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科興
摘要:伴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與發(fā)展,學校老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也隨之發(fā)生變化與創(chuàng)新,趣味性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日益廣泛。該教學法能有效提高語文教學的趣味性,誘發(fā)學生的學習情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為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動力。本文筆者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現(xiàn)狀,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提出了一些趣味性教學相關措施,希望能給廣大教育工作者一定的指示。
關鍵詞:小學語文;趣味性教學,學習情趣
前言
從過去到現(xiàn)在來看,語文學科都在小學學校教育中占據(jù)十分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對于考試需掌握的知識,還是學生將學習的語文知識應用于我們的生活中來說,語文都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所以,學好語文是每一個學生的必修課。然而,目前小學語文教育中存在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小學語文教育的長遠發(fā)展,對教育工作者來說,這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隨著時代的改變,在“雙減”政策有效落地推進以后,學校和家庭教育觀念都有所改變,學校教師也更加注重學生的教學質量。語文教師們對于語文學科的發(fā)展也提出了相應的教學策略,趣味性教學就是一種很好的語文教學方法。
1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沒有很好的誘發(fā)小學生語文學習情趣
過去的小學語文教學都是以教師為主導,在課堂上采取教師講授的方法,使學生一味地把語文知識“吃”下去,不利于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追求和培養(yǎng),學習情趣降低,從而導致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大大減弱。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對學習的學科有沒有興趣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語文學習的有效程度。
1.2沒有真正做到減負,學生學習壓力大
對于現(xiàn)在的新時代背景來說,很多老師仍然沒有跟著時代進步,還在采用老舊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這與時代背景是相悖的,沒有真正做到“減負”教育,學生在這種教學下通常會感到作業(yè)壓力大,考試壓力大,進而就會慢慢喪失對語文學習的興趣,甚至產生厭學心理。
1.3教學觀念不再符合新時代要求
身為教育者,教師不應盲目地單方面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應把自己定位為指導學生學習的向導。身為小學教師,很大一部分人不重視與學生的交流和互動,不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了解學生的思想和知識水平。由于課堂只會讓學生感覺到老師是遙不可及,這樣學生就會喪失學習的興趣。
2趣味性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誘發(fā)情趣的應用策略
2.1有效課堂導入誘發(fā)學生學習情趣
俗話說,好的開始往往是成功的一半。老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必須加強其環(huán)節(jié)在課堂上的趣味性,誘發(fā)學生語文學習情趣。導入階段,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播放與課堂相關的圖片、錄像,充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專注于課堂。伴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一種很普遍的教學方式,它為課堂教學提供了各種各樣的資源,能夠充分擴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教學的興趣。通過多種圖像、影像進行教學,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文本基礎知識和作者背景的了解,還能營造課堂氣氛,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教學內容,充分發(fā)揮想象與創(chuàng)造力。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思維,提高語言知識接受的效率和質量。這種課堂教學有利于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氣氛,有利于活躍學生的思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內在潛能。把學習當成一種樂趣來學習,在課堂中傳授語言知識,享受學習的過程。
舉例來說,當老師講授部編版《觀潮》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時,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播放錢塘江大潮的視頻,讓學生直觀地體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場面,這是震撼人心的。這樣的課堂介紹充滿了樂趣,能夠充分誘發(fā)學生學習情趣,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在觀看了與錢塘江大潮相關的場景之后,同學們對錢塘江大潮的景象產生了好奇與渴望,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2.2重視語言藝術營造生動的教學氛圍
教師要有趣味性教學形式,就必須注重自己課堂語言藝術。俗話說得好,老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這一點。利用語言藝術,教師可以建立各種懸念,改善師生關系,提高課堂教學的樂趣,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就語文課程而言,課堂教學的效果直接關系到教師在課堂中使用的語言藝術。小學語文教師應注重教材的深入學習,認真?zhèn)湔n,優(yōu)化課堂用語,強化教學語言趣味性。以趣味性語言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貼近師生關系,讓學生敢于與教師溝通,加強師生互動。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活動和教學進度,從而有利于學生迅速、全面地理解漢語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3與生活有機聯(lián)系,提高學習樂趣
所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均以課本為依據(jù),教科書的內容由名篇組成。它們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不能脫離現(xiàn)實而存在。要把教學活動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密切觀察生活,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學習知識,提高學習的興趣。這種緊密結合的課堂教學,在不束縛學生的前提下,有機地拓展了學習空間,提高了學生在日常實踐中掌握語言技能的能力,減少了語言教學的枯燥。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使學生獲得語言技能的環(huán)境和氣氛更加自由。
舉例來說,當老師帶領學生學習部編版的《北京的春節(jié)》時,老舍先生介紹了北京春節(jié)的習俗。教學前,教師可讓學生通過搜集有關資料,向自己家的長者全面了解傳統(tǒng)習俗及起源。透過學生對家鄉(xiāng)春節(jié)習俗的研究,提高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感受中國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基于對家鄉(xiāng)春節(jié)習俗的認識,比較其與老舍先生筆下的北京春節(jié)有何不同,感受中國地域的異同,了解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2.4開展課外活動,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
進行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也能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情趣,促進語文教學,有效提高學生的基本語文素養(yǎng)。在課余時間,教師可以開展各種趣味活動,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在這些有趣的課外活動中,讓學生們有所收獲。比如,老師可以組織小演講、讀書分享會、戶外活動等活動,幫助學生感受大自然,分享課外閱讀,交流經驗等。課余活動的開展豐富了傳統(tǒng)的語文教育活動形式。通過參與有趣的課外活動,學生可以更好地觀察和體驗生活,鍛煉思維能力,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質。
比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開展語文閱讀角的活動,在教室角落開辟一片閱讀空間,鼓勵孩子們把自己的課外讀物放在這里,讓學生共同閱讀。再舉行讀書分享會,讓同學們互相交流,分享閱讀的主要內容以及閱讀后的感受,讓每個學生都能學到更多的相關書籍,與同學或老師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互相交流思想,提高語文核心素養(yǎng)。
結語
將趣味教學納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可有效誘發(fā)學生語文學習情趣,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這一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給語文教學增添了新的動力,充分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活力,構建了更加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祁生輝.趣味性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探究[J].學周刊,2020(36):119-120
[2]謝小玉.趣味性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探究[J].新課程研究,2020(12):56-57
[3]張樹林.試論趣味性教學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的應用[J].當代家庭教育,2020(01):70
[4]黃雪師.趣味性教學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的實踐應用[J].新課程(綜合版),2019(08):131
[5]王遠英.趣味性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實踐探究[J].新智慧,2018(3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