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群
通過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提高身體綜合素質和身體機能。小學體育的價值也在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不斷提高。在小學階段為了有效加強小學生體能訓練學校以及相關教師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滿足新時代教育的要求。體育教學也是小學生學習的必修課,小學體育課堂可以優(yōu)化學生的身體素質,協(xié)調身體各項機能。本文對小學生體育課堂體能訓練的策略進行了分析。
人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身體素質才能開展其他各項活動迎接未來生活中的各項壓力,在面對各種事情時有效應對。而體能素質需要從小抓起,通過科學有效的鍛煉強身健體,這也是體育教學的關鍵。體育教學工作者需要承擔這樣的責任。教師需要教學嚴謹,以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投入到小學體育教學中,通過科學有效的方法根據(jù)學生現(xiàn)階段的身體素質,有效強化學生體能鍛煉,提高學生整體的體能素質。
1 小學體育教學概況及小學生體能現(xiàn)狀
目前已經(jīng)對小學階段的學生體能現(xiàn)狀進行了分析,發(fā)現(xiàn)小學生體能已經(jīng)有所下降,這已經(jīng)引起了社會和學校的廣泛關注。在現(xiàn)在的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缺乏體能訓練,體育課只是讓學生簡單地做一些游戲,我國針對這一現(xiàn)狀在教育方面提出了全新的政策要求,開展素質教育。小學體育課堂也在政策的要求下取得了良好的改進,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很多學生只是喜歡體育課上的自由活動和游戲,不愿意參加體能訓練,甚至會逃避這些課程,這導致小學體育教師無法有效實施體能訓練。因此在小學階段需要優(yōu)化體育教學結構,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教學過程中。隨著網(wǎng)絡科技的發(fā)展一些電子游戲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身體機能造成了影響,再加上小學生的年齡很小缺乏自控力,容易沉迷于游戲,還有學生的坐姿不正確導致身體骨骼發(fā)生錯位,機能也會有所退化。另外小學生不愿意吃苦,無法有效的堅持體育鍛煉。因此,當前時期,社會各界應高度關注小學生體質情況,為小學生體質增強提供有利條件,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對于小學體育教師而言,要切實承擔開展小學生體能訓練和增強小學生體質的主體責任,不斷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方式,及時轉變教學理念,促使學生體能訓練實效性不斷增強。
2 強化小學生體能訓練策略
2.1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小學生年齡較小在學習過程中無法集中注意力,再加上小學生天性愛玩,生性活潑,更加喜歡童話故事,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可以在課下時間通過一些其他的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使學生參與進來。教師可以講一些小故事扭轉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同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等途徑,為學生呈現(xiàn)與體能訓練相關的音視頻等情境,促使學生能夠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體能訓練當中,切實激發(fā)其參與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跳躍時要求學生具備彈跳力,但是在訓練時會有很大的難度,此時小學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做灰狼抓羊的游戲,一些學生扮演灰狼,需要跳遠的學生就扮作小羊,如果小羊想要逃脫狼的抓捕就跳得更遠,以此來進行跳遠訓練。通過這種方式轉移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會認為這是在做游戲,不知不覺就進行了體能訓練。再如,在開展足球項目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等,為學生播放足球小將以及精彩的視頻集錦等,為學生營造出參與體育運動的良好情境。在此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對足球教學進行導入,對如何發(fā)球、控球、傳球等技術分別進行講解,并為學生進行一定的示范,促使學生主體作用充分發(fā)揮。為更好的加強對學生的體能訓練,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背景音樂,要求學生在背景下音樂的渲染下,以小組形式開展足球競賽。運用該種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訓練情境,使得小學生在比賽當中的投入程度更高,參與足球體育項目與體育鍛煉的精氣神更足,也能對其比賽精神與團隊合作意識進行充分鍛煉,促使小學生身心實現(xiàn)健康發(fā)展。
2.2 立足學生實際,設置訓練計劃
小學生處在身心發(fā)展的初級階段,因此體能訓練的教學內容需要考慮學生的特點和身體機能有效制定方案,訓練內容也需要科學合理,并且根據(jù)學生所取得的成果進行改善。在訓練過程中要注重學生身心發(fā)展從而提高身體的機能,但是同時也要考慮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具體情況控制好時間,加強訓練的成果。小學體育教師需要有效設置計劃,畢竟體能訓練會涉及多方面的內容,教師在設計計劃時也需要遵循社會的要求。
例如學校如果有一些樹林,教師可以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之上開展一些體能訓練鍛煉學生的耐力,在訓練過程中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有效調整學校的教育方案和方向對教育進行準確定位,同時也要整合相應教育資源,充分利用當?shù)氐倪\動俱樂部與其獲得聯(lián)系求助運動器材,為學生設計有效的訓練計劃。再如,教師在開展籃球教學時,要充分考慮該項運動對于學生身體素質及耐力的要求,在教學前全面摸查班級學生的身體情況,并結合摸查結果,為學生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如可以要求學生先開展基礎的熱身運動,在此之后對雙手胸前傳接球與急停急起以及上籃等技術動作進行講解。此后教師可以從班級當中,挑選身體素質條件相對較好的學生,以一對一、小組等多種形式開展籃球比賽。通過運用該種方式,使得小學生的籃球技能與體能均能夠得到較好的鍛煉。
2.3 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習動力
在學習過程中可以以小組學習的方式來進行。在過去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并沒有注重學生之間的互動,也沒有培養(yǎng)學生這種集體精神。通常只是以學生作為個體來進行訓練,這種訓練模式會導致學生出現(xiàn)了錯誤,也無法及時地改正,而小組合作就可以有效改正這一弊端。在小組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其他人會發(fā)現(xiàn),就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改善。這種方式也為傳統(tǒng)教學模式注入了全新的生機,可以加強師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培養(yǎng)團結合作的意識。
例如足球競賽就需要小組來進行,畢竟足球比賽需要各個隊員形成一種默契,發(fā)揮自己的職責,學校也可以適當?shù)嘏e辦一些比賽激發(fā)學生的斗志。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每個學生找到自己的位置。比如說一個學生有很快地反應身手也比較敏捷就可以做守門員。學生可以輪流嘗試每一個位置,之后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在初中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來進行,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除此之外,體能訓練還有跑步,那么跑步是需要耐力的,由于小學生年紀較小也缺乏這種耐力,因此在訓練體能時也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在上課時根據(jù)學生的體力來分組。每一組的學生實力有所差別大家可以互相幫助,最后訓練是以小組跑步時間來登記成績,這樣一來學生們就會共同進步。再如,在開展籃球等具有較強對抗性的體育項目教學時,教師通過為學生進行分組,要求學生采用分組對抗形式,參與到實際比賽當中,不僅能夠在實踐當中鞏固學生所掌握的籃球傳球、投籃以及上籃等技術,也能通過高強度的比賽起到較好的鍛煉小學生體能的效果,由此使得體育學科教學實效不斷增強。
2.4 轉變教學理念,強化重視體能訓練的程度
小學階段,對學生實施體能訓練,要求學校及體育教師要及時轉變傳統(tǒng)觀念,不僅要重視學生對于文化課知識的學習,而且也要關注學生體能情況,促使學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新課程理念下,要求教師教學要著力促進學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而體育教學也是其中非常關鍵的部分,應對此高度重視。教師在觀念上,應充分認識開展體能訓練的重要意義,同時學校要完善相關的基礎設施,不斷加大投入力度,為學生開展體能訓練提供所需的條件,并且要切實做到以學生為主題,結合學生實際針對性的開展體能訓練,以此推動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升。
例如小學階段乒乓球教學非常受學生歡迎,多數(shù)小學生也都具備一定的乒乓球運動基礎。學校在開設乒乓球課程教學時,每周的課時應2-3次為宜,要求學生要按時參加課程學習。同時,學校要及時轉變教師教學理念,加大考核體育教師開展乒乓球教學的力度,確保教師能夠全身心投入到乒乓球教學當中,并將體能訓練作為重要任務。此外,學校要為學生參與乒乓球運動,提供所需要的球桌和球拍等,確保學生能夠較好的參與乒乓球課程學習,進而掌握乒乓球運動的技巧以及開展該項運動前的體能訓練技巧等。在實際教學時,教師要轉變以往對體育課應付教學的觀念,結合學生實際,為學生針對性的設置體能訓練的效果,為學生更加高效的參與乒乓球課程學習以及綜合素質的提升發(fā)揮重要作用。
2.5 運用多種體能訓練方式,增強訓練效果
針對小學生開展體能訓練時,要對其學習積極性進行充分調動,促使小學生參與積極性不斷提升。要實現(xiàn)這一目的,要求教師應采用多種體能訓練方式,實現(xiàn)訓練效果的不斷增強。在開展課堂教學時,要求教師充分發(fā)揮示范性教學作用,為學生進行體能訓練示范。然而,如果教師一直運用該種方式,會使得學生對體能訓練產(chǎn)生厭倦情緒。因此,教師要不斷豐富開展體能訓練的方式,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參與動力,而且能夠顯著增強訓練的效果。
例如教師可以運用游戲方式將體能訓練呈現(xiàn)出來,如對于慢跑類耐力訓練,學生實際跑步時會感到枯燥無味,此時教師可以采用接力賽的形式實施體能訓練,促使學生運用小組形式參與到比賽當中,以此對學生積極性進行充分調動。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內外開展體能訓練的資源,如公園等公共休閑場所,以為學生創(chuàng)新體能訓練的環(huán)境,促使學生可以在公園內開展體能訓練,有助于其參與訓練主動性的不斷提升。再如,在開展往返跑練習以對學生體能進行訓練時,主要作用是對學生靈敏性進行鍛煉,因而跑步距離并不遠,以50米和100米最為常見,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起跑方式合理選擇。在聽到口令后,學生會快速拋出,并中途對呼吸和步幅等進行調整,在到達目的地后要求學生正確解答出一道速算題才能往回跑。在實施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注意事項與動作要領并提供示范等,然后將折返跑同體育游戲相結合,促使學生參與該種形式的體能訓練時,能夠更加的投入。
總而言之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小學生體能訓練十分重要,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身體素質。體育教師就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新時代下對學生的要求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能訓練當中,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真正提高小學體育課堂的體能訓練成果。
(作者單位: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qū)黃石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