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qū)太平小學 黃智妹
逆反心理是指對外界人與物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對立或者相反的心理。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小,但是其身上也存在明顯的逆反心理,與教師對著干,與家長對著干,導致其與教師與家長的關系日益緊張、惡化。其實,小學生的逆反心理并不是憑空形成的,其中有著諸多的影響因素。以下,僅結合筆者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實踐,針對小學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及有效的應對策略發(fā)表個人認識與看法,望教師、家長都能正確而客觀地對待學生的逆反心理,合理疏導,引領小學生的健康進步與成長。
就當前來講,導致小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體現(xiàn)為如下幾個方面。
不少教師、家長會對學生提出過高的要求,這些要求或超出了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或不符合學生當前的個人能力。如要求學生必須在考試中考多少分以上,否則就會怎么樣,但有的學生即使認真付出、積極努力,也難以達到,這種要求容易使學生內心形成“為什么要這樣對我”的不公平心理。久而久之,學生自然容易產(chǎn)生逆反心理。
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及能力有所發(fā)展,他們會想擁有自己的一片天地與空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再依賴家長或者教師。但在不少教師、家長看來,小學生年齡小,還什么都不知道,有必要對他們進行一些干預。為此,教師、家長會下意識地代替學生做決定,這其實是對學生自主性權利的剝奪,導致學生越來越敏感。因此,教師、家長一些小小的行為也能刺激學生的敏感心理,引起他們強烈的情緒反應,從而與教師、家長所做決定對立。
作為個體,長期處于一個環(huán)境,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疲憊、懈怠的狀態(tài),這是一種非常正常且客觀的事情。對此,個體會下意識地想要擺脫這一環(huán)境,并表現(xiàn)出抵觸、對抗的逆反心理。小學階段學生同樣遵循上述客觀規(guī)律,具體表現(xiàn)為當他們對一些事物產(chǎn)生厭倦的情緒時,會不由自主地表現(xiàn)出對立的行為表現(xiàn)。
在明確了小學階段學生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之后,筆者認為作為心理健康教師應當加強引導,既要加強對教師、家長的引導,更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使得大家都能正確認識逆反心理這一心理問題,并共同想方法加以解決。
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存在學生成長與發(fā)展得更好的美好心理預期,但這一預期應當建立在契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不可一味拔高難度,揠苗助長,不然只會產(chǎn)生適得其反的不良后果。作為一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筆者會有意識地加強與其他學科教師以及家長的溝通,向他們傳遞與分享科學的教育理念,引導雙方攜手疏導學生的逆反心理。
例如,班里一名學生學習基礎較為薄弱,其家長望子成龍,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每次都能考高分,但自家的孩子每次都在班里墊底,心理產(chǎn)生不平衡,于是對孩子提出了過高的要求:考試時必須要考多少分,每天必須要坐在桌子前做多少張卷子,等等。這種過高的要求顯然超出了該名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其感受到極大的壓力,為此逆反心理爆發(fā)。家長越是要求孩子做作業(yè)、做卷子,該名學生越不愿意做,導致整個過程磨磨蹭蹭,家長與學生都苦不堪言。針對這一情況,筆者有意識地與這名家長建立聯(lián)系,向家長反映學生在校的表現(xiàn),告知其學生所表現(xiàn)出來的逆反心理以及不及時糾正可能導致的所有惡劣后果。與此同時,筆者告訴這名家長沒有什么事情是一蹴而就的,應當采用正確的方法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提升成績,切不可操之過急,一味地讓孩子產(chǎn)生心理負擔及壓力。這名家長意識到自身的問題,開始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也能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制定合理的標準,這都使得該名學生逐漸消除了心理壓力,不再盲目恐懼與憂慮,而是能踏踏實實學習,一步步地提升自身的成績,原本存在的逆反心理也得到了有效的疏導。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小,但是他們的自主意識及多項能力都得到了明顯的發(fā)展,他們有自己的判斷力,有自己的興趣與愛好,想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為此,教師、家長不要過度限制學生的行為,要求學生必須怎么做,一定不能做什么,而應當尊重學生,引導學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當自己想做、愿意做的事情得到認可并有效展開時,學生強烈的逆反心理便能得到有效的疏導與解決。
例如,作為小學心理健康教師,筆者會有意識地引導教師、家長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尊重學生,相信學生,而不是一味地越俎代庖、強硬要求。如學生放學之后想先玩一會兒再做作業(yè),這無可否非,畢竟小學生年齡小,比較貪玩,想多玩一會兒再正常不過了。這時,家長無須反復督促與提醒孩子必須要寫作業(yè)了,甚至威脅“再不做作業(yè)便……”,這樣極容易導致學生出現(xiàn)逆反心理。家長只需要轉化自己的教育方式,將做作業(yè)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只要學生能保質保量完成作業(yè),可以靈活安排自己的時間。這樣一來,學生能酣暢淋漓地玩一場,同時也能注意做作業(yè)時全身心投入、積極而主動地完成。這樣,孩子們的作業(yè)質量得到了充分的保證,更重要的是學生還學會了自我安排與規(guī)劃,而不會再對家長產(chǎn)生強烈的逆反及抵觸心理。
當對周圍的事物出現(xiàn)懈怠與厭煩的情緒時,小學生也應當積極進行自我調整與調節(jié),這樣既能有效緩解有可能爆發(fā)的逆反心理,同時也能以一種愉快的情緒與周圍和諧相處,更好地學習、更好地生活與成長。
作為一名小學心理健康教師,筆者會有意識地教授給學生自我調節(jié)與放松的方式方法。如在與學生溝通的過程中,有學生反映臨下課前知道也能理解教師想做總結,梳理課上所學到的知識,但是由于已經(jīng)上了一節(jié)課,所以自身的情緒很煩躁,想趕緊下課,因此產(chǎn)生迫不及待的心理,因此老師越是認真講解,自己越不愿意認真聆聽,而是度日如年般等著下課鈴聲響起。針對學生所反映的情況,筆者向他傳授了調整因為長時間聽課而導致短暫逆反心理的巧妙方法——深呼吸法,即當意識到自己出現(xiàn)不耐煩的情緒與心理時,不妨進行深呼吸練習,這一簡單的練習能很好地沖淡原本緊張的心理情緒,促使自身融入大環(huán)境之中,認真聆聽。這一實用的方法讓學生能有意識地進行自我調節(jié),在高效進行課堂學習的同時,避免了不認真聽講而出現(xiàn)的學習下滑問題。
1.針對家庭方面的對策
家庭原因是造成小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因素,針對家庭方面的原因,筆者認為應該經(jīng)常性地開展家長會,在家長會期間要重點針對小學生的逆反心理與家長進行深入探討。諸如,可以與家長一起分析小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討論消解小學生逆反心理的具體辦法等。并要求家長積極配合學校和教師的教育工作,積極有效地化解小學生所產(chǎn)生的逆反心理。
2.針對學生方面的對策
學生的逆反心理主要呈現(xiàn)出不服管教,越不讓干什么就越干什么的情況。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往往達不到教師和家長的要求,或者在這個過程中做的事情比較費時費力,不如教師和家長的方法快捷簡單。但是,這是學生的正常成長過程,在不涉及安全隱患的情況下可以先讓學生自己進行探索,教師和家長在中間適當引導,學生會更加能夠接受,當學生接受自己的時候也就不會產(chǎn)生太大的逆反心理。
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多肯定學生,即使做錯了事情,我們也盡量不要直接、嚴厲地說“你應該這樣做”,而是引導學生“這樣做是不是會更好呢?”“你可不可以嘗試這樣的方法呢?”。很多時候,學生的逆反心理其實不是很大,但是根據(jù)說話人的語氣語調,學生的逆反心理會有所波動,所以教師或者家長一定要注意與學生說話的方式方法,從而盡量避免學生逆反心理的產(chǎn)生。
逆反心理的存在使得小學生的情緒與心理非常敏感,其行為與做法也趨向于盲目而缺乏理智。為此,小學心理健康教師一定要引導教師、家長正確對待學生的逆反心理,并進行有效應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相信小學生“對著干”的心理能夠得到有效疏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