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林海音文學年表

    2021-12-23 23:06:28程彩霞
    華文文學 2021年6期
    關(guān)鍵詞:中央日報林海音純文學

    程彩霞

    1918年

    4月28日,農(nóng)歷三月十八日,出生于日本大阪絹笠町回生醫(yī)院,取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父親林煥文,臺灣苗栗頭份人,祖籍廣東蕉嶺;母親黃愛珍,臺灣板橋人,祖籍福建同安。

    1921年

    本年,舉家從日本遷回臺灣,父親到北京的日文報紙《京津日日新聞》工作。跟隨母親先后在頭份及板橋居住。二妹秀英在頭份出生。

    1923年

    3月,父親回臺灣接家人到北京,跟隨父母在基隆登上日本輪船“大洋丸”,在船上遇見連雅堂。二妹秀英和兩位同父異母姐姐清鳳、昭鳳留在臺灣。

    本年,到北京后暫住西珠市口的謙安客棧,不久搬到椿樹上二條永春會館。三妹燕珠在北京誕生。父親考入北京郵政總局,擔任日本課課長。

    1925年

    本年,大弟燕生在椿樹上二條誕生。搬家至內(nèi)城的新簾子胡同。進入北京師范大學第一附屬小學讀書。小學時期訂閱《小朋友》《兒童世界》等兒童讀物。

    1926年

    本年,搬至虎坊橋,租住廣東蕉嶺會館全館。四妹燕瑛出生。

    1927年

    6月15日,受五四后新風潮影響,剪去辮子,從這天開始記日記。

    本年,開始在學校的圖書室讀林琴南翻譯的世界名著。張我軍母親將二妹秀英從臺灣帶到北京。五妹燕玢出生。

    1929年

    本年,搬至西郊民巷。幺弟燕璋出生。父親因肺病住院。

    1930年

    本年,屘叔林炳文參與抗日活動被日本人毒死于大連監(jiān)獄,時年25歲。父親前往大連收尸,因悲傷過度,肺病復發(fā)。

    1931年

    2月4日,發(fā)表散文《恐怖》于天津《大公報·兒童》副刊第22期,是迄今所見最早公開發(fā)表的作品。

    6月24日,農(nóng)歷五月初九,父親林煥文病逝于北京日華同仁醫(yī)院,享年44歲。本月,搬至梁家園。

    9月,入春明女中讀初中,填寫母親的祖籍福建同安。

    本年,搬至南柳巷55號的晉江會館,可免交房租。在琉璃廠的北新書局和現(xiàn)代書局吸收新文藝讀物,訂閱《現(xiàn)代》雜志。

    1932年

    本年,四妹燕瑛(6歲)因黃疸病去世。幺弟燕璋(3歲)因腦膜炎去世。與低一班的同學、后來的電影明星白楊(女作家楊沫的妹妹)代表學校參加一個北京學生話劇運動的會議。

    1933年

    本年,參與話劇《茶花女》的排練和演出,飾演茶花女的女仆那寧娜一角。讀劉半農(nóng)譯的《茶花女》劇本。在余上沅教授家排練時認識了其太太陳衡粹,是前輩女作家陳衡哲的妹妹。因參演《茶花女》結(jié)識了“北大女詩人”徐芳。參演《茶花女》的劇照刊登在成舍我辦的《世界畫報》上。在出演《茶花女》后,發(fā)表新詩《獻給茶花女》。

    1934年

    本年,從春明女中畢業(yè),入翊教女中。開學不久自作主張報考北平新聞??茖W校。受到成舍我嚴格的新聞學訓練。國文老師是五四女作家金秉英,在金秉英家認識了另一位五四女作家沉櫻。在《世界日報》擔任實習記者,專跑婦女、教育類新聞。結(jié)識《世界日報》編輯夏承楹(筆名何凡)。

    1935年

    本年,為寫《世界日報》婦女版的“時代婦女訪問記”專欄,到燕京大學訪問五四女作家冰心。結(jié)識女畫家梁白波和漫畫家葉淺予。

    1936年

    本年,從北平新聞專科學校畢業(yè),正式進入《世界日報》擔任女記者,采訪文教及婦女新聞。采訪日本女作家、《放浪記》的作者林芙美子,寫成《林芙美子訪問記》刊登于《世界日報》。

    1937年

    本年,七七事變后,《世界日報》??浾呱谋黄戎兄?。

    1939年

    5月13日,與夏承楹在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禮堂舉行婚禮,婚后住到永光寺街1號的夏家。

    1940年

    本年,經(jīng)公公夏仁虎介紹,到北平師范大學圖書館擔任圖書編目工作??吹揭惶住逗3币簟返臅?,用其中的“海音”二字做筆名,寫不同于過去采訪的文章在報上發(fā)表。

    1941年

    7月,發(fā)表《女記者的生活》于《西風》雜志七月號。

    11月25日,長子夏祖焯(筆名夏烈)誕生。

    1942年

    4月18日,發(fā)表《長子的誕生》于北京《沙漠畫報》第5卷第14期。

    1945年

    3月,長女夏祖美誕生。

    8月,抗戰(zhàn)勝利后,遷出大家庭,搬到南長街28號的三合院自組小家庭。

    11月,《世界日報》復刊,重回《世界日報》,擔任編輯,主編婦女版。

    本年,何凡在東單小市淘到一把日僑遣歸遺留下來的“小林”的傘,林海音為文小記。

    1947年

    3月9日,次女夏祖麗誕生。

    1948年

    11月5日,與媽媽愛珍、五妹燕玢及三個孩子搭乘飛機從北京南苑機場到達上海虹橋機場,暫住在上海的北平新專同學夏志嫻家。9日,買到四張船票。10日,乘坐第五十六航次中興輪赴臺。12日,到達基隆,暫住臺北二妹秀英家。18日,夏承楹和弟弟燕生從北京搭乘飛機到達上海虹橋機場。20日,夏承楹和燕生乘船赴臺,兩天后到達基隆。

    12月25日,夏承楹進入《國語日報》工作,擔任編輯。全家隨即搬進臺北城南重慶南路三段14巷1號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的半幢宿舍,一住二十五年。

    本年,離開北京前,發(fā)表《妻子怎樣在情緒上支持丈夫》于《華北日報》。在大陸上的作品于來臺時全部遺失。寫作《基隆登岸》,未發(fā)表。

    1949年

    1月11日,發(fā)表《處理垃圾》于《中華日報》南部版,第6版。13日,發(fā)表《臺灣菜》于《國語日報》周末版,是第一篇關(guān)于臺灣的文章。本月,寫作《郁達夫之死》。

    2月3日,發(fā)表《打倒混飯主義——介紹胡適之的〈差不多先生傳〉》于《中華日報》第6版。

    3月7日,發(fā)表《胡適和臺灣》于《中華日報》第6版。8日,發(fā)表《爸爸不在家》于《中華日報》南部版,第6版,是在臺灣發(fā)表的第一篇小說。

    4月1日,發(fā)表《生氣的臉》于《國語日報》周末版。

    5月,進入《國語日報》擔任編輯。

    7月7~8日,發(fā)表《臺北行》于《“中央日報”》第6版。18、25日,發(fā)表《六趾兒》于《“中央日報”》第6版,開始涉足兒童文學。19~20日,發(fā)表《掮客記》*①于《“中央日報”》第6版。20日,發(fā)表《胡適的母親與妻》于《民族報》第6版。

    9月5~6日,發(fā)表《阿P外傳》*于《“中央日報”》第6版。

    10月2日,發(fā)表《寶島“媳婦仔”制度》于《民族報》第6版。18日,發(fā)表《懷上?!酚凇丁爸醒肴請蟆薄返?版。21日,發(fā)表《飯桌上的童話》*于《“中央日報”》第6版。

    11月6日,發(fā)表《再婚》*于《“中央日報”》第7版。16日,發(fā)表《賣蛋記》*于《“中央日報”》第6版。12月4日、11日,發(fā)表《小灝的日記》*于《“中央日報”》第7版。本月,主編《國語日報》周末版,直至1954年10月。

    本年,在《公論報》刊載讀書札記,《飄》的作者去世,寫了《文星隕落桃樹街》,讀果戈里的《死魂靈》,寫了《向乞乞科夫?qū)W習》。第一次向《“中央日報”》副刊投稿的文章是《叫子壺》。寫了近百篇文章刊登在報上,多以散文、雜文為主,包括臺灣民俗鄉(xiāng)土的小文,刊在《國語日報》和《民族報》上。創(chuàng)作短篇小說8篇。

    1950年

    1月6~8日,發(fā)表《一個沒落的藝術(shù)家》*于《“中央日報”》第6版。18~19日,翻譯《北方的超人》發(fā)表于《“中央日報”》第6版,是來臺后最早的譯作。24~26日,發(fā)表《阿蘭走了以后》*于《“中央日報”》第6版。

    3月12日,發(fā)表《臺灣的媳婦仔》于《“中央日報”》第7版。

    4月16日,發(fā)表《遙遠的愛》*于《“中央日報”》第7版。

    12月11日,發(fā)表《苦念北平》于《“中央日報”》第5版,是來臺后最早發(fā)表的關(guān)于北京的文章。

    1951年

    1月13日,發(fā)表《一個抗議》于《“中央日報”》第6版。24、27日,發(fā)表《奶媽》于《“中央日報”》第6版。26日,發(fā)表《媳婦仔》于《“中央日報”》第6版。

    4月18日、25日,發(fā)表《祝?!?于《“中央日報”》第6版。

    8月8日,發(fā)表《我父》于《“中央日報”》第6版。26日,發(fā)表《“婚姻經(jīng)濟學”產(chǎn)生下的養(yǎng)女》于《臺灣新生報》第6版。

    9月3日,發(fā)表《跳舞衣的故事》*于《“中央日報”》第6版。17日,發(fā)表《探夫記》*于《“中央日報”》第6版。20日,在《“中央日報”》“婦女與家庭”周刊開設“燈下漫筆”專欄,至11月22日止。

    11月3~28日,發(fā)表《一個冒險家的故事——采硫記(一)~(七)》*于《“中央日報”》第6版。29日,在《“中央日報”》“婦女與家庭”周刊開設“家常閑話”專欄,至次年6月5日止。

    本年,參加臺灣青年文化協(xié)會主辦的“夏季鄉(xiāng)土史講座”,為在臺最早參加的文藝團體活動。1950、1951兩年是發(fā)表描寫臺灣鄉(xiāng)土風物文章最多的年份。

    1952年

    1月26日,發(fā)表《謝謝你,小姑娘》于《“中央日報”》第4版。

    2月18日,發(fā)表《奔向光明》于《“中央日報”》第6版。23日,發(fā)表《陽光》于《“中央日報”》第6版。

    3月16日,發(fā)表《風雪夜歸人》于《暢流》雜志,第5卷第3期。

    5月3日,發(fā)表《再嫁》于《臺灣新生報》第6版。

    6月26日,發(fā)表《繼母心》于《“中央日報”》第4版。

    8月1日,發(fā)表《娟娟》*于《自由談》雜志,第3卷第8期。8日,發(fā)表《我的丈夫是匪諜》*于《聯(lián)合版》第6版。10日,發(fā)表《竊讀記》于《學生》月刊。11日,發(fā)表《心碎》*于《聯(lián)合版》第6版。20日,發(fā)表《我為了妹妹》*于《聯(lián)合版》第6版。28日,發(fā)表《兒童夏令營(上)》*于《“中央日報”》第4版。

    9月4日,發(fā)表《兒童夏令營(下)》*于《“中央日報”》第4版,發(fā)表《傾愛》*于《聯(lián)合版》第6版。14日,發(fā)表《家庭教師》*于《聯(lián)合版》第6版。16日,發(fā)表《遲開的杜鵑》于《大道》月刊,第38期。

    10月8日,發(fā)表《薄悻的姑娘》*于《聯(lián)合版》第6版。

    本年,小說創(chuàng)作增多,共發(fā)表16篇短篇小說。

    1953年

    3月15日,發(fā)表《媽媽說,不行》于《臺灣新生報》第6版。

    4月22日,發(fā)表《愛情像把扇子》于《“中央日報”》第6版。

    7月23日,發(fā)表《梁云坡的畫》于《“中央日報”》第6版。

    8月19日,發(fā)表《不平則鳴》《長子的誕生》于《“中央日報”》第6版。22日,發(fā)表《冬青樹》于《“中央日報”》第6版。

    11月4日,發(fā)表《凄風苦雨憶兒時》于《“中央日報”》第6版,后易名為《雨》。7日,發(fā)表《墮胎記》于《“中央日報”》第6版。本月,受聘擔任《聯(lián)合報》副刊主編,但還未正式上班。

    12月10日,發(fā)表《藍色的畫像》*于《文壇》雜志,第4~5期。25日,幺女夏祖葳誕生。

    1954年

    1月,小女兒擺滿月酒,成立女作家“慶生會”,三十年未間斷。正式擔任《聯(lián)合報》副刊主編。

    10月11日,發(fā)表《白兔跳》于《聯(lián)合報》第6版。

    11月12日,發(fā)表《母親的秘密》于《聯(lián)合報》第6版。

    12月4日,發(fā)表《繼父心》于《聯(lián)合報》第6版。22日,發(fā)表《愛情的散步》于《“中央日報”》第4版。

    1955年

    1月16日,發(fā)表《升學》*于《暢流》雜志,第10卷第11期。

    2月16日,發(fā)表《母親是好榜樣》于《“中央日報”》第6版。

    6月21日,發(fā)表《會唱的球》于《聯(lián)合報》第6版,為一系列“教育小說”中的第一篇。

    7月1日,發(fā)表《小紅鞋》于《聯(lián)合報》第6版。

    12月,第一本散文小說合集《冬青樹》由臺北重光文藝出版社出版。

    本年,蘇雪林在《聯(lián)合報》副刊寫“青島回憶”專欄。

    1956年

    2月26日,發(fā)表《標會看人心》于《聯(lián)合報》第6版,后易名為《標會》。

    3月2日,發(fā)表《兩粒芝麻》于《“中央日報”》第6版。27日,發(fā)表《貧非罪》于《“中央日報”》第6版。

    7月1日,發(fā)表《綠藻與咸蛋》于《自由中國》雜志,第15卷第1期。

    8月10日,發(fā)表《窮漢養(yǎng)嬌兒》于《婦友雜志》第23期。

    9月2日,發(fā)表《如何從煩重的家事中解救出來》于《聯(lián)合報》第6版。20日,發(fā)表《瓊君》于《文學雜志》第1卷第1期。

    12月20日,發(fā)表《要喝冰水嗎?》于《文學雜志》第1卷第4期。

    本年,北平新聞??茖W校在臺灣復校,名為世界新聞專科學校,受聘擔任教席。獲第二屆扶輪社文學獎。

    1957年

    2月16日,發(fā)表《殉》于《自由中國》雜志,第16卷第4期。

    4月1日,主編《聯(lián)合報》“婦女生活”版,出到38期,???。

    5月1日,發(fā)表《鳥仔卦》于《自由中國》雜志,第16卷第9期。

    7月7日,每星期日《聯(lián)合報》副刊辟為整版一篇星期小說,負責發(fā)稿,至1960年1月10日止,共刊發(fā)一百多篇。周一至周六的《聯(lián)合報》副刊由焦家駒主編。20日,發(fā)表《蟹殼黃》于《文學雜志》第2卷第5期。本月,短篇小說集《綠藻與咸蛋》由臺北文華出版社出版。

    8月10日,發(fā)表《母親的心情》于《聯(lián)合報》第6版,發(fā)表《爸爸的地位》于《婦友雜志》第35期。

    9月,重新主編《聯(lián)合報》副刊。

    11月,《文星》雜志創(chuàng)刊,兼任文學編輯,第一任主編為何凡。

    12月1日、16日,發(fā)表《城南舊事》于《自由中國》雜志,第17卷第11、12期。

    1958年

    4月5日,發(fā)表《瓊尼》*于《文星》雜志,第1卷第6期。

    6月20日,發(fā)表《失嬰記》*于《文學雜志》第4卷第4期。

    本年,邀請梁白波為《聯(lián)合報》副刊的長篇連載小說畫插圖。

    1959年

    1月5日,發(fā)表《惠安館傳奇(1)~(30)》于《聯(lián)合報》第7版,至2月7日刊畢。

    3月,發(fā)表《同情》*于《自由青年》第10卷第11期。

    4月14日,刊載鐘理和小說《蒼蠅》于《聯(lián)合報》第6版。20日,發(fā)表《我們看海去》于《文學雜志》第6卷第2期。

    6月9日,發(fā)表《曉云(1)~(130)》于《聯(lián)合報》第7版,至11月6日刊畢。

    12月10日,發(fā)表《保送》*于《婦友雜志》第63期。本月,第一部長篇小說《曉云》由臺北紅藍出版社出版。

    1960年

    5月,發(fā)表《暹羅船(上)》*于《自由談》雜志,第11卷第5期。

    6月,發(fā)表《暹羅船(下)》*于《自由談》雜志,第11卷第6期。

    7月,代表作《城南舊事》由臺中光啟出版社出版。

    8月12日,發(fā)表《悼鐘理和先生》于《聯(lián)合報》第6版。

    11月10日,發(fā)表《婚姻的故事(1)~(48)》于《聯(lián)合報》第7版,至12月27日刊畢。

    1961年

    4月24日,刊載林懷民的首篇作品《兒歌》于《聯(lián)合報》第6版。本月,發(fā)表《惠惠》*于《自由談》雜志,第12卷第4期。

    8月20日,發(fā)表《關(guān)于笠山農(nóng)場》于《聯(lián)合報》第6版。

    10月31日,發(fā)表《秋的氣味》于《聯(lián)合報》第11版,至年底在《聯(lián)合報》第6版發(fā)表十余篇關(guān)于北京的文章,后收入《兩地》一書的《北平漫筆》中。本月,與何凡一起辭去《文星》雜志編務。

    12月21日,刊載梁實秋在《聯(lián)合報》副刊發(fā)表的第一篇作品《散步》。

    1962年

    3月1日,發(fā)表《某些心情》于《自由談》雜志,第13卷第3期,以梁白波為原型。20日,刊載黃春明的首篇作品《城仔落車》于《聯(lián)合報》第6版。

    4月3日,刊載七等生的首篇作品《失業(yè)、撲克、炸魷魚》于《聯(lián)合報》第6版。

    8月4日,發(fā)表《五鳳連心記(1)~(10)》于《聯(lián)合報》第8版,至13日刊畢。14日,發(fā)表《茶花女軼事(1)~(12)》于《聯(lián)合報》第8版,至25日刊畢。26日,發(fā)表《地壇樂園(1)~(13)》于《聯(lián)合報》第8版,至9月7日刊畢。

    本年,胡適逝世,在《聯(lián)合報》副刊編輯刊發(fā)蘇雪林、梁實秋等人的悼文,陳之藩和胡適之間的通信。徐訏開始為《聯(lián)合報》副刊寫詩。

    1963年

    4月23日,《聯(lián)合報》副刊刊登一首新詩《故事》,被認為有影射“總統(tǒng)”之嫌,被迫辭去《聯(lián)合報》副刊主編一職。

    6月27日,發(fā)表《重讀〈舊京瑣記〉》于《“中央日報”》第6版。

    9月5~6日,發(fā)表《珍貴的友誼——改寫“俞伯牙摔琴謝知音”》*于《“中央日報”》第6版。本月,小說集《婚姻的故事》由臺北文星書店出版。

    本年,兒童文學《今古奇觀》由臺北東方出版社出版。

    1964年

    4月,發(fā)表《英子的鄉(xiāng)戀》于《臺灣文藝》雜志,第1卷第1期。

    7月,發(fā)表《爸爸的花兒落了》于《臺灣文藝》雜志,第1卷第4期。

    10月,發(fā)表《一些回憶》于《臺灣文藝》雜志,第1卷第5期。

    12月14日,發(fā)表《〈一心集〉后記》(何凡著)于《“中央日報”》第6版。

    本年,受聘擔任臺灣省“教育廳”兒童讀物編輯小組第一任文學主編,預計五年內(nèi)出版165種兒童讀物,定名為“中華兒童叢書”。英文版《綠藻與咸蛋》由紐約The Heritage Press出版,殷張?zhí)m熙翻譯。

    1965年

    4月18日,應美國國務院“認識美國計劃”之邀,赴美訪問四個月。本月,因赴美訪問而辭去臺灣省“教育廳”兒童讀物文學編輯工作,后由潘人木接手。短篇小說集《燭芯》由臺北文星書店出版。

    6月5日,在美國會晤楊安祥,伯母是前輩女作家袁昌英。

    8月11日,到費城德蘭塞街“賽珍珠基金會”訪問賽珍珠。17日,結(jié)束美國的訪問,于舊金山停留一周,與剛赴美攻讀土木工程博士學位的長子夏祖焯相聚。本月,自美返臺途中于日本停留八天,造訪東京、京都以及出生地大阪回生醫(yī)院。

    9月,第一本兒童文學《金橋》由臺北臺灣書局出版。

    12月,參與國語日報社何凡主持的“世界兒童文學名著”編印計劃,翻譯《井底蛙》,并邀請九位女作家共同參與。

    1966年

    2月6~8日,發(fā)表《美國的兒童讀物》于《“中央日報”》第6版。

    7月,散文集《作客美國》由臺北文星書店出版。

    8月8日,發(fā)表《我父親在新埔那段兒》于《“中央日報”》第6版。

    12月18日,發(fā)表《作自己事出一臂力——“純文學”月刊的代發(fā)刊詞》于《“中央日報”》第6版。本月,散文集《兩地》由臺北三民書局出版。

    1967年

    1月,創(chuàng)辦《純文學月刊》,擔任發(fā)行人及主編。發(fā)表《孟珠的旅程(1)~(13)》于《純文學月刊》第1卷第1期,至第4卷第1期刊畢。在《純文學月刊》開設“近代中國作家與作品”專欄,介紹五四新文學作家作品。發(fā)表《關(guān)于許地山》于《純文學月刊》。

    9月,發(fā)表《談老舍及其文體》于《純文學月刊》第3卷第2期。

    11月,長篇小說《孟珠的旅程》由臺北純文學月刊社出版。發(fā)表《簡介夏丏尊》于《純文學月刊》。

    本年,長篇小說《春風麗日》由香港正文出版社出版,后易名為《春風》。

    1968年

    1月,成立純文學出版社。為紀念夏濟安去世三周年,《純文學月刊》“近代中國作家與作品”專欄翻譯刊載了夏濟安的遺作《剖析魯迅作品》。

    7月,發(fā)表《沈從文與他的作品》于《純文學月刊》。

    10月,廣播劇本《薇薇的周記》由臺北純文學出版社出版。

    1969年

    4月25日,受臺灣青年寫作協(xié)會之邀,和朱西寧、司馬中原、痖弦、袁小玲進行為期一周的環(huán)島文藝座談。

    10月,發(fā)表《吳濁流文學獎的誕生》于《臺灣文藝》雜志第6卷第25期。

    1970年

    2月,發(fā)表《在舒服里受苦》《我倆》《依賴》等文章于《純文學月刊》第7卷第2期,后收入文集《一家之主》中。

    3月,發(fā)表《女人的話》《金錢與愛情》《體罰》等文章于《純文學月刊》第7卷第3期,后收入文集《一家之主》中。

    5月,陳西瀅去世,在《純文學月刊》五月號的“近代中國作家與作品”專欄上刊登陳西瀅的作品和蘇雪林的評介文章。

    6月,凌叔華到臺灣參加“故宮博物院”的中國古畫討論會,和張秀亞一起拜會。

    7月,刊登凌叔華的短劇《下一代》于《純文學月刊》七月號。

    本年,加入編譯館國小國語科編審委員會,主稿一、二年級國語課本,直至1996年。

    1971年

    6月,《純文學月刊》已刊載54期,交由出資者學生書局接辦,此后專心辦純文學出版社,次年2月《純文學月刊》???。

    10月,主編《中國豆腐》,由臺北純文學出版社出版。

    本年,應聘擔任臺灣省“教育廳”于臺北板橋國教研習會舉辦的“兒童文學寫作研究班”指導教師。

    1972年

    本年,與何凡合著散文集《窗》,由臺北純文學出版社出版。

    1973年

    9月底,到西雅圖看望梁實秋一家。

    12月,參加在越南西貢舉行的第六屆世界中文報業(yè)協(xié)會年會,參觀越南北部戰(zhàn)場廣治。

    本年,到美國探親兩個月。

    1974年

    5月,主編《純文學散文選集》,由臺北純文學出版社出版。

    1975年

    1月,主編《中國竹》,由臺北純文學出版社出版?!读趾R糇赃x集》由臺北黎明文化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1976年

    11月4日,第九屆世界中文報業(yè)協(xié)會年會在香港開幕,以臺灣代表團團員身份出席并發(fā)表演講。

    本年,次女夏祖麗辭掉多年的工作,擔任純文學出版社總編輯,母女共同工作十年。

    1977年

    3月,發(fā)表《追憶中的欣慰——為〈鐘理和全集〉出版而寫》于《臺灣文藝》雜志,第54期革新號。

    1978年

    4月,翻譯碧雅翠絲·波特作品《小兔班杰明的故事》《一只壞小兔的故事》,由臺北純文學出版社出版。

    11月2日,發(fā)表《嬉笑怒罵皆文章——“包可華專欄”的回顧》于《聯(lián)合報》第6版。

    本年,將純文學出版社的出版書籍之總經(jīng)銷權(quán)收回,自行發(fā)行。

    1979年

    4月25日,發(fā)表《評〈雨〉》于《聯(lián)合報》第12版。

    9月,主編《豆腐一聲天下白》,由臺北爾雅出版社出版。

    10月5~6日,發(fā)表《報紙副刊往何處去?談談副刊的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于《聯(lián)合報》第8版。

    1980年

    3月,主編《中國近代作家與作品》,由臺北純文學出版社出版。

    5月21日,發(fā)表《沒有散文的日子》于《明報》第10卷第11期。

    8月2日,發(fā)表《平妹,挺好的》于《聯(lián)合報》第8版。

    9月28日,發(fā)表《一位鄉(xiāng)下老師——兼記新埔國小八十三周年》于《聯(lián)合報》第8版。本月,有香港之行,會見大陸來港作家楊明顯和金兆。

    12月,主編《純文學翻譯小說》,由臺北純文學出版社出版。

    1981年

    1月27日,發(fā)表《如今晚兒的“幸福”嘛!——讀〈姚大媽〉,晤楊明顯》于《聯(lián)合報》第8版。

    2月27日,發(fā)表《此老耐寒——談沈從文》于《聯(lián)合報》第8版。

    4月,發(fā)表《純文學作家專欄的發(fā)起》于《純文學月刊》70春季號。

    6月,《聯(lián)合報》三十周年紀念,應邀寫作《流水十年間——主編〈聯(lián)副〉雜憶》。

    1982年

    4月,散文集《蕓窗夜讀》由臺北純文學出版社出版。

    5月,有西歐之行,到過英國,但因臨行匆匆沒有去拜訪凌叔華。

    7月,主編《純文學好小說》,由臺北純文學出版社出版。

    12月12日,發(fā)表《“啞行者”蔣彝》于《中國時報》第8版。

    本年,上海電影制片廠將《城南舊事》拍攝成電影,導演吳貽弓。

    1983年

    2月6日,發(fā)表《童心愚■——回憶寫〈城南舊事〉》于《中國時報》第8版。

    4月29日,開始在《聯(lián)合報》寫作“剪影話文壇”專欄,每周五刊登,至年底結(jié)束。

    7月14日,母親黃愛珍去世,享年81歲。

    9月,下旬出發(fā),以一個月的時間,到德、英、美、日訪問,到舊金山看望謝冰瑩。

    本年,年初到臺南成功大學看望85歲的蘇雪林?!冻悄吓f事》電影獲頒菲律賓主辦的馬尼拉第二屆國際電影節(jié)金鷹獎。

    1984年

    1月14日,應美國舊金山“華美經(jīng)濟及科技發(fā)展協(xié)會”文學組之邀,發(fā)表演講“回顧臺灣文學之啟蒙與成長”。15日,看望謝冰瑩。本月,在洛杉磯會晤豐子愷之子豐華瞻。

    6月2日,發(fā)表《隔著竹簾兒看見她!重讀〈歌謠周刊〉隨筆》于《中國時報》第9版。

    7月26日,發(fā)表《番薯人》于《中國時報》第8版。本月,與何凡到美國洛杉磯看奧運會。

    8月,散文集《剪影話文壇》由臺北純文學出版社出版。

    1985年

    3月8日,發(fā)表《舊時三女子》于《中國時報》第8版。

    4月21日,隨婦女寫作協(xié)會到臺灣南部澳漁村參觀。

    10月6日,參加由邱各容策劃舉辦的兒童文學之旅,游覽位于基隆的九份。

    本年,《剪影話文壇》被臺灣文化出版及學術(shù)界評為1984年臺灣最有影響力的十本書之一。

    1986年

    4月,發(fā)表《枝巢老人夏蔚如的著作和生活:〈清宮詞〉編校后記》于《傳記文學》第48卷第5期。

    9月,出版沉櫻散文全集《春的聲音》。

    本年,二女兒夏祖麗因夫婿張至璋受聘澳洲廣播公司而舉家遷往墨爾本定居。

    1987年

    3月,兒童文學《林海音童話集:動物篇》《林海音童話集:故事篇》由臺北純文學出版社出版。

    4月15日,于臺北福華飯店舉辦七十壽辰慶生晚會。

    5月10日,發(fā)表《閑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jié)寫我的三位婆婆》于《中國時報》第8版。

    12月,散文集《家住書坊邊——我的京味兒回憶錄》由臺北純文學出版社出版。

    1988年

    8月28日,參加在韓國漢城舉行的第五十二屆國際筆會年會,結(jié)識蕭乾。本月,赴香港與留在上海的三妹燕珠會面。

    本年,散文漫畫集《一家之主》由臺北純文學出版社出版。赴澳洲探望夏祖麗夫婦。

    1989年

    1月17日,收到北平新聞專科學校時的國文老師金秉英從江蘇鎮(zhèn)江的來信,開始書信往還。

    12月23日,舉行“國語日報發(fā)行人夏承楹先生八十大壽暨與林海音女士金婚慶祝會”。本月,主編《何凡文集》,共26卷,600萬字,由純文學出版社出版。

    本年,錄制《林海音說童話》錄音帶共3卷,由福茂唱片發(fā)行。

    1990年

    5月,在長子夏祖焯陪同下,隨臺灣出版界負責人訪問團赴北京,訪親友,重游城南舊居、所讀之小學,看望蕭乾,參觀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參觀西安古跡、上海制片廠。

    12月,主編的《何凡文集》獲金鼎獎“圖書主編獎”、“圖書出版獎”。向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捐贈一整套純文學出版社的圖書和全套《純文學月刊》。

    1991年

    4月11~12日,和邱七七代表北部文友到臺南成功大學為95歲的蘇雪林祝壽。

    9月,應邀參加在上海舉行的《良友畫報》創(chuàng)刊六十五周年紀念酒會,并會見春明女中的同學余慧清、白楊。

    12月,與何凡到澳洲夏祖麗家過圣誕節(jié)。

    1992年

    5月,與臺灣的兒童文學工作者一起到上海、北京、天津和大陸的同好者開會。在北京出席“蕭乾文學生涯60年展覽”開幕式。散文集《隔著竹簾兒看見她》由臺北九歌出版社出版。

    7月25日,應邀參加在臺北舉辦的“兩岸兒童文學交流之聞·見·思座談會”,擔任引言人。本月,英文版《城南舊事》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齊邦媛、殷張?zhí)m熙合譯。

    8月,在《臺灣新生報》“新生副刊”寫“我的床頭書”專欄,每月介紹兩本書,至1994年5月止。

    9月,兒童文學《聰明——林海音大象收藏展》《神奇——林海音大象收藏展》由臺北東華書局出版。

    1993年

    3月6日,應邀參加誠品書局舉辦的“四十位當代作家親筆簽名珍藏會”。

    7月,散文集《寫在風中》由臺北純文學出版社出版。

    10月2日,應邀參加由女作家協(xié)會“中華民國”分會、世界女記者協(xié)會于臺北舉辦的“五代同堂話文學——走過長路、留下腳印”座談會。本月,應吳貽弓導演之邀,到上海參加首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

    11月13~18日,作為《當代臺灣著名作家代表作大系》的顧問,應北京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之邀,參加16日舉辦的“當代臺灣著名作家代表作大系出版座談會”。14日,到北京民族學院拜訪93歲的冰心,看望蕭乾夫婦。

    本年,《金鯉魚的百裥裙》由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是《當代臺灣著名作家代表作大系》的十本圖書之一。

    1994年

    1月8日,《中國時報》于臺北舉辦“從四○年代到九○年代——兩岸三邊華文小說研討會”,第一場“四、五○年代(上)”,發(fā)表人為林海音、葉石濤、汪曾祺。發(fā)表《略記我從事小說寫作的過程》。

    2月19日,應邀參加“中華民國”筆會第四次會員大會,并擔任“翻譯著作權(quán)演講座談會”主席。

    7月22日,應邀參加在大阪舉行的第十一屆“老舍研究會”年會,在關(guān)西大學演講“林海音談京味兒”。26日,在東京御茶水女子大學又演講一場。

    11月,散文集《奶奶的傻瓜相機》由臺北民生報出版社出版。

    12月,散文集《生活者·林海音》由臺北純文學出版社出版。獲得“世界華文作家協(xié)會”及“亞華作家文藝基金會”舉辦的第二屆“向資深華文作家致敬獎”。

    本年,精裝版兒童繪本《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惠安館的小英子》《我們看海去;蘭姨娘》由臺北格林文化公司、迪茂國際公司出版。

    1995年

    3月24日,與北部文友到臺南成功大學參加蘇雪林百歲壽誕。

    4月,《城南舊事》新印象派音樂專輯,由制作人李壽全策劃,大陸鋼琴詩人林海作曲演奏。《城南舊事》日文版由東京新潮社出版,杉野元子翻譯。

    12月,結(jié)束一手創(chuàng)辦的純文學出版社,該社從創(chuàng)辦至今已出版圖書400多種。

    1996年

    6月,散文集《靜靜的聽》由臺北爾雅出版社出版。

    1997年

    4月22日,發(fā)表《文字生涯半世紀》于《國語日報》第5版。

    5月30日,發(fā)表《萬里長城萬里長》于《國語日報》第5版。

    9月16日,發(fā)表《美麗的南長街》于《國語日報》第5版。30日,發(fā)表《謝冰心和我和貓》于《國語日報》第5版。

    11月12日,北京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舉辦“《林海音文集》首發(fā)式暨作品研討會”。本月,大陸版《林海音文集》由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傅光明主編。

    本年,《城南舊事》德文版由德國Carl Hanser Verlag出版,蘇珊妮·赫恩芬柯翻譯。

    1998年

    4月80大壽,在臺北亞都飯店舉辦壽宴。

    8月3日,“第三屆世界華文作家大會”頒贈“終身成就獎”。

    1999年

    5月4日,獲頒第二屆五四獎“文學貢獻獎”。

    6月,《城南舊事》入選香港《亞洲周刊》“中文小說一百強”。

    本年,《城南舊事》德文版獲瑞士頒贈的“藍眼鏡蛇獎”。

    2000年

    5月4日,臺灣“中國文藝協(xié)會”頒贈“榮譽文藝獎章”。16日,《林海音作品集》(共12冊)由臺北游目族文化事業(yè)有限公司出版,《穿過林間的海音——林海音影像回憶錄》由臺北格林文化公司出版,于臺北舉辦新書發(fā)表會。

    10月9日,夏祖麗著《從城南走來——林海音傳》由臺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何凡出席新書發(fā)布會。25日,為紀念《城南舊事》出版40年,由北京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海峽兩岸經(jīng)濟與科技文化交流協(xié)會、臺海出版社共同主辦“林海音作品學術(shù)研討會”。

    2001年

    5月,《林海音研究論文集》由北京臺海出版社出版。

    10月,獲世新大學“第二屆杰出校友終身成就獎”。

    12月1日,因器官衰竭于臺北振興醫(yī)院病逝,后葬于臺北縣金寶山墓園。7日,北京舉辦由中國作家協(xié)會臺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聯(lián)絡委員會、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共同策劃的“林海音先生追思會”。8日,臺灣“文化局”及《中國時報》于臺北主辦“懷念林海音座談會”。22日,于臺北臺泥大樓三樓士敏廳舉辦“頌永恒·念海音——林海音女士追思會”。

    2002年

    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臺北舉行由文化資產(chǎn)保存研究中心、“中央大學”聯(lián)合主辦的“霜后的燦爛——林海音及其同輩女作家學術(shù)研討會”。

    12月6日,臺南成功大學圖書館舉辦“海音風華——林海音女士紀念特展”,至22日止。本月,李瑞騰、夏祖麗主編《一座文學的橋——林海音先生紀念文集》,由臺南文化資產(chǎn)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出版。

    2009年

    8月9日,臺南臺灣文學館舉辦“穿越林間聽海音——林海音文學特展”,至次年3月1日止。

    ① 標*的為林海音各種文集中未收錄的小說,共30篇。參見張嘉惠:《林海音小說中的五四接受及影響研究》,臺灣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04年碩士論文,“附錄1:林海音小說作品整理表”,第151-156頁。

    (責任編輯:黃潔玲)

    猜你喜歡
    中央日報林海音純文學
    秋的氣味
    “純文學”概念的歷史生成與意義
    ——以純文學在近代和八十年代的兩次現(xiàn)身為例
    魅力中國(2021年36期)2021-11-26 13:44:38
    主持人語 討論的過程比討論的結(jié)果更重要
    青年作家(2021年8期)2021-03-26 08:24:07
    那些回不去的城南舊事——讀林海音《城南舊事》有感
    《中央日報》對戰(zhàn)后南京審判的報道
    左中右三報抗戰(zhàn)時期想象的共同體建構(gòu)
    今傳媒(2016年5期)2016-06-01 00:06:49
    《資本論》廣告登上《中央日報》
    晚報文萃(2015年8期)2015-11-11 17:49:19
    林海音與琦君
    臺聲(2015年21期)2015-08-15 00:49:13
    “純文學”界定及其混用現(xiàn)象分析
    廉政瞭望(2014年12期)2014-12-15 16:51:31
    固阳县| 德兴市| 浮山县| 商都县| 金昌市| 冕宁县| 都昌县| 达州市| 孙吴县| 临桂县| 锦州市| 收藏| 邳州市| 方正县| 永康市| 蒲城县| 建平县| 湖南省| 沧州市| 徐汇区| 大埔县| 蒲城县| 林周县| 佛坪县| 林口县| 海口市| 那坡县| 团风县| 小金县| 五常市| 蒙城县| 新巴尔虎左旗| 卢湾区| 德昌县| 电白县| 昭苏县| 鄱阳县| 南川市| 明光市| 深水埗区| 辽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