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潔,何曉一,劉彥君,李 靜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八七醫(yī)院a.婦產(chǎn)科 ;b 內(nèi)分泌科,陜西寶雞721000)
妊娠糖尿?。╣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妊娠期常見糖脂代謝紊亂疾病,報道顯示GDM發(fā)生率可超過14%,GDM 不僅是巨大兒、早產(chǎn)等不良妊娠結(jié)局的誘發(fā)因素,更可能造成子代胰島素抵抗[1-2],影響新生兒發(fā)育。脂蛋白酯酶(lipoprotein lipase,LPL)是由肌肉脂肪組織合成分泌的限速酶,LPL 活化后能促進TG 水解和HDL-C 水平升高[3]。MA 等[4]報道顯示LPL 基因Hind Ⅲ多態(tài)性與2 型糖尿病發(fā)病進展相關(guān),動物實驗則顯示LPL 基因Hind 片段多態(tài)性可參與脂質(zhì)代謝紊亂[5]。因而,推測胎盤LPL 可能有助于判斷脂質(zhì)代謝紊亂和胰島素抵抗風險。本研究納入84 例GDM 與健康孕婦臨床資料,探討胎盤LPL 多態(tài)性表達的臨床意義。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納入2018年4月~2020年4月84例GDM 患者作為觀察組,孕婦年齡29.65±5.43 歲,孕前體重指數(shù)21.57±1.66kg/m2;孕周38.75±1.22周;分娩方式:順產(chǎn)37 例,剖宮產(chǎn)47 例;胎兒性別:男性42 例,女性42 例。另納入同期84 例健康孕婦作為對照組。孕婦年齡28.19±6.06 歲,孕前體重指數(shù)22.01±1.71kg/m2;孕周39.01±0.98 周;分娩方式:順產(chǎn)29 例,剖宮產(chǎn)55 例;胎兒性別:男性36 例,女性48 例。兩組產(chǎn)婦基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納入標準:①GDM 診斷符合美國糖尿病學會推薦標準[6];②患者臨床資料完整;③均為單胎妊娠。
排除標準:①產(chǎn)婦并發(fā)遺傳代謝性疾病者;②肝腎功能嚴重不全者;③產(chǎn)婦并發(fā)有原發(fā)性糖尿病者。
1.2 儀器和試劑 引物(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術(shù)服務有限公司提供),Mix dNTP,異戊醇試劑(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DNA 試劑盒(艾美捷科技有限公司),KS48+型PCR 擴增儀(冠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Tanon 1600 全自動數(shù)碼凝膠圖像分析系統(tǒng)(原平皓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西門子ADVIA2400 型全自動血液生化分析儀。
1.3 方法 胎盤LPL 多態(tài)性檢測:①胎盤組織獲?。涸谔悍置浜蠹纯逃谔ケP母體面取胎盤組織,大小2.0cm×2.0cm×2.0cm,提取標本時注意避開出血和壞死區(qū)域,用生理鹽水洗凈晾干,冷凍備用。②總DNA 提取和引物設(shè)計:采用氯仿∶異戊醇(24∶1)提取基因組DNA,保存?zhèn)溆?。依?jù)Genbank 全序列數(shù)據(jù),利用Primer Premier 5.0 設(shè)計引物:上游:5’-CTTGGTGAAAGCCCAGTAAC-3’,下 游:5’-TTTAGCCCAGAATGCTCAGG-3’。 ③ PCR反應:PCR反應體系(20μl),包括Mix dNTP 2.5μl,基因組DNA 0.6μl,上下游引物各1.2μl,核酸聚合酶1μl,加雙蒸水至20μl。擴增條件:94℃預變性5min,94℃變性2min,58℃退火1min,72℃延伸5min,共40 個循環(huán)。取PCR反應產(chǎn)物,用1.5g/dl 瓊脂糖凝膠電泳處理。④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法: 取PCR 產(chǎn) 物8 μl,10×Hind Ⅲ內(nèi)切酶2μl,加雙蒸水至20μl,37℃消化6h,2.0g/dl 瓊脂糖凝膠電泳1h 后染色,采用凝膠成像系統(tǒng)分析記錄酶切結(jié)果。
胎兒出生后對新生兒進行隨訪,在新生兒出生后4 周采集指尖血3ml,采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檢測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餐后2h 血糖(2-hour plasma glucose, 2h PG)、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水平。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選用SPSS 22.0 軟件包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多組間行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兩兩比較行LSD-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組間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孕婦胎盤LPL 多態(tài)性結(jié)果比較 孕婦胎盤LPL 多態(tài)性檢測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中,H+H+基因型48 例,H+H-基因型24 例,H-H-基因型12 例。對照組H+H+基因型32 例,H+H-基因型38 例,H-H-基因型14 例。兩組孕婦胎盤LPL 基因型分布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52,P=0.04)。
2.2 GDM 不同基因型患者糖脂代謝指標比較 見表1。 GDM 不同基因型患者所生新生兒TC,TG,HDL-C,LDL-C 及HOMA-IR 水平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F=5.29~16.33,均P<0.05)。
表1 GDM 不同基因型患者糖脂代謝指標比較(±s)
表1 GDM 不同基因型患者糖脂代謝指標比較(±s)
項 目 H+H+(n=48) H+H-(n=24) H-H-(n=12) F 值 P 值FPG(mmol/L) 5.41±0.82 5.38±0.86 5.34±0.77 0.04 0.96 HbA1c(%) 6.53±1.76 6.22±1.60 5.67±1.58 1.30 0.28 2h PG(mmol/L) 6.85±1.02 6.75±0.98 6.73±0.93 0.12 0.89 TC(mmol/L) 6.43±0.74 5.98±0.79 5.26±0.82 11.89 <0.01 TG(mmol/L) 3.36±0.69 2.87±0.66 2.19±0.52 16.33 <0.01 HDL-C(mmol/L) 0.93±0.24 1.21±0.31 1.28±0.29 13.39 <0.01 LDL-C(mmol/L) 3.42±0.85 2.67±0.74 2.55±0.69 10.13 <0.01 HOMA-IR 2.26±0.92 1.88±0.83 1.39±0.71 5.29 0.01
2.3 影響HOMA-IR 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jié)果 見表2。以84 例GDM 患者所生新生兒的HOMA-IR為因變量,以新生兒TC,TG,HDL-C,LDL-C 及HOMA-IR 為自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jié)果顯示胎盤LPL 多態(tài)性是新生兒HOMA-IR 的重要影響因素(t=2.86,P<0.05)。
表2 影響HOMA-IR 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jié)果
報道證實GDM 患者子代成年后2 型糖尿病風險較正常孕婦的子代顯著增加[7],而GDM 發(fā)病機制復雜,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和完成,有關(guān)GDM 機制的研究已深入基因分子領(lǐng)域。GDM 基因易感性的問題逐漸成為關(guān)注焦點。莊麗穎等[8]研究發(fā)現(xiàn)脂聯(lián)素基因外顯子2 在GDM 患者不同位點存在多態(tài)性表現(xiàn),國內(nèi)一項報道則發(fā)現(xiàn)GDM 患者人白細胞抗原-B41 等位基因頻率與健康正常孕婦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9]。但因基因高度多態(tài)性、單倍型遺傳等因素,可能造成同一基因在不同地區(qū)、種族患者中表達差異顯著[10]。因而有關(guān)GDM 易感基因的研究尚需完善基因序列,擴大樣本量隨訪觀察,以深入探討。
LPL 是由LPL 基因編碼的糖蛋白,與孕婦和胎兒脂質(zhì)代謝密切相關(guān)。LPL 通過水解乳糜微粒和低密度脂蛋白,促進脂蛋白的轉(zhuǎn)化,增加母體和胎兒對脂肪酸利用率[11]。朱文芳等[12]還認為LPL 的這種作用隨孕周時間延長而逐漸增強。有關(guān)LPL 在GDM 子代并發(fā)癥中的作用,臨床也有相關(guān)報道。胎盤LPL 表達異??捎绊懱褐|(zhì)的轉(zhuǎn)運代謝過程,進而成為胎兒出生后脂質(zhì)代謝紊亂的誘因[13]。陳金斌等[14]解釋其機制可能是因活性增強后,使胎兒游離脂肪酸梯度水平相關(guān)增加,這直接促進了胰島素細胞的增殖和胰島素的分泌。而LPL 水平異常,則可能造成脂質(zhì)代謝紊亂和胰島素敏感性降低。李陽雪等[15]動物實驗也說明敲除LPL 基因可成為血脂代謝紊亂和胰島素抵抗的重要原因。
但胎盤LPL 基因型分布是否與GDM 有關(guān)尚待研究,本研究發(fā)現(xiàn)GDM 與健康孕婦胎盤LPL 基因型分布差異顯著,且胎盤LPL 多態(tài)性是新生兒HOMA-IR 的獨立影響因素,提示LPL 多態(tài)性不僅與GDM 發(fā)病有關(guān),還可能成為子代胰島素抵抗的誘因,進而影響新生兒的生長發(fā)育。Hind Ⅲ是LPL 基因常見多態(tài)性位點,李丹丹等[16]發(fā)現(xiàn)LPL Hind Ⅲ多態(tài)性在不同種族人群中存在顯著性差異,而李薪等[17]的研究則說明對于LPL Hind Ⅲ多態(tài)性分布可能是脂質(zhì)代謝紊亂的影響因素。本研究還說明胎盤LPL Hind Ⅲ多態(tài)性可能影響GDM 患者子代胰島素抵抗,這可能與LPL Hind Ⅲ多態(tài)性的連鎖不平衡機制有關(guān)。PEACOCK 等[18]認為H+基因可引起LPL 外顯子結(jié)構(gòu)突變,并造成LPL 基因側(cè)翼序列核苷酸異常改變,進而導致LPL 活性降低,功能異常,影響脂質(zhì)轉(zhuǎn)運,增加胰島素抵抗發(fā)生機率。另外,胎盤LPL 基因轉(zhuǎn)錄功能受損引起基因型變異也可能是其影響GDM 患者子代胰島素抵抗的原因[19-20],但這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
綜上,胎盤LPL 多態(tài)性與GDM 發(fā)病密切相關(guān),胎盤LPL 基因H+H+基因型患者子代發(fā)生胰島素抵抗的風險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