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晶晶
(六盤水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貴州 六盤水 553000)
獼猴桃是維生素C含量最多的水果,有著較高的經濟效益。獼猴桃在儲存的過程中出現(xiàn)腐爛的現(xiàn)象尤為嚴重,這使得獼猴桃的口感和質地受到影響,造成了經濟損失。
獼猴桃產業(yè)中一類非常嚴重的病害就是獼猴桃軟腐病。獼猴桃染病過后,果實在被采摘后易腐爛。第一種情況是果實在采摘的時候有了傷口,導致病原菌的侵入,最終使得果實病變;第二種情況是在獼猴桃生長期間病原菌的侵入導致的后期的病變。后面這種情況對獼猴桃的生長以及果品儲藏有著很大的影響。染病的果實表面呈現(xiàn)凹陷狀,顏色為淺黃色,里面的果肉為白色,在病斑交界的地方會有水漬狀的出現(xiàn),而果實的各個部位都可能存在病斑。2013年,王井田等報告在浙江江山,病害一般發(fā)生在采收果實的后熟期,軟腐病在發(fā)病初期往往沒有什么現(xiàn)象,而隨著后期病情的加重,發(fā)病部位會稍微凹陷并且變軟。剝開會發(fā)現(xiàn),發(fā)病位置中央呈現(xiàn)乳白色,周圍為黃綠色,外圍為環(huán)狀的濃綠色。將果實豎直切,果肉內部也有病變組織,形狀為圓錐狀,通過顯微鏡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果肉里面有大量的菌絲。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科學技術的不斷上升,通過引入分子生物學的相關技術,結合r-DNA-ITS 系列的克隆測、同源性分析并結合真菌形態(tài)學的知識來進行鑒定病源,最終得出致病菌主要包含意大利青霉菌、青霉菌、葡萄座腔菌葡萄孢菌、橡皮病菌、富氏葡萄孢盤菌、層出鐮刀菌、鏈格孢菌以及囊孢子菌屬等。丁愛東等人在1995年的時候,通過低溫儲藏獼猴桃19周,從腐爛的組織中提取出了8種病原菌,包括灰葡萄孢菌、根串珠霉屬菌、擬莖點菌屬、枝頂孢菌屬、枝孢屬菌、細鏈格孢菌以及鐮刀霉屬菌。而koh2005年從韓國患有軟腐病的獼猴桃腐敗組織中分離得到了葡萄座腔菌。張美芳等人2015年報道了在儲存的過程中秦美獼猴桃發(fā)生腐爛的時候腐爛組織中的病原菌情況,并通過分離提取鑒定共提取出來了5種病原菌組織,包括擴展青霉、炭疽病菌、灰葡萄孢、粉紅聚端孢以及鐮刀菌屬,而其中最主要的致病菌為灰葡萄孢。程小梅等人2015年通過分離湖南獼猴桃的采后致病菌,最終得到了兩種病菌,其一是交鏈孢霉菌,另外一種是青霉菌。綜合上述研究結果,獼猴桃采后腐爛的致病菌主要為葡萄孢菌、青霉菌、葡萄座腔菌以及擬莖點霉菌,其中葡萄座腔菌以及擬莖點霉菌是最主要的致病菌。
高屋茂雄1988年在日本的安云縣利用接種葡萄座腔菌方式對獼猴桃果實軟腐病的發(fā)病規(guī)律進行了研究。實驗結果表明,獼猴桃在幼果階段接種病菌的腐爛程度最大;并在6月份對獼猴桃進行接種,發(fā)現(xiàn)會導致采前落果的現(xiàn)象發(fā)生:對果底部、果柄以及果中部進行了接種,除了果柄位置良好,其余部分全部出現(xiàn)了軟腐病癥狀。并根據(jù)這個結果可以得到,在6月中期~9月底部致病菌的產孢能力很強。丁愛東等人在1993年以秦美獼猴桃為實驗對象對獼猴桃的采后病害侵染規(guī)律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在貯藏了4周之后秦美獼猴桃開始出現(xiàn)腐爛現(xiàn)象,又繼續(xù)貯藏了12周,這個時候除了果蒂和花端之外,其余的腐爛部位的果肉為綠灰色、黑色黃白色等不正常的顏色。大多數(shù)獼猴桃的病果只有腐爛部位硬度不足,其余部分還保有一定的硬度,只有少部分的病果整體全部軟爛。除此之外,一些研究成果表明,軟腐病的病菌多是從2月份開始出現(xiàn),在4~6月通過雨水逐漸開始侵染,6~8月,傳染速度較快,可以借助大風傳播,可以短時間內通過皮孔進入獼猴桃完成侵染,通常在5~7月的傳染速度最快,一般都是從幼果開始侵染,具體癥狀在果實成熟后會展現(xiàn)出來。此后,天氣轉冷,病菌會依附在病枝、殘留果梗和病殘體上度過冬天,在次年天氣轉暖的時候又會借助風、雨水、昆蟲進行傳播。
軟腐病的防控應從幼果時期開始展開,此時的防控效果是最好的。由上文分析可知擬莖點霉菌以及葡萄座腔菌是導致軟腐病的主要防病菌,多菌靈、抗菌素402和退菌特等藥劑,都可以對這兩種病菌進行有效滅活,并且最好是在幼果的初期進行藥劑的使用。除此之外,己唑醇乳劑也能夠有效地抑制住擬莖點霉菌以及葡萄座腔菌的活性,并且可以使用植物精油來對獼猴桃的采后灰霉菌進行滅活,值得一提的是,植物精油是一種對人體沒有任何危害的殺蟲劑。對軟腐病病害的防控還可以在獼猴桃的坐果期以及開花期噴灑甲基托布津和撲海因,在田間噴灑濃度為75%的肟菌·戊唑醇水分散劑也能夠實現(xiàn)軟腐病病害的防控。
通過國內外報告的研究情況可知,葡萄座腔菌以及擬莖點霉菌侵染獼猴桃是導致獼猴桃軟腐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防止軟腐病對獼猴桃的危害十分的關鍵,對軟腐病的致病菌進行了解把控,并采用相應的藥劑進行滅菌,進而促進獼猴桃產業(yè)鏈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