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玉 峰
(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南昌商學(xué)院,江西 共青城 332020)
中國大學(xué)生絕大多數(shù)都要學(xué)習一門外語,而英語則是學(xué)習者最多的一門,英語也成為了他們的第二語言。寫作是他們第二語言學(xué)習中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但許多學(xué)生即使積累了大量的詞匯,也不能寫出類似母語的句子。中式英語的現(xiàn)象也是普遍存在于他們的英語作文中。事實上,中式英語與語言遷移有很大關(guān)系。在心理學(xué)中,遷移是指以前的知識延伸到新知識領(lǐng)域的現(xiàn)象。對于二語習得者來說,這種遷移意味著語言遷移——語言學(xué)習者的母語在整個過程中對第二語言的習得產(chǎn)生多方面的影響[1]。語言遷移是影響第二語言習得的最突出的內(nèi)在因素之一。語言學(xué)家和其他研究人員對語言遷移和第二語言習得進行了大約半個世紀的研究。一般來說,語言學(xué)習由聽、說、讀、寫、譯五個部分組成,這也是一個人要學(xué)好一門語言應(yīng)該掌握的五項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語言遷移是一個心理過程,只能通過第二語言的產(chǎn)物來研究,第二語言是以口語和寫作的形式出現(xiàn)的。由于寫作比說話更具體,所以經(jīng)常選擇它作為分析語言遷移的手段。正如劉潤清所說,只有寫作水平才能發(fā)映出一個人的語言修養(yǎng)[2]。因此,本文選擇大學(xué)生英語寫作來研究語言負遷移。
眾所周知,當孩子開始他的語言習得之旅時,他的頭腦就像一個“空白的石板”——任何微小的語言知識都會在他們的語言習得裝置或程序中留下非常明顯的痕跡。之后,他們會嘗試用這些語言知識來表達自己的一些欲望或者訴求,并且用來與大人交流的語言將永遠留在其腦海中。第一語言習得的成功主要是由于兒童大腦中語法系統(tǒng)的充分自然發(fā)展。
相反,第二語言的學(xué)習經(jīng)歷了不同的情況和過程:第二語言學(xué)習者要么沒有掌握目標語言,要么半途而廢。當然,有許多因素阻礙了第二語言學(xué)習者學(xué)習和掌握第二語言,“遷移”毫無疑問是其中之一,雖然它對二語習得也有一些積極的促進作用。正如Schachter所說,當人們學(xué)習一種新語言時,他們的先驗知識(母語知識)將不可避免地干擾或促進目標語言的實現(xiàn)[3]。例如:
例1.There is a pen on the desk.
例2.A pen is on the desk.
在學(xué)習英語時,在表達“桌上有一支筆”時,漢語使用者傾向于使用第一句而不是第二句,因為在漢語中有一個與英語“There be”模式非常相似的句型。這個例子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語言的遷移。
對語言遷移依賴比較多的二語初學(xué)者容易犯一些語言錯誤,因為這種陌生的新語言與他們的母語有著不同的語音、形態(tài)和語法規(guī)則,這種現(xiàn)象稱為母語干擾或負遷移。如果母語對目標語的成功學(xué)習起到了幫助和促進作用,比如說母語和目標語在句型結(jié)構(gòu)相似或者相同的情況下,這種幫助或者促進作用就是語言正遷移。從根本上講,英語和漢語屬于兩種不同的語言系統(tǒng)——漢藏語系和印歐語族,其不同之處大于其相似之處。因此,如果我們想學(xué)好英語,研究負遷移比正遷移更重要。
中國人和英語母語使用者有著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說話方式、不同的思維方式和不同的表達方式。在學(xué)習英語的過程中,漢語學(xué)習者或多或少受到漢語的阻礙,經(jīng)常犯各種錯誤。這種障礙是非常典型的語言負遷移影響,發(fā)生在語音、詞匯、句法、語用和文化等各個方面。
考慮到語言遷移是一個心理過程,只能通過第二語言的產(chǎn)物來研究。第二語言的產(chǎn)物主要有口語、寫作和翻譯形式,其中寫作相對來說更為具體,因此后文將對母語在英語寫作中產(chǎn)生的負遷移影響進行詳細的介紹。
寫作是一個綜合的行為,可以反映一個人的語言修養(yǎng)。第二語言習得中母語的負遷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表現(xiàn)為二語寫作。這些負遷移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詞匯、語法和文本等層面。
詞匯一直是英語學(xué)習者的主要障礙。一方面,學(xué)習者的詞匯量可能較少。另一方面,他們對詞語的內(nèi)涵、外延和搭配不熟悉。此外,他們只會記住英語單詞的中文含義,并將中文含義理解為英文單詞的內(nèi)涵。一般來說,詞匯遷移可以從意義負遷移、詞性負遷移、搭配負遷移和屈折變化負遷移四個方面來討論。
1.意義負遷移
這個層次包括詞匯誤用、詞匯省略和詞匯冗余。詞匯誤用主要是由于學(xué)習者不清楚單詞的確切含義。大學(xué)生在英語寫作中經(jīng)常犯這樣的錯誤。例如,同義詞之間的誤用:
例3.It is difficult to solve the question (problem) of pollution.
在這句話中,“question”應(yīng)改為同義詞“problem”。這兩個詞之間的區(qū)別是:“question”是一種詢問的表達,一般要求作出答復(fù),或者是一個可能引起爭議的主題或觀點;而“problem”是指具有不確定性、困惑的或困難的問題或情況?!皃roblem”包含“question”的含義,要求采取具體的對策,而不是只作答復(fù)。所以最好選擇是“problem”而不是“question”。
例4.…are harmful for (to) personal (individual) consumers…
在這句話中,下劃線的單詞使用有誤?!癰e harmful for”通常指“某人做某事是有害的”,而“be harmful to”則意味著“某事對有人有害”。至于“personal”和“individual”,前者更多地關(guān)注屬于或與本人有關(guān)的事物,而后者則更多地強調(diào)獨立的個體。
詞匯省略意味著在句子中省略一些關(guān)聯(lián)詞,這種省略往往使句子結(jié)構(gòu)更加混亂。例如:
例5.…arrived (at) school to...
此句省略了介詞“at”,這一例句同樣也屬于搭配負遷移。
詞匯冗余與詞匯省略相反,指學(xué)習者在一個完整的短語或句子中添加一些多余的單詞,從而使它不自然。例如:
例6....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economic reform.
在例句6中,“the pace of”是多余的,“accelerate”一詞本身就具有“加快……步伐/速度”的含義。
2.詞性負遷移
英語單詞的詞性是由它們在句子中發(fā)揮的語法功能決定的。英語單詞中有幾個形態(tài)標記:-able,-er,-ly等。這些標記稱為詞綴(或更具體地說是后綴)。沒有這樣的詞綴,一個詞就無法改變它的詞性。然而,漢語詞匯在改變詞性方面沒有任何標志,漢語詞性的變化體現(xiàn)在詞匯的意思中。因此,學(xué)習者更傾向于關(guān)注意義而不是單詞的詞性,也更容易犯錯誤。這種錯誤包括將動詞或形容詞用作名詞,或?qū)⒚~和動詞用作形容詞,或?qū)⒔樵~用作動詞等。例如:
例7.I believe you can success (succeed) in the future if you work harder.
例8.Wealthy (Wealth) does not mean happy (happiness).
在例句7中,“success”是英語中的名詞,但在這個句子中,我們需要動詞。在例句8中,“wealthy”和“happy”都是形容詞,但在這句話中主語和賓語都應(yīng)該用名詞。學(xué)習者犯這樣的錯誤是因為在漢語中,名詞形式和動詞形式都有相同的含義,所以,當學(xué)習者試圖表達自己時,他們很可能會選擇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使用的單詞,而不考慮他們的詞性。
3.搭配負遷移
眾所周知,漢語是一種具有較高概括能力的語言,語言表達不拘泥形式,注重意合。受這種漢語思維的影響,中國大學(xué)生在寫作中容易忽視目的語的搭配,只關(guān)注單詞的意義或者拼寫,從而寫出一些不完整的句子。例如:
例9.The traffic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crowded (heavier and heavier).
“交通”是大學(xué)英語寫作中的一個常見話題。但有很多學(xué)生傾向于用“crowded”一詞來形容“traffic”,但其實“heavy”一詞是更準確的母語英語表達。搭配是英語學(xué)習過程中最難攻克的領(lǐng)域之一,不僅因為有太多的短語需要記憶和區(qū)分,而且因為有些單詞或短語的使用方式是固定的。
4.屈折變化負遷移
在語法中,屈折變化是對一個詞進行修飾,以表達不同的語法含義,如時態(tài)、情態(tài)、語態(tài)、人稱、數(shù)、性別和格。這里可能會與前面提到的“詞性負遷移”有些重合,但還有其他需要注意的。例如:
例10.One of the advantage (advantages) is…
顯然,我們在句子中使用了“one of”短語,那么這里肯定有不止一個優(yōu)勢,并且“advantage”是可數(shù)名詞,所以我們應(yīng)該在這里使用“advantage”的復(fù)數(shù)形式“advantages”。
例11.The more we did (do), the more we got (get).
上述例句主要是時態(tài)問題,表達一些常態(tài)化概念或者規(guī)定時,多用一般現(xiàn)在時。
在句法層面上,英語句子和漢語句子差異很大。漢語重意合,句子的意義大于其形式,而英語是一種形合語言,句子的意義通過不同句型表達出來。許多英語學(xué)習者傾向于先想好漢語表達,再由漢語翻譯成英語,這使得最后的表達充滿了漢語元素。句法遷移可分為四個方面:
1.句子結(jié)構(gòu)負遷移
這種負遷移通常是由漢語和英語表達方式的差異引起的。漢語句子強調(diào)主題,對于句子成分的完整性要求不高。因此,在英語寫作中,主語、邏輯連詞、小品詞等錯誤很常見。例如:
例12.To me, know the world outside is necessary too.
例13.…fake commodities can make a lot of money for some wicked people.
例14.But I must get the postgraduate degree, that’s the requirement of times and myself.
例15.Although many people knew they were violating the law, but they still did it.
例16.A test of spoken English can encourage us (to) spend more time speaking English…
這些句子在翻譯成中文時基本沒什么問題,但英語表達都有些不妥之處。例句12和13屬于主語錯誤:例句12中“know the world outside”是一個動賓結(jié)構(gòu),不能作句子主語;而例句13中“fake commodities”是一種物品,本身不能“賺錢”,因此英語中用它作主語也是不對的。例句14和15屬于邏輯連詞問題:例句14中的兩個分句都是獨立完整的句子,如果必須放在一句話中,可以在后面的分句加上“because”,構(gòu)成因果關(guān)系;例句15中則是典型的連接詞冗余,“although”和“but”都有過渡的含義,不應(yīng)放在一個句子當中,類似的冗余還有“if...then....”“because...so...”。例句16屬于小品詞(主要是不定式to)的遺漏問題,英語中有些動詞需要加不定式to來完成句子意義的表達,漢語中并沒有這類詞的要求。
2.謂語負遷移
英語寫作中謂語負遷移最常見的現(xiàn)象是主語和謂語之間的不一致。例如:
例17.The tuition and fees is very expensive.
在例句17中,主語是“the tuition and fees”,是復(fù)數(shù)形式,謂語應(yīng)該是“are”。
此外,英語句子中一般只有一個謂語動詞。如果一個句子中有多個動詞,則應(yīng)用連詞、逗號或不定式結(jié)構(gòu)等連接它們,使它們成為整個句子的從屬或補充部分。而在漢語句子中,動詞可以放在一起,不需要任何連詞或其他變化。例如:
例18a.Nowadays, many college students stay at dormitory watch TV or play computer games.
這句話中有三個動詞:即“stay, watch, play”。但原則上只能把其中的一項作為謂語,因此,這句話可以改為:
例18b.Nowadays, many college students stay at dormitory watching TV or playing computer games.
3.狀語從句負遷移
一般來說,漢語是一種左側(cè)位修飾語,意思是修飾語(這里指狀語)總是出現(xiàn)在被修飾的詞(動詞)前面。相反,英語中的狀語通常出現(xiàn)在動詞之后?;谶@一習慣,學(xué)生傾向于把狀語放在動詞前面[4]。例如:
例19.Fake commodities recently have been a part of …
這句話中“recently”應(yīng)該放在“have”之后更合適。
4.兼語句負遷移
兼語句是指句子中有一個以上的謂語,但是這句話中沒有任何詞語來表明名詞和謂語或者幾個謂語之間的關(guān)系[4]。這種句法結(jié)構(gòu)主要表現(xiàn)為“NP+V+ (NP) +V+ (NP)”,這一點類似于前面提到的謂語負遷移,但情況更復(fù)雜一些。例如:
例20a.But there are other people think it is unnecessary.
例21a.That needs not only read and write but also speak.
把這兩個例句和下面兩個例句進行對比,問題就一目了然了:
例20b.But there are other people who think it is unnecessary.
例21b.It is necessary not only to read and write in English but also speak English.
負遷移不僅存在于詞語或句子中,也存在于文本層面。雖然文本中有詞匯或者句子負遷移導(dǎo)致的錯誤,但從整個段落或者文章來看,也會出現(xiàn)漢語母語負遷移的影響。前面已經(jīng)提到,英語重形合,句子之間必須有一些邏輯聯(lián)系。當作為文本進行分析時,這種連接仍然很重要。然而,漢語的寫作規(guī)則與英語的寫作規(guī)則是不同的,當學(xué)習者在漢語寫作規(guī)則基礎(chǔ)上寫英語文章時,就會產(chǎn)生問題,這種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銜接、逗號和語篇方面。
1.銜接負遷移
這種遷移類似于語序負遷移,后者是關(guān)于句子中單詞的連接,而前者是在句子之間的銜接。缺乏連詞或其他連接詞會使整個段落單調(diào)、不連貫,例如:
例22.There are many relationships in our lif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one of them. This relationship is very importan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relationship. We should do something to im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2.逗號負遷移
從上個例句可以看出,英語是通過連詞、句號或分號連接的。在整合多個句子的意思時,中文作文比英語作文用逗號用得更多。基于這一習慣,英語二語學(xué)習者傾向于用逗號而不是連詞或其他手段來寫英語作文。例如:
例23.There are a lot of challenges living in a big cities: the first one is too many people there, if you want to eat in a restaurant or visit a scenery, you have to wait a long time; the second is traffic problems, because there are too many cars on the road, you will easily get blocked, so you have to start early everyday to work; last but not the least, pollution, because there are many factories and cars giving out wasted air and water.
這是一個典型的用中文寫的英語段落。如果它變成中文,所有這些逗號都是完美的使用。但在英語寫作中,最好避免這樣使用逗號,除非他們在這些用逗號拼湊在一起的句子中加入合適的連接詞。
3.語篇負遷移
在閱讀英語文章時,文章或段落的主題句一般比較明顯,這主要是因為英語作者傾向于快速直接地表達他們的想法,然后再用一系列的句子來支撐主題句。相反,漢語寫作風格不同,作者喜歡用一些詞匯、句子或段落來鋪墊某個觀點,有時讀者會迷失在那些鋪墊部分,從而找不到主題。基于此,二語學(xué)習者在寫作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一些問題。例如:
例24.Dear John,
How are you?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There are many beautiful cities and the Chinese people are very friend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now many cities have high speed railways which can save you a lot of time when you want to go traveling. There are a lot of delicious food in China, too.
I’m very glad to hear that you will come to China to teach English. As your friend and as a native Chinese, I’m very happy to recommend a city for you to teach. Shanghai is an international city. Everything is convenient. There are many people can speak English and you don't need to worry about communication. I think you will like it.
Wish you happy everyday.
Yours, sincerely
Li Hua
這封信是典型的漢語思維產(chǎn)物。學(xué)生在信的開端花了較大篇幅來介紹中國的大致情況,然后再提到題目中要求的推薦一座外國友人來教英語的城市,并且在介紹這座城市時也只有短短三句話。對于這樣一封信,讀者只有看到最后才能知道他的主題是什么。
詞匯是作文的基本單位。前文已經(jīng)論述過,單詞的選擇和使用反映了一種語言的基本習得情況。許多大學(xué)生在寫作文選擇單詞時只在意他們的漢語意思,而不管他們的內(nèi)涵。為了減少漢語在詞匯層面的負遷移影響,筆者建議采取以下對策:
首先,在學(xué)習一個新單詞時,學(xué)生應(yīng)該參考英語解釋而不是中文釋義。在課堂上,教師也應(yīng)該用英語解釋,并盡量避免用它的同義詞進行解釋。例如,當解釋“rescue”一詞時,教師不應(yīng)該只告訴中文意思“拯救,營救”,這很容易與另一個詞“save”搞混。相反,教師應(yīng)該對這兩個詞都進行英英釋義。此外,學(xué)生們還應(yīng)當在語境中掌握新單詞,而不是單純地依賴于詞典上的解釋。
其次,將新單詞與它的近義詞、反義詞等聯(lián)系起來。這不僅可以對這個詞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同時也是擴大學(xué)生的詞匯量的一種方法。
最后,每次遇到一個新單詞,學(xué)生都應(yīng)該對它的各種釋義和搭配造句,這樣也能加深對這個單詞的理解。
正如前面提到的,大多數(shù)句法錯誤都與語法有關(guān)。因此,避免漢語句法層面負遷移的最有效方法是學(xué)習英語語法。但是大多數(shù)中國學(xué)生對英語語法學(xué)習感到厭煩,因為語法太枯燥了。不管怎樣,無論語法多么枯燥,學(xué)生都必須系統(tǒng)地研究它。其他有效的方法包括背誦優(yōu)秀的英語母語句子,記住一些重要和常用的句法結(jié)構(gòu)等。
首先,了解漢語和英語的文化差異。文本層面的母語負遷移主要是文化差異引起的。為了避免這種干擾,教師和學(xué)生都應(yīng)該注意文化學(xué)習。但值得注意的是,文化不是分別學(xué)習,而是對比學(xué)習。只有通過比較和對比,才能抓住它們之間的差異并記住它們。
其次,做大量的英語原著閱讀。閱讀是知識的直接來源,通過閱讀,人們可以得到一些前所未有的信息,也可以學(xué)習英語原作者采用的寫作方式。閱讀不僅是為了獲得未知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要消化這些作者的思維模式。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會受到英語思維模式的影響,并將其應(yīng)用于英語寫作中。
第三,充分運用范文。學(xué)生不應(yīng)忽視范文,相反,必須對它們進行全面的分析——思維和組織方式、思想表達、語言采納等——并試圖模仿范文進行寫作練習。
最后,正如英語諺語所說的“Practice makes perfect”,無論它是否完美,只要學(xué)生能做足練習,他就會在英語寫作方面取得很大的進步。比如學(xué)生可以嘗試堅持寫英語日記、在朋友之間用英語發(fā)送電子郵件等。
在英語寫作過程中,影響學(xué)習者的因素很多,其中討論最多的是語言遷移。母語負遷移對英語二語習得者的干擾主要體現(xiàn)在詞匯、句法和文本層面。雖然造成這些負遷移影響的原因各有不同,但主要原因是中國和英語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一個人的思想文化越深,就越容易犯錯誤。為了避免母語的負遷移效應(yīng),教師以及學(xué)習者本身應(yīng)該采取措施并進行調(diào)整。教師常用的方法是對比分析方法,即對兩種語言進行比較,找出它們的差異并加以澄清。其他有效的應(yīng)對策略包括通過閱讀本地報紙、雜志或小說,觀看英語節(jié)目,聽英語新聞來獲得有關(guān)英語文化的信息。我們應(yīng)該盡力避免這種母語負遷移的干擾,如果可能的話,試著把負負遷移影響轉(zhuǎn)化為正遷移影響,這反過來又有利于我們的英語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