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涵
中圖分類號:A?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44-095
士者,讀書人也,忠主重義,窮極則變。王安石有言“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爾,豈足以言得士?”依我所見,才不拘于學問,行不拘于剛直,士者與否在于忠義之道也。
王右丞說雞鳴狗盜之徒不足言士,一不認其才學,二未識其變通,僅以其欺人盜物定奪未免片面。雞鳴狗盜之徒能否言士還應究其根探其本。
才學不拘于學問,卒然臨之而不驚。
孟嘗君三千賓客各有其才,或善學或善武,怎能以學問限人才?庖丁不識學,以解牛驚世人;賣油翁不識學,以斟油驚陳康肅公;張飛不識字,以武力震天下。由此見何以學問拘人才?更何況,徒有學問不過也紙上談兵,三十六計也不可照搬套用。待臨危之時,如趙括般何以言士?相反,雞鳴狗盜雖方式不宜,但都解了孟嘗君之難,在難題前想出實用之策不更能現(xiàn)其才學嗎?怎能獨盯其方式,怪其沒用上那些“之乎者也”呢?故曰,各有一技之長,且能用于解困,何不- 足以言士?
行不拘于剛直, 大行不拘細謹。
有人說士者志氣高節(jié),雞鳴狗盜無節(jié)何以言士?可正如樊噲言:“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笨鬃硬灰苍裕骸把员匦判斜毓n硁然小人哉”?這并非背棄氣節(jié),反而是一種智慧,是一種為大局忍讓,善于變通的大智慧,這種氣度更是一種氣節(jié)!試想,為拘于一時志氣,只等秦昭王斬殺眾人這才是真正的氣節(jié)嗎?顯然不是,過剛易斷,剛極必折,為爭這一微言氣節(jié)而斷送性命是愚蠢的舉動。君可見,沛公鴻門宴未報先行,韓信隱忍胯下之辱,勾踐忍于夫差,而后滅項王,而后成大業(yè),而后重建國。眾人不會說這是無氣節(jié),反如《周易》所言:“窮則變,變則通,通得久。”這是變通的智慧,是大局為重的選擇,因此何不足以言士?
士以忠君有義為本。
雞不鳴,何以報孟嘗君知遇之恩?狗不盜,何展人生的抱負?雞鳴狗盜,雖手段難登大雅之堂,但這是賓客為救主而出的下策,是限于特殊的背景之下,不正是忠于主的表現(xiàn)?不正體現(xiàn)了“知遇之恩應報”的義嗎?“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敝哔p識之恩,死且不避,雞鳴狗盜安足辭?深究之,這也是如諸葛孔明般的忠義??!此般忠義,何不足以言士?
無論古今,我們需要的皆是這樣的“士”——有其才,曉變通,又有忠義之道,此番才可言士,此等人才是真“士”!”
故吾言:孟嘗君之賓客,實為集才、智、忠于一身之士,是吾輩所向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