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忍 綜述 高春林 夏正坤 審校
1.南京醫(yī)科大學金陵臨床醫(yī)學院(東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兒科;2.東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兒科(江蘇南京 210002)
膜性腎?。╩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一種免疫復合物介導的腎小球疾病,病理特征在光鏡下表現(xiàn)為腎小球基底膜彌漫性增厚伴或不伴釘突形成,免疫熒光表現(xiàn)為顆粒狀IgG和補體沿腎小球毛細血管襻分布,電鏡下表現(xiàn)為上皮下電子致密物沉積。70%的成人MN 患者的血清存在特異性自身抗體,稱為 原發(fā)性膜性腎?。╬rim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PMN)[1]。PMN 是一種腎臟特異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血循環(huán)抗體靶向結合腎小球足細胞抗原,導致基底膜上皮下免疫復合物沉積,進而激活補體系統(tǒng)導致腎小球濾過屏障受損和蛋白尿產生。其余約30%的MN繼發(fā)于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惡性腫瘤、感染或藥物,稱為繼發(fā)性膜性腎?。╯econd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SMN)。PMN與SMN的鑒別相對困難,腎小球M型磷脂酶A2受體(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PLA2R)染色陰性、IgG亞型以IgG1~3為主、電子致密物沉積在系膜區(qū)或內皮下,提示為SMN。成人PMN 由于病程較長和預后較差,治療相對棘手。若未經治療,1/3的成人PMN 患者可自發(fā)性緩解,40%的患者最終進展至終末期腎?。╡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2]。
兒童MN較罕見,僅占同期腎活檢的2%~9%,且以SMN為主,可繼發(fā)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繼發(fā)性和先天性梅毒、瘧疾或EB 病毒感染[3]。臨床通常表現(xiàn)為腎病綜合征或無癥狀蛋白尿,伴鏡下血尿、氮質血癥或輕度高血壓。一般來說,兒童PMN 非腎病水平蛋白尿(24 小時尿蛋白定量<50 mg/kg)和腎功能正常者,治療以血管緊張素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angiotensin enzyme inhibitors/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CEI/ARB)為主;腎病綜合征或伴腎病水平蛋白尿者,治療以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劑為主。兒童PMN預后較成人佳,多數(shù)研究發(fā)現(xiàn)20%~29%的患兒在最后隨訪過程中出現(xiàn)腎功能下降[4]。近年來,兒童PMN發(fā)病率的升高引起關注。本文綜述近年PMN 的發(fā)病機制、診斷及治療,以期為臨床提供幫助。
大鼠Heymann 腎炎模型證實,補體激活導致亞溶解型膜攻擊復合物(C 5 b-9)攻擊足細胞是足細胞抗體誘導細胞損傷和蛋白尿的主要原因[5]。2002 年首次證實人類PMN 有著類似的機制[1]。70%的MN患者血清中可檢測到PLA2R抗體(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antibody,PLA2R-Ab)[1],隨后發(fā)現(xiàn)2%~5%血清PLA 2 R-Ab 陰性PMN 患者的血清抗1-型血小板反應蛋白7A域抗體(anti-thrombospondin type-1 domain-containing 7A antibodies,THSD7A-Ab)陽 性[6]。約10%的PMN患者2種抗體均為陰性,預示可能存在更多的自身抗體,而2種抗體共存者罕見[7]。
PMN 患者血清主要循環(huán)抗體(PLA 2 R-Ab 和THSD 7 A-Ab)可與腎小球足細胞靶抗原結合導致基底膜上皮側原位免疫復合物(IgG 和C 3)沉積。動物和人體研究均證實,免疫復合物可激活補體導致足細胞損傷[1,4]。目前認為,PMN的主要IgG亞型,IgG4通過凝集素途徑激活補體系統(tǒng),但并未完全排除經典途徑和旁路途徑。補體系統(tǒng)的激活觸發(fā)補體級聯(lián)酶促反應,導致C5b-9形成。C5b-9可使裂孔膜蛋白分布異常,nephrin 脫離肌動蛋白細胞骨架和足細胞脫離基底膜進入包曼氏囊,也可使細胞凋亡和細胞骨架損傷導致足細胞脫離基底膜,因而蛋白濾過屏障的滲透性升高[1]。補體激活和C5b-9降低nephrin的表達,減少 F-肌動蛋白結合的nephrin,從而進一步破壞裂孔膈膜的完整性[1]。這一系列的事件破壞了基底膜和足突細胞形成的腎小球濾過屏障,導致蛋白尿的發(fā)生。
PMN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特征和腎臟病理改變。腎活檢是診斷PMN 的“金標準”,但其局限性在于可導致腹膜后大出血,不能頻繁重復進行以及有腎穿刺禁忌證患者不可行。因此,尋求一種容易獲得,可替代腎活檢的標記物尤為重要。研究顯示,血清PLA2RAb 和THSD 7 A-Ab 是PMN 的特異性自身抗體,其相應的靶抗原PLA 2 R 和THSD 7 A 分別存在于70%和1%~5%的PMN患者體內。PLA2R-Ab診斷PMN的特異性較高(100%),血清PLA2R-Ab陽性且24小時尿蛋白定量<50 mg/(kg·d)的MN患者可不需行腎穿刺[7]。THSD7A-Ab診斷MN的特異性尚不明確。
近年來,以激光顯微切割和質譜分析技術發(fā)現(xiàn)了幾種新型的MN 相關抗原。其中,NELL-1(Neural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like-1 protein)[8]和semaphorin 3 B[9]被報道是PMN 的新型靶抗原,且semaphorin 3B更常見于兒童PMN患者。EXT1(exostosin 1)和EXT2(exostosin 2)在PLA2R與THSD7A均陰性的成人自身免疫性疾?。òɡ钳彛┲邪l(fā)現(xiàn),并被認為可能是SMN的靶抗原,可用于預測不典型MN患者狼瘡的發(fā)生[10]。
除了保護腎功能和緩解蛋白尿,治療目標還應包括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及預防心血管和血栓栓塞事件、感染和死亡。
癥狀輕微且腎功能正常的患者,在最大限度地控制蛋白尿、高血壓和高脂血癥的同時可暫緩免疫抑制治療[7]。2019 年腎小球疾病管理與治療爭議熱點與共識指出,免疫抑制劑應該在估計腎小球濾過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下降,特別是出現(xiàn)嚴重的危及生命的腎病綜合征時開始使用[7]。所有患者在使用免疫抑制治療前,應進行感染和相應年齡的惡性腫瘤篩查。兒童PMN的預后較成人佳,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應在出現(xiàn)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癥、隨訪中尿蛋白增加50%以上、隨訪6~12個月后血肌酐升高30%以上、血栓或其他嚴重事件時使用。
3.1.1 烷化劑 是預防ESRD或死亡最有效的藥物??紤]到藥物的不良反應,烷化劑應僅限于病情進展快速的患者。苯丁酸氮芥由于其嚴重的不良反應,在臨床上已停用。兒童環(huán)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治療方案有2種[11],第1種劑量為500~750 mg/(kg.次),置于100 mL 0.9%NaCl溶液中靜滴,每月1次,連續(xù)使用8~9次,或連用6次,后每隔3個月1次;第2種劑量為8~12 mg/(kg·d),置于100 mL 0.9%NaCl溶液中靜滴,連用2 天,2 周重復1 次;用藥前需使用質子泵抑制劑和昂丹司瓊護胃止吐,上述2種方法均達到累積劑量時停藥,累積劑量不超過200 mg/kg,用藥時應充分水化,使用1/4~1/5的張力液30~50 ml/kg,保證足夠的尿量,預防出血性膀胱炎。
3.1.2 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calcineurin inhibitors,CNI)CNI 治療MN 的緩解率與CTX 相似,但復發(fā)率較高,持續(xù)每日使用可維持緩解。然而,長期治療的有效性尚不清楚。CNI包括環(huán)孢素(ciclosporin,CsA)和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通過阻斷T 細胞產生白細胞介素-2(IL-2)而發(fā)揮免疫抑制作用。一項mate 分析顯示,在亞洲人群中CsA 較CTX 更有效,不良反應輕微,但是在短期治療中復發(fā)率較高[12]。2019 年國內一項回顧性分析指出TAC+糖皮質激素(glucocorticoids,GCs)較TAC組治療特發(fā)性膜性腎?。╥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的有效性更高[13]。一項兒童IMN治療回顧性研究指出,GCs聯(lián)合CsA 治療的有效率優(yōu)于GCs 聯(lián)合其他免疫抑制 劑[14]。兒童CsA誘導緩解階段初始劑量為4~6 mg/(kg·d),12小時1次,因其血藥濃度受高脂飲食及血膽固醇的影響,故應在飯前1小時或飯后2小時服用,必要時使用他汀類藥物降低血膽固醇。用藥1~2周后血藥濃度應維持在100~200 μg/L,使用3個月后尿蛋白減少<50%即認為CsA 耐藥。誘導緩解階段為6 個月,尿蛋白緩解后每3~6個月劑量減少25%,至1 mg/(kg·d)維持,總療程2年[11]。CsA可引起多毛癥、齒齦增生等不良反應,且近年來發(fā)現(xiàn)CsA 腎毒性逐年增加,故不推薦為首選藥。TAC的作用約為CsA的10~100倍,臨床應用較多。TAC 在使用前需檢測他克莫司基因型。兒童TAC誘導緩解階段的劑量為0.05~0.15 mg/(kg·d),使用方法與CsA一致。使用1周后的血藥濃度應維持在5~10 ng/mL,使用3個月后尿蛋白減少<50%即認為TAC 耐藥,誘導階段為6 個月,尿蛋白緩解后每3~6個月劑量減少25%,總療程24個月[11]。用藥期間需檢測腎小球和小管功能。CTX 與TAC 治療IMN 的療效一直存在爭議,2 篇回顧性分析指出TAC 的短期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較CTX 高[15,17],且復發(fā)率與CTX無顯著差異。另一項mate分析也指出與CTX治療6個月相比,TAC治療IMN患者可獲得較高的總緩解率和較低的蛋白尿水平[17]。而2019年,一項多中心研究比較CTX 和TAC 治療PMN 的長期療效,發(fā)現(xiàn)CTX 可更好地保護腎功能,提高治療反應率,減少復發(fā)[18]。
3.1.3 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是肌苷-單磷酸脫氫酶的抑制劑,在鳥苷核苷酸的合成中起著重要作用。由于缺乏腎毒性在臨床上廣泛使用。隨機臨床對照研究發(fā)現(xiàn),TAC 聯(lián)合MMF 治療并不改變IMN 患者的復發(fā)率[19]。兒童MMF 劑量為20~30 mg/(kg·d),12小時1次,維持谷濃度在2.5~ 4.0 mg/L,4~6 個月(誘導期)后開始減量,建議每3~6個月減少10 mg/(kg·d)維持治療,總療程為24個月。3.1.4 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ACTH治療PMN的有效性同樣得到了證實。在近期一項研究中,11例PMN患者行ACTH治療,所有患者之前均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且無效,結果6例尿蛋白減少>50%,提示免疫抑制劑治療無反應的PMN 患者,可考慮ACTH 治療[20]。ACTH 適用于2 歲以上的兒童,劑量為40~80U,每24~72小時一次,肌內注射,長期治療需逐漸減量和延長給藥時間間隔,以免發(fā)生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
3.2.1 利妥昔單抗(rituximab,RTX)是一種嵌合單克隆抗體,特異性的與前B 細胞和成熟B 細胞 表面的CD 20 受體結合導致B 細胞的耗竭,減少致病性抗體的產生,改善PMN 患者的預后,同時,避免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的不良反應。RTX 治療PMN患者的有效性已得到多項研究的證實,總緩解率在40%~60%[21],在安全性方面,由于RTX遠期藥物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較其他免疫抑制劑低,故多篇文獻推薦RTX 替代激素和CTX 成為PMN 患者的一線治療藥物[21-22]。然而,部分文獻指出RTX治療的無反應率約為25%~35%[22-23],部分緩解率較CTX低[23]。在誘導IMN 和高PLA 2 R-Ab 滴度PMN 患者時,當RTX 累積劑量達到2 g 時,其效果不如CTX[24]。RTX 治療兒童PMN 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樣得到了證實。一項研究對2例兒童PMN患者使用RTX治療,2例患兒初始對激素治療均無反應,并伴有腎病水平的蛋白尿和高PLA 2 R-Ab 滴度,在使用兩劑RTX 后均獲得緩 解[25]。兒童利妥昔單抗劑量為375 mg/(m2·次)。用藥前半小時需肌注0.5~1.0 mg/kg的異丙嗪,用藥前5~10分鐘需靜推0.1~0.3 mg/kg的地塞米松,每周1次,連續(xù)使用4次。
3.2.2 貝利尤單抗 是一種人IgG1-k單克隆抗體B淋巴細胞刺激因子抑制劑,是PMN治療的新型藥物。研究報道,14 例伴大量蛋白尿的PMN 患者使用貝利尤單抗單一療法,可以降低PLA2R-Ab滴度和隨后的蛋白尿水平[26]。兒童PMN尚缺乏貝利尤單抗的研究。兒童貝利尤單抗劑量為10mg/kg,前3次每2周使用一次,后4次每月一次,用藥6個月后無好轉應中斷治療。
綜上,PMN是兒童期罕見的一種腎小球疾病,預后較成人佳。在過去的10年中,PMN的發(fā)生機制取得了重大進展,為治療帶來了新的前景。綜合評估患者的血清自身抗體滴度和蛋白尿,以及腎病綜合征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可指導PMN 的診斷和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傳統(tǒng)的、非特異性的免疫抑制劑方案將被特異性的、更安全的藥物替代。但目前有關兒童PMN治療的研究較少,樣本量小且隨訪時間短,故亟待長期大樣本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