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民 周曉波 耿郡璞
摘要:當前廣大人民群眾對精神文明建設的需求與日俱增,而大學生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石,對其進行正確的政治教育與思想教育是非常關鍵的教育環(huán)節(jié),把握好在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對大學生個人的思想成長起到積極作用,亦對現(xiàn)今社會環(huán)境風氣改善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在討論儒家思想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關系的基礎之上,系統(tǒng)歸納了儒家思想的教育內涵,并指出將儒家思想體系融入思想教育中的必要性,以此來進一步深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關鍵詞:儒家思想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儒家文化思想傳承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其作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光輝璀璨的重要文化組成部分,是否可以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來為我所用成為現(xiàn)今教育界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1]。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在校大學生,無論在情感上、心理上都有較強的可塑性與變化性,因此必須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以重視。
一、相關內涵
1.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在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思想道德素質,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進步,其思想教育的內容、形式、要求也發(fā)生較大的改變[2]。如在多元化形勢下,政治工作信訪辦被要求積極探索,能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訓當代大學生的政治思想文化教育。從本質上講,在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兩個特征:一是促進大學生個體意識的不斷提高,合理地引導大學生感知到主人翁意識,充分了解到個人的前途發(fā)展是與國家的社會發(fā)展密切相關,并認識到自我創(chuàng)新、自我發(fā)展等能力在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時代大潮中所能發(fā)揮的作用;二是由于在校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心中的理想信念存在缺失、扭曲的現(xiàn)象,因此對其灌輸自由民主的思想教育理念勢在必行。
2.儒家思想
儒家的思想文化自漢代的“獨尊儒術”開始,一直在封建社會中成為思想主流文化,亦充分表明其在封建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性[3]。而當今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制下的儒家思想文化綻放了嶄新的璀璨光輝,例如特色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建設、核心價值觀等均為結合儒家思想文化精華的新時代產(chǎn)物。因此基于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發(fā)展與傳承,儒家的思想文化能夠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注入更大活力,亦能為我國思想文化的創(chuàng)新工作提供堅實的基礎,這也正是在校大學生應積極開展儒家思想文化教育的主要目的。
二、儒家思想可借鑒的思想因素
1.“仁義禮智信”
作為儒家思想文化中的“五常”(仁義禮智信),其就思想內涵來講應該為較積極的正能量思想,但現(xiàn)今高速發(fā)展的時代,人們日益充沛的物質需求與渴望精神富足已成為現(xiàn)今社會主要矛盾之一,思想上沒有得到及時跟進,就會引起一系列不和諧的事情,因此必須要加強在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對其進行客觀且正確的領導,而儒家思想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就是非常值得借鑒的觀點之一。這幾個方面均是我們每一位公民所必備的道德品質。
2.“忠君愛國”
需要說明的是此君此國非彼君彼國,愛國是熱愛國家、熱愛人民、擁護社會主義制度,并不是忠于某位君王、某位領袖,但是忠、愛兩字的思想內涵并沒有變化,只不過鐘愛的對象發(fā)生了轉變。
3.“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文化中所倡導的處事方法,而這一方法對于提高當代大學生的人事交往能力以及改善人際關系大有裨益,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張和而不流、和而不同的中庸思想,有助于人際關系的改善及統(tǒng)一,避免學生內部發(fā)生矛盾形成內耗的不利局面,使得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貼近人心、貼近生活,進而提高教師與大學生團體的凝聚力與向心力。
4.“慎獨”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何為慎獨,即個人應該時時刻刻注重提升自我修養(yǎng),每日三省吾身,細致的思考與反思,做到自我監(jiān)督、自我反省。在無人看到的地方也不做違背道德的錯事,時刻牢記個人道德準則,守好底線,做到至善至誠。此思想對在校大學生正確處理團體與個人之間的關系上大有好處,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個人修為素養(yǎng),而只有做到了修身齊家階段,才能立大志、懷理想地為國家發(fā)展作出突出貢獻。
三、儒家思想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1.儒家思想中可以借鑒的合理思想
當今對在校大學生所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其本質上講和古人通過拜訪名師、讀書等學習行為來提高個人思想素養(yǎng)是一脈相承的[4]。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當今社會也必然會受到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自近代以來,新生活及民主運動蓬勃發(fā)展對包括儒家思想文化在內的傳統(tǒng)文化造成了一定的沖擊,但是千百年來流淌在中國人血液中的傳統(tǒng)文化已經(jīng)深深刻入到集體記憶且揮之不去。
2.儒家思想中可以借鑒的方法論
儒家的思想文化對社會各個階層影響皆較為深遠,當今中國人的為人處世哲學中的儒家思想文化亦比較明顯強烈。而對在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以及教學方針上都極具重要意義,換句話說,思想政治教學均處在儒家思想文化的引力場中。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文化無論在教育手段、教育方式上皆有經(jīng)典的論述,例如《詩》《書》《禮》《易》《春秋》等經(jīng)典儒家著作,在教育方法上,儒家主要倡導以個人的人格榜樣作為標桿進行思想政治教育[5]。不管是為官或為師,為人要剛正不阿、清正廉潔,不徇私枉法罪,這樣的人格才能是大眾信服,這亦體現(xiàn)出傳統(tǒng)儒家思想文化對個人形象教育的重視程度。在教育手段上,儒家思想倡導文化教育與思想教育相結合的手段進行綜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主張枯燥單獨的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諸如此類的儒家教育思想思路十分值得當今的思想政治老師借鑒,吸收其思想精髓,去其糟粕并為我所用,會大大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率。
3.儒家思想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語境系統(tǒng)
沒有儒家思想文化的在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灌輸式的、假大空的以及沒有實際的標榜人物及生活內容的,思想教育最大的關鍵點在于要充分和現(xiàn)實相聯(lián)系,以減少受到大學生的內心排斥。而儒家思想文化中的從點滴小事做起就會涉及到大學生日常的實際生活之中,如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就是其聯(lián)系實際生活的生動寫照。從在校大學生的個人處世心態(tài)及態(tài)度上進行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語境會使學生身臨其境,教學效果將事半功倍。我國的儒家思想文化就是從生活的點滴以及為人的處世態(tài)度入手進而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民眾的思想。
四、儒家思想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途徑
1.形式上的融合
在形式上的融合創(chuàng)新,在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授課教師通常以思政課等知識技能方面的教育為主,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素質綜合性培養(yǎng)教育手段,從而導致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學授課效果較差。但是在儒家思想文化教育中,同時對教師、學生同時開展層級教育模式,在思教課堂上應著重注意教師自身修為的提高,而且加深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深入思考,形成多元化授課形式展開教學工作。在雙向式教學的融合創(chuàng)新,對于儒家優(yōu)秀的思想文化不能僅將其思想生搬硬套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而應將其優(yōu)秀的主題思想通過教師授課的方式潛移默化地滲透進學生的內心之中。例如在古典音樂鑒賞課上,教師應開展傳統(tǒng)曲目的賞析工作,對曲目下蘊藏的思想文化予以展現(xiàn),對大學生進行儒家思想文化的引導及熏陶,充分實現(xiàn)儒家思想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雙向式教學模式發(fā)展,達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生動教學局面。
2.內容上的融合
在思想內涵上的融合,根據(jù)上述討論可得,對大學生思想的正確引導是先進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所在,一定要保證在校大學生免受外界不良思想文化的沖擊,建立自己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高尚的愛國情懷。而儒家思想文化將會對此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如當今特色社會中的核心價值觀理念,就是以儒家思想文化中的生活準則及道德規(guī)范為基礎形成的,這亦展現(xiàn)出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強大的文化魅力所在,這些優(yōu)秀的思想文化可以幫助在校大學生更全面透徹的認清意識形態(tài)的關鍵問題,把握正確的思想方向。因此只有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滿足現(xiàn)今社會的多元化發(fā)展潮流。例如可以將儒家思想文化中的法治思想運用依法治國理論進行合理解讀,再將其融入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學當中。合理的教學設計與明確的目標制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所在,如何使二者和諧發(fā)展,互相促進,全面提升大學生的政治水平素養(yǎng),任重而道遠。
五、結語
精神文明建設即文化建設是國家綜合實力不過或缺的重要體現(xiàn),在歷史上我國也曾經(jīng)歷過文化強國的階段,而隨著近現(xiàn)代史的開啟,文化危機卻一直成為我國落后發(fā)展的重要原因和表現(xiàn)。因此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融合成為我國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舉措。而儒家思想文化從個人修為方面、社會貢獻方面,國家振興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教育功能,可以說儒家思想同社會文化的進步發(fā)展息息相關,大學生作為現(xiàn)代化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接受優(yōu)秀的儒家思想文化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教學活動。當下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儒家優(yōu)秀文化思想相融合,關鍵之處就在于要正確認識儒家思想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聯(lián)系,挖掘儒家思想的時代價值,在創(chuàng)新性的基礎上展開儒家思想的傳承教育。
(責任編輯:姜秀靚)
參考文獻:
[1]唐國軍.董仲舒與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實踐化——儒家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模式研究之五[J].廣西社會科學,. 2008(03):197-200.
[2]李振綱,邢靖懿.儒家思想與現(xiàn)代教育的關系[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5).
[3]陳開宇.儒家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河南工業(yè)大學,.2013.
[4]吳禹江.批判與繼承:儒家倫理思想與思想政治教育關系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3.
[5]師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儒家思想的融合探析[J].教育觀察(上旬),.2017,.006(00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