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友云
摘? 要:義務教育階段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素質教育。為貫徹落實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小學美術教學作為美育發(fā)展的重要抓手,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是當前小學美術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審美能力
美術課經常會被人簡單地理解為繪畫課,這是對美術課的普遍誤解。美術課不能簡單地理解為繪畫課,美術往小的方面說是繪畫,往大的方向說是藝術。美術課上不僅要教會學生基本的繪畫技巧,更多地是帶領學生發(fā)現并感知身邊的美,理解美的含義,感受美帶來的快樂。接下來,本文就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存在的問題及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舉措進行具體分析。
一、對美術教學的誤區(qū)
審美能力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欣賞事物的外在美,而是要教會學生學會感知事物內在美,運用獨特的審美視角鑒賞美的事物。這就要求美術教師在美術課堂上教會學生基本的繪畫基礎和審美技巧,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鑒賞能力等。但現實中,在有些地方,關于美術課教學安排并沒有得到重視,更不用提對審美的關注。究其原因,有如下幾點:
(一)不重視美術教學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需要更加注重素質教育。但是很多地區(qū)仍然出現唯分數論的教育現象。小學階段,除了開設語文、數學、英語等文化課程,還有大量時間可以開設體育、美術、音樂等藝術特色課程。但是很多學校和老師缺乏對素質教育的正確認識,經常在正常授課之外的其他授課時間上文化課,占用美術等特色課程時間,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和素質教育提倡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馳。歸根結底,就是不夠重視素質教育。美術課也不例外。
(二)受客觀教學條件限制
受城鄉(xiāng)經濟發(fā)展影響,城鄉(xiāng)教育存在明顯差距。一方面是硬件設施方面存在差距,城鎮(zhèn)的硬件設施齊全,有專門的畫室、繪畫材料等,而農村學校在這方面的條件明顯不足。另一方面,專業(yè)美術教師隊伍存在差異,鄉(xiāng)村教育受客觀條件限制,缺乏專業(yè)美術教師授課,一些美術課仍然由文化課老師兼任的現象。同時,各地的教研工作安排中,缺少對美術教師專業(yè)隊伍的培訓。以上幾個客觀存在的問題就是導致美術教學不受重視的主要原因。
針對上述問題探討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具體策略。
二、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
(一)學習基本的審美知識
新課改下,注重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在美術教學中起到引導的作用。教師對基本的美術常識進行講解,比如線段的粗細、力度強弱的使用,色彩濃淡的使用帶來的藝術效果等。學生要發(fā)揮自身的主體作用,將老師教授的知識積極消化,并在實際操作中進行實踐,體會色彩明暗的變化,可以將自己的體會和老師溝通。
(二)注意觀察,發(fā)現身邊的美
生活中,到處都是美麗的風景,只是缺少一雙發(fā)現美的眼睛。夕陽下,天邊的一抹紅和水光接天處的紅暈形成一幅落日余暉圖,這是色彩美;一只杯子的素描畫,用簡單的線條勾勒,通過線條粗細、明暗對比,突顯杯子的立體感,這是立體美。教師在教授原理知識,也要正確引導學生思考,培養(yǎng)學生思考的意識。在潛移默化的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意識,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有不同的特點,教師要根據個體的階段性特征教授知識。比如低年級的學生對直觀的色彩感知明顯,而高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立體感明顯增強。在授課前,教師要精心準備教學設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zhèn)湔n,將學生放在特殊的情境中教學,讓學生身臨其境,真實感知美術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
(三)開展作品評價
教學中,班級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美術作品評價。學生根據老師給出的主題結合自己的體會進行作畫。教師引導學生運用比較法,對各自的作品進行點評,指出作品中值得借鑒的地方。作品評價課采用教師點評、學生互評、學生點評等方式,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水平和增強審美能力。學生在點評中可以談談自己對這幅作品的理解及不同認識。每一幅作品都體現學生對事物的理解和感悟,作為老師要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并給出自己的看法,幫助學生在審美方面有更好的成長。
(四)開設名作鑒賞課
鑒賞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美術的理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水平和審美能力。一幅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不是簡單點線面的結合,色彩的點綴,作品中更多凝結了作者對事物的新奇認識和獨特體會。鑒賞中外優(yōu)秀美術作品,對比中外藝術作品的異同,還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加想象空間,激發(fā)學生對藝術等未知領域的探索。
小學階段的美術課教學,需要引導學生認識中外名畫,通過外在鮮艷色彩的對比,感知作者的情感表達,體會作者創(chuàng)作的藝術情感。
(五)參加戶外實踐,感知身邊的美
書本中展現色彩斑斕的藝術世界,遠遠比不上大自然這幅天然的藝術作品。大自然的絢爛世界是給學生最好的美術鑒賞課堂。不管是自然風光中的山川河流、險峻高崖、湍急水流,還是人工創(chuàng)造的城市高樓、文化古跡等,這些都是最好的寫生參照,最美的藝術作品。教師積極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領略大自然或雄偉壯麗,或壯麗山河,或震耳欲聾……體會大自然的變幻莫測。積極參加戶外實踐,使美術的基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切身體會美無處不在;還可以讓學生正確理解美術的內涵,極大提高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
三、結束語
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是一個長期、復雜、多樣的教學課題,需要持續(xù)地、潛移默化地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興趣,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精心準備教學設計,為學生呈現優(yōu)秀的美術課堂,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莊喜燕.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16(10)
[2]路暢.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中國校外教育,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