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芳
心理健康既是小學教師具有較好的素養(yǎng)、良好的素質的前提,也是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小學教師的素質不僅會對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人生觀有著直接的影響,而且還對學生的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是我們進行素質教育以及貫徹全面發(fā)展、均衡發(fā)展的具體要求。學生隨著心理、生理的發(fā)展,以及受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比較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實踐調查發(fā)現,我國很多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是很令人擔憂的。尤其是隨著現代社會的急劇變革、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的不斷飛躍發(fā)展、人們的觀念不斷更新,對教師的素養(yǎng)、行為以及人格都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提升了的教師的素質、人格以及行為品格必將對學生的成長、學校的發(fā)展以及素質教育起著促進作用。因此,開展對教師素養(yǎng)和學生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既具有極大的理論意義,也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教師素養(yǎng)主要是指教師所具有的素質和修養(yǎng)。著名學者顧明遠先生在《教育大辭典》認為素質是公民或某種專門人才的基本品質。素養(yǎng)是建筑在先天遺傳的基礎之上,有后天進行培養(yǎng)、個體所受到的教育、人生經歷以及生命的實踐等積淀而成的。本文認為教師素養(yǎng)主要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決定著其教育、教學效果,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有著直接影響的心理品質的總和。
教師素養(yǎng)首先是包括教師作為一個公民所需要的一個基本的品質,其次是教師在自己所從事的教育工作中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條件。
隨著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要求不斷提高,教師應該具有一定深度的通識教育背景。而基礎文化知識作為基本的素養(yǎng),應該不斷提高,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和需求,才能夠不斷鮮活學生的生命,所以教師心理教育素養(yǎng)以及教育工作的人文性特點,是需要教師具有扎實的基礎文化知識。另一方面教師還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了解學生對文化的選擇性、差別性等,需要教師學會用青少年的思維和態(tài)度看待學生,更好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幫助學生了解豐富多彩的客觀世界。
信息素養(yǎng)就是教師在信息社會中的適應能力。隨著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網絡時代已經到來,網絡對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有著重要的影響。而正是由于網絡的出現和高速發(fā)展,特別是互聯(lián)網+時代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可以將網絡作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途徑。但另一方面,這也是一種機遇,也可以作為教師素養(yǎng)提高的一種方式和途徑,也構成了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素養(yǎng)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因此,教師應是具有與時俱進的信息素養(yǎng),包括對信息的獲得、理解、評價、取舍、教育等等。
儀表一般指個人的形態(tài)、外表、內在美,不僅指儀容自然美,也要求儀容修飾美,即依照規(guī)范與個人條件,設計、塑造出美好的個人形象,在人際交往中自尊自愛。還包括儀容內在美即通過努力學習,不斷提高個人的文化、藝術素養(yǎng)和思想、道德水準,培養(yǎng)出自己高雅的氣質與美好的心靈。儀表素養(yǎng)的重要性在于它反映出一個人的精神狀態(tài)和禮儀素養(yǎng)。在現實生活中,儀表和風度不能夠代表一個人內心的真實世界,但是在大多數的場合下,它體現著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是其內心世界的外在表現,也是素養(yǎng)的外在或形式體現。教師的穿著、儀表對心理健康教育也有著最直接的作用。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穿著整潔、大方能夠給學生帶來奮發(fā)向上的氣勢,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種享受,或者說具有內在感染力。所以我們也可以說儀表素養(yǎng)是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素養(yǎng)的內容構成。
平時學習生活中,我盡量避免直接批評學生,不與學生發(fā)生正面沖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剛的教育方式。當個別學生犯錯誤時,不當著全班同學的面點他的名字,而是在與他個別交談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耐心幫助他分清是非,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愿意主動地去改正,逐漸緩解緊張的師生關系。經常給予關愛,使他感受到老師沒有拋棄他。課后從生活上給予關心,沒有本子給他買;雨天給他雨具;天冷提醒加衣服等等。另外還安排和比較活潑的孩子同位,安排他參加班級的各項活動,讓他感受到班級中大家都是他的朋友,建立溫暖感。
善于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充分發(fā)揮其作用。利用某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優(yōu)勢成立一個幫困組,讓其擔任組長,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轉移到他愛好、感興趣的事情上。老師的信賴、同學的支持使他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很大的轉變。持續(xù)、不斷地對孩子進行表揚、鼓勵。培養(yǎng)他完成作業(yè)的自覺性。運用表揚、鼓勵的語氣激勵孩子,并采用“獎星制”,持續(xù)、不斷地表揚、激勵,培養(yǎng)孩子自覺完成作業(yè)的習慣,逐漸讓他改掉作業(yè)拖沓的毛病。
通過正常的途徑,采用有效的手法積極予以治療,以輔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并且做到定期與家長聯(lián)系,及時的反饋孩子的在校情況,指導教育孩子的方法,以配合老師完成對孩子的轉化工作。改善家庭教育環(huán)境:指導家長閱讀一些教育孩子的書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指導學生閱讀一些偉人、科學家成功事跡的書刊,開闊視野,不斷激勵自己,使他明白只有胸懷寬廣,能接受他人意見的人才能成就偉大的事業(yè)。把注意力引到學習上,啟發(fā)、誘導他走出錯誤的心理誤區(qū)。創(chuàng)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環(huán)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勵、表揚,少批評、責罵,合理對待孩子的需求,不挫傷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
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教育的初級階段,小學教育起到了銜接早期教育到中等教育的橋梁作用。在這個階段,小學生的心理養(yǎng)成對其將來的性格、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小學教師要加強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自我認知、自我教育和自我發(fā)展的意識和能力,從而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tài),使他們真正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參考文獻:
[1]趙曉.鄉(xiāng)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7.11-13.
[2]睢春艷.石家莊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