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攀博
中圖分類號:G804.5?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09-108-01
摘? 要? 為了深化高等院校體育改革與進步,研究康復體能訓練在高等院校體育中的引入機制非常重要。本文從康復體能訓練在大學生體質健康發(fā)展中的作用著眼,對康復訓練的引入方式以及訓練措施展開了闡述,提出康復體能訓練應該作為高等院校體育課程中的準備活動以及課余體育鍛煉的室內練習手段。希望經由本文的分析,可以為相應教育人員提供些許建議與思路。
關鍵詞? 高校體育? 康復體能訓練? 引入機制
大學生的體質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眾多學者與專家研究的熱點問題。但是多年以來,大學生體質問題下滑問題卻沒有獲取有效解決。我國大學生身體素質持續(xù)降低,其體質問題近乎“病態(tài)”,在這一狀況下的體育鍛煉收效甚微,甚至可能造成反效果。因此,從運動康復的角度著眼,首先應該使得大學生身體素質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再輔助相應的體育鍛煉,從而有效緩解大學生的體質問題。
一、康復體能訓練在大學生體質健康發(fā)展中作用
作為一門全新興起的科目,康復體能練習在當前時期主要應用在競技體育訓練中?,F(xiàn)階段進行火熱的功能訓練就是一個十分關鍵的顯現(xiàn)。對于專業(yè)運動員而言,在其實際連續(xù)進程中引進康復體能訓練有利于規(guī)避損傷出現(xiàn)。在損傷后的康復之中,康復體能練習更是提升其身體機能,幫助其重新回到賽場的重要方式。而對于普通大學生來說,雖然其并不需要達到運動員的身體素養(yǎng)水平,但是其功效卻同樣適用??祻陀柧氈匾暽眢w基礎能力的恢復對于不一樣的人群可以應用不一樣的運動強度,在現(xiàn)階段大學生體質問題突出的環(huán)境中,如若貿然應用較高強度的運動,猶如受傷以后沒有恢復的運動員直接展開練習與比賽,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引進康復練習,是在增進提升大學生運動能力根本的基礎上,合理發(fā)展體質健康水平的高效手段。
二、康復體能訓練引入形式
對于普通大學生來說,因為其大部分沒有接觸過康復體能練習,對其所具備的認識以及了解程度不足。與此同時在高等院校體育的進行來看,主要在課堂教學以及課余體育鍛煉這兩個方面引進。將高等院校體育課程教學引領學生認識并掌握相關的訓練方式,將課余體育鍛煉來推進學生形成自主練習的習慣。
在高等院校體育課程教學進程中,因為康復體能訓練重視身體機能的發(fā)展,因此其動作方式相對來說都是十分簡單的,與此同時主要在人體功能的發(fā)展上入手,重視訓練動作的合理性與基礎性,可以將其作為預備活動的方式。從小強度出發(fā),強調動作的精確程度以及理念知識的把控。在課余體育鍛煉之中主要將其作為一種室內體育練習手段展開,強調練習的簡單便利以及連續(xù)性,滿足現(xiàn)階段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形式靈活、強度較低等特性,經由課堂教學以及課余體育練習這二者之間的相互融合,逐漸在高等院校體育中引進康復體能訓練。
三、高校體育康復訓練方式
依據(jù)現(xiàn)代化體能練習的思想理念,康復體能練習是對于身體功能強化的訓練,因此與過去形式的體能練習方式存有一定的差異,其并不是強度較大的身體素質練習,如長跑等。而應該依據(jù)現(xiàn)階段大學生的身體素質狀況,重視身體功能的提升與強化,基礎運動水平的進步以及合理動作方式的創(chuàng)設。因為,其引進方式在高等院校體育教學之中是將準備活動的方式所顯現(xiàn),因此,可以應用現(xiàn)代體能訓練思想中準備活動的進程,將康復體能訓練的方式與思想傳授給學生,實際的練習進程如下圖所示。
詳細來說,肌筋膜組織喚醒主要是借助泡沫軸、扳機點等設施擠壓肌肉群,對于整個身體的肌肉系統(tǒng)進行梳理以及喚醒;軀干力量練習主要是對于臀部、核心區(qū)域以及肩部的深層肌肉群展開激活練習;動態(tài)拉伸主要為未來的課堂練習動作提升肌肉肌腱的延展性以及關節(jié)活動度;動作整合也及時經由簡單的多關節(jié)、多肌肉群參與的協(xié)調動作來實現(xiàn)優(yōu)化人體動作方式的目標;神經激活主要是經由低角度的快速伸縮復合訓練來提升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程度。
與此同時,肌筋膜組織喚醒的練習動作一樣是打消運動以后的疲累。優(yōu)化肌肉形態(tài)的高效舉措。軀干力量練習的動作具備了人體的平衡訓練、核心訓練;動態(tài)拉伸是康復體能練習中牽拉訓練的一種方式;動作整合是創(chuàng)設人體科學的動作方式;神經激活則是人體協(xié)調練習的模式。這些都是增進提升人體功能,提升運動水平,預防避免運動損傷的康復體能訓練模式。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于康復體能訓練在大學生體質健康發(fā)展中作用以及引進措施進行了分析與闡述,希望本篇文章可以為相應教育人員提供建議與思路,并為我國體育教學體系的完備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曹立全.高校普通大學生運動員運動損傷后的康復與重建分析[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9(14):205-206.
[2]楊俊夫.黑龍江省高校短跑運動員肌肉損傷及體能訓練優(yōu)化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