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敏
佛手印即佛像造型中各種手勢的姿態(tài),又稱“印契”或“印相”。手印是佛像的標志之一,從始至終都和佛像造型融合在一起,不同的手印所表達的寓意不同。每尊佛像的手都有一定講究,而手印也成為鑒別佛像的重要依據(jù)。
在佛像造型中,比較常見的有“釋迦五印”,即“說法印”“無畏印”“與愿印”“降魔印”“禪定印”。
說法印,是用拇指與食指或中指或無名指相捻,其余各指自然舒散。這一手印象征的是佛在為大眾說法的行為,意為佛法只有通過宣講才能傳播給信眾們,此手印源自佛陀在鹿野苑初轉(zhuǎn)法輪時的狀態(tài),也稱“轉(zhuǎn)法輪印”。
無畏印,是單手舉至胸前,手心向前,手指向上伸直的造型。表示能解除眾生的苦難,幫助眾生消除內(nèi)心的恐懼,使其心安,無所畏懼,通常和“與愿印”同時使用。
與愿印,又稱“施愿印”,單手手掌掌心向外并同手指自然下垂。表示佛菩薩能滿足眾生所祈求的愿望,此印相具有慈悲之意,常和無畏印配合。
降魔印,又稱“觸地印”,單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內(nèi),指尖觸地,以示降伏魔眾。傳說釋迦牟尼在修行時,多次有惡魔擾亂,待其得道后,用手指觸地,讓惡魔知道他已經(jīng)成佛,這才使惡魔畏懼,因此稱為“降魔印”或“觸地印”。
禪定印,又稱“法界定印”,是以雙手掌心向上,右手置于左手上面,兩拇指的指端相接,置于腹前。這一手印表示禪思,排除雜念,使內(nèi)心安定之意。古印度人認為,右手清凈,左手不凈,常施用這種“以清凈壓制不凈”的手勢。
除上述五種手印,在密宗這個體系龐大、內(nèi)容繁雜、變幻莫測的佛手印中,智拳印和期克印也比較常見。
智拳印,是以兩手分別用四指握拇指于掌中,再以右拳握左手食指于胸前,此手印表示用佛的智慧消滅世間所有煩惱。
期克印,是拇指與中指相捻,食指豎起,在密宗中,此手印的寓意類似于降魔印。
手印代表佛像的身份,展現(xiàn)出佛教的各種教義,其表達寓意極為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