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娟
高血壓是指以體循環(huán)動脈血壓增高為主要特征的一類綜合征。成人判定高血壓的標準是:收縮壓≥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張壓≥90毫米汞柱。與成人高血壓固定值不同,兒童的血壓與年齡、身高、體重有關。當孩子的平均收縮壓和/或舒張壓等于或高于同年齡、同性別、同身高兒童的第95百分位數(shù)(高于95%的所有同等條件的兒童)時,即可診斷為高血壓。
高血壓具有家族聚集性特征。父母都有高血壓,其子女的患病風險較無家族史的孩子要高。但并非父母無高血壓,子女就一定不會患高血壓。是否患病還與高血壓的危險因素有關。
1.運動量不足
體育運動是兒童預防高血壓的有效措施。建議兒童青少年每天進行1小時以上的中高強度體育運動。
2.靜坐時間長
長時間靜坐是導致兒童青少年高血壓的原因之一。因此,美國兒科協(xié)會建議,2歲以上兒童視屏時間(如看電視、玩電腦等)應少于2小時/天。
3.含糖飲料攝入過多
過量的糖分攝入會損傷人體血管的彈性,還會影響體內(nèi)無機鹽的平衡。研究顯示:每多喝一杯含糖飲料,就會使舒張壓高出正常值1.6毫米汞柱,收縮壓高出0.8毫米汞柱。每天攝入超過355毫升的甜果汁或碳酸飲料就會給血管“加壓”。
含糖飲料攝入過多還會引起超重和肥胖。肥胖是兒童患高血壓的風險之一,而腹型肥胖者更容易患高血壓。
4.鹽攝入量超標
血壓與鈉鹽的攝入成正相關。食鹽攝入量超過5克/天會增加高血壓概率。
5.蔬果攝入量不足
蔬菜和水果是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的主要來源。此外,蔬果中還含有較多纖維素,有降低血壓和血脂的作用。《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建議,居民每日攝入蔬菜量為300~500克,攝入水果量為200~350克為宜。
6.睡眠不足
長期睡眠不足會導致人體自主神經(jīng)功能紊亂而出現(xiàn)高血壓。
7.吸煙和被動吸煙
煙草中的尼古丁可誘發(fā)血管內(nèi)皮功能障礙,使外周血管的阻力增加,從而進一步導致血壓的上升。被動吸煙時,煙霧中的尼古丁可刺激人體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使人心率增快,血壓上升。
8.飲酒行為
喝酒會誘發(fā)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波動和增高。
兒童的血壓會伴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高,到成年后基本穩(wěn)定。盡管兒童的血壓逐年變化,但多數(shù)兒童的血壓在同年齡組所處的百分位數(shù)大體不變,這就是血壓的“軌跡現(xiàn)象”。
血壓一直處于高百分位數(shù)的兒童,成年之后患高血壓的風險更高。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為兒童青少年做好血壓監(jiān)測。
做好測量前的準備:測量前30分鐘應避免喝咖啡、運動和吸煙,并排空膀胱。休息5分鐘后進行血壓測量,測量時被測者應保持正確的坐姿(背靠在椅背上,腳平放在地板上)。
測量時,手臂與心臟平齊;卷袖露臂,掌心朝上,肘部伸直;選擇能裹住上臂1/2~2/3大小的袖帶,驅(qū)盡其空氣后,平整置于上臂中部,袖帶下緣距肘窩2~3厘米處,以能插入1指為宜;按下電子血壓計血壓測量啟動鍵。在血壓測量過程中,應保持安靜。
結(jié)果判讀:如果測得的血壓升高(>第90百分位),應再行2次測量,并取其平均值進行血壓分級。兩次測量血壓的時間間隔應為2~3分鐘。
測血壓應做到“四定”:定時間、定部位、定體位、定血壓計。
成年期高血壓的防控應該始于兒童期和青少年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