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要:近幾十年來我們的國家愈發(fā)的繁榮昌盛了,經濟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生活水平當然也有了明顯的改善。解決了溫飽問題之后,下一步要改善的目標就教育方面的問題。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一個人出生最先接觸到的就是家庭,家庭教育可以說是孩子教育的開端,家庭的環(huán)境、家庭文化對孩子有著很大的影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也理所應當受到大家的關注。本文意在分析家庭教育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以及如何應對。
關鍵詞:幼兒家庭教育;問題;原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A?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44-503
家庭教育就是以孩子為中心,家長處于老師的位置對孩子進行有目的、有意識的教育活動。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就是家長的鏡子,因此家長在孩子的成長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國的法律規(guī)定,兒童在沒有到符合國家標準的年齡時,是不可以接受義務教育的。家長們?yōu)榱俗尯⒆涌梢赃b遙領先,卯足了勁的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文化課,壓得孩子喘不過氣,興趣班也不再是因為孩子感興趣,而是家長的興趣。這樣的教育方法真的正確嗎?家庭教育又該如何正確開展呢?這就需要我們對家庭教育進行一個客觀的分析,從而正確的解決問題,樹立正確的科學教育觀念。
一、家庭教育實踐中的問題
1.1家庭教育意識淡薄
越來越多的80后、90后成為家長的主力軍,新一代的家長更加年輕前衛(wèi),對于物質生活的要求更高,而他們辛辛苦苦的奮斗都是為了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生活的環(huán)境。加上現(xiàn)在生活節(jié)奏快,工作和生活上的壓力越來越大,想要抽出時間對孩子進行耐心的教育更是難上加難,家長們只能把大部分的時間放在工作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家長在教育方面是沒有太強的意識,教育孩子就是套用之前父母的教育方法,只是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去進行家庭教育。
其實家庭教育也是一門功課,每個人都是第一次做家長,所以這是需要家長們耐心的去學習的,需要一點一點的去提高,真正成為一名盡職負責的家長。家庭教育是孩子降臨人世要上的第一課堂,家庭教育的方法是否正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今后的成長道路。家庭教育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從出生開始就會對孩子產生影響,直到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茖W研究表明,在孩子3個月打左右就可以模仿大人的音容笑貌,到了3、4歲的時候是模仿能力最強的時候??梢钥闯黾彝ソ逃龑τ诤⒆邮嵌嗄5闹匾?,因此就需要家長去認真對待,建立一個健康向上的家庭環(huán)境,這樣才能對孩子的教育真正起到幫助,讓孩子更加健康、積極的成長。
1.2家長的盲目跟風
家長都希望孩子多學一點,多會一點,將來的選擇就會更多一點。每個孩子都是家長手心里的寶,盡心盡力的都是希望將來的他們能生活的更好。古往今來祈盼兒女是人中龍鳳亙古不變,每個孩子身上都背負著父母的殷殷期盼,渴望他們成為優(yōu)秀的人。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分數成為了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多上幾門課,多學幾項特長就變成了學習的榜樣。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超越其他孩子,生怕被別家孩子超越,于是就開始了盲目跟風。孩子沒出生的時候會研究胎教,幼兒園大班就開始補習幼小銜接的文化課,各種特長班,到了中小學更是不用說,從來不思考孩子真正需要什么。 認為孩子考了高分,進了名校就是成功的人生。
家長為了孩子的分數真的是煞費苦心,分數考的高了就會給獎勵,分數低了就會有懲罰。有些家長是把自己沒有完成的目標強加給孩子,希望他們可以通過努力完成自己的心愿。各種學習的機會都推給孩子,希望他們可以按照自己規(guī)劃好的路走下去。不得不說,這些舉動的確可以開發(fā)孩子的智力,增加孩子的知識儲備量,對他們將來的發(fā)展有一定的幫助。但是,面對如此大的精神壓力,孩子是否還能健康成長呢?這些都不符合孩子自身發(fā)展的需要,也符合現(xiàn)代社會人才發(fā)展的需要。
1.3家長的過度溺愛
從獨生子女到開放二胎,再到如今的三孩政策,無論政策怎么變,孩子的家庭地位都不會有絲毫的改變。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隔代親也是如此,一大家子人都對孩子無比的呵護,孩子說什么就是什么。對于孩子的要求真的是有求必應,即使家庭條件一般也絕不含糊,生怕給孩子的不夠多。孩子與別人發(fā)生爭執(zhí)的時候,什么也不管就是護短,百般呵護卻不會指出孩子的過錯,長此以往孩子變得越來越任性。在家里孩子就王子和公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使得溫室里的花朵越發(fā)的嬌貴。一旦到了集體生活中,這些問題就會暴露出來。
照顧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是一名家長必須做到的,可是寵愛絕非溺愛?,F(xiàn)在很多的小朋友都特別任性,在商場里想要什么東西就必須買到手,不給買就開始哭,有的更嚴重會躺在地上撒潑打滾,這就是家長長期順從、無條件滿足孩子需求的結果,不論是合理的不合理的都一概滿足。還有一種現(xiàn)象就是在家里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是孩子優(yōu)先,這也是一種錯誤觀念。幼兒園里經常會有兩個孩子爭搶一個玩具或者爭一個位置而去打架,家長的遷就不會讓孩子學會謙讓,反而會讓他更加的以自我為中心。雖然孩子還小需要加倍照顧,但是應該讓他知道每個人都是平等的關系。過度的溺愛對孩子未來的學習和生活都是不利的。
二、家庭教育缺乏的表現(xiàn)
2.1忽視道德培養(yǎng)
現(xiàn)如今我國的教育有了新的培養(yǎng)方案,實行素質教育,讓孩子的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均衡發(fā)展,而其中的德育要排在首位。孩子每天除了學習就是學習,只面對書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家長認為孩子的成績好就足夠了,不去重視成績以外的良好的社會道德規(guī)范以及人際交往的能力,良好的傳統(tǒng)美德要從娃娃抓起。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基礎,忽視道德教育會導致孩子高智低能,這也不是家長想要看到的。
2.2不重視獨立能力
現(xiàn)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會想法設法的給孩子提供優(yōu)質的生存環(huán)境,能不讓孩子自己做的都不讓孩子做。這種無微不至的照顧與其說是呵護,倒不如說是荼毒。很多的父母都是早上幫孩子穿衣穿衣襪,給孩子洗臉、刷牙,還有的小朋友不自己吃飯必須家長喂飯。種種壞習慣都是家長的過分呵護造成的,每當孩子遇到什么困難,沖在第一個的永遠都是父母,正是這樣孩子會越來越依賴父母,什么事情都要依靠父母,不會自己解決。這對于他們以后的成長生活會造成很大問題,父母替孩子解決的問題才是孩子將來要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有很多幼兒園的小朋友不能自己吃飯、穿衣,這些問題都需要家長們的反思。沒有獨立自理的能力,將來又如何步入社會,如何立足。
2.3缺乏身體素質鍛煉
經濟的發(fā)展使得我們的國家資源更加豐富,生活水平也是得到不小的改善。家家戶戶的餐桌上都是各式各樣的美味佳肴,我們已經度過了只求吃飽的時代,作為家里的珍寶,孩子們的飲食也是更加豐盛。在孩子沒有出生的時候,孕婦會吃各種補品、營養(yǎng)品,不論是食補還是醫(yī)療保健品全都收入囊中,一樣不落。孩子出生后長大可以自己吃飯了,家長就變著花樣的做各種美食。只要家長聽到什么對孩子的生長發(fā)育有好處,二話不說全都買回家,很多“肥胖兒童”就這樣產生了。都說孩子胖點抵抗力強,看著還可愛,可小小年紀就有了啤酒肚是不是對健康造成危害呢?加上孩子忙于學習,缺少身體的鍛煉,多吃少動也是形成小胖孩的元兇,這樣的小朋友并不健康。
三、家庭教育的對策
3.1重視德育
我國的教育發(fā)展已經從“應試教育”轉變?yōu)樗刭|教育,對孩子的教育不能單單只關注于在學校學到的書本知識,而是應該讓孩子更全面的發(fā)展。在孩子學習的同時,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素質教育下培養(yǎng)出的孩子才是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棟梁之才。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應該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家長是最貼近孩子的老師,言傳身教很重要。然而一味的說教是不可取的,小孩子是沒有耐心聽完你的大道理,可以引用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或者游戲?,F(xiàn)在幾乎每個動畫片都蘊含著一定的人生哲理,在陪孩子看動畫片時,可以適當的提出問題,引導孩子知道怎么做是正確的,我們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
3.2培養(yǎng)多方面的能力
對孩子的教育不能單單關注學習方面,畢竟也有很多學習好的孩子不能自理、獨立生活。隨著孩子長大步入社會,你會發(fā)現(xiàn)光有知識是不夠的,能力才是生存之道。首先第一步就是讓孩子有獨立能力,平時在家里可以有意識的讓孩子做一些小事,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試著讓孩子自己去穿衣穿襪、吃飯、收拾書包、自己午睡等等。有很多孩子去了幼兒園以后午睡都要老師抱著睡,這就是孩子獨立能力方面的缺乏。其次就是讓孩子有集體意識,培養(yǎng)集體意識可以讓孩子不再自私、任性。比如家里周末去哪里玩,什么時候去外婆家,都可以問問孩子的意見,讓孩子意識到他是家里的一員,有發(fā)表意見的權利,也有責任對家庭作出貢獻。這樣孩子在里集體生活中會避免很多小麻煩。最后就是鼓勵孩子多多進行體育鍛煉,適當的鍛煉能提高身體素質,還可以開發(fā)大腦,加速智力的發(fā)育。身體是基礎,是革命的本錢,家長應該定期帶孩子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魄。
3.3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
首先要賞罰分明,有的家長為了不讓孩子難過,只是一味的贊美表揚孩子,這樣是不正確的。要在他有錯誤的時候及時批評指正,做錯的時候要去批評,讓他們知道錯在哪里。在表揚孩子的時候記得要夸贊的細致一些,比如少說一些你太棒了,你做的真好這些話,要明確說出孩子哪里做的棒做的好。學會更多地去表揚、鼓勵、理解孩子。其次就是不要給孩子定太高的期望,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有自己獨特的地方,適合的才是最好的。要懂得因材施教,家庭教育最好的一點就是家長是完全了解孩子的,可以根據孩子的特點、長處選擇出最適合孩子成長的教育方法。
3.4與老師協(xié)調配合
學校和家庭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兩個場所,除了家長就屬老師最了解孩子。家長應該和老師建立緊密的聯(lián)系,這樣能夠更好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了解孩子和其他同學的相處狀況,有效的配合老師的工作。對孩子有更加充分的了解,也能和孩子更好的進行溝通。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家庭教育是孩子最先接受的教育,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并且這種教育會伴隨孩子一生。它可以說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地學習科學的教育方法,掌握正確的教育策略。在家長和老師的通力合作下,打造出適合孩子學習、成長的優(yōu)質環(huán)境。在面對家庭教育中出現(xiàn)的問題時,家長不能回避問題,而是要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正視問題,找到正確的解決策略,培養(yǎng)出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從而促進社會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國琪.對當前家庭教育面臨的若干問題的思考[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6卷,第6期. 2006年12月.
[2]張倩,田爽.淺析我國家庭教育的現(xiàn)狀及解決途徑[J ].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第26卷,第11期2009年11月.
[3]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4]陳幗眉.學前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