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航,王政委
(1.漢中職業(yè)技術學院,陜西 漢中 723000 ;2.漢中市南鄭區(qū)蠶茶果技術推廣中心,陜西 漢中 723100)
扦插技術是選取植株營養(yǎng)器官的一部分,插在濕潤的土壤或細沙中,利用再生能力生根抽枝,最終長成新的植株。種茶業(yè)是我國農業(yè)的一種重要形式,影響經濟效益的因素中,除了氣候、環(huán)境、管理外,苗木購買成本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相比于傳統(tǒng)生產技術,扦插繁育不僅操作簡單,而且成本降低,有助于種茶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以下結合筆者自身經驗,分析了無性系茶苗扦插繁育技術的要點和效益。
扦插技術的使用,按照選取植株營養(yǎng)器官的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一是枝插,適用范圍最廣,柱狀、鞭狀、帶狀和長球形的種類,均可將枝切成5~10cm的小段進行扦插。二是葉插,適用于多肉花卉,具有肥厚的葉片,但葉的任何部位不能產生不定芽。三是根插,適用范圍最窄,例如翅子掌、截形十二卷、毛漢十二卷等,成活率并不高。四是芽插,可用硬枝、嫩枝、芽葉等。
苗木扦插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既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偨Y起來,優(yōu)點是:①能保持原苗木的優(yōu)良特性,不會造成特性改變;②容易繁殖,產苗量大;③成苗快速、開花較早,方便管理;④可以節(jié)省購苗成本。缺點則是:①和分株苗、嫁接苗、實生苗相比,苗木的壽命縮短;②扦插后苗木的根系較淺,吸收營養(yǎng)的能力弱,會影響存活率;③如果是木本植物,扦插后生長過程中易出現(xiàn)偏冠現(xiàn)象,影響苗木外觀質量。
扦插是茶苗無性繁殖的關鍵步驟,要想保證扦插質量,主要從母穗園管理、剪取短穗、扦插時間和方法等方面入手,具體介紹如下。
在母穗園內,重用鉀肥和磷肥。采穗前7—10天,使用甲基硫菌靈(濃度為70%,制成1000倍液)噴灑消毒。選擇母本茶樹時,樹齡至少3年,要求是生長健壯、枝條適中,沒有明顯的病蟲害,以其中當年夏梢作插穗最好。在同一植株上,插條優(yōu)先要選擇中上部、向陽充實的枝條,且節(jié)間較短、芽頭飽滿。必要時,還可在剪穗前15天,去除枝條頂端的夾葉,抑制頂端生長,將養(yǎng)分適當轉移到插穗枝條上。對母穗園進行管理,一方面是重點培養(yǎng)夏梢,促使母苗健壯生長;另一方面能促進插穗發(fā)根,從而提高育苗的成活率。
剪取短穗時間一般在10月上旬,具體控制在上午10點之前或下午3點之后,此時陽光照射不強烈,對剪穗的影響最小 。母穗園管理完成后,從母本茶樹上剪取木質化枝條,長度控制在2/3以上,要求葉片完整、葉芽飽滿,顏色呈棕色或黃綠色。然后在室內剪短穗,要求短穗帶有1個葉芽、1個葉片;剪口要光滑,和葉片平行;葉面上方、下方的莖稈長度,分別控制在0.5cm和3cm左右。
在扦插時間上并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應結合枝條的成熟度確定。如果茶樹處于生長期,氣候條件適宜,除了冬季均可以扦插,分為春插、夏插和秋插。結合實際生產情況,氣溫在25—30℃最佳:春插多是3—4月份,時節(jié)在春分至清明之間;夏插多是7—8月份,時節(jié)在大暑至處暑之間;秋插多是10月到11月下旬。其中,4—8月最適合插穗生長,此時扦插后成活率最高。
在扦插方法上,先在畦面澆水,讓土壤達到濕而不粘的效果;然后將短穗插入苗床,晴天且光照不強烈為宜。短穗扦插時,株與株之間的距離為4cm,每畝約插穗30—40萬條。注意點包括:①短穗扦插前,在畦面畫上扦插行,插條基部2—3cm處,使用生根劑500倍液浸濕;②短穗扦插時,要控制好深度,以葉柄剛露出畦面為宜,并且和畦面平直;③扦插完成后,用手將周圍的泥土壓實,保證扦插質量,防止枝條歪斜或傾倒。
俗話說:三分插、七分管,扦插技術重要,繁育管理更關鍵,直接決定了茶苗的存活和生長質量。總結起來,繁育管理主要包括光溫控制、澆水、施肥、除草、病蟲害防治等內容,具體介紹如下。
扦插作業(yè)全部完成,應該及時搭建小型拱棚,可使用竹片、鋼管作為支撐材料,將拱棚的高度控制在60cm左右。拱棚搭建后,使用塑料薄膜覆蓋,在薄膜兩端預留通風口,起到保溫、保濕、防寒的效果。日常管理時,將遮陰度控制在60%—70%,尤其是扦插早期光照宜弱一些。拱棚內溫度不能超過40℃,一早一晚及時揭開,從兩端進行通風。結合生產經驗,生根時最佳氣溫為25℃,將地溫維持在20-30℃之間 。
扦插后7天,早、晚澆水1次;如果是陰雨天氣,根據(jù)土壤濕度確定灑水量。扦插7天以后,此時短穗生根,每天澆水1次;扦插20天以后,間隔4天澆水1次,直到溝內水滲入土壤中,總體原則是畦面保持濕潤。隨著幼苗生長,當高度超過5cm,不用再澆水;如果遇到干旱天氣,可間隔7—10天澆水1次,滿足幼苗的水分需求即可。
施肥禁止使用基肥,而是采取追肥模式。當短穗生根后,每月施肥1次,使用茶業(yè)專用肥(濃度為45%,制成500倍液)澆地。如果發(fā)現(xiàn)幼苗體弱、顏色發(fā)黃,可以追加尿素(濃度為46.2%,用量為75kg/公頃),直至幼苗高度達到20cm。生產期間還可以追加磷酸二氫鉀(濃度為98%,制成800倍液)1—2次。
短穗生根之前不需要除草,防止土壤擾動影響短穗生根。長出新根后,當雜草達到3—5葉,使用蓋草能(濃度為25%,制成1000倍液)噴霧除草;如果是闊葉雜草,則配合人工拔出。
短穗扦插10天后,為了防止出現(xiàn)炭疽病、立枯病,可噴灑甲基托布津(濃度為40%,制成600倍液)預防。開春后,使用多菌靈(濃度為50%,制成600倍液)、咪鮮胺乳油(濃度為25%,制成1000倍液),間隔15天交叉噴灑。此外,在螨蟲、蚜蟲、小綠葉蟬盛行時期,可使用啶蟲脒(濃度為3%,用量50g)+克螨特(濃度為73%,用量40ml)兌水后噴灑。
當茶苗高度達到15—20cm時即可出圃栽植。首先剪去頂端嫩芽5cm,減少水分消耗,促使嫩芽生長為枝條。出圃時土壤不能太干或太濕,多帶些泥土,提高茶苗的成活率。出圃后檢測質量,合格的使用稻草捆綁基部,然后包裝、掛牌,附帶檢疫證書,運輸途中防止風吹、日曬、緊壓。
以陜西漢中為例,漢中地處中國西部陜西省南部,北依秦嶺,可阻擋寒流和沙塵,南靠巴山,屬亞熱帶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森林覆蓋率達60%以上,被公認為地球上同緯度地帶中最適合茶樹生長的地方。
現(xiàn)共有茶園面積129.95萬畝,2009年開始推廣扦插繁育技術,選擇平陽特早和龍井長葉作為主推品種。
選取一塊平坦的耕地,位于向陽避風處,土壤性質良好,pH為4.5—6.5,且方便灌溉排水。對該苗圃深耕2遍,深度分別是30cm和15cm;然后整地,畦長、寬、高分別是20cm、120cm和20cm,溝寬30cm,排水溝的深、寬分別是30cm和45cm。最后對土壤消毒,先使用呋喃丹顆粒劑(濃度為3%,劑量為45kg/公頃),做畦后再用敵克松(濃度為75%,制成1000倍液)、乙草胺(濃度為50%,制成1200倍液)。
土壤消毒后10—15天,采用扦插技術,進行繁育管理。本次研究采用秋插法,配合使用無心土,雖然環(huán)境氣溫低、但是地溫高,有助于短穗生根。
第一,經濟效益。當?shù)卣罅Πl(fā)展茶產業(yè),把茶產業(yè)作為農民致富的主導產業(yè),主推無性系建園技術。采用扦插繁育技術后,2009—2020年期間,主推品種茶苗市場銷售較好,最高價格買到0.3元/株,最低價格在0.2元/株,平均價格穩(wěn)定在0.25元/株。其中,龍井長葉在2018和2019年茶苗單價分別為0.26元/株、0.22元/株,平陽特早分別為0.25元/株、0.2元/株。苗圃每畝扦插30—40萬株插穗,經培育后,出圃量為15—20萬株/畝,總產值為5萬元/畝。去掉育苗成本1萬元/畝,計算得到純利潤為4萬元/畝。
第二,社會效益。采用扦插繁育技術后,購苗成本降低,純利潤增高,提高了茶農的種植積極性,平陽特早和龍井長葉品種得到迅速推廣。另外,在扶貧政策的支持下,實現(xiàn)了茶苗種植產業(yè)的升級,為脫貧工作打下了基礎。
綜上所述,扦插技術是一種新型的苗木繁殖技術,文章以茶苗為例,介紹了扦插技術要點和繁育管理措施。結合實際案例,證實扦插繁育技術能降低購苗成本,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助于種茶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推動當?shù)亟洕l(fā)展和產業(yè)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