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6,7]。
隨著社會發(fā)展,我國開始從傳統(tǒng)農業(yè)向現(xiàn)代農業(yè)轉型,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速度加快,直接從事種植業(yè)的勞動力迅速減少,土地集約化趨勢明顯。 經濟和社會生產經營方式的轉變要求玉米生產向規(guī)?;蜋C械化方向發(fā)展。 實現(xiàn)玉米的機械收獲,首要任務就是培育推廣早熟、耐密、抗倒、宜機收的高產品種。
山東登海種業(yè)股份有限公司以育種目標和親本性狀互補為原則, 以傳統(tǒng)雜種優(yōu)勢選育模式為基礎, 針對黃淮海夏玉米區(qū)的生態(tài)特點、 氣候情況及病害發(fā)生規(guī)律[1-3],以抗病耐密和機械化生產為育種目標,以自交系DH392 為母本, 自交系登海57 為父本經雜交定向選育, 成功培育出抗病耐密玉米新品種登海105。
母本為DH392 是登海種業(yè)選自國外雜交種的二環(huán)系;父本登海57 選自DH351 與熱帶資源的二環(huán)系。
1.2.1 育種目標 圍繞選育早熟、高產、適宜機械化收獲品種的育種目標, 建立覆蓋黃淮海區(qū)的穩(wěn)定的新品種鑒定平臺,對新組合進行多年多點鑒定,培育高產潛力大,穩(wěn)產性好,生育期短,抗病抗倒伏,易于機械收獲的玉米新品種。
1.2.2 選育方法 設計基本材料時重點考慮到早熟與高產的結合問題,將國外種質的早熟、脫水速率快的特性和國內自交系的高產、穩(wěn)產、適應性強的特性結合在一起。 選育過程中,運用單倍體技術等現(xiàn)代生物技術手段,結合高密度鑒定、南繁北育等常規(guī)育種手段選育適合育種目標的自交系。
品種選育過程中, 將早熟玉米自交系與本公司自育的骨干自交系組配成雜交組合, 通過公司設在全國的新品種鑒定平臺進行大范圍篩選, 提高育種方向的準確性和效率。
黃淮海夏玉米區(qū)出苗至成熟102 d 左右,比鄭單958 早1 d。幼苗葉鞘紫色,葉片深綠色,葉緣淺紫色,花藥紫色,穎殼淺紫色。株型緊湊,株高259 cm,穗位高85 cm,成株葉片數(shù)19 片?;ńz淺紫色,果穗筒型,穗長18.6 cm,穗行數(shù)平均15.3 行,穗軸紫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百粒重31.9 g。
登海105 中抗小斑病,感彎孢葉斑病、穗腐病和莖腐病,高感瘤黑粉病和粗縮病。
2014-2015 年參加黃淮海夏玉米品種區(qū)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730.9 kg, 比對照增產8.0%; 2016 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93.2 kg,比對照鄭單958 增產7.7%。
登海105 適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區(qū)、山西南部、河南、山東、江蘇淮北、安徽淮北、陜西關中灌區(qū)等黃淮海夏玉米區(qū)種植。
在前茬小麥收割后,立即鐵茬搶種,以確保玉米整個生育期能在較為適宜的氣候條件下生長。
采用等行距或大小行種植。 等行距種植時,行距為 60~65 cm;大小行時,大行距 70~80 cm,小行距40~50 cm。 適宜密度為 4 500 株/畝。
采用人工點播或玉米精量播種機播種, 機械播種,勻速行走,確保播種均勻,深淺一致;播種深度一般為3~5 cm,播種過深,出苗率低,導致幼苗細弱不健壯。 播種期應酌情造墑,或澆好“蒙頭水”,以創(chuàng)造良好墑情,確保播種質量。
苗期追肥量,原則上磷、鉀肥全部施入;高產田一般不高于總追氮量的20%~30%。 玉米苗期追肥除速效氮肥外, 應重視速效磷、 鉀肥的配合施用。 苗期追肥一般采用溝施或穴施。 化肥施用深度應大于5 cm。 可以在距玉米植株10 cm 處開溝,將肥料一次施入,覆土蓋嚴,提高肥效。
穗肥占氮肥總追施量的50%~60%, 一般每畝追標準氮肥40 kg。 氮肥施用過淺和過深均不好,以深施10 cm 左右的產量最高。 穗期一般距玉米行15~20 cm 追肥,條施或穴施,缺墑時應施后隨時灌溉,提高肥效。
攻粒肥一般在雌穗開花期前后追施, 以速效氮肥為主,追肥量約占總追肥量的10%~20%,注意肥水結合。 高產夏玉米生育后期需肥量較大,對灌漿期表現(xiàn)缺肥的地塊,還可采用葉面追肥的方法快速補給。
播種后出苗前地表噴灑除草劑, 施用的除草劑有以下兩種。
(1)乙草胺。 乙草胺(50%乳油),每畝用量 150~200 mL。 乙草胺主要防治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對雙子葉雜草防效差。
(2)乙莠水。 乙莠水是阿特拉津與乙草胺的混配劑。每畝用量200~300 mL。 除草效果可達98%以上。土壤墑情好時,藥效更明顯。
玉米苗期蟲害主要有地老虎、粘蟲、蚜蟲、薊馬等。 防治方法為:播種時使用毒土或種衣劑拌種。 出苗后可用2.5%的敵殺死800~1 000 倍, 于傍晚時噴灑苗行地面,或配成0.05 %的毒砂撒于苗行兩側,防治地老虎。用40%樂果乳劑1 000~1 500 倍液噴灑苗心防治蚜蟲、薊馬、稻飛虱。 用20%速滅殺丁乳油或50%辛硫磷1 500~2 000 倍防治粘蟲。
玉米苗期還容易遭受病毒侵染,是粗縮病、矮花葉病的易發(fā)期。 及時消滅田間和四周的灰飛虱、蚜蟲等,能夠減輕病害的發(fā)生。
玉米螟一般在小喇叭口期和大喇叭口期發(fā)生,可在9~11 片展開葉期間, 用3%的呋喃丹顆粒劑或2.5%的辛硫磷顆粒劑撤于心葉叢中防治, 每株用量1~2 g。
玉米抽雄、開花期是玉米螟、棉鈴蟲、粘蟲、蚜蟲等多種害蟲的并發(fā)期,防治玉米螟、棉鈴蟲、粘蟲,可用40%敵敵畏0.5 kg 加水400 kg 灌穗; 防治蚜蟲可用氧化樂果0.5 kg 對水1 000 kg 噴霧。
玉米收獲過早會導致生育期不足而減產。 玉米籽粒生理成熟的主要標志有兩個,一是籽?;亢谏珜有纬?,二是籽粒乳線消失。
適期收獲的玉米籽粒飽滿充實,籽粒比較均勻,小粒、秕粒明顯減少,籽粒含水量比較低,便于脫粒和儲放,商品質量會有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