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輝
(巴音郭楞職業(yè)技術交通工程學院,新疆 巴州 841000)
高職院校是我國教育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培養(yǎng)掌握一定理論知識,且具備較強實踐工作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為現代社會的發(fā)展提供推動力。針對這一目標,高職院校均開始了實訓課程,以不斷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然而對于現代大部分高職院校來說,受到理念、資金實力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并未引進性能良好的實訓裝置,導致實訓效果并不理想,未能達到預期目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未來就業(yè)乃至整個社會的發(fā)展造成干擾。所以,高職院校急需一款性能良好,且功能完善的實訓裝置。
高職院校電力專業(yè)教學,由很多專業(yè)課程構成,如《電工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等,這些課程開展效果均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未來成長。所以,本實訓裝置設計時,應滿足這些專業(yè)課程實訓教學的要求。其以傳統(tǒng)電工基礎試驗教學為基礎,去掉一些無關緊要的內容,保留精華部分,使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可通過對元件的分離,完成實踐動手操作,逐漸強化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以實訓裝置為載體,提升學生綜合運用的技能[1-2]。此外,還要對專業(yè)課程予以創(chuàng)新與優(yōu)化,確保學生掌握豐富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夠有效將理論與實踐操作融為一體。具體來說,本裝置的設計思路包括下述幾個方面:(1)將基礎電工技術實訓與現代電氣控制理論技術實訓結合到一起,完成傳統(tǒng)繼電接觸控制實訓項目的同時,兼具PLC、變頻器的基本實訓內容。(2)能夠應用到多項課程實訓,符合多個專業(yè)的需求。(3)對于裝置內所采用的元件來說,應同時具備安全性、可靠性與開放性,有利于系統(tǒng)的使用與維護。(4)裝置應具備一定的擴展性,能夠針對實訓內容的不同,設計出相對應的實訓電路,以確保實訓活動達到預期實訓目標,使學生更好的掌握相關電工技能。
實訓教學活動當中,為了提升實驗的直觀性,有效將各種元件展示在學生面前,本裝置設計時,選擇箱式分層型的模塊化結構作為框架。相對于其他類型的結構來說,該結構具有諸多優(yōu)勢,具體包括:在確保內部空間符合要求的情況下,體積并不是很大,重量較輕,所需要成本較低,具有非常多的功能,而且如果結構出現問題,能夠很快的修復或更換,為整個實訓裝置的使用奠定良好基礎。同時,利用該結構設計實訓裝置,在開展實訓教學工作之前,無需進行大量準備活動,降低了人力、物力等多方面資源的投入,減少教學成本[3]。
在組合式多功能電工技術實驗實訓裝置內,包含了多種電器元件,只有準確掌握所有元件的性能、特點等信息,才可完成元件布局設計,以使整個裝置更加科學,有利于實踐教學當中的應用。對于一個元件來說,涉及很多屬性信息,具體有:元件的尺寸大小、形狀,引腳的距離,元件所具備的性能等,這些信息均會影響到元件的布置[4]。元件布置過程中,應遵循下述幾項原則:(1)若電平差值較高,或元件間會出現干擾,則應將兩者設置在較遠的區(qū)域,且各電路連接時,應保證整體的簡潔性,盡量縮減線路長度,若無必要,不可采用迂回線路;(2)正常條件下,以信號傳遞方面為基礎,對元件進行排列,由輸入端開始,在輸出端結束,確保調節(jié)簡單的基礎上,安裝易于調控的元件;(3)對于包含鐵芯的電感線圈來說,應垂直排布,且所處位置較遠一些,以防止各線圈之間產生干擾,影響整個裝置的性能;(4)由于該裝置采用的是箱式分層型的模塊化結構,內部空間較小,因而在元件排布時,在符合其他要求的基礎上,盡量縮小元件間的距離,同時,元件應保持整齊、密度相同,不可交叉放置;(5)在邊緣處布置元件時,應與柜體預留出1.0cm左右的空隙,防止電路板與柜體接觸;(6)保證電路板裝卸方便的條件下,選擇適當的固定位置。
針對實訓教學的具體內容,結合項目的實際要求,系統(tǒng)化地排布線路與布置元件,以設計出符合要求,且結構較為簡單的電路板。之后,通過CAD、protel等軟件,繪制出相應的電路圖,并以此為基礎,選擇適當的絕緣板,將各元件安裝上去,進而形成最終的電路板[5-6]。針對電工技術實訓要求,本裝置當中,共設計出4個電路板,在不同實訓活動當中,針對具體的實訓內容,選擇相應的模塊進行搭配,以保證整個實訓活動順利開展。
該裝置主要用于學生對電工技術進行實踐操作,需要多種不同的元件電路,應用較為頻繁,元件容易出現損壞,因而需要對元件連接予以高度重視。該裝置設計時,為了提升裝置的可靠性,應采取插接件的模式,整個元件分成兩部分,一個為插件,另一個為接件,正常情況下,兩者完全分開,只有在應用時,才可將兩者合為一體。一方面,這使各元件連接時更加安全可靠,提升元件以及整個裝置的使用年限;另一方面,操作較為簡單,可根據實訓活動具體需求,選擇合理的元件插接到一起,以構成相應的實訓線路,為整個實訓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本裝置主要應用于培養(yǎng)電子專業(yè)學生電工技術方面的實踐操作能力,而電工技術實踐操作時,很容易出現一些安全事故,對裝置以及學生的人身安全造成危害[7]。所以,在對該裝置設計時,需要關注裝置的安全性。開展電工技術實訓教學活動時,應不斷提升學生的安全理念,同時通過反復調查練習,逐漸形成良好的操作習慣。在本裝置當中,采用三相五線制進行電源的輸入,通過開關、按鈕與接觸器予以控制;在面板上,安裝多個指示燈,開展不同操作時,會將各指示燈打開,以給予相關人員提示。在裝置內部,安裝了多種保護元件,以對整個裝置予以保護,當線路出現短路等故障時,保護元件能夠及時診斷出來,將該線路切斷,防止對學生造成危害,同時還可將這一信息傳遞給報警系統(tǒng),使報警燈啟動,確保相關人員了解這一情況,及時對裝置進行維修[8]。
整個裝置設計時,均以組合式分層結構為主,各層設計過程中,均安裝了多種功能的模塊,并在各模塊內,布置出不同的元件。開展實訓教學時,由于教學內容不同,對實訓電路要求存在差異,因而無法直接應用現有的實訓電路。應針對實訓教學的具體內容,由學生完成電路的組件工作。一方面,這有利于學生基本電子技能的提升,另一方面,還能夠強化學生電路設計能力,建設出良好的電路模塊,對學生就業(yè)以及未來成長提供重要幫助。
按照上述原理與思路設計出實訓裝置后,為了掌握該裝置的應用效果,我們選擇我校幾個班級的學生為實驗對象,用該裝置完成實訓活動。應用一段時間后,通過技能考核以及問卷調查的方式,向實訓教室、學生等進行調查。通過對考核與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不論是實訓教室,還是實驗學生,均表示該裝置性能良好,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對于該裝置來說,不僅操作較為簡單,而且在裝置內部,包含多個可隨意搭配的模塊,能夠連接成多個實驗電路,可以完成多種實訓教學活動。一些學生指出,以往開展實驗實訓教學活動時,只是了解元件的符號,實物形狀則并不了解。而應用該裝置則有效轉變了這一情況,使學生提升了對元件符號與實物形狀的了解程度,有利于學生的實際操作。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開展電工技術實驗實訓活動時,應根據實訓內容,結合實訓活動的具體目標,采取科學、合理的實訓裝置。只有這樣,才會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為學生就業(yè)奠定良好基礎。而想要達到這一目標,則可采用組合式多功能電工技術實驗實訓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