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楠
化療藥物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對患者身體正常組織的細胞也有殺傷作用,因此會引起不同程度的毒副反應。例如:常用的細胞毒性藥物:環(huán)磷酰胺等、5-氟尿嘧啶、卡培他濱等;口服靶向藥物:厄洛替尼、索拉非尼等可能有潛在的生殖毒性,有孕婦的家庭也需注意做好用藥防護。
患者在接受治療過程中,進入體內的化療藥物和活性代謝物可通過不同途徑如:唾液、汗液、尿、糞等排出人體。這些排泄物可能造成環(huán)境污染,家庭成員如果長期反復接觸到這些含有化療藥物的排泄物,就會增加“中毒”的風險。
接觸到環(huán)磷酰胺、氟尿嘧啶化療的患者的排泄物(如尿液、汗液、糞便)飛濺會污染洗手間的環(huán)境(如:馬桶座圈、水槽水龍頭、地板周圍、洗手間門旋鈕等),其家庭成員如果長期反復暴露在“污染”的環(huán)境中,在他們尿液中也能檢測出給患者使用的化療藥物成分。
間接地接觸了化療藥物,也有可能會出現(xiàn)以下的“中毒”癥狀,如:頭發(fā)脫落、接觸性皮炎、肝細胞損害、血常規(guī)異常等,如家庭成員中有孕婦,可能會出現(xiàn)自然流產等。
另外,有些患者難以吞服完整的藥片或膠囊,當家屬為其磨碎藥片或打開膠囊時,皮膚、眼睛和黏膜可能存在因接觸藥物表面或直接接觸藥物粉末而增加了化療藥物暴露的風險。
既然化療藥物暴露存在風險,那么家庭防護該怎么做呢?
1.建議化療藥物用密封袋單獨存放,如需幫助患者取服化療藥物,應戴上手套后才從錫箔紙中取出。因特殊原因需研磨藥物或打開膠囊時,除需戴上手套外還要戴上口罩(必要的話帶上平光眼鏡或防護眼罩),避免吸入藥物粉末,避免身體皮膚、黏膜直接接觸。
2.避免直接接觸化療患者的排泄物,如糞便、尿液及體液(嘔吐物、腹水、胸水及血液等)。如需處理排泄物,建議戴上雙層手套再進行清潔工作。戴手套前后均應該徹底洗凈雙手。盡量減少接觸污染排泄物的人數(shù)。
3.患者的衣物、生活用品與其他個人物品應分開清洗;并建議分開餐具進食。
4.建議有條件的患者單獨使用個人衛(wèi)生盥洗設施;沒有條件的話,在使用設備時加蓋馬桶蓋圈,并沖洗廁所2 次,保持衛(wèi)生間對外的通風。
5.防護時間建議在患者化療期間及化療結束后4~7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