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書山
急性腦梗死是臨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之一,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和致殘率,其常見癥狀有頭暈、眩暈、黑矇等,隨疾病發(fā)展可導致患者癱瘓、昏迷,最終導致腦死亡,嚴重影響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質量。中醫(yī)將急性腦梗死歸為“中風”范疇,治療以化痰行瘀、活血通絡為主。通竅化痰熄風湯是一種治療內(nèi)風病證的湯劑,其中含有當歸、天麻、橘紅等多種中藥,具有滋陰養(yǎng)血、化痰熄風的功效,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起效較慢[1]。針灸可以調和氣血、平衡陰陽,本研究旨在探討針灸聯(lián)合通竅化痰熄風湯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jīng)功能及缺氧誘導因子(HIF-1α)、熱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濮陽市眼科醫(yī)院2018年3月—2020年7月收治的218例急性腦梗死患者分為對照組108例和試驗組110例。對照組中女51例,男57例;病程2~28 h,平均(7.55±3.88)h;年齡45~66歲,平均(59.61±5.26)歲。試驗組中女52例,男58例;病程3~26 h,平均(7.61±3.74)h;年齡45~68歲,平均(60.11±5.19)歲。2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P>0.05,可行對比。本研究已經(jīng)院內(nèi)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與西醫(yī)《BNC腦血管病臨床指南(TB)》[2]及中醫(yī)《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相關診斷標準符合者;經(jīng)CT檢查確診為急性腦梗死者;患者及其家屬均同意參與本研究且簽署知情書者等。排除標準:患有急性腦梗死的同時合并嚴重心、腎功能不全者;既往梗死史者;患有精神類疾病者等。
1.3 方法2組患者均給予降低顱內(nèi)壓,控制血糖、血壓,糾正水電解質等常規(guī)對癥治療。對照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通竅化痰熄風湯治療。通竅化痰熄風湯方劑組成:桃仁、紅花各5 g,穿山甲、地龍各6 g,赤芍、石菖蒲各10 g,當歸尾、法半夏各12 g,天麻、橘紅各15 g,茯苓20 g,白術30 g。水煎煮至200 ml,早晚各服用1次,1劑/d。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lián)合使用針刺:其主穴包括:極泉、風池、水溝、內(nèi)關、太溪,配穴包括:吞咽障礙時選?。呼栾L、人迎、廉泉;言語不清時選取:廉泉、啞門、關沖;口角斜時選?。核陌?、頰車、牽正、地倉、太沖;上肢癱瘓時選取合谷、曲池、肩髃、手三里、尺澤、陽池、外關;下肢癱瘓時選?。悍谩h(huán)跳、委中、風市、陽陵泉、三陰交、足三里、解溪、昆侖。施針得氣后留針30 min,1次/d,2組患者均治療4周。
1.4 觀察指標①比較2組患者臨床療效,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評定,治愈:治療后患者神經(jīng)功能評分減少90%以上,且頭暈、眩暈、黑矇等臨床癥狀消失;顯效:治療后患者神經(jīng)功能評分減少45%~90%,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有效:治療后患者神經(jīng)功能評分減少45%以下,臨床癥狀有所好轉;無效:患者病情未改善或加重。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總有效率。②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jīng)功能,神經(jīng)功能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卒中量表(NIHSS)評定,分值:0~42分,分數(shù)越低提示神經(jīng)功能越佳,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1指數(shù)(BI)評定量表評定,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提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③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HIF-1α、HSP70水平。提取血清方式如下: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5 ml患者空腹靜脈血,調整離心時間為5 min,離心速度為3000 r/min,提取血清,后采用雙抗體夾心法檢測。
2.1 臨床療效與對照組總有效率(87.96%)相比,試驗組(97.27%)更高(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神經(jīng)功能評分與治療前NIHSS評分相比,治療后2組患者NIHSS評分降低,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與治療前BI評分相比,治療后2組患者BI評分升高,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神經(jīng)功能評分比較 (例,
2.3 血清HIF-1α、HSP70水平與治療前血清HIF-1α水平相比,治療后2組患者血清HIF-1α水平降低,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與治療前血清HSP70水平相比,治療后2組患者血清HSP70水平升高,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血清HIF-1α、HSP70水平比較 (例,
急性腦梗死是指腦血供突然中斷后腦部缺血缺氧導致的腦組織壞死,其原因是由腦動脈粥樣硬化使管腔狹窄進而閉塞,從而導致急性腦供血不足而發(fā)病[4]。中醫(yī)認為,急性腦梗死多因稟賦不足,年老正衰,臟腑功能失調,內(nèi)傷虛損,加之情志過極,導致內(nèi)傷勞倦致氣血內(nèi)虛、血脈不暢,或因氣候驟變、情志不遂、過食肥甘等因素誘發(fā),以致氣血逆亂,痰熱內(nèi)生,擾于腦竅,竄犯經(jīng)絡而發(fā)中風[5]。
通竅化痰熄風湯中桃仁、赤芍、紅花可活血化瘀;當歸尾補血活血;穿山甲、地龍具有逐瘀通經(jīng)的療效;法半夏、茯苓、白術等健脾燥濕化痰;天麻平肝熄風;橘紅橫行散結、理氣化痰;石菖蒲醒神益智,諸藥協(xié)同可發(fā)揮化痰熄風、通竅活絡的功效,對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的預后有積極的影響,但目前臨床治療以保護全面神經(jīng)保護為主,故而該藥對患者的治療效果受限[6]。有研究提出,針刺可通過刺激穴位、經(jīng)絡等影響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jīng)功能[7]。為增強治療效果,本研究將針刺與通竅化痰熄風湯聯(lián)合使用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結果顯示,治療后,試驗組總有效率及NIHSS、BI評分高于對照組,表明針刺聯(lián)合通竅化痰熄風湯能有效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jīng)功能,緩解其臨床癥狀,利于預后。HIF-1α是一種轉錄因子,其升高時可促進缺血缺氧腦組織的細胞凋亡,進而加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腦組織損傷,促進病情進展;HSP70可促使患者體內(nèi)變性的蛋白修復,維持細胞內(nèi)平衡,從而減輕患者機體的損傷[8]。韓春玲[9]研究結果顯示,針灸具有調和陰陽、疏經(jīng)通絡的功能,聯(lián)合中藥使用可減輕急性腦梗死對機體的損害。本研究結果顯示,相較于對照組,試驗組血清HIF-1α降低,而血清HSP70升高,表明針刺聯(lián)合通竅化痰熄風湯可以抑制急性腦梗死患者體內(nèi)HIF-1α的生成,促進血清HSP70的表達,進而增強療效,促進恢復。
綜上,針刺聯(lián)合通竅化痰熄風湯可有效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jīng)功能,抑制HIF-1α的生成并促進HSP70的表達,進而增強療效,促進患者恢復,臨床應用效果顯著值得進一步研究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