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書鳳
摘要:新課改以全面發(fā)展學生為宗旨,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教師應將課堂還給學生,切實體現他們的主體性。把課堂營造成學生喜愛的天堂,教師就要與時俱進,盡量擺脫職業(yè)的惰性和局限性,不斷超越自己,成為充滿反思意識和創(chuàng)造力的群體。只有不斷反思自己,充實自己,追求卓越,充分發(fā)揚師德精神,我們才能在更深層次上促進教學觀念的更新和改變,使教師體驗到教學的成功。
關鍵詞:新課改;課堂;師德;學生;主體
中圖分類號:A?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44-484
新課改以全面發(fā)展學生為宗旨,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我們教師就應還課堂給學生,切實體現他們的主體性,真正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一堂課是否高效,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看學生在這堂課上學到了多少,看教師是發(fā)揮了自己主導(“導演”)的作用,是否培養(yǎng)出了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是教師師德修養(yǎng)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衡量一個是否具有良好師德的重要標準。
換句話說,我們就是要把課堂是否有 “魅力”的評價權給學生,讓學生來評定教師的專業(yè)水平,讓學生來判定教師的師德修養(yǎng)高低。
教學應該說是一門充滿遺憾的藝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最好是一時的追求,而更好是永恒的目標。因此,我們教師只有不斷地完善自己,不斷超越自我,不斷提升業(yè)務素質,才能緊跟時代步伐,緊跟教改,將師德發(fā)揚光大。
(一)為學生的思維插上自由翱翔的翅膀
把課堂還給學生,需要教師不斷超越自身的業(yè)務素質,不斷提升自己的師德修養(yǎng),力求做到還課堂給學生。而學生思想的徹底解放是還課堂給學生的重點,只有在思想上獲得了自由,才算是真正贏得了自由。
教師應該為學生的思維插上自由翱翔的翅膀!讓他們在課堂這片無邊無際的天空中浮想聯翩,我們必然會發(fā)現原來教學會變得這樣的輕松簡單,學生的思想并沒有預想的那樣幼稚可笑。
還課堂給學生是最考驗教師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一個專業(yè)能力不強、不善于提升自己業(yè)務素養(yǎng)的教師,是絕對不可能在課堂上收放自如的。傳統的課堂教學,往往都是單調地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寫學生記,學生沒有任何主動權,這讓學生的興趣從何而來?又如何讓他們的思維展開自由的想象?
讓學生樂意并積極產生有效的浮想聯翩,可以說是一種技藝高超的教學藝術。它檢驗著一個教師是否能將學生看作是課堂真正的主人,檢驗著一個教師是否真正為學生著想,檢驗著一個教師是否具備崇高的師德修養(yǎng)。
(二)盡情嬉戲,寓教于 “玩”
愛“玩”是學生的天性。研究發(fā)現,在玩耍、嬉戲時,他們是身心是完全投入的。
在課堂上,如果能經常讓學生在娛樂游戲中學到新知識,那么,這樣的課堂我們不能不說它是一個師生互動的自由天堂,不能不說它是一個學生為真正主人的課堂。
寓教于 “玩”, 需要教師具備很強的課堂情境設計能力,而這一能力的源泉便是教師不斷超越自我的業(yè)務素質。寓教于 “玩”的理想境界是把復雜枯燥的學習內容和簡單機械的操練轉換成充滿趣味性的各種課堂學習活動,使學生在這種課堂活動中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讓學生感到學習的樂趣,有效地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更好的起到“以趣激情,寓教于樂”的作用。
(三)把課堂還給學生的具體方法
把課堂還給學生,也就是要明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人,“教學生學會學習”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論觀念。
那么,我們如何才能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
1.首先要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
我們教師要坦誠地與學生分析當今社會的發(fā)展的形式,了解古今中外能人志士成長的經歷,發(fā)現身邊愛學習能上進的成功事例,通過這些具體實在的例子,讓他們意識到每一個成功的足跡,都要靠自己腳踏實地,都要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促使每個學生從內心中真正認識到,想成功就得發(fā)奮好習,在頭腦中產生“我才是課堂的真正主人”這一主觀意識,從而使他們自覺、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實現讓學生提高自己主體地位和主體意識目的。
2.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
我們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活動內容,給學生創(chuàng)設相應的學習情境,例如:可以“以疑引思”,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可以“以惑引思”,創(chuàng)設懸念情境;可以“設置障礙”,創(chuàng)設質疑情境;可以使設置的問題坎坷曲折,創(chuàng)設嘗誤情境。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引導他們積極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使他們真正體驗到、意識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
讓學生明白不是他們要配合老師教書,而是要老師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指導他們學習,使他們通過一系列的自覺實踐發(fā)現未知、獲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各方面能力得到發(fā)展,終身受益。
3.培養(yǎng)學生檢查與反思的習慣
在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向學生展示學習過程,引導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過程,并對自己的思維過程進行反思,這是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有效途徑。真正意義上的學會學習,必然是具有一個核心要素的,那就是主體檢查與反思。尤其是缺乏“主體反思”的學習活動,是難以進入“學會學習”的真正范疇的。所以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學會檢查與反思,只有這樣學生才有可能真正“學會學習”。
4.用好“啟發(fā)”這一基本功
把課堂還給學生就是要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但這并不是說教師就沒什么事了,反而是教師的責任更大了,所需要的業(yè)務能力更強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真正意義上的“啟發(fā)”,要求教師能于正確的處理好教與學的相互關系,利用恰到好處的“投石”,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功效。從而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達到充分拓展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空間,在含而不露、指而不達、引而不發(fā)的境界引導下,促使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思考,從而發(fā)現問題的本質或科學的規(guī)律。
5.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將來的文盲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還課堂給學生正是出于這個目的,要讓學生學會 “學習”。因此,我們教師不但要讓學生知其然,更要讓學生知其所以然,要善于展示教學全過程和思維軌跡,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總之,把課堂營造成學生喜愛的天堂,要求我們教師更要與時俱進,盡量擺脫職業(yè)的惰性和局限性,不斷超越自己,成為充滿反思意識和創(chuàng)造力的群體。只有不斷反思自己,充實自己,追求卓越,充分發(fā)揚師德精神,我們才能在更深層次上促進教學觀念的更新和改變,為教師自身專業(yè)能力的發(fā)展奠定好基石。我們這樣做,不僅能提升課堂教學品味,提高教學質量,更能使教師本身體驗到教學的成功,得到學生和社會的尊敬,使我們的身心都愉悅起來。
參考文獻
[1]王付梅,郭賢.關于課課程改革實踐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09).
[2]陳梅香,素質教育的實施重點應是教學生學會學習[J].教育評論,2005(02)
[3]尹占國.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生命活力初探[J].吉林教育,2013(27).
[4]蔡棋強.淺談體育課中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J].學苑教育,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