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梟帆,劉 敏
(江南大學附屬醫(yī)院檢驗科,江蘇 無錫 214122)
肺炎是指由于病毒、細菌等病原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癥,根據(jù)病原菌的來源不同,一般可以分為兩類,醫(yī)院內(nèi)獲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與社區(qū)獲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CAP 是指在院外感染引發(fā)的肺間質(zhì)、肺實質(zhì)的炎癥,以及存在明確潛伏期病原菌感染,但在入院后潛伏期內(nèi)發(fā)生的肺部炎癥,在嬰幼兒、老年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較為多發(fā)。當病情持續(xù)加重時,易因肺部通氣功能障礙引發(fā)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RF),進而導致感染性休克、酸堿平衡嚴重失衡、低氧血癥等嚴重并發(fā)癥,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研究顯示,老年CAP的發(fā)病率呈快速上升趨勢,且病死率仍處于較高水平[2]。在此病理過程中,機體除了表現(xiàn)為炎性因子的過度表達、全身炎癥性反應綜合征外,其凝血功能、纖溶功能也發(fā)生異常,當老年CAP合并RF時,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血漿纖維蛋白原(FIB)、血小板計數(shù)(PLT)消耗量的增加,凝血時間相對延長,纖溶系統(tǒng)亢進[3]。但是目前關于老年CAP合并RF與凝血功能的相關性研究較少?;诖耍狙芯恐饕接懥死夏闏AP合并RF患者病情嚴重程度與血漿FIB、D-二聚體(D-D)、凝血酶原時間(PT)、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的相關性,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江南大學附屬醫(yī)院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30例老年CAP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jù)是否合并RF將其分為未合并組(70例)與合并組(60例),另回顧性分析60例同期進行健康體檢者的體檢資料,將其作為健康對照組。其中未合并組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34例;年齡62~78歲,平均(69.78±6.33)歲;合并糖尿病11例,合并高血壓13例,有吸煙史28例。合并組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齡61~79歲,平均(69.96±7.02)歲;合并糖尿病10例,合并高血壓12例,有吸煙史23例。健康對照組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齡63~81歲,平均(70.12±6.01)歲。3組研究對象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颊呒{入標準:CAP患者符合《2015年中國急診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臨床實踐指南》[4]中關于CAP的診斷標準,且合并組患者同時符合《嚴重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急診治療專家共識》[5]中關于RF的診斷標準;經(jīng)影像學與實驗室等相關檢查確診者;臨床資料完整者;合并咳嗽、咳痰、肺部濕啰音等典型癥狀者;預計生存期>3個月者等。排除標準:合并肺結核者;合并肺栓塞、肺水腫、肺不張等肺部疾病者;合并肺部腫瘤者;合并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發(fā)病前合并嚴重血液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入組前3個月使用過免疫調(diào)節(jié)劑、激素者;入組前6個月有手術史者;長期使用抗凝、抗血小板等藥物治療者等。本研究經(jīng)院內(nèi)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研究方法 ①比較3組研究對象血漿FIB、D-D、PT、PLT、APTT水平,分別于清晨采集3組研究對象空腹靜脈血5 mL,抗凝處理后,以3 000 r/min的轉(zhuǎn)速,離心10 min,取血漿,采用血細胞分析儀檢測凝血功能指標。②比較兩組患者動脈血氧分壓(PaO2)水平、CURB-65評分,使用動脈血氣分析儀檢測PaO2水平,使用CURB-65評分[6]分別對兩組患者病情嚴重程度進行評估,從意識狀態(tài)(C,新出現(xiàn)精神癥狀)、血尿素氮(U,≥7 mmol/L)、呼吸頻率(R,≥30 次 /min)、血壓 [B,收縮壓≤?90 mmHg,和 (或 )舒張壓≤?60 mmHg]、年齡(≥65歲)5個維度進行評價,每個維度得分為0~1分,總分5分,分值越高則病情越嚴重。③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法分析老年CAP合并RF患者血漿FIB、D-D、PT、PLT、APTT水平與PaO2水平、CURB-65評分的相關性。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血漿FIB、D-D、PT、PLT、APTT水平與PaO2水平、CURB-65評分的相關性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法進行分析。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凝血功能 與健康對照組比,兩組患者血漿D-D水平均升高,且合并組高于未合并組,與健康對照組比,兩組患者PT、APTT均延長,且合并組長于未合并組;與健康對照組比,未合并組患者血漿FIB、PLT水平均升高,合并組患者血漿FIB、PLT水平均降低,且合并組低于未合并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3組研究對象凝血功能指標比較(?±s)
表1 3組研究對象凝血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健康對照組比,*P<0.05;與未合并組比,#P<0.05。FIB:纖維蛋白原;D-D:D-二聚體;PT:凝血酶原時間;PLT:血小板計數(shù);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
組別 例數(shù) FIB(g/L) D-D(μg/mL) PLT(×109/L) PT(s) APTT(s)健康對照組 60 3.96±0.82 0.31±0.05 231.02±48.03 9.97±1.89 28.91±1.98未合并組 70 5.11±1.02* 0.61±0.12* 276.38±47.11* 12.02±2.03* 32.56±2.33*合并組 60 2.24±1.01*# 0.94±0.26*# 180.03±42.41*# 14.11±2.56*# 35.16±2.89*#F值 145.642 217.221 70.938 54.525 100.767 P值<0.05<0.05<0.05<0.05<0.05
2.2 PaO2水平與CURB-65評分 合并組患者PaO2水平低于未合并組,CURB-65評分高于未合并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PaO2水平與CURB-65評分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PaO2水平與CURB-65評分比較(?±s)
注:PaO2:動脈血氧分壓。1 mmHg=0.133 kPa。
組別 例數(shù) PaO2(mmHg) CURB-65評分(分 )未合并組 70 74.32±4.35 1.22±0.56合并組 60 52.11±5.37 3.61±0.73 t值 26.046 21.096 P值<0.05<0.05
2.3 相關性 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PaO2與血漿D-D、PT、APTT水平均呈負相關,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r=-?0.726、-?0.635、-?0.734,均P<0.05);CURB-65 評分與血漿D-D、PT、APTT水平均呈正相關,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r=0.854、0.692、0.764,均P<0.05),見表 3。
表3 老年CAP合并RF患者凝血功能與PaO2水平與CURB-65評分的相關性
我國老齡化的趨勢日漸嚴重,且臨床上抗生素的使用仍欠規(guī)范化,導致CAP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升高趨勢,有調(diào)查顯示,我國CAP的發(fā)病率為50%,病死率為5%[7]。目前對于CAP的臨床診斷較為成熟,但如何早期判斷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評估預后尚無統(tǒng)一定論。現(xiàn)多使用CURB-65評分評估患者的病情進展程度,并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但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CURB-65評分在評估肺炎病情嚴重程度具有很好的特異性,但其靈敏性較差,且以65歲為分界值,不利于各年齡段的病情評估[8]。因此,如何客觀評估CAP患者的病情進展程度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和熱點。
PaO2水平主要評估機體是否存在缺氧情況及其嚴重程度,其水平越低,則機體缺氧越嚴重,提示病情越嚴重。本研究結果顯示,合并組患者PaO2水平低于未合并組,CURB-65評分高于未合并組,提示老年CAP合并RF患者PaO2水平與病情嚴重程度呈負相關,與王盛標等[9]研究一致。FIB是肝細胞合成、分泌的糖蛋白,其主要參與凝血、止血過程。隨老年CAP合并RF患者肺部感染程度加重,使機體內(nèi)凝血因子消耗的速度超過了肝臟合成的速度,導致其水平急速下降;D-D主要反映機體內(nèi)凝血功能紊亂,表示患者纖維蛋白溶解功能處于亢進狀態(tài),其水平升高與疾病嚴重程度呈正相關;PT、APTT兩者常被用于外源性和內(nèi)源性凝血系統(tǒng)功能的檢測,當患者合并RF時,PT受大量炎性因子的影響,使其合成時間延長,造成纖溶功能發(fā)生異常;而PLT可促進血液凝固物質(zhì),當患者出現(xiàn)RF時,機體內(nèi)各種毒素、活化的凝血因子等會造成血管內(nèi)皮細胞受損,啟動內(nèi)、外源凝血系統(tǒng),機體內(nèi)出現(xiàn)微血栓的形成,使血液中的PLT水平降低[10]。CAP患者機體內(nèi)存在較為明顯的炎癥反應,導致大量的炎性因子釋放,進而易引發(fā)血管內(nèi)皮細胞受損,PLT則會激活并介導凝血系統(tǒng)與活化的凝血因子至受損部位,促進形成血栓。而老年CAP合并RF患者由于體內(nèi)存在較強的形成血栓的傾向,且常合并有慢性疾病,身體素質(zhì)較差,炎癥反應、缺氧等因素加之凝血功能異常,可進一步加重肺功能損傷,導致病情惡化,影響預后[11]。
研究顯示,在老年重癥肺炎患者中,存在較為明顯的纖溶系統(tǒng)紊亂、凝血功能異常,患者的肺功能受損程度越嚴重,會引起血管內(nèi)皮損傷和多種炎性介質(zhì)的釋放,從而出現(xiàn)血小板聚集、微血栓形成及血液黏滯度異常,引發(fā)機體內(nèi)凝血功能紊亂,因而臨床上需定時監(jiān)測其水平變化,并在抗感染治療的基礎上,積極調(diào)整凝血功能,進而改善老年重癥肺炎的預后[12]。本研究結果中,CAP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明顯的凝血與纖溶功能異常,而合并RF患者則表現(xiàn)為凝血時間的延長、纖溶系統(tǒng)的亢進、FIB和PLT的大量減少,提示凝血功能指標與CAP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但也有研究認為,在各種凝血指標中,PLT與CAP的病情嚴重程度缺乏相關性[13]。因此臨床上在對凝血功能指標進行監(jiān)測時,應注意甄別,選擇較為可靠、相關性強的指標,提高評估的準確性。本研究結果顯示,PaO2水平與血漿D-D、PT、APTT水平均呈負相關,CURB-65評分與血漿D-D、PT、APTT水平均呈正相關,提示老年CAP合并RF患者血漿D-D、PT、APTT水平與病情嚴重程度呈正相關性,即血漿D-D、PT、APTT水平越高,其病情越嚴重,與何茜等[14]研究報道相符。
綜上,老年CAP合并RF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異常,且隨著血漿D-D、PT、APTT水平的升高,其病情越嚴重,臨床上可通過監(jiān)測凝血功能指標水平變化評估老年CAP合并RF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具有一定的臨床指導意義,值得臨床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