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門
影響我們旅行體驗的,除了“去哪里”,還有“什么時候去”。比如說,冬天去歐洲旅行,最大的問題是黃昏短缺。冬日去布拉格,除了需要裹緊帽子圍巾抵御寒風,更要快步行進搶奪珍貴的天光,想拍一張黃昏時分的照片,下午4點就已經(jīng)晚了。但我們趕上了圣誕季,有一番特別的體驗,讓我覺得一切值得。
踏上冬日布拉格的街頭,第一感覺就是——冷!雖沒下雪,卻寒氣如刀,走在街頭的我們,只想緊握一杯加了各種香料的熱紅酒。好在出售這種圣誕季限定熱紅酒的小攤點到處都有,隨時可以解救凍僵的雙手,捧著它在烤肉桂卷的亭子外排長隊,用空氣中彌漫的肉桂甜香來溫暖嗅覺與心靈。
肉桂卷的大名是Trdelník,是布拉格的標志性甜點。老城中肉桂卷專賣店三五步一家,但我全是在露天攤買現(xiàn)烤的,因為露天烤肉桂卷實在太有形式感了,特別在冬天。木頭搭的烘焙屋里,壯漢面包師把揉好的面團卷上粗木棍,滾上一層粗砂糖粒,再架在炭火上烤至面團焦黃、糖粒凝固成金黃色糖衣殼。肉桂卷做了得趁熱吃,里面可以填各種餡料,奶油香草、巧克力或冰淇淋,自己隨便選。對我來說,肉桂卷的迷人之處,根本不在餡料多講究,而在于用肉桂與焦糖的芬芳擊退寒冷,讓人五感都沉浸在圣誕的氣氛中。
各種“最美圣誕市場”的榜單中,布拉格老城廣場的圣誕集市永遠占一席之地。布拉格老城廣場就是蔡依林的歌曲《布拉格廣場》中的廣場,但這里并沒有許愿池。
老城廣場平常就很美了,圣誕前后最接近“童話場景”。廣場上巨大的圣誕樹,每年會從捷克不同地區(qū)專門挑選。樹上裝點了滿滿的彩球、亮晶晶的燈鏈和金色的飛翔小天使,天還沒黑,彩燈已經(jīng)等不及閃了起來。圣誕樹邊上有臨時搭起的舞臺,各種表演中,兒童唱詩班的歌聲與眼前的情景最為相配。
天色由明轉暗的過程中,唱詩班的歌聲在耳邊縈繞,同時入耳的還有不同語言的聊天聲、廣場上仿古露天鐵匠鋪子發(fā)出的打鐵叮叮聲。夕陽最后的返照下,頂著兩座黑色高尖塔的泰恩教堂被照得金燦燦,顯得暖洋洋的。
路邊糖果店里,擺滿了半人高的木桶,堆起各種顏色的糖,小孩們看一眼就得發(fā)瘋。集市里的小攤販賣著各種圣誕節(jié)紀念品,玻璃小天使、草編小天使……還有小小杯狀燭臺上銀色天使的走馬燈,如果抵不住這誘惑買回家去,事過境遷之后看著它們,一定會覺得不過如此,但在圣誕氣氛的加持下,小攤上的一切都顯得特別美、特別夢幻,加了柔光濾鏡一樣。
圣誕氣氛不只在老城廣場,更滲透在各種生活細節(jié)中。兩天后我們去往離布拉格3小時車程的CK小鎮(zhèn),這座整體保留了中世紀建筑的古老小鎮(zhèn)舊城區(qū),處處是紅屋頂,小巷交錯,四通八達,家家戶戶大門口掛著圣誕花環(huán),那么美,又那么日常。
我們落腳的旅店,也是圣誕夢幻的一部分。旅店是一座紅色老建筑,推開掛著圣誕花環(huán)的門走進去,上到三層,休息室有小小的穹頂,放著小小的圣誕樹,陽光照進來,好像住進童話里。
CK小鎮(zhèn)舊城區(qū)中心的市政廣場,不出所料也變身為圣誕市集,比布拉格老城廣場的市集小數(shù)倍,卻有另一種精致童趣的味道,迷你的旋轉木馬特別可愛。
在布拉格待了短短幾天,查理大橋來回走了數(shù)不出多少趟。畢竟,沒走過查理大橋,就不能說自己來過布拉格。
這座古老的石橋在查理四世主持下于1350 年始建,沒用一釘一木,全用石頭建成,大橋兩端連接布拉格城堡區(qū)和舊城區(qū)。橋上有30座巴洛克風格的雕塑,都是復制品,真品已在博物館保存了。但管它是真品還是復制品,總有幾處因“摸了就會幸?!钡氖澜缤ㄓ脗髡f,而被無數(shù)雙手摸得閃閃發(fā)亮。
我覺得更有趣的,是白色水鳥大咧咧落在那些銅鑄武士或圣人像頭頂?shù)那榫?。大橋下的水面上,有大批水鳥游蕩,野鴨、天鵝,以及更多認不出的鳥,對它們來說,伏爾塔瓦河就是家,人類的輝煌歷史什么的它們不關心,丟面包喂它們的人類就是好人類。
來布拉格的第一天,走過查理大橋,我在遇見的第一個教堂門口買了當天晚上音樂會的門票,繼續(xù)在老城散步時,發(fā)現(xiàn)買早了。布拉格是座音樂之城,在夜晚,幾乎所有教堂都有古典音樂會,其中不乏更華麗更有名的教堂,翻翻演出曲目,大同小異,《四季》永遠不會缺席。由于教堂的建筑結構,不需要任何的擴音設備,就可以將聲音傳遞給觀眾,音效不輸任何的音樂廳。我的后悔情緒只是一閃而過,我很快安慰自己,從某種意義上說,在沒那么有名的教堂聽一場音樂會,也自有旅行的味道。
布拉格處處美如童話,對我來說最夢幻的是天文鐘。去過布拉格的人沒有不去看天文鐘的,它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最古老、工藝最復雜的時鐘,也是最美的時鐘。
天文鐘是一座自鳴鐘,也稱為“布拉格占星時鐘”,它就在布拉格老城市政廳的南面墻上,不只顯示時間,還指示月亮和星辰的方位。天文鐘的表盤是機械的天象儀,內外的圓盤裝置分別代表著太陽和月亮在天空中的方位,能顯示各種天文細節(jié)。
天文鐘鐘樓建于1410年,最近一次大修是在 1865 年,整點時“走出”報時的十二圣徒像,也是那時加上的。天文鐘可以顯示天文時間、歐洲中部時間、老捷克時間和巴比倫時間,在全世界,只有布拉格的這座天文鐘可以顯示巴比倫時間。天文鐘至今走時準確,當?shù)厝寺愤^時,常會駐足校正一下手表時間。
每到整點,天文鐘旁都圍滿了各國游客,大家就是為了看鐘敲響的那一刻,十二圣徒如何魚貫而出。一件小小的得意之事,是我從內部看了整點報時。從天文鐘塔樓下來后,在塔內慢慢參觀,發(fā)現(xiàn)有一個窗口可以從內部看到十二圣徒,多數(shù)游人買票主要為登頂,整點報時前守在這里的人反而不怎么多。報時之前,在這里能極近距離地看到十二圣徒的雕像,整點時內部燈光會熄滅片刻,把光彩留在外面的鐘面上。從窗口觀看,好像在后臺偷看巨星演出,實在讓人有種隱秘的欣喜。
“世界最美圖書館”排行榜有許多不同版本,但不論哪個版本克萊門特學院圖書館總會位列其中。
克萊門特學院是捷克最大的巴洛克建筑群之一,它座落于老城區(qū),鄰近查理大橋,目前作為捷克的國家圖書館。世界范圍內美到讓人驚嘆的圖書館其實不少,克萊門特學院勝在古典與神秘,你只能報每隔一小時定點出發(fā),且不超過25人的guided tour進入它所在的天文塔,但不得入內,只能在門口遠望片刻,且不準拍照。
冬日下午天光已黑透的6點鐘,雖然不利登塔后拍照,但氛圍與這個古典又神秘的圖書館挺相配的。
這座圖書館內2萬多平米的空間全部被書籍霸占了,有資料說它是世界最大的圖書館,但我們只能輪流站在一個窄窄的門口,向內窺視它的一個角落,每個人只有五分鐘時間。
圖書館一直保留著華麗輝煌的巴洛克風格,館中的陳設古典,光線也很古典,若明若暗的微光是為了保護古籍,昏暗的燈光與厚重質感的木頭,很有時間的重量。
布拉格城堡在伏爾塔瓦河西岸的丘陵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城堡群,其中最醒目高聳的,就是圣維特大教堂。
圣維特大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教堂,體量巨碩,外立面雕刻極盡繁復,看起來卻給人一種瘦削冷峻的印象,仿佛長滿了嶙峋的黑色骨架,只正面一扇金色的窗特別輝煌。
走進教堂,注意力就完全被高聳的穹頂和無數(shù)花窗吸引了。萬花筒般的色彩看迷了眼,最醒目的是高處的玫瑰窗,遠看巨大浩瀚,近看精美細致,讓人驚訝。
看完捷克最宏大的教堂,我們拐進了隱藏在布拉格城堡陰影中的黃金巷,小巷的名字來源于16世紀的煉金術師。這些始建于16 世紀的迷你房屋,是供給當年城堡守衛(wèi)及家屬居住的。整條街上的小屋可愛小巧,宛如童話里的小舍,一些被布置成當年裁縫、鐵匠、藥師等不同行當匠人的居所,各有特色;臨街的一些,變成了小商店,出售各種紀念品。其中22號小小的書店,是卡夫卡曾經(jīng)租住過的地方,據(jù)說卡夫卡最有名的作品就是在這里完成的,包括《城堡》。雖然現(xiàn)在櫥窗里大部分擺著卡夫卡的書,但這里并不像紀念館,更像普普通通一家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