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默熙
(上海政法學院國際交流學院,上海 201701)
“伴隨范疇”是語言中表達事件或事物主次關(guān)系的句法語義手段的集合,這些事件、事物在客觀世界中亦存在時間重合關(guān)系,其包含兩大次范疇即事件伴隨范疇、事物伴隨范疇?!鞍殡S范疇作為人類認識經(jīng)驗的總結(jié)和升華,廣泛存在于不同民族的不同語言中。說話人在描述多個事件或事物的并存關(guān)系時,通過認知的篩選和區(qū)分,人為地將其分出主次關(guān)系”[1]。這種編碼過程在人類大腦中客觀存在,具有普遍性的認知操作。聽話人在接受到話語信息時,也會根據(jù)本民族的語言習慣和思維特點,自覺區(qū)分出話語中的主干事件和伴隨事件。
事件伴隨范疇主要包括兩類即多個體伴隨和單個體伴隨。多個體伴隨,即不同個體承擔不同事件,事件之間存在伴隨關(guān)系,其在句法上的表現(xiàn)為不同主語搭配不同述謂結(jié)構(gòu)。如“從學校分開后,我回家了,而他去了網(wǎng)吧”。其中,“我回家了”和“他去了網(wǎng)吧”兩個事件存在伴隨關(guān)系。單個體伴隨,即同一個體承擔不同事件,事件之間存在伴隨關(guān)系,其在句法上的表現(xiàn)為同一主語搭配不同的述謂結(jié)構(gòu)。如“我一邊喝茶,一邊看電視”,“喝茶”和“看電視”兩個事件均由主語“我”承擔,二者存在伴隨關(guān)系。
就漢語事件伴隨范疇而言,需綜合使用伴隨標記、小句降級、語序調(diào)節(jié)三種手段。第一,伴隨標記。主要包括使用具有小句、篇章聯(lián)結(jié)功能的關(guān)聯(lián)詞和框架結(jié)構(gòu),如“一邊……一邊……”“與此同時”;也可使用伴隨介詞,如“冒著”“趁著”“在……之下”;還可使用伴隨動詞,如“跟隨”“追隨”“緊隨”。第二,小句降級。如使用內(nèi)嵌小句、依附小句等。降級特征包括共享話題、無時體標記、無完句成分等,降級后的小句絕大部分表達伴隨事件,但也存在補語小句,這種降級小句表達主干事件的情況。第三,語序調(diào)節(jié)。利用從后景向前景推進的焦點移動原則,通過語序前后區(qū)分伴隨事件和主干事件。一般情況下,語序在前的小句表達伴隨事件,語序在后的小句表達主干事件,這種語序符合人類的認知規(guī)律,但存在受關(guān)系標記的影響,而違反“后景―前景”推進原則的語例。
不同語言在表達伴隨關(guān)系時,所使用的語法手段不盡相同。如漢語傾向通過小句表達“事件伴隨關(guān)系”,但能夠明確表達“事物伴隨關(guān)系”的方式卻較少。由于介詞和動詞千絲萬縷的同源關(guān)系,很多情況下,引出伴隨物的介詞又具有動詞的部分特征,這便導致“事物伴隨關(guān)系”和“事件伴隨關(guān)系”表達有時很難進行精確區(qū)分。西班牙語(以下稱西語)為典型屈折語,其可以利用介詞短語或小句表達事件伴隨關(guān)系。介詞和動詞各具獨特之處,導致兩種類型語言的伴隨關(guān)系表達涇渭分明。因此,母語為西語的學生在學習漢語時,很難準確表述伴隨事件,也很難明確指出話語中所蘊含的伴隨事件,而母語為漢語的學生在學習西語時,由于多使用小句形式來表達伴隨關(guān)系,有時會顯得語言啰嗦、拉雜。
本文采用單雙向?qū)Ρ冉Y(jié)合的研究手段,在語言事實分析部分,通過單向?qū)Ρ瓤疾煳靼嘌勒Z“事件伴隨關(guān)系”表達的語法手段,并結(jié)合動態(tài)事件推進過程,關(guān)注伴隨小句進入篇章后的表現(xiàn)。 在理據(jù)解釋部分,通過雙向?qū)Ρ龋⒄罩把芯砍晒?,總結(jié)出兩種語言有關(guān)“事件伴隨關(guān)系”表達的異同。文內(nèi)所采用的西班牙語語料來自西班牙語中篇小說《愛的教育》(Corazón)和《西班牙語實用語法新編》①參見:孫義楨. 西班牙語實用語法新編[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而漢語語料來自北京語言大學語料庫,語料后不再標明出處。
西班牙語主要依據(jù)小句表達伴隨事件,在如下所列例句中均以斜體標示。
在西語中,部分名詞及名詞詞組可用作同位語,修飾名詞中心語表達伴隨事件。如:
(1)Beijing,capital de China, es muy bonito.
Beijing, the capital of China, is very beautiful.
北京,中國的首都,非常美麗。
用斜體表示的“capital de China(中國的首都)”可視作歷經(jīng)小句降級后的句法形式。小句降級即“小句在融合過程中,它喪失了一個獨立小句應(yīng)該有的屬性特征,從獨立小句逐漸被壓制為從屬依存句乃至句子的一個成分,喪失其獨立性”[2]。Christian L曾總結(jié)了“小句降級”的十種表現(xiàn):“表達言外之力的成分受限;語氣情態(tài)丟失或者受限;時體成分丟失或者受限;補足語可以省略;人稱范疇形態(tài)丟失;主語進入斜格槽位;極性丟失;動詞支配變名詞支配;主語可以丟失;補足語成分受限?!盵3]如:
(2a)No me importatu desprecio.
(2b)No me importaque me desprecies.
I don’t care you look me down.
我不介意你瞧不起我。
例(2a)與(2b)的兩個句子意思相同,都存在兩個事件“no me importa(我不介意)”“me desprecies/tu deprecio(你瞧不起我)”,兩個事件存在伴隨關(guān)系。(2a)是簡單句,“tu desprecio(瞧不起)”為名詞做賓語。(2b)是復合句,“me desprecies”是賓語小句內(nèi)嵌在主句中,“tu desprecio(瞧不起)”為事件名詞。事件名詞重在描述過程,不能表達精準的動作,缺少時態(tài)、人稱等變化,也是經(jīng)歷“小句降級”句法操作后的結(jié)果。
在西語中,形容詞可表達伴隨事件來修飾中心名詞。形容詞在西語中主要做定語、表語和補語。當其作補語時,一般位于名詞后,主要用來區(qū)分事物的類別。如:
(3)Me parece que tiene una vozbonita.
I think he has a good voice.
我覺得他的嗓音很動聽。
例(3)中,“bonita(動聽的)”用來形容聲音的效果,做伴隨事件?!皌iene una voz bonita(他有一種嗓音)”為主干事件。
另有一種形容詞,可加上冠詞變?yōu)榫唧w的名詞。如“un hombre pobre(一個窮人)”中形容詞“pobre(貧窮的)”,加上數(shù)詞可變?yōu)椤皍n pobre(一個窮人)”,意思不變。有些語法學者稱其為名詞化的形容詞,這是事件被壓制的表現(xiàn),可視為“小句降級”的結(jié)果①參見:Santos Ríos. Diccionario de partículas [M]. Salamanca: Luso-Espa?ola de Ediciones, 2003:427。。再如,“El hombre pobre se ha casado(這個窮人已經(jīng)結(jié)婚了)”含有兩個事件即“El hombre es pobre(這個人很窮)”和“se ha casado(已經(jīng)結(jié)婚了)”,它們之間存在著伴隨關(guān)系。若變?yōu)椤癊l pobre se ha casado(這個窮人已經(jīng)結(jié)婚了)”,則“El hombre es pobre(這個人很窮)”被壓制在“El pobre”中,在句法上,從一個句子降級為一個名詞,使事件的陳述性特征被省縮,指稱性特征得到突出。根據(jù)蘭艾克的觀點,“el pobre”和“el hombre pobre”在語義上并不等值,因為它們是經(jīng)由不同的組合路徑到達這一復合概念[4]。“el pobre”為降級,而“el hombre pobre”則是一條同時囊括了“el hombre”和“pobre”的路徑,相對于“el pobre”而言,“el pobre hombre”更顯著地喚起成分概念“el hombre”和“pobre”。
“動詞的非人稱形式有三種:原形動詞(infinitivo)、副動詞(gerundio)和分詞(participio)。”[5]通常情況下,原形動詞在句子里起名詞作用、副動詞起副詞作用、分詞起形容詞作用。原形動詞可以表達事件,由于它們都沒有時、數(shù)和人稱的變化,故看做“小句降級”的結(jié)果。部分原形動詞已轉(zhuǎn)化為普通名詞,具有和普通名詞相同的分布位置,而大部分原形動詞則兼有名詞和動詞特性。如:
(4a)Le ha agotadoeste constante cavilar.
(4b)Le ha agotadocavilar constantemente.
Thinking long and hard makes him exhausted.
苦思冥想弄的他筋疲力盡。
(4a)中,“cavilar”的名詞性特征較明顯,可受冠詞“este”和形容詞“constante”的修飾。(4b)中,“cavilar”則具有動詞特性,可受副詞“constantemente”的修飾。雖然如此,但兩個例句卻表意相同
副動詞可分為簡單副動詞(gerundio simple)和復合副動詞(gerundio compuesto)。簡單副動詞表示未完成的動作,當它與主要動詞動作同時發(fā)生時,簡單副動詞表達伴隨事件。復合副動詞表示完成性的動作,其總是發(fā)生在主要動詞的行動前,不可表達伴隨事件。如:
(5)Desde allí veía a sus hijosjugando en el portal.
From there he saw his children playing in the portal.
他從那里看著孩子們在門廳玩耍。
例(5)中,主要事件為“veía a sus hijos(看著他的孩子)”,伴隨事件為“jugando en el portal(在門廳玩耍)”。
副動詞的主要功用相當于副詞,可作動詞補語,因其缺少人稱、時態(tài)等的變化,也看作是“小句降級”的結(jié)果。當副動詞表達“方式、事件、原因、讓步”含義時,同時也表示伴隨事件。另外,副動詞也具有現(xiàn)在分詞的性質(zhì),可用來修飾主語,以對主語進行說明、補充,表示主語的從屬行動,標示伴隨事件,如例(6)。西語中的過去分詞可作形容詞,表達伴隨事件。因缺少人稱、時態(tài)的變化,也被看作是“小句降級”的結(jié)果。如“hojas del árbolcaídas(掉落的樹葉)”“un pasoatrevido(大膽的一步)”“un hombreresuelto(果斷的人)”等,斜體部分即為過去分詞作形容詞的例子。
(6)El capitán,viendo que el barco se hundía, mandó preparar las lanchas de salvamento.
The captain, seeing that ship was sinking, ordered to prepare the lifeboats.
當船長看到船正在下沉時,便下令把救生船準備好。
并列復合句中事件主次關(guān)系的判斷主要依賴于語序。在西語中,通常主干事件在前,伴隨事件在后,遵循“前景―后景”的信息推進原則,與漢語語序剛好相反。并列復合句主要用連詞“y”來連接肯定句,“ni”來連接否定句?!皔”連接肯定句的前序分句并不必然表達伴隨事件,而需視事件具體發(fā)生的時間來確定。如:
(7)He estado en Madrid, Valencia y Barcelona.
I have been to Madrid, Valencia and Barcelona.
我到過馬德里、瓦倫西亞和巴塞羅那
(8)Era blanco, rubio y de ojos azules.
He was white, blond and with blue eyes.
他是白人,黃頭發(fā),藍眼睛。
例(7)中,存在三個事件:“He estado en Madrid(我到過馬德里)”“He estado en Valencia(我到過瓦倫西亞)”“He estado en Barcelona(我到過巴塞羅那)”。一個人不可能同時在三個地方,因此這三個事件應(yīng)為序列事件。例(8)中,也存在三個事件:“Era blanco(他是白人)”、“Era rubio(他黃頭發(fā))”“Era de ojos azules(他藍眼睛)”,因這三個事件都是對“她”過去狀態(tài)的描寫,均在時間軸上占有一段距離并相互重疊,因此這三個事件必然存在伴隨關(guān)系。
若使用“ni”連接,則小句間必然存在伴隨關(guān)系。因為“ni”表達否定含義,表示動作未發(fā)生,這即是狀態(tài)的延續(xù)。如:
(9)No ha venido ni ha llamado por teléfono.
He has not come, nor does he call on the phone.
他沒來,也沒有打電話來。
例(9)中的兩個事件“no ha venido(他沒來)”和“ni ha llamado por teléfono(也沒打電話來)”存在伴隨關(guān)系。
選擇并列句從不表達伴隨關(guān)系,而排比并列句需根據(jù)選擇標記來判斷。在含有“unos…otros(一些人……另一些人)”“estos…aquellos(這些……那些)”“aquí…allí(這里……那里)”等選擇標記的標準選擇并列句中。若存在伴隨關(guān)系,則后序分句一定標示伴隨事件。在含有“bien…bien(或者……或者)”“ya…ya(時而……時而)”“ora…ora(忽而……忽而)”等選擇標記的選擇并列句,則與伴隨關(guān)系表達無關(guān)。如:
(10)éstos se quejan, aquéllos se regocijan.
Somebody complain, somebody rejoice.
幾家歡樂幾家愁。
(11)Ya en la paz, ya en la querra, su vida es una lucha.
No matter in peace, or in war, his life is a battle.
無論在和平時期還是在戰(zhàn)爭時期,他的生活就是戰(zhàn)斗。
主句是復合句的主題,從句只是主句的一個成分。主從復合句包括名詞從句、形容詞從句、副詞從句。在主從復合句層面,事件主次關(guān)系的判定通常取決于句子獨立性:獨立性高的句子,具有推進故事發(fā)展的能力,通常表達主干事件;獨立性低的句子,一般描述故事的枝節(jié)信息,如地點、時間、方式等,因而屬于伴隨事件,并不是所有的主從復合句都與“伴隨”有關(guān)。名詞從句當且僅當做主語、直接補語、間接補語、搭配補語、景況補語、某個名詞的補語或某個形容詞的補語時,通常表達伴隨事件,而主句則表達主干事件。如:
(12)Es muy buenoque salgas un poco todos los días.
It is very good that you go out for a while every day.
你每天出去玩一下很好。
例(12)中,主句為“es muy bueno(很好)”,從句為“salgas un poco(出去玩一下)”,主句表達主干事件。
(13)Esos son los librosa que me cito.
These are the books I have quoted.
這些就是我引用過的書。
例(13)中,也是主句為“Esos son los libros(這些是書)”為主干事件,從句為“a que me cito(我引用過的)”為伴隨事件。
副詞從句包括地點從句、時間從句、方式從句、讓步從句、原因從句、后果從句。地點從句即從句在句中的作用相當于地點副詞,其作用是補充事件發(fā)生發(fā)展的地點信息,屬于枝節(jié)內(nèi)容,且句法獨立性較低,因而表達伴隨事件,而主句則表達主干事件。如:
(14)Donde existe represiónes inevitable la revolución.
Where there is repression, the revolution is inevitable.
哪里有壓迫,變革就不可避免。
(15)Trabajadadonde hacía falta.
He worked where he was needed.
他總在需要他的地方工作。
例(14)(15)斜體部分即為地點從句,但兩者在整句中的位置剛好相反。例(14)的地點從句位于句首,例(15)則位于句末,但其均表達伴隨事件。由此說明,在主從復合句中,主次事件的判斷不受語序影響,僅以句法地位的高低為標準。
時間從句相當于時間副詞或時間短語,作用是補充事件發(fā)生發(fā)展的時間信息,也屬于枝節(jié)內(nèi)容,且句法獨立性較低,因而表達伴隨事件。主句表達主干事件??捎脮r間連詞或短語連接,如“cuando”“mientras”“mientras tanto”“en tanto que”“a la vez que”“al mismo tiempo que”等,它們都含有“在……的時候”“和……同時”的意思,因此也是典型的伴隨標記。如:
(16)Cuando entrastellovía.
When you came in, it was raining.
你進來的時候正在下雨。
表示重復發(fā)生的行動,用“cada vez que”“siempre que”“cuando”來連接。表示“每當……”的含義時,也標示伴隨事件,如例(17)。方式從句同地點和時間從句一樣表達伴隨事件,主句表達主干事件,如例(18)。讓步從句和漢語相同,即同時帶有假設(shè)義和轉(zhuǎn)折義,當且僅當表達轉(zhuǎn)折義,主句和從句的動作都是已然態(tài)時,主句表達主干事件,讓步從句表達伴隨事件。西語中使用單個關(guān)聯(lián)詞也可表達轉(zhuǎn)折意味,如“aunque”“as픓si bien”“a pesar de que”,而漢語關(guān)聯(lián)詞則往往成對出現(xiàn),如例(19)。原因從句中,當從句事件和主句事件在時間上重疊時,主句表達主干事件,原因從句表達伴隨事件,如例(20)、例(21)。后果從句則表示一種性質(zhì)、情況或行動因所表現(xiàn)的程度而引起的后果,后果從句較為特殊,它表達主干事件,而主句表達伴隨事件,如例(22)。
(17)Cada vez que vieneme trae algún regalo.
Every time he come here, always brings me some gifts.
他每次回來都給我?guī)ФY物。
(18)Contestó con firmeza,como era de esperar.
He answered firmly as expected.
像人們期待的那樣,他堅定地作出了回答。
(19)Trabaja con gran entusiasmoaunque hace mucho frío.
They work hard although it is very cold.
雖然天氣很冷,他們干活仍然很起勁。
(20)Como ya es tardetengo que marcharme.
it is very late and I have to go.
已經(jīng)很晚了,我必須走了。
(21)No fuiporque no quise.
I didn’t go there because I didn’t want.
我沒去那兒,因為我不想去。
例(20)(21)中斜體部分為原因從句,表達伴隨事件,主句表達主干事件。
(22)Había tanta gente,que no entramos.
There was so many people, so we didn’t enter.
人太多,以至于我們沒進去。
西班牙語表達伴隨關(guān)系的比較句包括兩種即方式比較句與數(shù)量比較句。
第一,方式比較句。用“como…as픓así…como”“tal…cual”“tal…como”來連接,“tal”“así”后的事實句表達主干事件,“como”“cual”后的比較句表達伴隨事件。如:
(23)Como los ríos van a parar al mar, así nuestras vidas van hacia la muerte.
As the river went to the ocean, our life went to death.
就像江河流入大海,我們也終將死去。
(24)Tal iba el miserable con su hallazgocual el ni?o con un juguete flamante.
The shameless man took the findings away, as a kid gets a new toy.
那個無恥的人把找到的東西拿走了,就像一個孩子拿走新玩具一樣。
例(23)和(24)斜體部分為比較句,表達伴隨事件。
第二,數(shù)量比較句。既可以是質(zhì)的比較,用“tal…como”“tal…cual”等來連接;也可以是量的比較,用“tanto…cuanto”“tanto…como”等來連接。數(shù)量比較句為從句,因而表達伴隨事件。如:
(25)Aquella mujer eratal cual me la había figurado.
That women was the same as what I thought.
那個女人跟我想的一樣。
當西班牙語“事件伴隨關(guān)系”的表達手段進入到動態(tài)篇章中時,便會隨著篇章的推進而有所調(diào)整,其目的是為了保持語篇的銜接與連貫。西語零形主語小句數(shù)量眾多,在語篇中分布甚廣?!巴ǔG闆r下,當某事物在前文中已被引出,其后對于該事物的說明均可以零形主語小句形式出現(xiàn)”[6]。如:
(26)Era mi maestro de segundo grado,siempre alegre, con su pelo rubio y rizado, que me dijo bondadosamente ‘Bueno, Enrico, ?nos separamos para siempre?’
He was my second-grade teacher, always happy and with blonde and curly hair, and he said to me kindly ‘Well, Enrico, are we separated forever?’
他曾經(jīng)是我二年級的老師,總是很快樂,且有著一頭金黃、卷曲的頭發(fā),他和藹地對我說:“好吧,Enrico,難道我們永遠分開了嗎?”
例(26)斜體部分為零形主語小句,前指“mi maestro(我的老師)”。伴隨事件為“siempre alegre(總是很快樂)”“rubio(金黃的)”“rizado(卷曲的)”“bondadosamente(和藹地)”。主干事件為“Era mi maestro(他是我的老師)”。
(27)Se?oras, se?ores, mujeres del pueblo, obreros, oficiales, abuelas, criadas, todas, llevaban de una mano a los ni?os, y los libros de inspcripción, en la otra, llenaban el vestíbulo y las escaleras,produciendo un murmullo como se entraran en un teatro. Con alegría volví a ver el amplio zaguán del piso bajo con sus siete puertas de otras tantas clases.
Ladies, gentlemen, the women of the town, the workers, the official, the grandparents, the servant, all the people took the children by one hand, the inscription book in the other hand, filled the hall and the stairs by producing a murmur as if they entered in a theater. I was happy to see the wide hallway of the lower floor with six doors of the classes.
眾多的夫人、小姐、先生、村子里的普通婦女、工人、官員、老人、服務(wù)員,所有的人都是一手牽著孩子,一手拿著說明書,擠在大廳里和回廊上,發(fā)出像在劇院一般低沉的私語聲。我很高興看到低樓層的走廊里有六個班級的大門。
例(27)中,含有兩個小句鏈,根據(jù)第二個小句鏈內(nèi)容可判斷,第一個小句鏈中的主干事件為“l(fā)lenaban el vestíbulo y las escaleras(擠在大廳里和回廊上)”,因為第二個小句鏈中的“piso bajo(低樓層)”是對“el vestíbulo y las escaleras(大廳里和回廊)”的復指,兩者存在照應(yīng)關(guān)系,以確認其主干地位。在第一個小句鏈條中,伴隨事件為“produciendo un murmullo como se entraran en un teatro(發(fā)出低沉的私語聲)”。斜體部分為零形主語小句。
西語中零形主語小句大量存在且分布廣泛的原因是語言類型和漢語截然不同。“西班牙語屬于屈折型語言,雖然經(jīng)過長期演變,詞尾屈折已大大簡化。但動詞詞尾根據(jù)人稱、數(shù)、時、體、態(tài)進行變位,仍然存在整齊的規(guī)律”[7]。因此,根據(jù)動詞變位即可判斷出其所修飾名詞的“人稱”和“數(shù)”特征,其不需要再另添主語通過復指來保持語篇意義的連貫。
漢語屬于典型孤立語。動詞沒有詞形變化,導致它在句法分布上可以和任何名詞搭配,后果是指代不明、表意不清。因此,“漢語零形主語小句分布不自由。一部分可位于句首,反指后文出現(xiàn)的事物”[8]?!耙徊糠治挥谛【滏溨虚g或尾部,前指上文已出現(xiàn)的某個事物”[9]?!叭粜【滏溳^長,則一定通過替代、同現(xiàn)、重復、同義/反義等復指手段來保證指代的清晰,很少有零形主語小句堆疊的情況出現(xiàn)”[10]。另外,漢語大量采用名詞性語言成分進行回指,如代詞、同義詞/反義詞、上下義詞等,而西語則廣泛采用動詞變位進行變相回指。這種現(xiàn)象和兩種語言分屬不同的語言類型有關(guān)。另外,西語從句也可獨立占據(jù)一個標點句。通過使從句前后停頓延長的方法達到提高句法地位的目的。如:
(28)En el piso de abajo,donde ya se había hecho la distribución, estaban los ni?os de los cursos inferiores,que no querían entrar en clase, ycomo a los potrillos recalcitrantes.
On the lower floor, where the distribution had already been made, the children of the lower grade were in it, who didn’t want to enter the class like recalcitrant colts.
在下層,低年級的小孩子們像桀驁不馴的小馬一樣,站在說明書分發(fā)結(jié)束的地方不愿進教室。
例(28)中斜體部分為地點從句、直接補語從句和方式比較從句。它們沒有緊跟所修飾中心語,而是獨自占據(jù)一個標點句,這使其語義內(nèi)容得到凸顯。
漢語也存在這種情況。一般情況下,漢語伴隨小句作為依附、內(nèi)嵌小句出現(xiàn),以提供背景信息。作者為了能夠細致表述文本,滿足修辭上的需要,可使用提升伴隨小句句法地位的方法。如使內(nèi)嵌小句上升為依附小句,前后由標點符號隔開,增加其前后停頓。句法地位提升后的伴隨小句更加接近前景信息。例如:
(29)馬洛亞牧師提著一只黑色的瓦罐上了教堂后面的大街,一眼便看到,鐵匠上官福祿的妻子上官呂氏彎著腰,手執(zhí)一把掃炕苕帚,正在大街上掃土。
該句中,“鐵匠上官福祿的妻子上官呂氏彎著腰,手執(zhí)一把掃炕苕帚,正在大街上掃土”語義上是“看到”的內(nèi)容,卻獨立占據(jù)多個標點句。其目的是滿足表達的需要,使讀者視角跟隨敘述者從“馬洛亞”轉(zhuǎn)到“上官呂氏”,使其變?yōu)榍熬靶畔⒁源龠M文本向前推進。就整個小句鏈看,“在大街上掃土”為前景信息,表達主干事件,而它其他小句為伴隨小句,是對主要事件的積累與鋪墊。
根據(jù)前文對西班牙語“事件伴隨關(guān)系”表達的語法手段考察,結(jié)合前期有關(guān)漢語“伴隨范疇”的研究成果,可發(fā)現(xiàn)漢西雙語在凸顯“事件伴隨關(guān)系”時存在著諸多共同點。
兩種語言均需使用“小句降級”這一句法操作手段,且均存在降級程度之分。如在西語中,降級為依附小句的主要為零形主語小句,其主語丟失,在動態(tài)的篇章推進過程中廣泛存在。由于西語為屈折型語言,主語信息可由動詞的形態(tài)變化進行補充。
降級為內(nèi)嵌小句的主要為復合句中的分句、部分動詞的非人稱形式。降級特點總體表現(xiàn)為:主從復合句和比較句的分句均需通過前置詞引導方可出現(xiàn);并列復合句的分句需要通過和主句的“對舉”才可出現(xiàn);動詞的非人稱形式?jīng)]有時、數(shù)和人稱的變化,這些都導致分句獨立性降低。降級為詞主要包括名詞及名詞性短語、形容詞及形容詞性短語、部分動詞的非人稱形式。降級特點總體表現(xiàn)為語氣情態(tài)成分完全丟失、時體成分完全丟失、事件的過程性得到突出、人稱范疇丟失。另外,在同一類別的降級小句內(nèi)部依然可以劃分出不同的層次。如動詞的非人稱形式,其獨立性要低于復合句的分句,因為時、數(shù)和人稱的變化已被刪除,而這些范疇在復句的分句中都有所保留。
另外,西語中,部分形容詞加上冠詞可變?yōu)橐粋€指稱性名詞,如“el pobre”。在這種情況下,形容詞表達事件的能力被壓制在名詞中,其事件性容易被忽略。漢語中也存在這種形式,如“這個淑女”“這個勇士”等。其中,“淑女”“勇士”為名詞,其構(gòu)詞法為“形容詞性語素+名詞性語素”,形容詞性語素蘊含事件特性,但是在語言演變過程中逐漸整合為一個名詞,事件性有所弱化。
漢西雙語在凸顯“事件伴隨關(guān)系”的不同點表現(xiàn)為以下三點:其一,在西語中,“事物伴隨關(guān)系凸顯”和“事件伴隨關(guān)系凸顯”界限分明,而在漢語中則是一個漸進式的連續(xù)統(tǒng)。因為在凸顯事物伴隨關(guān)系時,西語伴隨物往往后置于謂語動詞后,與主語的界限清晰,而漢語的伴隨物則和主語并置在一起,容易被視為一個整體來分析,從而導致連續(xù)統(tǒng)的出現(xiàn)。其二,漢語中的事件名詞一般存在兩種形式:一種是和動詞同形的事件名詞,其動態(tài)性特征明顯,如“爆炸”;一種是和動詞不同形的事件名詞,其靜態(tài)性特征突出,可以搭配不同的、被隱藏了的動詞,從而導致事件義的變化,如“(做/成為)夫妻”。在西語中,事件名詞沒有和動詞同形的情況,但二者存在衍生關(guān)系,如“desprecio/despreciar”。因此,西語中的事件名詞較漢語容易判斷。其三,漢西兩種語言主次事件的判斷有所不同。漢語主要依賴語序,通常情況下,排序靠后、能夠推進事件發(fā)展的信息表達主干事件。排序靠前、提供背景信息如時間、地點、性質(zhì)、狀態(tài)等表達伴隨事件,漢語語序遵守“后景―前景”的信息推進原則。西語語序則較為隨意和靈活,事件主次的判斷主要依賴句子的句法獨立性。句法獨立性高的句子通常表達主干事件,能夠推進故事向前發(fā)展。句法獨立性低的句子則表達伴隨事件,用于補充故事的枝節(jié)信息,但是并列復合句主次事件的判斷需依賴語序。西語信息傳遞順序和漢語剛好相反,通常情況下,西語主要信息在前,背景信息在后,遵循“前景―后景”的信息推進原則。
建立“伴隨范疇”這一句法語義概念,不僅能夠充實漢語現(xiàn)有的范疇研究,而且對厘清語言伴隨關(guān)系的表達手法有著重要的意義?!鞍殡S”包括兩大類即事物伴隨關(guān)系與事件伴隨關(guān)系。本文僅以“事件伴隨關(guān)系”表達為研究對象,考察漢語和西班牙語兩種語言在這一范圍內(nèi)的異同之處。
西語伴隨事件可通過使用名詞及名詞詞組、形容詞及形容詞詞組、動詞的非人稱形式、主從復合句、比較句等六種成分表達“事件伴隨關(guān)系”,其均為小句降級的句法操作手段。在并列復合句中,西語多依賴語序排列判斷事件主次,漢語則需綜合使用小句降級和語序排列兩種手段。當事件伴隨關(guān)系表達進入語篇后,西班牙語語篇中零形主語小句大量出現(xiàn)且分布廣泛,因為西班牙語為典型屈折型語言,可根據(jù)動詞變位判斷其所修飾名詞的“人稱”“數(shù)”特征,不需要再添主語利用復指來保持語篇意義的連貫;漢語語篇中零形主語小句分布不自由,通常需通過替代、同現(xiàn)、重復、同義/反義等復指手段來保證指代的清晰,鮮有零形主語小句堆疊的情況出現(xiàn)。
從語言對比角度來看,通過考察西語語料便能體會漢語表達“事件伴隨關(guān)系”的獨特之處。從語言學角度進行漢語和西班牙語的對比研究尚不充分,而本文研究成果對其做了有效的補充和完善。鑒于篇幅關(guān)系,本文未能對“事物伴隨關(guān)系”在兩個語言中的表現(xiàn)有所描述和解釋,這也將是作者日后研究的著力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