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碧波
【摘? 要】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指出:“編寫教材要扎根中國、融通中外,體現(xiàn)國家和民族基本價值觀,格調高雅,凸顯中華美育精神,充分體現(xiàn)思想性、民族性、創(chuàng)新性、實踐性?!北疚慕Y合教學實踐,探索了詩意剪紙校本課程開發(fā)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詩意剪紙;校本課程;開發(fā)與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33-0076-02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Strategies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of Poetic Paper-cutting in Primary Schools
(The Second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of Haicang District, Xiamen City,China) HU Bibo
【Abstract】In October 2020,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issued the "Opinions on 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School Aesthetic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stating: "The compil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should take root in China, integrate Chinese and foreign, and reflect the basic values of the country and the nation. The style is elegant, highlights the spirit of Chinese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fully reflects the ideological, national,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This article combines teaching practice to explore the ideas and methods of poetic paper-cut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Keywords】Poetic paper-cut;School-based curriculum;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一、緣起——詩意剪紙校本課程的研究背景
眾所周知,我國民間剪紙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和關注,新課程標準在對傳統(tǒng)文化研究和利用是這樣描述的:應充分利用當?shù)氐拿褡?、民間藝術以及文物資源,開展各種形式的美術教育活動。在民間傳統(tǒng)文化進校園這個大環(huán)境下,全國各地中小學競相開展了剪紙教學活動。但是,現(xiàn)實中這一藝術瑰寶卻處于學生不愛不解的困境,怎樣更好地讓這一文化瑰寶傳承下去,如何讓剪紙教學更有特色?
北宋著名畫家郭熙在他的山水畫論集《林泉高致》中說:“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在燦爛的文明長卷中,詩與畫如兩條巨流,從陌路到合流,成為滋養(yǎng)中國美的一種獨特基因。幾年時間,筆者一直在探索如何有效結合詩意教育與剪紙教學,指導學生進行詩意剪紙實踐,能系統(tǒng)科學有效地開展詩意剪紙活動,讓編撰詩意剪紙校本課程勢在必行。
二、定位——詩意剪紙校本課程的研究思路
詩意剪紙試圖根據受教育者的身心特點,探索剪紙與其他學科融合,將剪紙用詩意化的表達方式呈現(xiàn)出來,在形式、內容上表現(xiàn)出詩意的韻味。筆者在剪紙教學過程中總結制定了詩意剪紙校本課程的架構,分為三大模塊的實施內容和兩個核心觀點。
(一)練習感知模塊——童手童剪扮生活
著重表現(xiàn)兒童生活題材、裝扮生活物品,從而貼近學生熟知的生活,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讓剪紙學以致用美化環(huán)境。
(二)欣賞轉化模塊——童心童眼學大師
通過對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剪紙大師作品進行欣賞,總結其藝術特點,學習其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進行再創(chuàng)作,這樣讓學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高走得更遠。
(三)探究創(chuàng)新模塊——童夢童畫表詩情
通過與語文、音樂等學科的融合,選取學生喜聞樂見的詩歌、故事等題材進行創(chuàng)作,讓剪紙直觀的表達文學與音樂中的詩情畫意,在創(chuàng)作的同時讓詩意真正浸潤孩子的心靈。
在詩意剪紙校本課程的規(guī)劃過程中將傳承與創(chuàng)新作為核心觀點,在學習剪紙刻紙技法的同時傳承我國剪紙獨特的剪紙語言符號,如月牙紋、鋸齒紋、朵花紋等,傳承我國長久以來賦予剪紙深層的寓意內涵。這些民間剪紙流傳千年的藝術特色本身閃著詩意的光芒,是非常值得學生繼承和發(fā)揚的部分。創(chuàng)新是藝術創(chuàng)作永恒的話題,在學生剪紙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關注內容、技法、形式及應用方面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及創(chuàng)新意識。
三、創(chuàng)新——詩意剪紙校本課程的核心理念
(一)表現(xiàn)內容的詩意化
1.師傳統(tǒng)。選擇一些具有詩意內涵的內容,比如傳統(tǒng)吉祥剪紙本身所具有的“意象”寓意。吉祥文化借助民間剪紙等載體來托物言志,寄托了人們的美好愿望,也表達了一種精神追求。通過對傳統(tǒng)吉祥剪紙的學習了解,讓學生感知我國傳統(tǒng)剪紙獨特的文化內涵。
2.師文學。詩意剪紙首先在選擇題材上進行優(yōu)選,比如與語文學科的跨學科融合,表現(xiàn)詩詞類內容:古詩詞、童詩、童謠、兒歌、成語等,感知本身具有詩意內涵的文學作品帶來的詩意韻味,學習用剪紙的形式表現(xiàn)意境。
3.師生活。藝術源于生活,引導學生關注生活,表現(xiàn)自己熟悉的內容,比如校園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簡單的小美好,通過剪紙讓生活美成詩。
(二)表現(xiàn)形式的創(chuàng)意化
1.構圖創(chuàng)新。讓學生學習傳統(tǒng)剪紙和國畫構圖方法,不受空間限制,自由表現(xiàn)場景和形象,突破物像的比例和透視關系,層疊表現(xiàn)畫面,讓剪紙作品在構圖上具有獨特的魅力。
2.紋飾創(chuàng)新。通過同形異飾的方法練習同一外形不同紋飾的裝飾,嘗試使用傳統(tǒng)剪紙紋樣鋸齒紋、水滴紋、朵花紋等重組裝飾剪紙畫面,同時嘗試汲取現(xiàn)代圖案中的點線面裝飾剪紙,讓剪紙表現(xiàn)更具現(xiàn)代感。
3.形式創(chuàng)新。在表現(xiàn)的形式上力求創(chuàng)新,尋求與眾不同的表現(xiàn)方式,比如突破傳統(tǒng)剪紙單色平面的表現(xiàn)形式,開發(fā)研究套色、染色等立體多維剪紙形式。
(三)工具材料的新穎化
1.尋找特色紙張。充分挖掘身邊的材料進行實踐和嘗試,為傳統(tǒng)剪紙藝術注入時代新的審美元素。結合各種包裝紙、日本和紙等有圖案的紙張剪貼,讓剪紙突破傳統(tǒng)單一的色調。
2.巧用身邊材料。尋找身邊易獲得并適合剪刻的材料制作剪紙,比如應用磁吸版制作磁吸剪紙,讓剪紙可以隨時貼附在黑板、冰箱等鐵質器物上,因其材料厚不僅有利于保存還可隨處裝飾;用即時貼層層疊加錯落有致的粘貼,不僅色彩豐富也省去膠水粘貼的繁復。
3.自制創(chuàng)意紙材。用多種材料自制肌理紙張,結合剪紙內容,讓紙張本身散發(fā)詩意意境的美感。比如水拓畫染紙、宣紙染色、噴筆渲染等。
(四)實踐應用的生活化
1.結合生活實際。作品的實用價值可以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欲望,學以致用體現(xiàn)了美術教育的實用功能,結合生活挖掘適合剪紙裝飾的物品可以大大增加學生剪紙的興趣。比如剪紙書簽、剪紙風鈴、剪紙臺燈等。
2.結合課本內容。結合國家小學美術課程內容,用剪紙的形式表現(xiàn),讓學生充分感受剪紙的實用價值。比如《萬花筒》《動物的花衣裳》《有創(chuàng)意的書》等。
四、探索——詩意剪紙校本課程的實施路徑
1.營造濃郁的詩意剪紙文化氛圍。將學生平時的優(yōu)秀詩意剪紙作品展現(xiàn)在校園的各個角落,力求在校園里營造出濃厚剪紙氛圍的同時,為學生提供展示剪紙才華的舞臺,通過詩意剪紙文化布置達到以美感人、以景育人的教育目的。
2.開展多樣的詩意剪紙活動。在詩意剪紙校本課程研究與實施過程中通過開展詩意剪紙社團、詩意剪紙夏令營、舉辦詩意剪紙展覽等活動檢驗課程設計,發(fā)現(xiàn)課程設計問題同時可以不斷改進優(yōu)化課程內容。
3.開設詩意剪紙微信公眾號專欄,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發(fā)布學生校本課程優(yōu)秀作品、轉載中外剪紙藝術家作品、交流作品創(chuàng)作心得、發(fā)布剪紙微課視頻、學校詩意剪紙活動動態(tài)等。通過線上傳播交流,給學生更廣闊的學習與展示的機會。
通過詩意教育理念的引領,剪紙作為形式美的載體,引導學生進行剪紙實踐活動,從剪紙藝術中汲取原始美的熏陶,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將詩意教育的審美理念滲透到剪紙教學中,增強學生的想象力,激發(fā)學生的靈感,感知剪紙帶來的詩意美與成就感。逐步復活流淌在中國人血液里的文化基因,滋養(yǎng)他們幼小的心靈,讓詩情畫意給童年詩意的底子,給人生美麗的根基!
注:本文為廈門市第五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課題“小學詩意剪紙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研究”(課題編號:X553)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楊建剛.日常審美教育與詩意人生建構[J].山東教育(高教),2019(06).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