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明
摘要:新課程理念下更加強調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要求教師少講多引導,將學習主動權交還到學生的手中,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新穎的教學模式下輕松愉悅的展開學習。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為了綜合培育學生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本文將圍繞新課程理念展開論述,探究如何創(chuàng)設初中歷史的教學方法,希望可以為一線初中歷史教師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初中歷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初中階段學生步入青春期,在心理與身體快速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學習歷史知識,接受歷史文化教育,有助于幫助他們拓寬知識視野,激發(fā)探究欲望和深度學習意識,同時也會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有必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他們在歷史課上吸收到更多有效的知識。
一、靈活運用網(wǎng)絡資源,滲透趣味因素
信息時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給初中教師帶來的教學便利和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的契機。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應用信息技術教師可以調用的資源更加豐富了,也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豐富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歷史是一門人文學科,除了教材上的基本內容,歷史中還包含很多細節(jié)性的知識,過去受到課堂教學時間和教學任務的限制,教師沒有機會給學生講解更加豐富的歷史文化?,F(xiàn)如今,教育理念不同了,教師完全可以結合著網(wǎng)絡資源在課堂上滲透更加豐富的歷史文化內容,讓趣味性的因素在歷史課上煥發(fā)光彩。
例如:教學《希臘羅馬古典文化》這些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在正式講課之前引入一段動畫短片,比如《伊索寓言》和《古希臘神話故事》中就有很多片段都反映了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以及當時人們的思想水平。單純通過口頭講解,可能很難讓學生回到那個歷史時期,站在那樣的時空角度思考歷史問題,不過,在課上播放一段和那個時候的歷史文化息息相關的短片,學生的情緒就會馬上沉浸到短片里,有助于減輕教師的引導壓力。比如要讓學生理解希臘羅馬古典文化中“崇尚人性”的思想,以及“奴隸制度”的內容,二者看起來似乎是矛盾的,如何讓學生將二者統(tǒng)一起來辯證認識,對于初中階段的歷史教師來說絕對是一大難題。口頭講解的時候,很多學生都難以理解,不過,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教學探究,筆者發(fā)現(xiàn),將影視資源引用到歷史課上,引導同學們一邊看短片一邊理解歷史教材中的基礎知識,這種看似有些矛盾的知識難點,一下子就被解決了。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還讓學生收獲了趣味化的學習體驗,這也是初中生自行理解知識,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的一種有效教學手段,值得教師群體繼續(xù)深入探究。
二、開放合作探究空間,激發(fā)探究意識
到了初中階段,越來越多的學生擁有了自主思考的能力,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知識的時候,學生會運用個人的視角去理解和探究歷史知識中的一些問題,比如講解中世紀城市和大學的興起時,很多學生就會用自己的理解去分析中世紀的“大學文化”。有時候學生們的理解是正確的,但更多時候,學生受到個人年齡思維和辯證思考能力的限制,對于歷史教材上的很多復雜問題,沒辦法進行更加深刻的探究,自然也不能形成更加準確的認識。在這種背景下,教師有必要開放合作探究的空間,讓學生共同思考,群策群力探究歷史問題。
例如:教學“文藝復興運動”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本節(jié)課的大多數(shù)知識和當代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有著極其緊密的聯(lián)系,直到今天,我們看到的很多美術作品仍然含有文藝復興時期的影子。所以讓學生對這一時期的內容產(chǎn)生客觀理性的認識是非常有必要的。為了讓學生形成更加客觀準確的認識,教師可以提出一些頗具難度的問題,讓學生思考一下文藝復興時期這場運動對后世產(chǎn)生了哪些方面的影響?影響意義類的問題是比較有難度的,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必須要從多個維度進行思考,不僅考察學生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理解程度更加考驗了初中生的歷史思維,鼓勵學生以后做探究的形式完成這個任務,讓它們在開放的空間里思考歷史問題。某些學生認為,文藝復興運動對后期的希望政治演變產(chǎn)生了影響,某些學生認為,文藝復興運動對后期的文化發(fā)展路徑產(chǎn)生了影響,這些都屬于正確的認識,只不過初中生一個人可能難以將所有的角度都想全,群策群力,有助于完善初中生的歷史認知,培育他們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
三、積極進行整合歸納,培育良好習慣
對于很多學生來說,初中階段學習歷史知識,之所以是一件非常有難度的事情,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每一節(jié)課的歷史知識之間存在很長時間或地域跨度。比如上一節(jié)課,剛剛學習過古代日本的相關內容,下一節(jié)課馬上跳轉到阿拉伯帝國的歷史知識上。學生很難完成心理上的快速轉變,有些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比較好,在這樣的課堂上,或許能夠學會所有的知識;但更多學生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是很難形成完整的歷史認知的,鞏固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應該定期進行整合歸納,完善歷史教學的同時,培育學生定期復習的良好習慣。
例如:教學完九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主要內容之后,教師應該帶領學生共同復習本單元,講解的是工業(yè)革命和工人運動的興起,無論是工業(yè)革命還是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都是非常重要的歷史內容。兩節(jié)課之間的時間跨度看似很遠,但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為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奠定了基礎,馬克思主義又進一步對工業(yè)社會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二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教師應該在復習課上將這種關系點明,并且引導學生意識到歷史知識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只有將歷史形成一個嚴謹?shù)拈]環(huán),學生才能夠深刻意識到歷史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性,從而對教材中的歷史知識產(chǎn)生更加完整的認知。定期進行整合歸納,先讓學生整理本單元主要的知識點,并且讓他們自己思考不同知識點之間的關聯(lián)性,到了復習課上,讓學生自主展示,這樣可以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整合歸納的同時,形成更加完備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
總結:
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歷史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措施可以嘗試合作學習和趣味復習等多種方法,以此來提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確保其實效性。為了適應歷史教學新形勢的需要,需要教師遵照新課標下的歷史教學要求,創(chuàng)新歷史教學理念、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等,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馮淑清.淺談初中歷史教學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J].思維與智慧,2021(16):56-57.
[2]黃曉丹.初中歷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策略探究[J].新課程,2021(29):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