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紅
摘 要: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要求學生破除“只會背,不會問”以及“只會問,不會答”的傳統(tǒng)模式。將“問題探究式”教學方法引入高校英語課堂,不但是英語教學的一種嘗試,更是為培養(yǎng)學生明辨性思維能力和提高英語應用能力的一種努力?!皢栴}探究式”教學方法是基于問題式學習的一種建構(gòu)式教學方法,其本質(zhì)是知識的問題化和層次化。本文以高校英語專業(yè)的綜合英語教程為例,詳細闡述了“問題探究式”教學方法在英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問題探究式教學方法;明辨性思維能力;學習的獨立性和主動性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60X(2021)11-0098-04
英語教學的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愈來愈重視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明辨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前者實為老生常談,而后者則相對新穎,但究其本質(zhì),早在兩千年前的《中庸》就已提及:“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钡搅松鲜兰o四十年代,明辨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作為一個教育主題在美國的教育改革中嶄露頭角,并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成為美國教育改革的焦點。培養(yǎng)學生明辨性成為美國多所高校的校訓,正如培養(yǎng)了81位諾貝爾獎得主的芝加哥大學校長羅伯特所說:“我們給學生一種這樣的教育,讓學生學會怎樣脫離課本進行創(chuàng)新性的獨立性的思維。給學生提供一種教育,能夠從更高層面上,帶來一種靈活性,更好地適應未來的變化?!?/p>
那么如何有效地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明辨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就成為高校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基于多年從事高校英語教育事業(yè)的經(jīng)驗,通過不懈的實踐和實驗,我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式教學方法不但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明辨性,同時還會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和主動性。
所謂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就是指在課堂教學中,由教師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從宏觀到微觀逐層分解知識,把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歸納概括成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提出來,然后引導學生對教材展開有目的的研讀,并進行分組討論,開展合作探究,之后請不同程度的學生歸納回答不同難度的問題,最后教師進行綜合點評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
問題探究式教學法應用到教學過程中的關鍵便是巧設問題,將教學內(nèi)容有機地組織在一起,通過討論和辯論的方式探求答案,從而達到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問題的巧妙設計需要恰當情境的支撐,就如同開篇之序一樣,有疑而問才會激發(fā)探究答案的欲望。正如托爾斯泰所言: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欲望。而多年的教學實踐也早已證明了這一點:只有學生想學,才會樂學,才會學有所獲,學有所成。所以,如何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欲望的情境便成為師者研究的首要任務。現(xiàn)僅以上外版的專業(yè)英語綜合教程中The Monster一文為例:
首先需要研究的對象便是文章的標題,我們知道,標題的作用可簡單地歸結(jié)為如下六個方面:
1.交代文章主要內(nèi)容;揭示或暗示文章主旨
2.交代故事發(fā)生的環(huán)境
3.點明行文線索或感情線索
4.確定文章描寫對象,確定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
5.交代故事發(fā)生的環(huán)境
6.設置懸念,吸引讀者;富有哲理,引人思考
而本文題目則正應了最后一點:設置懸念,吸引讀者。首先我描述了個人對Monster一詞的理解,并以英國文學史的開山之作《貝奧武夫》中所塑造的半人半獸形象為例。之后對學生提出如下問題:
Questions 1. What is a monster in YOUR opinion,illustrate it, please.
僅此一問就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們參與討論的熱情,他們很感興趣地列舉了大量存儲于腦海的各種Monster的形象。緊接著再拋出如下問題:
Questions 2. Is the monster described in the article a real one or not? You can get the answer from the FIRST sentence in the FIRST paragraph, so get it and tell me about it as quickly a s possible.
這個問題進一步發(fā)酵了學生對文章進行探究的欲望,然后提出如下問題引導學生展開深度思考:
Questions 3. What kind of PERSON can be comparable to a monster ?
Questions 4. Do you like to make friends with such kind of people ? Why or why not?
通過討論,學生們大致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這個人長相奇怪,有怪癖,與大家格格不入,甚至令人生厭。那么,作者筆下的“怪物”又有那些“怪處”呢?這就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們的探知興趣和求索愿望,不但對本文主人公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并對作者會如何塑造這一“怪物”以及這“怪物”和他們心里所定義的“怪物”是否一樣等畫滿問號。有了問號,就會進行思考;有了比較,就會進行判斷。有了精彩的開局,就能更精彩地繼續(xù)。
在成功設定了探究情境后,如何巧妙地設定問題將全篇文章內(nèi)容有機穿合在一起便是教學者深度思考的重中之重了。首先要做的便是對全文的框架及脈絡有一個清醒的判斷和了解,按照文章的邏輯結(jié)構(gòu)布置閱讀理解任務。下面繼續(xù)以The Monster一文為例:
要求學生們速讀前九個自然段,就如下問題展開討論:
Questions 5. Why is the man described as a monster?
Questions 6. Do you agree with the authors' opinion, why or why not?
通過閱讀和討論,學生們找到如下答案:
1. His poor appearance
2. He had skin trouble
3. He was a monster of conceit.
4. He had a mania for being in the right.
5. It never occurred to him that he and? ?his doing were not of the most intense and fascinating interest to anyone with whom he came in contact.
6. He had the emotional stability of a six-year-old child.
7. He was almost innocent of any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8. What money he could lay his hand on he spent like an Indian rajah.
9. He was equally unscrupulous in other ways.
10. He had a genius for making enemies.
綜上十個方面的缺點,足以讓人生厭,一部分學生開始認同作者對這個人物使用monster,特別是第七點,很多女同學的反應尤為激烈。之后,再提出如下問題對前九段進行明辨思考和討論:
Questions 7. How did he react to those who did not agree with him?
Questions 8. Was he mature as an adult?
Questions 9. Was he responsible, and why?
Questions 10. What? is? his attitude towards love?
Questions 11. Why and how did he have a genius for making enemies ?
通過解答這些問題,絕大部分學生們都已經(jīng)得出這樣一個結(jié)論:作者筆下的這個人不但是“怪物”,而且是一個讓人討厭的“怪物”。但是都到了文章的三分之二處了,我們還不知道這個怪物的名字,他到底是誰呢?那么,作者的目的就是為讀者描寫這樣一個一無是處的怪物嗎?答案必然是否定的,那么他的寫作目的何在?帶著這樣的問題讓學生們速讀文章剩余部分來尋找答案并提出如下問題:
Questions 12. What is the name of the monster and who is he after all?
Questions 13. What is the function of the tenth paragraph?
Questions 14. How did the author succeed in changing the readers’ opinions about the “monster”?
Questions 15. Up to now, have you been convinced by the author completely?
通過積極主動的閱讀,學生們會找到答案徹底解決腦海中所存儲的所有疑慮??梢哉f第十自然段是全文的轉(zhuǎn)折點,尤其是最后一句話,把作者在前九個自然段里耗費大量筆墨描述的怪物形象一下子就徹底推翻了,這就更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要讀完全文的欲望,對這個在前九個自然段里還是個十足的怪物,而到了這里,竟然和“怪物”一詞毫不相干的一個人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而答案就在最后的三個段落里,學生們的研讀情緒高漲,迫切地尋覓答案以解決心中之疑問。和前九段相比,三個段落的確有些短,但這并不影響作者扭轉(zhuǎn)乾坤之勢。作者運用了三個反問句來否定前九段的描述在讀者心中所形成的負面觀點,特別是最后一個反問句,為“怪物”徹底正名!如同一位伸張正義的法官在為一個蒙受不白之冤的人平反一樣。原來,這個在只見其缺點的人眼中被視為“怪物”的人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劇作家和思想家之一。同時又是迄今為止這個世界上最了不起的音樂天才之一?;谒诙潭痰钠呤甑臅r間里完成了即使是一位偉大的天才也很難完成的那么多優(yōu)秀的作品,他沒有時間做一個正常人根本就不足為怪,根本就不足道哉也!換而言之,他無暇修身養(yǎng)性而是把全部的精力都奉獻給了他唯一的情人——音樂!
討論與分析進行至此,學生對作者的寫作目的已了然于胸,對瓦格納的了解更是深刻全面,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作者所運用的“先抑后揚”的寫作方法。那么,接下來讓學生們討論的就是對這種“先抑后揚”的寫作方法的認識和理解:
Questions 16.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e writing method used in the article?
教學過程進展到此處,基本的教學任務可以說是完成了,但還有一點不能不加以討論的就是:我們應該怎樣評價這個被稱之為“怪人”的偉大藝術(shù)家?在對這個問題展開討論的過程就是“我們該怎樣看待和評價別人”的過程。這也是作者在為讀者奉獻精彩篇章的同時,給讀者又上了一節(jié)更為精彩的哲學課:看待人和事物要一分為二,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所以,全文教學可用如下問題收尾
Questions 17. What are your viewpoints about Richard Wagner ?
現(xiàn)代心理學認為,懸而未決的問題會讓學生產(chǎn)生解決問題的需要,而這鐘需求會與原有知識水平產(chǎn)生矛盾,從而引起大腦皮層興奮,進而產(chǎn)生求知的動力;同時認為“學起源于思,思起源于疑”,也就是說,一切思維的根源都開始于問題,不管是學習動機的形成,還是學習興趣的產(chǎn)生,都與所發(fā)生的情景密切相關?,F(xiàn)代教育理論也特別強調(diào),教學不但要傳道授業(yè)解惑,更要促進思維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所以,問題探究式教學方法在這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
眾所周知,獲得創(chuàng)造力是學習的最高目標。而創(chuàng)造力就包括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明確問題的能力、闡述問題的能力、組織問題的能力和輸出問題解決方案的能力。問題探究式教學方法就是從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入手,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同時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對問題展開科學的理解和分析,并最終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而問題探究式教學方法為學生們提供了問題環(huán)境,思考環(huán)境和討論環(huán)境,極大地激發(fā)和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探究性。
在實施問題探究式教學方法時,我們需要注意創(chuàng)設一種民主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因為平等愉悅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學中所設計的問題必須具有探索性,要能激發(fā)起學生探索的愿望,為學生參與探索提供能體現(xiàn)現(xiàn)實性、可探性、實踐性、準確性和開放性的問題情境。所以,大家在應用過程中需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一)所設置問題內(nèi)容的恰當性。以所學文章內(nèi)容為基礎,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精心設計出既能精確反映所學內(nèi)容又能激起學生探究興趣的問題。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非智力因素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著舉重若輕的作用?!拔乙獙W”和“要我學”的效果涇渭分明。所以,教師所提問題不但要能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讓學生們的情緒處于積極亢奮狀態(tài),從而自發(fā)地去學習,去尋求正確答案。更要注意所設問題的多樣性以及和學生生活相關的密切性。就像對瓦格納的了解和理解,雖然身負種種缺點,但仍不失為一個舉世偉大的音樂巨匠一樣。身為普通人的我們,也是優(yōu)缺點并存,所以待人接物上就不能只看到其中一個方面,這樣會有失公允。
(二)所設置問題的難易度。問題太簡單,學生無需過多動腦思考就能回答則失去了探究意義;問題太難,學生百思不得其解,則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因此問題的設定應以學生的理解力、思考力以及解決能力等綜合能力為依據(jù)。如果經(jīng)過思考和討論之后,學生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能把問題解決,會產(chǎn)生一種成就感,同時也有助于自信心的樹立。再根據(jù)學生的進步逐步加深問題的難度,這樣,不但能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更會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只要自己努力,不僅能夠解決疑難問題,而且能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學生。
(三)對學生表現(xiàn)評價的中肯性。在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中,教師的點評是畫龍點睛之筆,也是延續(xù)探究之風的重要指揮棒。因為老師的點評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所以點評應以鼓勵為主,堅決避免在課堂上直接批評指責學生。除了對順利解決問題的學生不吝贊譽,對答不出問題的學生,不能簡單放棄另找學生回答以免損傷其自尊心,產(chǎn)生負面影響。而應該展開積極的引導、啟發(fā),幫助他們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樣就會更好地保持學習興趣和熱情。
總之,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的運用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的英語教學改革方向,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明辨性,提升了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適合未來發(fā)展的創(chuàng)造性、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高文.現(xiàn)代教學的模式化研究[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
〔2〕陳龍安.創(chuàng)造性思維與教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1999.
〔3〕孫平.課程實施中的教師主體性及其發(fā)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
〔4〕韋鈺.學習科學視角下的探究式科學教育(上)[N].大眾科技報,201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