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姓名:陳培鳳
所教年級和學科:八年級語文
本學科組或備課組研究的大課題:“主題閱讀和寫作”
基于學科組大課題確定的小課題:八年級語文在“有效閱讀”中生成習作智慧的研究與實踐
基于小課題研究選定的閱讀書目(與小課題研究內容要切合):《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有效閱讀》;《聽王君老師講作文》(王君);《作文課的味道》(黃厚江);《我的作文教學課例》(管建剛)。
小課題申報要素:問題提出、核心概念界定、核心素養(yǎng)目標與內容、方法與實施步驟、預期成果等,要求具體簡潔、可操作。
一、問題提出
《語文課程標準》關于學生寫作的總目標要求是: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進行寫作。
《課程標準》強調師生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語文課本中所選的課文大多是文質兼美的好文章,這些文章可讀性強,語言規(guī)范優(yōu)美,寫法靈活多樣,是學生習作的典范,在語言表達、段落銜接和謀篇布局等方面有很多值得學生借鑒的地方。
基于此,我們可以以新課程理念為核心,以教材的單元主題為主線,將閱讀和寫作有效結合,選取學生喜歡和關注的、最富有情感、最能體現人文精神和生命價值的主題進行寫作的延伸訓練,幫助學生在與作者對話、與文本對話、與人物對話的實踐中,積累寫作語言,開啟寫作智慧,提升寫作能力。
二、核心概念界定
課文中的有效閱讀資源:主要指活用教材中的課文。
1.“課文”即“美文”,習作的典范。課文中隱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和獨特的情感魅力,以及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靈活精致的表達、獨具匠心的布局謀篇,為每一個閱讀者提供了習作的范本。
2.“課文”即“源泉”,習作的舞臺。課文中的情境、課文中的“空白”、課文中的插圖等等,都是學生習作練筆的好材料。
3.“課文”即“寶典”,習作的秘籍。課文中蘊含著豐富的寫作方法,老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讓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學習這些方法。
活用:是指教師靈活使用教材中的課文,挖掘作文資源,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寫作方面的有效指導和訓練。
本課題的內涵是: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靈活使用教材中的寫作資源,引導學生關注這些寫作資源,并根據學情進行寫作方面的指導,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三、核心素養(yǎng)目標與內容
核心素養(yǎng)目標:本課題依據《語文課程標準》,在新課程改革理論的指導下,積極開發(fā)語文課程資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有效寫作資源,運用行動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在平時的教學中,認真研讀文本,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尋找適當的方法和途徑,具體研究、活用課文中的作文資源進行寫作指導,讓學生學會主動探究和建構,不斷內化所學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寫作實踐中去,切實提高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的核心素養(yǎng)。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是:
1.研究課文的文本特點,選取有效習作資源,通過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對學生進行有效作文訓練。
2.研究通過提出問題、分析思考,實施研究、探究策略,總結反思、指導教學等幾個環(huán)節(jié),有效實現作文教學效益最大化。
3.研究活用課文中的作文資源進行寫作方法指導的操作及策略。
四、方法與實施步驟
1.依托課本,根據確定的“主題閱讀”內容,確定“有效”教學切入點,實施有效閱讀。
2.通過問卷調查、個案訪談、參觀了解等方式,分析學生的學習現狀,結合本班學生特點,確定有效閱讀的實施方式。
3.以課文為例,在分析課文題目時,滲透作文審題意識,學會審題方法,突破審題難點。
4.以課文為依托,找到相關主題的文章文段,整合主題,幫助學生找到更多的有效訓練點,做到課內閱讀與練筆實踐的有機結合,培養(yǎng)學生思維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的核心素養(yǎng)。
5.教給學生修改習作的方法,提升習作修改能力,在反復修改中提高習作水平,培養(yǎng)語言建構與運用的核心素養(yǎng)。
6.匯總研究資料,統(tǒng)計相關數據,分析整理,撰寫小課題報告,邀請上級領導評鑒。
研究方法:(1)案例研究法。(2)行動研究法。(3)修改提升法。
五、預期成果
1.撰寫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
2.編寫學生習作優(yōu)秀作品集。
3.撰寫課題研究相關成果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