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榮
(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椒山初級中學,甘肅 定西 730500)
在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以我國為代表的東方國家以及英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均形成了絢爛的茶文化,但是雙方茶文化的本質與精髓存在差異,文化素材和精神理念有所不同。事實上,茶葉已經不再是一種大眾飲品,而是茶文化的載體。通過挖掘并整合茶文化資源,茶所蘊含的豐富精神內涵以及物質多樣性當將會得以彰顯。具體而言,中英茶文化的內涵包括以下幾方面:
之所以會形成中英茶文化,其根源在于文化的傳播與交流??v觀茶文化的傳承,其之所以受到大眾的關注并具有強烈的時代色彩,首先是因為茶文化內容足夠精彩,茶文化中所蘊含的豐富的茶文化元素定位清晰、極具特色,堅持內容品質至上,因此大眾對于茶文化的發(fā)展和弘揚具有較高的認同感。其次,大眾對于茶文化這一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日益成熟,茶文化體系的包容性更強,具有極強的傳承活力。最后,由于社會對于茶文化的弘揚寄予厚望,并以此構建了恰當?shù)膫鞑テ脚_和載體,茶文化與時俱進,已經不再僅僅是傳統(tǒng)的代名詞,而被時代賦予休閑性特點,因此茶文化的受眾覆蓋老中青等各個年齡群體,形成了大眾參與的全新媒介,為文化的傳播和交流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激活中英茶文化傳播力量的過程中,必須強化對各方社會力量的指引,對茶文化元素和資源展開充分整合,如此才能為茶文化的生存開辟更加廣闊的空間。與此同時,根據時代發(fā)展需求,必須為茶文化的應用與生存構建長效的傳播機制,在實踐中引入社會力量,為中英茶文化的傳播活動注入活力。尤其是在全球一體化背景下,文化融合趨勢日益凸顯,當在英語教學中融入中英茶文化時,必須始終遵循茶文化的地域性特征以及國際性色彩,對不同國家茶文化的獨特屬性展開深入剖析,在不斷的交流和融合中,生動展現(xiàn)茶文化的魅力。
隨著經濟、文化全球一體化時代的來臨,多元文化的碰撞交流已經成為一項必然趨勢。在這一背景下,我們既要通過傳承與弘揚來保留自身文化特色,同時也要推動文化交流與傳播,發(fā)揮中英茶文化的時代性和創(chuàng)新性價值。事實上,這也是中英茶文化運用的根本命題。在教育領域,中英茶文化融入英語教學活動實質上是初中英語教學創(chuàng)新的重要舉措,豐富的文化內涵將會成為英語教學體系創(chuàng)新的突破點。事實上,在為新時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應用型人才的過程中,教學素材呈現(xiàn)出多樣性特點,教學內容展現(xiàn)出社會化特征。所以,若想切實強化學生的英語知識理解能力、保障最佳的英語教學效果,教師就必須以時代特色為出發(fā)點,關注學生的興趣點,借助文化類素材豐富英語教學內容,推動英語教學效果實現(xiàn)理想化。就這一點而言,中英茶文化不僅是一種語言形式,同時也是對各自文化內涵的生動詮釋,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學生對于文化差異的認識,引導學生求同存異,因此中英茶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融合具有極高的可行性。
中英茶文化具有濃厚的人文色彩和深刻的教育價值。近幾年來,茶的價值在社會中備受大眾認可,并形成和不同地域的文化體系。在將中英茶文化融入英語教學體系的過程中,既要體現(xiàn)區(qū)域茶文化的特色,同時也要結合文化發(fā)展機制,不斷對教學體系進行創(chuàng)新優(yōu)化,為學生帶來與眾不同的英語學習體驗。
在組織開展英語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系統(tǒng)化的活動設計樹立學生正確的思維理念,培養(yǎng)學生時代發(fā)展所要求的各類特質。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必須基于整個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循序漸進的完善學生的思維理念,構建與學生個性化發(fā)展需求相契合的教學模式,實現(xiàn)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正向引領。具體來說,在高度提倡創(chuàng)新教學機制、開展素質教育的時代背景下,教師應重點對中英茶文化中所蘊含的價值理念、風土習俗、內涵精神等資源展開挖掘與整合,將其作為精神思維融入到新的教學機制中,讓相應的文化精神以及理念思維成為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重要資源。
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制約,我國當前階段英語教學中啞巴式英語的困境依然存在,學生可以在英語測試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但卻不能在常規(guī)語境中應用英語展開溝通交流,這是教師對英語教學內涵性與實踐性背離的體現(xiàn)。所以,在推動學科創(chuàng)新的同時,教師必須立足學生的發(fā)展訴求,以生為本,融入學生的興趣,關注學生的心態(tài)變化,從而探索英語學科教學改革的最佳路徑。而結合中英茶文化的內容與本質,中英茶文化中豐富的文化信息、特色的文化習俗將會成為調動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利器,需要教師堅持興趣導向,對系列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與運用。
雖然茶文化舉世矚目,但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對茶文化的認識畢竟是有限的。所以,當探索英語教學中茶文化的融入策略時,初中英語教師首先需要引導學生加強對英語語法知識和寫作知識的學習,并為學生推薦幾部與茶文化相關的英語著作,鼓勵學生利用課下時間對其進行翻譯和閱讀,并做好閱讀總結工作。事實上,通過對英語茶文化著作的閱讀,學生能夠更清晰的感受到英語茶文化的背景,了解英語的交際規(guī)范,同時也能基于這些認知對我國茶文化與西方茶文化展開對比,從而對中英茶文化以及雙方背后的文化差異形成正確的認知框架,為日后深層次的英語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學生的詞匯量儲備較少,因此在閱讀過程中可能需要大量翻閱英文詞典,而教師應鼓勵學生堅持做好積累工作,避免學生產生懈怠心理。
作為英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之一,茶文化在英國影視作品中幾乎隨處可見。所以,為避免英語教學與中英茶文化的融合過于單調、乏味,教師不僅要對課本素材和資源進行整合,同時也要借助英語的影視作品來向學生展示茶文化的藝術性、人文性特征,同時幫助學生了解西方文化知識、鍛煉聽說能力等。比如說,教師可以單獨抽出一段時間為學生播放《唐頓莊園》,引導學生欣賞影片中人們飲茶交際的片段,了解英國人的下午茶,從而直觀的感受英國人的生活習慣以及理念,展現(xiàn)茶文化的內涵。除此以外,教師可以為學生搜集與茶文化相關的紀錄片,提倡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分析中英茶文化的異同所在。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教師甚至可以組織學生對經典影視作品中的下午茶橋段進行演練,提升茶文化教學的趣味性,并著重提升學生的口語交流能力。
中學英語本就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只不過在傳統(tǒng)教學中學科的實踐性被刻意忽視。所以,初中英語教師有必要從根本上改革以理論教學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增設英語文化學習模塊。具體來說,教師應根據對具體教學情況的分析,適當組織開展中英文化交流活動,在身臨其境的體會中強化學生對西方文化的理性認識。與此同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閑暇之余開展與下午茶相類似的活動,鼓勵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闡述茶文化話題,豐富學生的知識視野,拓展學生的學科知識體系。除此以外,教師也需要積極參與茶文化活動,對茶文化知識體系展開適當?shù)难a充,從更深層次的角度向學生展示應語言的文化內蘊,組織學生形成良好的茶文化學習習慣。
由于我國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與下午茶文化幾乎毫無交界點,下午茶對與他們而言是一個僅在影視劇作品中才會出現(xiàn)的概念。因此,在為學生創(chuàng)設中英茶文化教學情境的過程中,需要教師有效運用信息技術這一載體,借助多媒體課件或視頻資源等向學生展現(xiàn)最真實的英語茶文化的資料,在動態(tài)的畫面中培養(yǎng)學生對中英茶文化的興趣。如此一來,學生或許將會迫不及待的想要親身體驗東西方的茶文化,并自覺學習與之相關的文化知識、語法知識,鍛煉英語聽說讀寫各項能力,從而充分把握教育信息應用規(guī)律,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推動新時期英語教學體系的不斷創(chuàng)新與完善。
綜上所述,東西方文化鮮明的差異能夠有效激發(fā)英語學習者的學習興趣,促使其透過語法、詞匯等語言表層內容去探索語言背后深刻的文化內涵。因此,在推動新時期初中英語教學體系全面創(chuàng)新的背景下,教師應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充分利用中英茶文化等文化類教學資源,通過對閱讀材料中茶文化素材的發(fā)掘、文學著作和影視作品的欣賞以及茶文化活動的組織開展,引導學生對中英茶文化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形成深層次的認識,借此展現(xiàn)英語的文化內涵、彰顯語言特色,提升英語教學的實踐性價值,并推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