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焰 喻佳
1.新疆塔里木河管理局 新疆 庫爾勒 841000
2.西安理工大學教育部西北水資源與環(huán)境生態(tài)重點實驗室 陜西 西安 710048
我國中小型水利工程眾多,且眾多小流域上沒有足夠的水文測站,甚至缺乏暴雨資料,推求小流域的設計洪水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和應用價值[1]。山洪災害預防和小流域綜合治理都亟須設計洪水過程[2-4],設計洪水一般以推求設計洪峰流量為主。國際上由雨量資料推求設計洪水的整體思路為:先推求設計暴雨,再做凈雨分析,最后通過流域匯流得到流量過程線[5]。國內許多學者針對不同頻率設計洪峰流量計算做了大量工作。李偉龍等[6]采用了“壹橋8212計算公式”、地方經(jīng)驗公式及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對設計洪峰流量進行計算,并將三種方法計算結果進行對比分析,驗證了不同公式的適用性,研究指出設計洪峰流量是確定鐵路橋涵高程、跨度的重要指標。都興偉等[7]利用圖表法和降雨修正圖表法分別計算洪峰流量,研究表明洪峰流量是確定河道最大行洪能力并進行堤線布置、護岸結構內容設計分析的重要依據(jù)。楊大勇等[8]分析了遼陽縣蘭河(楊房橋—田家堡子段)三條支流的山洪溝10年一遇的設計洪峰流量,研究指出設計洪峰流量是河道整治的科學依據(jù),是河道在洪水時期安全行洪的有力保障。鑒于此,探索無資料小流域的設計洪水不僅可以為中小型水利水電工程的規(guī)劃設計提供參考,且不同頻率下的洪峰流量可為小流域的防洪規(guī)劃和當?shù)厝嗣袢罕姷姆篮閾岆U提供重要技術依據(jù)。
本文以福建長汀濯田河支流上的陂下水庫為例,壩址所在流域面積很小,屬于小流域,缺乏徑流資料,所以只能通過暴雨資料來推求該流域的設計洪水。且工程規(guī)模較小,對洪水的調節(jié)能力不強,工程規(guī)模主要受洪峰流量控制,因而對設計洪峰流量的要求高于對設計洪水過程的要求。運用推理公式法計算設計洪峰流量,該方法表達形式簡單、相關參數(shù)易于獲取,已在我國小流域設計洪峰計算中得到廣泛應用,因此用于推求陂下水庫的設計洪峰流量。
陂下水庫位于福建省的長汀縣四都鄉(xiāng)同仁村,與江西省毗鄰,是汀江支流上的一座兼顧防洪、發(fā)電、灌溉,航運等綜合利用任務的中型水庫小型電站。根據(jù)地形、地質條件,總庫容初估約為5000萬~6000萬m3,屬中型水庫,裝機容量5000kW左右,屬小型電站。陂下水庫為一級龍頭水庫,壩址位于汀江支瞭流濯田河的小支流陂下河上,是汀江支流濯田河上的一座兼顧防洪、發(fā)電、灌溉,航運等綜合利用任務的中型水庫小型電站。陂下水庫壩址下游一公里多處的四都雨量站有20年降水資料。由水文圖集上查得壩址以上流域的多年平均年最大24h降水量均值為102mm變差系數(shù)Cv24=0.35(Cs=3.5Cv),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為1600mm,多年平均年徑流深1000mm,多年平均年水面蒸發(fā)量1000mm,流域多年平均年陸地蒸發(fā)量是600mm。流域內植被良好,土壤以紅壤土為主,雨量豐沛,主要集中在4-9月,其中4-6月以鋒面雨為主,7-9月以臺風雨為主。已收集的資料包括陂下水庫的F=166km2,L=30.4km,J=7.82‰,μ=2.0mm/h,m=1.28。四都雨量站具有20年雨量資料,可作為計算暴雨參數(shù)的依據(jù)。但四都站沒有逐時雨量資料,只有日雨量記錄,難以分析參數(shù)n值。推理公式法中的暴雨遞減指數(shù)n的取值隨歷時和頻率變化,同時點、面雨量和雨力的不同也會影響n值,n的取值對設計洪峰的計算結果具有較大影響。長汀站具有38年雨量資料,且有逐時雨量記錄,長汀離陂下水庫的距離只有25km,考慮到n值在地區(qū)上變化不會大,可利用長汀短歷時雨量資料統(tǒng)計分析得出的參數(shù)n值,直接移用到陂下水庫。通過推求無資料地區(qū)的設計洪水過程線可以確定水庫大壩的規(guī)格,進而根據(jù)設計洪水過程線做調洪演算,確定壩頂高程、水庫的防洪庫容等工程設計參數(shù),對之后的設計施工具有重要的意義。
小流域設計洪水計算中,由于流域面積小,所以可以不考慮降水的空間分布情況,只需要求出點雨量,由點雨量代表面雨量,且小流域匯流歷時短,不考慮降水在時間分布上的分配情況,只考慮雨量的大小[9]。按照?。▍^(qū)、市)水文手冊及《暴雨徑流查算圖表》上得到不同時段、不同頻率暴雨變差系數(shù)、偏態(tài)系數(shù)與變差系數(shù)比值(),并查找相關圖集獲得有關參數(shù),將特定歷時的設計雨量通過暴雨公式轉化為任一歷時的設計雨量。對設計雨量結果取雙對數(shù),并在雙對數(shù)紙上點繪各種頻率P的,其斜率即為1-n,最終率定n為0.7。根據(jù)公式(2)可求出,暴雨公式見下式,計算結果見表1、表2。
表1 長汀站各種頻率各種歷時設計雨量成果表
表2 各種頻率Sp成果表
水科院推理公式屬于半推理、半經(jīng)驗的集總型概念性模型[10],從推理公式本身的成因、概化條件以及經(jīng)驗性參數(shù)部分出發(fā),必須同時注意洪水成因規(guī)律分析和與地區(qū)實測暴雨洪水資料的經(jīng)驗兩方面,這也正是概念性模型的發(fā)展方向[11]。推理公式中:流域特征參數(shù)F、L、J為基本參數(shù),需根據(jù)流域地形圖進行量算;暴雨參數(shù)Sp與n由公式(1)和(2)計算得出、產(chǎn)流參數(shù)(即損失參數(shù))μ和匯流參數(shù)m均為重要參數(shù),采用式(3)進行迭代試算確定設計洪峰流量,確定各參數(shù):
(1)已知陂下水庫的F=166km2,L=30.4km,J=7.82‰;
(3)由龍巖地區(qū)分析結果得知:=3.0mm/h;
由式(3)可知,若已知方程組中F、L、J、等7個參數(shù),取作為初始迭代值聯(lián)立求解方程組迭代即可求出和兩參數(shù)。
式中:m-匯流參數(shù);-損失強度,mm/h;-設計洪峰流量,m3/s;-流域匯流歷時,h;F-流域面積,km2。
表3 設計洪峰流量成果表
本文以福建長汀濯田河支流上的陂下水庫為例,在缺乏實測徑流資料的情況下,推求得陂下水庫p=0.01%時設計洪峰流量為3004.68m3/s,p=0.2%時設計洪峰流量為1913.95m3/s,p=0.5%時設計洪峰流量為1597.50m3/s,p=2%時設計洪峰流量為1137.27m3/s,p=5%時設計洪峰流量為847.18m3/s,p=20%時設計洪峰流量為434.24m3/s。設計洪峰流量的確定為缺乏資料地區(qū)的水利工程設計施工提供了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