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梅
摘要:小學語文古詩詞作為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卻很難被大部分學生喜愛,主要原因在于過去的教學是以單純的知識傳授,讓學生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方式為主。如今,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逐漸轉變教學觀念,改變課程結構,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要讓學生深刻感受到古詩詞的魅力,在興趣中學習,讓學生從被動接受到積極主動的進行語文古詩詞的學習。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
引言:古詩詞作為小學語文的重要教學內容,不僅需要讓學生正確理解詩詞的含義,更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古詩詞文化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就需要教師結合教材,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古詩詞的課堂學習中,理解古詩詞的內容含義,并學會如何運用。本文分析了教師應該如何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轉變教學方式,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古詩詞的效率,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一、讓小學生進行古詩詞學習的意義
古詩詞作為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在這之中包含了古代的傳統(tǒng)文化結晶,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那個時代的文化素養(yǎng),詩人在詩中所表達的情懷、抱負以及真理等。讓小學生對古詩詞進行學習,不應該只是為了讓他們進行枯燥的背誦,而應該讓小學生在對古詩詞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詩詞中的畫面美、色彩美以及意境美讓學生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審美能力;同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會不自覺的培養(yǎng)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來對詩中的畫面進行聯想、構建;最后,學生通過對古詩詞的學習,理解古人在詩中所表達的情感訴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陶冶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二、新課改背景下進行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策略
1、讓學生在朗讀中初步理解詩詞情感
在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中,朗讀是課堂教學中基礎的,也是最必不可少的教學方式,傳統(tǒng)的朗讀大多是為了讓學生快速的認識生字,熟記詩句。而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對古詩詞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對詩詞的意思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初步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情感,這樣不僅可以在一開始就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趣,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效率,讓學生逐漸感悟到古詩詞的魅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登鸛雀樓”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在一開始先飽含感情的示例朗讀一遍,并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感受詩詞的基本情調,然后教師再讓學生們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注意在朗讀的過程中要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在這首詩上,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詩句中蘊含的壯闊磅礴的氣勢,逐漸理解詩句的意思,引導學生聯想到自己登上鸛雀樓后,可以看到遠方太陽依著遠山落下,黃河不斷朝著遠方奔騰,最后流入大海中的美景。并且由于小學語文古詩詞的含義大多是比較容易理解,所以,教師完全可以讓學生就在這種有感情的朗讀后,讓學生相互交流自己所理解的詩句的意思,以及其中蘊含的情感。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提高了學生對古詩詞審美能力。
2、讓學生在情景教學中理解詩詞深層次的含義
對于現階段的小學生來說,單純的將教材上的古詩詞的意思傳授給他們,只能夠讓學生記住,卻不能讓學生清楚的理解詩句的含義,還會讓學生覺得古詩詞是枯燥無味的,逐漸讓學生喪失對語文古詩詞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在進行語文古詩詞教學時,可以結合教材運用情景教學法,所謂情景教學,就是在古詩詞的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跟詩句中詩人所描繪的畫面有關的課堂情景,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加直觀的,深刻的理解到詩詞中的情感,體會到詩詞中的魅力。
例如在“望廬山瀑布”的課堂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李白在詩中所描繪的廬山瀑布煙霧繚繞、陡峭險峻,水流凌空而出、噴涌飛泄的壯觀景象,教師可以在網上找一段廬山瀑布在雨季時的壯美景象,在帶領學生對這首詩進行初步的理解后,用投影儀為學生播放這段影片,并且教師可以在播放的同時有感情的對這首詩進行朗讀,讓學生在觀看影片的同時,更深的感受詩詞中所表達的情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根據教材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廬山瀑布的影像情景,讓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到了詩句中所描繪的情景,不僅讓學生進一步的理解到詩詞中詩人所表達的意思,也逐漸培養(yǎng)了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能力和古詩詞的文化素養(yǎng)。
3、讓學生在詞句的詳細分析中體會古詩詞的魅力
古詩詞的魅力就在于用短小卻精煉的詞句表達出豐富的、多層次的情感,所以,為了讓學生更加全面的理解詩詞中所暗藏的情感,感受古詩詞的魅力,教師需要在語文古詩詞的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對關鍵的字、詞、句進行反復推敲分析,體會詩人在寫下這首詩詞時,是怎樣的心情,想表達的怎樣情感,讓學生在這個逐漸深入的過程中,從古詩詞的字里行間感悟到這些字、詞、句的美麗,從原來的被動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到自己主動的去對古詩詞進行學習,挖掘它的獨特魅力。
例如在對“夜宿山寺”的課堂教學中,詩中寫道“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保處熆蓞f(xié)助學生先對其中的關鍵字進行分析,如第一句中的“危樓”一詞一下就把山寺的峻峭挺拔、高聳如云的形態(tài)描繪出來了,而接著又寫“手可摘星辰”,更是進一步把山寺屹立山巔、俯視寰宇的氣勢描寫的淋漓盡致,然后第二句中一個“不敢語”和“恐”更是運用夸張的手法,大膽想象站在這山寺之上連說話都不敢大聲,唯恐驚擾了天上的神仙,詩人運用了通俗的詞句,卻一下就讓人仿佛身臨其境一般,感受到了山寺的高聳與險峻。在這個分析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自己所起到的是引導的作用,要引導和協(xié)助學生去對重點詞句進行分析交流,在分析中對詩句所表達的含義進行深刻的理解,并從中逐漸領悟到古詩詞中蘊藏的魅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需要教師拋棄過去陳舊的教學觀念,不斷的進行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要將培養(yǎng)學生的古詩詞文化素養(yǎng)放在關鍵位置。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結合教材,不斷的調整教學手段,在學生理解古詩詞的含義的同時,逐漸感受到古詩詞中蘊含的魅力,激發(fā)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去學習語文古詩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張慧.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讀與寫.2020(07):161
[2]周健巍.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中華少年.2017(13):23
[3]朱艷.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作文成功之路.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