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東琦,明桂花
(齊齊哈爾大學外國語學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
中國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擁有上千年前的優(yōu)秀歷史文化并且具備鮮明的民族特色。并且中國是最大的茶葉故鄉(xiāng),對茶文化的研究和飲茶已經有了上千年的歷史。對于茶葉的種植和質量始終都位于世界的前列。我國的茶葉種類豐富,質量較高,并且在采茶制茶做技術方面有著獨特之處,因此茶葉行業(yè)始終發(fā)展十分迅速。同時由于對外開放的大門打開,我國對外溝通交流貿易的頻率也逐漸提高,更多的優(yōu)質茶葉運往其他國家并逐漸擴大影響力。中國的茶文化也進行了全方位的傳播。因此為了更好的將中國茶葉宣傳到世界,茶葉貿易中的商務英語翻譯就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精準的翻譯能夠更好的表達出中國茶葉的文化內涵,翻譯偏差將大大阻礙貿易的往來,因此如何精準翻譯對推動貿易有著重要影響。
對外開放的開展和絲綢之路的完成,中國茶葉始終源源不斷的銷售到國外,是我國經濟貿易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進入21世紀,中國的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并擴大了貿易范圍并和多個國家都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但是茶葉作為一種傳統(tǒng)商品出口較為緩慢。其原因主要在于茶葉的生產商和制造者不能夠了解國外文化和制度,以及對內不能夠因地制宜,依舊采用傳統(tǒng)管理方式,與國外的制度嚴重脫軌,這就導致茶葉出口量始終不高。同時由于管理者沒有先見的目光不能夠做好準備工作,許多國家對茶葉了解不深不知道茶葉的魅力,這就自然不能吸引國外購買者。我國的中美茶葉銷售過程中商務英語翻譯存在誤差,國外商人對中國茶葉了解不足,并且了解商品信息上也得到的信息不夠全面,阻礙了中國茶葉的銷售。根據這一現(xiàn)象,提高商務英語的精準性,減少誤差是主要的工作方向。
人與人之間交流溝通的是語言,而文化則是社會、科學、人文等多種學科的共同表達,具有深遠的意義和內在。從概念上來看語言和文化分屬于不同的區(qū)域,但本質上二者聯(lián)系密切,語言是內在載體,文化是語言的社會背景,相互關聯(lián)相互促進。中美茶葉貿易過程中需要商務英語進行翻譯,側面看也是對國家之間文化的學習和交流,對國家民俗文化、社會背景、信仰等多方面的了解,能夠提高茶葉翻譯的精準度。
國家和國家存在著差異,不同國家的人文背景和風俗習慣有存在差異,為了確保中美茶葉貿易中商務英語分析的精準度和豐富性,不僅需要將商品的屬性提出,同時還要符合對方國家的語言表達習慣和表達形式。其中符合語言表達習慣不僅是對語言單純的翻譯,而是要根據對方國家的語言特點和語法結合國家文化進行翻譯。為了能夠進一步擴大中美貿易往來,在互利互惠中溝通和交易,必須要重視國家的文化特點以保障交易能夠可持續(xù)發(fā)展。
不同的國家發(fā)展歷程和文化特點都有所不同,有著各自的歷史淵源。因此在風俗習慣和生活習慣上都有著差異,對接觸的事物也會產生不同想法。比如紅色在中國人民的眼里認為代表著火熱、吉祥、紅紅火火;美國認為紅色能夠帶來幸運和熱情。因此在商務交談中關于紅色就可以直接翻譯。但是黃色則在認知上有著較大差異。在我國黃色被認為是高貴的象征,代表著崇高的地位,但是在美國認知當中黃色代表著弱小、病態(tài)的狀態(tài)。所以在中美貿易中涉及到黃色就需要在翻譯時多多注意避免誤會發(fā)生。
中美雙方造成茶葉貿易中商務英語翻譯誤差的主要問題是文化差異,由于不同的生活背景使得中美雙方對風俗習慣、興趣愛好等選擇都不同。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在商務英語中對商品的描述會存在較大差異。例如我國具有悠久的文化底蘊,對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也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針對茶葉我國可以用簡單的詞語或者用大量的修飾描述茶葉,但是如果對茶葉進行直接的翻譯美國消費者必然無法理解,同時也對中華文字的魅力大打折扣。為了能夠讓茶葉的特點和優(yōu)勢讓美國消費者接受和被吸引,針對商務英語就需要思考如何更好的表達。
中美兩國不僅在文化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同時在數字上也有著明顯的不同之處。例如數字十三在美國人心理就被認為是不吉利數字,和魔鬼相聯(lián)系,美國在內的一些國家都會對十三數字較為避諱,但是中國卻沒有這方面的想法。相反數字四中國較為避諱,以此許多地方的數字都避開了四的數字,相反美國卻認為四是吉利的數字與中國情況較為不同。因此在中美茶葉貿易過程中商務英語要充分了解國家對數字的認知上的差異并避開不必要的沖突。
在中美的貿易往來過程中翻譯人員需要不斷的提高自己對外國文化的理解并樹立差異意識,這樣在使用直接翻譯時能夠更加合理和規(guī)范。中國根據茶葉的味道、形態(tài)以及產地進行命名,通過直譯的方式能夠盡可能的保留茶葉的特點。需要注意的是翻譯人員要認識到直接翻譯并不是對需要的單詞直接表達,而是根據語法和維持漢語表達的基礎上根據美國的文化理念和習慣有選擇性的更改。此外我國習慣對茶葉的描述采用詩句的形式來突出中國的文化特色和精神,這就意味著商務英語翻譯者需要一一進行翻譯,才能夠讓消費者了解茶葉的特點。
阻礙中美茶葉貿易商務英語文化的因素較多,因此翻譯人員必須尊重他國文化,因此就需要有效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文化素養(yǎng)。如綠珠茶色彩圓潤并經常以圓形的方式出現(xiàn),具有香濃的味道,而經過語言的直譯就會少了中文的優(yōu)美,美國消費者會認為是槍支彈藥的疑似。因此這種文化差異導致交易的困難,只有采用意譯法才能夠讓消費者體會綠珠茶的意境。
對于中美貿易如果要精準的將中文含義轉化后使得美國無差別的接受,詞匯的表達準確就變得至關重要。由于漢語和英語的差異性使得商務英語翻譯者對茶葉術語翻譯時需要將英語的結構進行重新排列,并將詞匯中的短語部分重新排列組合,而不是依靠于強行生成新的詞語,過于生硬的表達雖然能夠描述茶葉內容,但是卻無法更好的包括表達出茶葉的特點。因此運用靈活性強的詞語搭配能夠精準的展示出茶葉的文化特點,同時也能夠避免美國消費者對茶葉的理解。
中美茶葉貿易中對于商務英語的翻譯主體復雜多樣,通常是經過非專業(yè)人員根據資料進行直接的翻譯,這就導致了文化差異問題的出現(xiàn)。為了有效解決文化差異問題可以將茶葉產業(yè)的英語翻譯進行標準化管理。隨著我國的文化水平提高和文化擴張加快,中國茶葉文化在時代背景下逐漸發(fā)揮影響力。我國需要針對茶葉交易過程中涉及到的人名、茶名、地名等一系列名詞都要統(tǒng)一的具體說明,對于使用頻率高的詞匯還要加入語料庫當中,便于人們翻譯和查找,有效降低翻譯的工作人員因為主觀原因造成翻譯的失誤。
在翻譯的技巧上和使用的理論來看追求中文和英語達到語境上的統(tǒng)一是最基本的原則和方向。我國由于和美國文化背景有所差異,中國是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因此在茶方面的典故、文化、詩句都有著較多的關聯(lián),因此在中外茶葉交易過程中商務英語使用的更加準確越能讓美國消費者了解深刻。例如以茶葉的功效、口感等方面而言如果使用較多的中文典故和語言進行修飾為了避免美國消費者的理解困難,可以借助增譯法引用西方國家的故事和文化,并為此增加解釋方式。使得西方消費者在了解茶葉的同時還體會到了本國文化產生共鳴。
茶葉貿易商務英語工作人員要不斷學習國外的文化并提高翻譯的技巧。翻譯的過程不僅停留在英語表層上還要針對深層含義進行,保證邏輯關聯(lián)性從而提高翻譯內容的質量。在翻譯中加入一定的國家文化,能夠讓對方有親切感,在語言表達上也要能夠具有親和力。通過和顧客的深入交流為貿易打下一定基礎。例如在茶葉貿易中翻譯詞匯時要選擇解釋性翻譯法,如果句子較難則結合全文的內容來掌握邏輯關系,并刪除過多的不必要詞匯使得更加簡潔。
茶葉作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商品承載了中華文化,不僅代表了我國的特色和民俗風情,同時還表達了一定的文化特征和語言魅力。在中美茶葉貿易過程中需要通過商務英語作為溝通的橋梁,翻譯人員要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質,掌握好外國文化,并在保持茶葉文化的精華之上傳達給西方國家,使得茶葉不僅能夠保持原有的內涵和魅力同時也能提高雙方貿易量,實現(xiàn)了茶葉文化的的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