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輝
我們要不斷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思想意識,從而培養(yǎng)出更加優(yōu)秀的社會青年。小學生在這方面的認知不夠完善,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和監(jiān)督。教師應當根據(jù)社會的發(fā)展趨勢,改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出更加科學的教學方法,幫助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推動小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一、要明確教學目標,改變教學觀念
教師需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教學活動對自身的吸引。在教學過程中首先進行合理的規(guī)劃,然后結(jié)合新課程教學理念對當前教學單元目標和課程目標進行深入安排。在把握好單元目標的同時,應該注意好每節(jié)課學習效率的提升。例如,就“成長手記”這一課程活動的舉辦來說,這個活動的重點目標是讓學生收獲活動體會,在明確這一教學目標之后,能夠為教學活動提供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也能夠引導學生有方向地學習。在相比之前的思想品德課來說,道德與法治課程更加突出“以綜合性為目標”這一點,這能夠讓學生轉(zhuǎn)變思維,了解到有關知識能夠在實際生活中加以運用。
二、對教學活動進行合理的設計
設計這類有效的活動能夠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課程的效率性。在設計這個活動時,我們應該重視對學生生活實際經(jīng)驗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課堂設計中感受到課程知識的學習,也能夠體現(xiàn)出知識在生活實際當中的應用性。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不只是進行理論教學,還要學會知識與實踐相結(jié)合。例如,在學習“向誰學”這一課時,首先設置一個好的評選活動,讓學生根據(jù)自己之前評選班干部的經(jīng)驗來進行評選。在這樣的教學活動的帶領下,學生自然能夠完成知識的學習和吸收。要想提高課程教學的有效性,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經(jīng)驗來進行教學,并在課文中穿插各種學習體會,讓學生在無形之中實現(xiàn)知識的轉(zhuǎn)化和遷移,無形之中把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
三、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本人就先要以身作則,為學生起到引導示范的作用。在引導的過程中,應該和學生保持平等的地位,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才不會感受到學習的壓力,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也能夠及時地與教師進行語言上的交流。例如,在學習“我愛我家”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適當?shù)臅r間為學生展示自己的家人照片,以及在生活中遇到的趣事,這個時候,再讓學生們講一講自己家里的一些故事,學生在這樣互動的學習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他們就能更好地跟隨教師的思路進行學習,同時,教師也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此外,對于“在教學過程中遇到新問題如何進行解決和處理”的問題,可以根據(jù)這篇文章進行有關研究。例如,在學習“校外探險”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校外考察交通路線,在勘察的過程中,學生發(fā)現(xiàn)在短短幾百米就有十幾家餐館,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出一個新的問題,比如飯店老板為什么會選擇在此地開設餐館,讓學生進行小組探討,并且讓學生根據(jù)自己所了解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這樣,學生們就能夠在體驗生活的同時,保持探究熱情,獲得不少知識。此外,教師應該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感受到課程的探究性,這樣,學生也能夠逐漸對生活中的人和事產(chǎn)生積極的關注心態(tài),讓其主動思考和觀察。
四、構(gòu)建教學情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代科技設備進行教學,在多媒體中播放相關知識的教學視頻和圖片,讓學生對知識進行直接的觀察和了解,這樣的教學模式既可以豐富教學內(nèi)容,也能夠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識。例如,在學習關于“勞動”的內(nèi)容時,可以安排學生分組學習,讓學生搜集生活中與勞動相關的人和事,如醫(yī)生、農(nóng)民、外賣員等,了解勞動者對學生會有什么影響。為了讓學生能夠直接認識到勞動者的“不易”,可以安排學生去廣場進行大掃除,并開展愛國衛(wèi)生教育,讓學生在實踐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理論知識與實踐的更好結(jié)合。
責任編輯 ? ?黃銘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