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煒 王菌菌
【摘要】繪畫、手工和美術欣賞是幼兒園美術活動的主要形式之一,其中繪畫和手工活動對于教師來說比較好組織,幼兒有操作材料、作品成果展示。而美術欣賞活動的組織教師不易把握,且對教師自身的美術素養(yǎng)要求比較高,所致幼兒園的美術欣賞活動教師組織得比較少?;诖?,本文對幼兒美術欣賞活動現(xiàn)狀進行深度思考,以理論為支撐,以實踐為基點,進一步優(yōu)化幼兒美術欣賞活動。
【關鍵詞】美術欣賞活動? 幼兒美術欣賞
幼兒美術欣賞活動是教師引導幼兒欣賞和感受美術作品、自然景物和周圍環(huán)境中美好事物,體驗其形式美和內容美,增強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的活動,它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教師因為美術欣賞活動幼兒操作不強、活動組織不好把握、對自身要求有點高等方面的原因,所以組織幼兒美術欣賞活動較少。針對此種情況,我們對幼兒和教師進行深入的訪問并梳理問題所在:一是教師忽略美術欣賞在幼兒美術活動中的重要性。幼兒在美術活動中更喜歡操作較強的活動內容,教師為了迎合幼兒的喜好,組織一些幼兒繪畫或手工活動。而美術欣賞活動對幼兒和教師都有較高的要求,幼兒在之前要有具備一定的想象力,在欣賞過程中積極思考和構思,教師通過一定的組織策略激發(fā)幼兒想象、創(chuàng)作欲望和創(chuàng)作靈感。二是教師組織美術欣賞活動形式比較單一,只是照本宣科。教師在組織美術欣賞時,只是將欣賞作品呈現(xiàn)給幼兒,提出教學設計中的問題,沒有針對幼兒的實際情況設計出對應的問題。幼兒回應后,教師也沒能抓住幼兒的問題,自然引導幼兒去欣賞作品的主題,所以在欣賞的過程中,幼兒沒有真正地與欣賞內容進行對話。三是教師僅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理解欣賞作品內容和意義。又加上教師的美術欣賞基本理論有限,只從美術作品的外部及表面意思進行解釋,難以將美術欣賞知識融入幼兒欣賞活動中去。結合幼兒園美術教育欣賞的實踐,總結過去教師和幼兒在美術欣賞活動中的變化,有以下策略分享。
一、基于理論與實際的引領,建構起師幼美術欣賞空間
幼兒園對幼兒美術活動的教育引領是基于《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的精神,教師們是遵循“每一位幼兒心理都有一顆美的種子”的教育理念。因此開展美術欣賞活動對幼兒的美感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很好組織和實施美術欣賞活動呢?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教師們迷茫過,不敢組織美術欣賞活動,或是美術欣賞活動匆匆過場,幼兒和教師都沒能理解欣賞作品的內涵。針對此種情況,每次的教研活動、培訓活動都將美術作品欣賞作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教師們不懈的努力和多方的重視下,我們積累了一些經驗。
(一)教師要有足夠的美術欣賞理論和實踐儲備
1.美術欣賞理論專項培訓
幼兒園進行培訓時,將美術欣賞理論知識作為重點,邀請專業(yè)的美術鑒賞專家,結合園內教師美術欣賞基本的情況,針對教師欣賞作品的線條、色彩、構圖特點等方面,以具體的實例,引領教師進行美術作品的欣賞。幼兒園總結美術欣賞內容,建立大中小美術欣賞作品集。
2.幼兒美術欣賞活動組織磨煉培訓
美術欣賞小組的教師對所選擇的活動內容進行前期組織演練,確定欣賞活動組織的形式和方法。教師以無生說課的形式呈現(xiàn)活動過程后,將美術欣賞活動內容在幼兒中進行組織。
3.跟蹤記錄活動中幼兒欣賞狀況
美術欣賞活動小組中的教師,由三到五位教師進行現(xiàn)場記錄,將欣賞活動中的幼兒行為、教師指導、師幼互動等出現(xiàn)的情況進行記錄。美術欣賞活動結束后,教師集體討論,總結最佳的美術欣賞活動流程及方式方法。幼兒園建立了大中小班美術欣賞資源庫,教師們拿到美術欣賞作品,就有相應的美術欣賞活動方案及流程,組織美術欣賞活動相對容易。不僅如此,教師在反復的實踐中不斷總結,應時而變,因材施教。
(二)師幼共賞,創(chuàng)造出美術欣賞新天地
美術欣賞活動能促進幼兒審美能力及其他各方面的發(fā)展,而組織者對欣賞作品也應有更深入的理解。美術欣賞活動應是長期持續(xù)的,幼兒在耳濡目染中得到欣賞能力獨特化的提升、色彩搭配有序化的引領、構圖合理化的創(chuàng)新。
1.幼兒喜歡欣賞不同物品并有自己的想法,會將自己在生活發(fā)現(xiàn)的美與大家分享。當小班孩子欣賞了《美麗的糖紙》后,幼兒對活動記憶很深。活動結束后幾天里,幼兒不斷地帶來自己喜歡的糖紙,清楚地說出糖紙上圖案的美麗之處,自己喜歡的顏色等等。
2.幼兒美術欣賞是能穿插到每一個活動領域中,如在語言組織中,幼兒能發(fā)現(xiàn)美術欣賞的元素,會將欣賞的語言帶到活動中。教師問:“什么樣的笑最美?”有一位幼兒脫口而出地說:“蒙娜麗莎的微笑最美?!币苍S一次的美術欣賞活動結束后,幼兒沒有太多的變化,但長期美術作品的欣賞中,幼兒不自覺的會吸收很多美術元素。
3.幼兒在美術欣賞活動中應該有話可說,有經驗可循。這就要求所選美術欣賞作品都應從幼兒生活中來,教師就是幼兒與欣賞作品的中介媒人,教師從大量的作品中選擇適合幼兒欣賞的作品內容。教師先來理解欣賞作品的思想含義、價值取向、傳遞信息、美的感受等,將欣賞的作品內容轉化成幼兒能理解的活動語言,讓幼兒體會作品創(chuàng)作靈感、含義、思想等。
二、將美術欣賞作品內化,汲取更多美術元素
教師引導幼兒進行美術作品欣賞活動時,充分調動幼兒欣賞的各方面能力,創(chuàng)造機會和條件,帶領幼兒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fā)對美的感受和體驗,幼兒會用心去感受和發(fā)現(xiàn)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美。
(一)選材來源于生活,結合幼兒實際,組織美術欣賞活動
教師選擇美術欣賞作品要貼近幼兒生活,貼近自然。教師通過自然與生活的結合,引領幼兒感受作品的內在魅力。教師能結合本班幼兒實際欣賞水平,組織適合本班幼兒特點的欣賞內容。
(二)欣賞過程有留白,問題有針對
教師在展示美術欣賞作品后,應該留有足夠的空間給幼兒看、想、說。鼓勵幼兒發(fā)現(xiàn)作品的不同內容。教師結合幼兒理解欣賞作品的程度,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引導幼兒領會欣賞作品傳遞出的豐富內容。結合幼兒的理解,將幼兒對美術作品的欣賞內容結合實際的生活經驗,提出幼兒能接受的欣賞問題,形成強烈的欣賞體驗。
(三)欣賞活動結束有延伸
一般的幼兒美術欣賞活動分為欣賞前的知識儲備,欣賞中的知識體驗和感受,欣賞后的知識延伸和操作體驗。其實欣賞延伸活動就是讓幼兒把欣賞的內容結合自己的美術操作,將欣賞的內容和感受得到進一步的展現(xiàn)。教師為幼兒提供各種美術創(chuàng)作工具,幼兒自由選擇創(chuàng)作方式,表達自己欣賞后的感受。欣賞活動只有開始沒有結束,幼兒是在不斷行動中獲取經驗感受,是在反復操作中汲取更多的美術元素。
在對幼兒美術欣賞深度探索和思考后,教師們積極參與到每一次幼兒美術欣賞活動的研討中,從一開始的畏懼、無從下手,到現(xiàn)在的能透過欣賞作品內容感受更深的內涵,教師們美術欣賞理論知識得到很大提升。對欣賞作品能從自己或作品本身創(chuàng)意方面,吸取很多欣賞經驗。幼兒園建立了美術欣賞理論基礎園本課程和美術欣賞基礎的理論知識,教師一起討論基礎知識對本園美術欣賞活動的指導意義,進一步優(yōu)化美術欣賞理論基礎。幼兒園還與美術協(xié)會進行有效對接,為教師們提供美術作品欣賞途徑。只有給教師儲備了足夠的美術作品欣賞內容,才能有效地拓展美術欣賞活動的范圍。教師也針對本班幼兒美術情況進行統(tǒng)計,設計出本班幼兒共性的美術欣賞作品內容,同時還增添符合本班幼兒特點的美術欣賞活動內容。幼兒園不定期也會組織適合幼兒欣賞的美術作品展。幼兒是直接與名畫作品進行對話,家長也可引導幼兒進行欣賞。教師在晨間、午間或離園談話時,記錄幼兒在園欣賞美術作品時的表現(xiàn)??偨Y出幼兒對名畫作品的理解情況,名畫作品是怎樣影響著幼兒的。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不斷探索與思考,著眼于幼兒的實際,尋求理論創(chuàng)新,反復實踐,從而優(yōu)化幼兒美術欣賞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