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愛秀
(蘭陵縣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局,山東蘭陵 277700)
在山東省,花生屬于重要的油料作物及經(jīng)濟作用,對于本省的經(jīng)濟發(fā)展有重要價值,同時也和農(nóng)民的經(jīng)濟收益息息相關[1]。山東省種植花生的面積大,其單產(chǎn)及總產(chǎn)量、乃至出口量,在全國均居于首位。近年來,隨著市場對花生的需求量不斷增大,山東省的花生種植面積日益擴大,在這一背景下,采用有效技術提高花生產(chǎn)量,不僅是廣大農(nóng)民的現(xiàn)實需求,也是滿足國民需求的重要措施[2]。然而目前,山東省的花生種植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通過高產(chǎn)栽培技術進行解決。
從山東省花生種植現(xiàn)狀來看,山東省的花生種植量雖然大,不過普遍存在如下問題。
很多種植戶在選取花生種子時,仍采取傳統(tǒng)方法,普遍選取同一品種的種子,不能及時淘汰遭受病害、過早死亡、晚熟的種子,這些種子缺少活力,容易被病害侵襲,其品質不佳[3]。
目前,很多種植戶出于財力及人力的考慮,仍以大規(guī)模撒網(wǎng)方式種植,種植密度不一,導致花生的出苗率較低,后期管理難度大,極易造成優(yōu)質土地資源浪費。
目前,很多種植戶仍采用“一家一戶”種植的方式,導致花生種植無法實現(xiàn)大規(guī)模生產(chǎn),科學的集約化管理方式,難以在山東地區(qū)大范圍、大面積推廣,進而導致花生的種植成本較高,經(jīng)濟收益不佳。
如今很多種植戶采取傳統(tǒng)方式種植花生,對花生品種所需的配套栽培管理技術缺少關注,不重視土肥條件、缺少輪作等,這些均可影響花生的產(chǎn)量。
花生喜肥,需要選取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土層深厚的砂壤土來種植,不可在堿性大、低洼易老的土地種植,種植時最好不用3年內種植過花生的地塊。如果花生種植范圍大,無法倒茬,可通過增加有機肥施肥量、深翻等方式補救[4]。在倒茬時,盡量選取玉米和小麥作為前茬作物,而豆類不宜選擇。在種植花生前,需深翻土地,將有機肥、鉀肥及磷肥混入土壤。如果土壤干旱,需先灌溉,待水量適宜時,再進行整地。
花生品種不同,其抗病害能力、質量及產(chǎn)量不同,因此我們應該選取優(yōu)良的花生品種,來達到優(yōu)質、高產(chǎn)的目的[5]。在選取品種時,需結合種植需求、當?shù)氐木唧w情況,合理選擇。在山東地區(qū),推薦的花生品種包括日花1號、花育31號、青花7號及山花11號,這些品種的花生產(chǎn)量豐富,抗病害能力強,出油率高。
選好種子后,不要太早剝殼,在播種前的10天左右,先晾曬2~3天莢果,促使種子中酶活力提升,之后再進行播種。這樣的處理可以提升種子活力,使得種子出苗率高、苗壯。還可采用藥物來進行拌種,促使花生抗病害的能力提高,同時可補充花生種子中的營養(yǎng)元素,防止地下害蟲吃掉種子。
在山東地區(qū),因為春季比較干旱,很多種植戶出于搶墑的考慮,會在4月初開始播種。然而花生播種過早,會因早春低溫的影響,致使其出苗慢、發(fā)芽慢,使得花生出苗率低,出苗不整齊,同時花生苗容易被病蟲害所干擾。連續(xù)播種試驗發(fā)現(xiàn),在山東地區(qū),最佳播種花生的季節(jié)是4月底到5月中旬,這個時間播種花生,可促使花生的生育期和當?shù)貧夂蛭呛?,出苗率較高,花生的芽果及爛果比較少,收獲的花生顆粒飽滿,品質良好,產(chǎn)量較高,且花生的出油率也高。
在播種花生時,應通過起壟雙行覆膜播種的方式,兩壟之間的距離為80~85 cm,壟面寬度為50~60 cm,壟的高度為10~15 cm,穴距為16~18 cm,壟上的行距為35~40 cm,播種密度為12萬~15萬/hm2。地膜覆蓋能夠保溫保墑,可為田間管理提供幫助,且可增產(chǎn)。值得注意的是,常年通過普通地膜來覆蓋,可造成“白色污染”,影響環(huán)境,建議用新研制的“氧化-生物雙降解地膜”來覆蓋,這一類地膜降解之后,能增加肥效,不過價格相對較高。
花生從種植之后起,大概10~15天即可出苗,在未曾出土、可觀察到真葉之時,需將地膜摳開,開孔放苗。放苗時間在晴天10點以前,或在16點以后,若是陰天,則可不受時間限制。開孔放苗宜早不宜晚,以免陽光過強,導致膜內高溫而將花生苗燒死。
2.6.1 幼苗管理。在幼苗出齊之后,適時查苗,若相鄰兩株以上缺苗,需催芽補苗。幼苗期花生會有花蕾形成,這時需要保證苗健康,對地面部分妥善控制,讓幼苗根莖變粗,促使花生質量提高[6]。
2.6.2 及時排灌?;ㄉL過程中,在苗期保持適度的干旱,能夠促進其根系的發(fā)育,提高植株的抗旱、耐澇的能力[7,8]。在中期,花生生長需水量較大,此時需保證土壤中的水量充足。如果在中午前后,花生植株的葉片萎蔫,就說明花生缺水,需要及時灌溉。在發(fā)育的后期,如果遭遇干旱天氣,則需通過小水潤灌方式,確保土壤濕潤。另外,花生田應排水通暢,避免雨季出現(xiàn)洪澇災害。
2.6.3 適時追肥、除草、培土?;ㄉ弋a(chǎn)需要足量的肥料供給,一般而言,追肥可和澆水一起開展。所用肥料中,可采用磷酸二氫鉀,為花生生長提供充分的營養(yǎng)。施肥可在花生植株一面進行開溝,進而追肥,之后蓋土灌溉,在合適的實際中耕除草。封壟前可于兩行花生植株之間進行穿溝,培土,讓更多果枝可進至土壤中,結出更多果實。如果花生植株的主莖、次莖均已高達30 cm,可用5%烯效唑可濕性粉劑40 g和40 kg水充分混合,之后行葉面噴灑。若主莖高達40 cm,可以再次噴灑,從而對好苗生長情況進行控制。果實成熟過程中,可用磷酸二氫鉀120 g/667m2+350 g/667m2尿素+70 g/667m2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40 kg/667m2水,行葉面噴灑。隔10天再行1次噴灑,促使葉片生長期有所延長,進而提高花生產(chǎn)量。
山東地區(qū)花生常見蟲害包括斜紋夜蛾、蚜蟲、蠐螬及地老虎,在種植花生的過程中,需要對這些蟲害加強防治。如對于蠐螬及地老虎,可用500 mL 50%的辛硫酸乳油+50 kg水,對種子進行攪拌,種子量為400~500 kg,或可用2.5~3.0 kg的5%毒死蜱顆粒劑(也可用3~5 kg的3%辛硫酸顆粒劑),拌粗砂土或細爐渣25~30 kg,順壟撒施。
花生常見的蟲害蚜蟲可對其汁液進行吸食,影響花生的健康生長,同時還可傳播病毒,要防治這一疾病,可用10%蚍蟲林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來噴色。對于斜紋夜蛾,可通過50%辛硫酸乳油1500倍稀釋液,或用10%蚍蟲林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做成噴霧,防治蟲害。
花生常見病害較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3.2.1 莖腐病、根腐?。哼@一疾病指的是花生莖葉出現(xiàn)黑褐色的病斑,并可逐漸擴散,可致使植株死亡。要防治這一病害,可通過種子消毒、科學輪作、選取優(yōu)良品種等方法進行預防,并可通過殘留少、毒性低的農(nóng)藥噴灑抗病。
3.2.2 青枯病:該病出現(xiàn)在幼苗階段,可導致花生植株變成褐色,可在開花前,運用農(nóng)藥噴灑防治,并且終止期間應合理施肥,控制病害發(fā)展。
3.2.3 葉斑病:葉斑病十分常見,在不斷進展下,花生葉可出現(xiàn)灰色霉狀物,影響花生生長??赏ㄟ^科學輪作方式,選取抗病能力強的品種,并且多用磷鉀肥,促使花生保持營養(yǎng)充足。在種植期間若發(fā)現(xiàn)這一疾病,應及時清除,并且應盡量選取對植株生長影響較小的方式。
花生是目前市場中十分受歡迎的商品,其營養(yǎng)豐富,能夠榨油,市場發(fā)展空間良好。在種植花生過程中,種植戶需要掌握高產(chǎn)栽培技術,同時掌握病蟲害防治技術,將兩項工作結合起來,結合本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合理種植,在保證花生正常生長的同時提高其產(chǎn)量,從而提升經(jīng)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