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1904年的端午節(jié),小伙伴來邀茅以升一起去南京秦淮河上的文德橋觀看龍舟比賽,茅以升當時還是個8歲的孩子,這個年齡的孩子哪有不愛看龍舟賽的,可偏偏那天他生病了,不能去。為這事,他別提多懊惱了,一整天都提不起精神來。
不想,就在這時,突然人們驚慌地奔跑呼叫:“文德橋出事了!”“文德橋塌了!文德橋塌了!”
原來,當時的文德橋是一座木橋,因為橋上看龍舟賽的人太多,橋欄斷裂,橋身坍塌,上百人落水,死了許多人。茅以升的小伙伴中也有人落水。這件事對茅以升的影響非常大,他從此暗暗下定決心,長大后一定要造出最堅固的橋。
茅以升從小好學上進,善于獨立思考,7歲時就讀于國內第一所新型小學——思益學堂,這所學校教授的是現代科學知識,為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后來,茅以升考入唐山路礦學堂(今西南交通大學)。他學習努力,考試成績總是名列前茅。畢業(yè)后,他因成績優(yōu)異被保送到美國學習,第二年,他就獲得了美國康奈爾大學碩士學位,1919年又獲得了加利基理工學院工學博士學位。到了20世紀30年代,由于經濟、商業(yè)和國防的需要,滬杭與浙贛兩條鐵路要連接起來,而錢塘江橫亙在中間,要讓兩岸變通途,就必須在錢塘江上架設橋梁??墒沁@容易嗎?錢塘江以大潮聞名于世。宋代潘閬曾有詞描寫錢江潮:“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
可見,錢江潮洶涌澎湃,勢不可當,如果再遇到山洪暴發(fā),更是濁浪滾滾,排山倒海,讓人連造橋的夢都不敢做。因此當地人有“錢塘江無底,不能造橋”的說法,還有“錢塘江上架橋——辦不到”的歇后語。在建設錢塘江大橋之前,中國的大型現代化橋梁都是請外國人設計的。滿懷愛國之情的茅以升心有不甘,他總希望有一天能親手建起中國人自己設計的大橋。
正在這時,浙江省建設廳廳長曾養(yǎng)甫來找茅以升,邀請他主持錢塘江大橋的設計和建造。但這位廳長也把話說得很明白:“經費我負責,工程你負責。用人你有全權,我完全相信你。但是,如果橋造不成,你得跳錢塘江,我也跟在你后面跳?!?/p>
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茅以升欣然受命,并于1933年開始主持修建這座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公路鐵路兩用橋。從此,他吃住都在工地,常常廢寢忘食,不舍晝夜。當時抗日的戰(zhàn)火已經燃起,大橋工地還遭到過敵機轟炸,茅以升和建橋的工程技術人員都經歷了生死考驗。
在建橋過程中,茅以升大膽采用新技術,用“上下并進,一氣呵成”的施工方法,排除了重重困難,終于在抗戰(zhàn)的隆隆炮聲中,建成了長1453米、雄偉壯觀的雙層錢塘江大橋。1937年9月26日,錢塘江大橋下層的鐵路橋通車。
錢塘江大橋鐵路橋的通車,不僅對便利交通、促進經濟發(fā)展有重大貢獻,對抗戰(zhàn)更有重要意義。有了這座橋,不僅后方的物資得以源源不斷地運往前線,就連戰(zhàn)斗機都是用火車運到杭州參加抗日空戰(zhàn)的。這座橫跨在錢塘江兩岸的鋼鐵長龍,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工程技術人員的聰明才智。
但這時,日本侵略軍已于11月5日在杭州灣的金山衛(wèi)登陸,抄了在上海的中國抗日軍隊的后路,抗日軍隊遭受兩面夾攻,形勢非常嚴峻。就在公路橋通車的前一天下午,南京工兵學校的一位教官找到茅以升,向他出示了一份國民黨南京政府的絕密文件。文件的內容是,在戰(zhàn)事不利的緊急時刻,要炸毀錢塘江大橋。南京來人告訴茅以升: “如果杭州不保,錢塘江大橋就等于是給日本人造的了?!彼€告訴茅以升,炸橋所需的炸藥及爆炸器材已由南京運來,就在外邊的汽車上。
費盡心血建成的大橋剛剛通車,就要去炸毀它,茅以升心如刀絞。后來,他這樣描述自己當時的心情:“就像親手掐死自己的親生兒子?!钡┮陨蠲鞔罅x,他非常了解當時的戰(zhàn)況和大橋的重要戰(zhàn)略地位,于是立即同工程技術人員制定了縝密的炸橋方案。當天晚上,所有的炸藥就都安放到了大橋的預定位置上。
11月17日,錢塘江大橋上層的公路橋正式開通了,但“通車儀式”卻是十多萬難民為躲避日軍的燒殺搶掠,通過大橋涌入杭州。當他們匆匆走過大橋時還不知道,他們的腳下已經安放好了成噸的炸藥,并且插好了雷管。
12月23日,日軍開始進攻杭州,當天下午3點,炸橋的準備工作全部就緒,日軍揚起的煙塵已然隱隱可見。傍晚5時,大橋關閉,禁止通行,實施爆破。隨著一聲巨響,這條建成僅僅89天的現代化大橋被炸毀。
大橋被炸毀的當天晚上,茅以升寫下了八個字: “抗戰(zhàn)必勝,此橋必復。”想到建橋之初,有人開玩笑說“金木水火土五行中,‘錢塘江橋’這四個字里唯獨沒有‘火’”,茅以升更是感慨——想不到錢塘江大橋如今卻在戰(zhàn)火中被毀,應了一個“火”字,便賦詩一首,其中有這樣的句子:“斗地風云突變色,炸橋揮淚斷通途。五行缺火真來火,不復原橋不丈夫!”
1945年,抗日戰(zhàn)爭終于勝利了,茅以升又受命組織修復大橋。1948年3月,修復工程結束,錢塘江大橋又如巨龍般重新飛跨在錢塘江的波濤之上。
茅以升主持修建的錢塘江大橋工程前后歷時14年,經歷了建橋、炸橋、復橋三個時期,在中華民族抗擊外來侵略者的斗爭史上書寫了可歌可泣的一頁。
修復后的錢塘江大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設中發(fā)揮了更大的作用,為我國交通事業(yè)的發(fā)展和經濟建設建立了不朽功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