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嘉 丁娟娟 欒江威 戚 暢 祝高紅 江倩倩 劉黎黎 王筱雯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在我國IgA腎病約占原發(fā)性腎小球腎炎的45%[1]。以往認為,兒童時期起病的IgA腎病預后良好[2],但近期研究的隨訪數(shù)據(jù)顯示,兒童IgA腎病中有10%~15%進展至終末期腎臟病(ESRD)[3-5]。腎活檢仍是目前診斷IgA腎病的金標準,但創(chuàng)傷性較大,出血率高達24.2%,嚴重出血者需行手術(shù)止血甚至腎切除術(shù)[6]。目前,對于單純鏡下血尿患兒是否應行腎活檢,尚有爭議。因此,尋找可以輔助診斷IgA腎病的血清標志物有重要意義。
有研究顯示,IgA腎病患兒中血清IgA升高者占16%~50%[7,8,9]。雖然IgA腎病患者腎小球系膜區(qū)C3活化的證據(jù)明顯,但血清補體C3水平通常正?;騼H輕微升高[9,10]。 2000年起即開始報道血清IgA/C3比值對IgA腎病患者的診斷價值[11],但目前仍鮮有針對兒童IgA腎病群體的相關(guān)研究。本研究分析血清IgA和IgA/C3比值對兒童IgA腎病的診斷價值及其與病理分級的關(guān)系,以期尋找可輔助診斷IgA腎病的血清標志物。
1.1 研究設計 診斷準確性研究。以腎活檢病理為金標準分為原發(fā)性IgA腎病(真陽性)和非IgA腎病的原發(fā)性腎小球腎炎病(真陰性),以IgA和IgA/C3比值為待測標準,建立預測兒童原發(fā)性IgA腎病的診斷模型。
1.2 倫理學 本研究獲得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武漢兒童醫(yī)院(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倫理審查編號:2020R027-E01)
1.3 納入標準 2012年4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行腎活檢,經(jīng)光鏡與免疫熒光病理檢查確診為原發(fā)性IgA腎病和非IgA腎病的原發(fā)性腎小球腎炎(微小病變性腎小球腎炎、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局灶節(jié)段硬化性腎小球腎炎、腎小球輕微病變、增生硬化性腎小球腎炎)的患兒。
1.4 排除標準 排除伴以下疾病或情況者,①過敏性紫癜性腎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肝豆狀核變性、乙肝病毒感染、腫瘤、血液病、肝硬化等繼發(fā)性腎小球腎炎;②應用糖皮質(zhì)激素及(或)免疫抑制劑>3個月;③腎活檢光鏡下腎小球數(shù)目<10個。
1.5 資料截取 ①年齡、性別;②血清IgG、IgA、IgM、補體C3、補體C4、IgA/C3比值(均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濁法檢測);③血ALB、Cr、TC、Hb、ESR、24 h尿蛋白定量、3 h尿沉渣紅細胞計數(shù)、尿β2-微球蛋白;④腎活檢病理檢查報告(病理分級標準采用Lee分級和2016版牛津分級[12])。各項實驗室檢查指標截取腎穿刺活檢前的檢驗值。
1.6 亞組 因血清IgA正常參考值范圍與年齡相關(guān)[13],分為1~4歲、~7歲、~11歲和~18歲亞組;以入院時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mg·kg-1·d-1)分為<50 和 ≥50 亞組。
1.7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GraphPad Prism 6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非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以P50(P25,P75)表示,組間比較采用Mann Whitney tes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多組數(shù)據(jù)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SPSS 25.0軟件進行ROC分析及作圖。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一般情況 研究期間共1 010例患兒在我院行腎活檢,其中原發(fā)性IgA腎病150例,非IgA腎病的原發(fā)性腎小球腎炎(簡稱非IgA腎病)474例(微小病變性腎小球腎炎82例,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226例,局灶節(jié)段硬化性腎小球腎炎25例,腎小球輕微病變139例,增生硬化性腎小球腎炎2例)。
2.2 原發(fā)性IgA腎病和非IgA腎病患兒血清免疫球蛋白等指標比較 表1顯示,原發(fā)性IgA腎病患兒血清IgA和IgA/C3 比值均高于非IgA腎病組,且在各年齡亞組血清IgA升高的占比均高于非IgA腎病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3 IgA和IgA/C3 比值診斷原發(fā)性IgA腎病的診斷效能 表2顯示,以原發(fā)性IgA腎病為真陽性病例,以非IgA腎病為真陰性病例,血清IgA和IgA/C3比值的AUC 分別為0.824和0.851,敏感度分別為80.0%和74.3%,特異度分別為73.1%和82.7%;IgA和IgA/C3均以1~4歲的AUC最大。
IgA和IgA/C3 比值的診斷截斷值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ROC曲線AUC為0.717~0.929,敏感度為64.7%~100%,特異度為57.1%~88.5%。血清IgA和IgA/C3比值在24 h 尿蛋白水平<50 mg·kg-1·d-1亞組的敏感度分別為90.3%和93.5%,在不同年齡亞組中的敏感度為86.8%~100%。在不同尿蛋白水平亞組,IgA和IgA/C3比值的診斷截斷值亦隨年齡增加而升高。
表1 原發(fā)性IgA腎病組和非IgA腎病組血清免疫球蛋白、補體等指標比較
表2 IgA和IgA/C3 比值診斷原發(fā)性IgA腎病和非IgA腎病的效能
2.4 IgA腎病患兒臨床資料與腎臟病理分級的相關(guān)性分析 表3顯示,2016版牛津分級積分<4分和≥4分患兒的性別、年齡、血清IgA、C3和IgA/C3比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積分≥4分的患兒尿蛋白定量、尿RBC計數(shù)、尿β2微球蛋白、血TC、血TG較高,血ALB和血清IgG較低,兩組血清IgA、C3和IgA/C3比值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LEE氏分級Ⅰ~Ⅱ級和Ⅲ~Ⅴ級患兒的性別、年齡、血清IgA、C3和IgA/C3比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Ⅲ~Ⅴ級患兒的尿蛋白定量、尿紅細胞計數(shù)、尿β2微球蛋白、血肌酐值較高,血白蛋白和血清IgG較低。
IgA和補體C3在IgA腎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中起重要作用[11-16]。由于IgA1或IgA1-IgG免疫復合物在腎小球沉積、血清補體C3的消耗,可能導致較高的IgA/C3比值, Gong等[17]研究顯示,IgA/C3比值是IgA腎病診斷的有效預測指標,尤其是在蛋白尿≤1 g·d-1的患者中。
本研究顯示,原發(fā)性IgA腎病患兒的血清IgA和IgA/C3比值均顯著高于非IgA腎病的原發(fā)性腎小球腎炎患兒,提示血清IgA/C3比值與血清IgA升高均可作為輔助診斷指標。鐘旭輝等[13]于2018年發(fā)表的中國兒童常用臨床檢驗指標的正常參考值區(qū)間研究提示,血清IgA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參考值上限也增高,相反,血清補體C3的水平無明顯改變。故本研究按不同年齡分段(1~4歲、~7歲、~11歲和~18歲)進行分析,在各年齡段,原發(fā)性IgA腎病患兒中血清IgA水平升高的比例均高于非IgA腎病患兒。
表3 IgA腎病患兒不同腎臟病理分級的臨床資料比較[P50(P25,P75)]
進一步分析IgA和IgA/C3 比值用于區(qū)分原發(fā)性IgA腎病和非IgA腎病的原發(fā)性腎小球腎炎的診斷效能,結(jié)果顯示, IgA/C3比值ROC的AUC(0.851)高于IgA(0.824);以1~4歲的AUC最大,達0.929,且敏感度和特異度均較高(100%和80.8%)。分析原因可能因為該年齡段為低齡幼兒,其血清IgA的正常參考值區(qū)間最低有關(guān), 導致該年齡段IgA腎病患兒的血清IgA與IgA/C3比值升高較其他年齡段兒童更顯著;此外,也可能與本文中1~4歲IgA腎病患兒的數(shù)量最少有關(guān)。血清IgA和IgA/C3比值在非腎病蛋白尿水平患兒中有更高的篩查出原發(fā)性IgA腎病的能力,而且在不同年齡段均有較好的呈現(xiàn)。實際臨床工作中,對于單純性血尿和(或)合并少量蛋白尿的患兒,腎穿刺活檢的實施情況在不同的兒童腎臟醫(yī)療中心是有區(qū)別的,血清IgA及IgA/C3比值有望作為較好的輔助診斷指標。
血清IgA/C3比值用于診斷IgA腎病以及預測預后時的診斷截點,不同地區(qū)、不同種族無統(tǒng)一標準。本研究顯示,IgA和IgA/C3比值用于鑒別診斷原發(fā)性IgA腎病患兒與非IgA腎病的其他原發(fā)性腎小球腎炎患兒時,診斷截斷值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升高。該結(jié)果符合本研究的臨床預期,也提示對于不同年齡階段的原發(fā)性腎小球腎炎患兒,應用血清IgA和IgA/C3比值輔助診斷IgA腎病時需考慮年齡這一變量,并使用不同截斷值。
Mizerska-Wasiak 等[8]研究發(fā)現(xiàn),血清IgA/C3比值可以區(qū)分嚴重和輕度IgA組織學病變,可能有助于預測腎臟活檢中的MEST評分(牛津分類中M+E+S+T的總和),其中血清IgA/C3比值>2.26與MEST評分>3相關(guān)。但也有研究顯示,血清 IgA、IgA/C3比值與病理分級無相關(guān)性[18]。本研究發(fā)現(xiàn),蛋白尿、尿紅細胞計數(shù)、尿β2微球蛋白、血膽固醇、血白蛋白、血IgG與腎臟病理分級相關(guān),牛津分型系統(tǒng)與LEE’s分級系統(tǒng)略有差異;牛津分級評分≥4及LEES’3~5級的患兒有更低水平的血清IgG,可能與大量蛋白尿引起相應的血清白蛋白及球蛋白降低有關(guān);不同腎臟病理分級之間,血清IgA、補體C3以及IgA/C3比值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僅通過血清IgA、補體C3及IgA/C3比值無法預測原發(fā)性IgA腎病病理分級。
本研究提示,血清IgA/C3比值和IgA升高對于尚無條件行腎活檢的醫(yī)院或者伴有嚴重腎功能不全無法行腎活檢的原發(fā)性IgA腎病有輔助診斷價值。本研究的局限性:①所有臨床數(shù)據(jù)收集至起病初期行腎穿刺活檢,未納入長期應用糖皮質(zhì)激素及(或)免疫抑制劑的患兒;②本研究中的150例原發(fā)性IgA腎病患兒目前均未出現(xiàn)GFR下降,少數(shù)患兒有持續(xù)蛋白尿,仍需進一步隨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