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能成套設備有限公司 靳森嘉
排煙影響。鍋爐運行過程中會出現熱損失,直接影響鍋爐運行效率,鍋爐排煙散發(fā)出的熱量則加速熱損失速度,熱損失更高。影響排煙因素比較多,諸如煤炭種類、鍋爐溫度、鍋爐受熱面積、漏風情況等,煤粉水分含量大、漏風嚴重可能增加排煙量。此外爐膛漏風、煙道漏風等都會增加排煙容積,造成鍋爐排煙的損失。鍋爐結渣、受熱面積增加了排煙損失,究其原因,煙道、爐膛以及空預器等積灰,熱量傳遞效果降低,而排煙溫度隨之提升,增加了傳熱溫差,進而降低鍋爐運轉效率。
給水品質影響。鍋爐的給水品質造成鍋爐運行效率降低,若是鍋爐給水離子含量增高,可能造成蒸汽鐘含量增加,蒸汽品質則下降,熱氣受熱面積、蒸汽管道、汽輪機通道內存在大量雜質淤積,鍋爐導熱功能下降,對鍋爐工作效率造成直接影響,同時損傷導熱功能,鍋爐管壁溫度達到溫度極限,出現燒毀、斷裂等[1]。若是汽輪機流通不清除污垢和雜質,那么可能減少蒸汽流通路徑,同時汽輪機葉片表面更粗糙,增加了汽輪機的阻力。側面來看,鍋爐效率會增加葉片的工作阻力,不僅縮短鍋爐使用壽命還增加了鍋爐的安全隱患。
未完全燃燒燃料影響。固體未完全燃燒所產生的熱損失,指鍋爐內一部分固體燃燒并沒有完全燃燒,最終跟灰渣一起排出,產生熱損失。實際上很多因素都可能造成固體未完全燃燒產生熱損失,如爐膛結構、過量空氣系數、燃料性質及燃燒方式等,燃料性質決定燃料燃盡速度、煤粉揮發(fā)含量、煤粉細度等,進而影響燃燒質量[2]。揮發(fā)分高、較細煤粉更容易燃盡,煤粉的燃燒過程穩(wěn)定程度與易燃程度呈正比,燃燒過程較為穩(wěn)定,那么燃燒時間也比較短,燃燒更充分,燃燒物損耗也較小。此外鍋爐運行中爐膛過??諝庀禂?、氧量控制直接影響鍋爐運行的效率。
燃煤鍋爐的數量不夠。目前中國燃煤鍋爐的燃燒效率較低,能源消耗較大,同國家的節(jié)能減排政策相悖。很多企業(yè)出于在利益方面的考慮,為了能夠降低成本,燃煤鍋爐的數量嚴重不足,致使鍋爐一直處于高負荷狀態(tài),容易損壞鍋爐[3],致使鍋爐燃燒中產生很多問題。一部分鍋爐本身容量較小、能量轉化率較低,在配合高負荷運轉,無法實現能源上的有效利用,致使能效降低。此外一部分鍋爐配套設施質量方面存在問題,直接影響鍋爐的運轉效率,不僅造成能源上的浪費,還可能埋下安全隱患。
燃煤鍋爐操作不規(guī)范。中國經濟的能源依賴性較強,特別是煤炭上的依賴。一部分負責操作燃煤鍋爐的工作人員綜合素質相對較低,并未系統(tǒng)接收專業(yè)知識培訓就直接上崗,本身對節(jié)能并沒有充分的認識[4],對于節(jié)能認識仍停留在紙面。此外,一部分司爐人員將個人工作視為簡單體力勞動,對其技術含量方面認識不足,節(jié)能意識嚴重不足。
原煤加工不足。從目前來看,燃煤鍋爐以原煤為主要原料,很多原煤并沒有經過加工,顆粒比較大、質量并不理想,致使燃煤鍋爐用煤情況無法匹配,那么就需提升燃煤鍋爐的適應性。目前燃煤鍋爐燃燒以層燃為主,但其與中國燃煤供應情況并不匹配,致使鍋爐熱量效率并不理想,熱損失非常嚴重,如燃料燃燒不夠充分、鍋爐排放物帶走熱量、鍋爐雷擊灰塵未及時清理、熱傳遞效率不理想等。
鍋爐內壁損壞與結渣。由于給水壓力下降、蒸汽壓力下降致使鍋爐水水位下降,造成排水量比給水量低。在日常生產過程中,發(fā)現鍋爐內水質不合格、未及時清理鍋爐,或是鍋爐管道積攢大量水垢,破壞了鍋爐水冷壁。鍋爐門封閉不嚴實、鍋爐內負壓減少出現向外噴氣、向外冒煙,究其原因,在日常維護過程中,噴燃器周圍的水冷壁管存在著保護不到位。鍋爐的各溫段下降,灰渣斗內存在大量濕灰沉淀,甚至存在向外漏水,這是因為鍋爐膛內的受熱面積過大,存在大量的結渣與渣塊脫落,破壞冷灰斗水冷壁管。若是燃煤鍋爐爐膛內燃燒溫度超過1500度,該溫度下煤粉灰大多會被熔化。在爐膛設計過程中,需著重考慮其冷卻能力,在爐煙接近爐膛出口位置與水冷壁周圍降到灰的軟化溫度。燃燒中心的熔灰接近爐膛出口、水冷壁時凝結成同態(tài)灰,不會粘在受熱面上形成渣。若是爐膛設計上存在運行操作不當、冷卻能力不強,燃燒中心超負荷、嚴重偏斜等,致使水冷壁周圍煙溫過高,熔灰難凝固,遭遇水冷壁也會粘結成渣[5]。
調整燃燒不僅有利于保證適當燃料量,還有利于適應外界負荷需求,為鍋爐燃燒的經濟性、安全性、穩(wěn)定性提供保證。燃燒調節(jié)手段對燃燒調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諸如調整主汽壓力、調整燃料量,燃煤鍋爐燃燒情況直接影響蒸汽參數,調整燃燒主要集中在調整燃料量與調整風量,也就是調整風煤比,根據煤的揮發(fā)含量調整,若是揮發(fā)分高可選擇較高一次風速與一次風率。揮發(fā)分低的煤則選擇較低一次風速與一次風率,確保煤粉的著火時間,確保燃料量與風量配比合理,降低熱損失,對二氧化碳含量、排煙溫度等進行監(jiān)視,對燃燒方式、燃燒狀態(tài)進行調整。提升燃煤鍋爐效率,不僅有利于節(jié)約用煤,還有利于提升鍋爐效率,提升鍋爐燃燒效率與鍋爐運行效率,為生產安全性提供保證,提升鍋爐的使用效率。由于鍋爐類型不同鍋爐種類也存在著差別,諸如鏈條爐的燃燒著火性較差,點火時需借助高溫煙氣和爐拱的熱輻射,做好鍋爐分段送風[6]。手燒爐通風周期性比較強,若是選擇高揮發(fā)煤供熱,降低燃煤鍋爐的燃燒效率,提升手燒爐運行效率。
為降低排煙熱損失就需從排煙容積、排煙溫度著手。若是鍋爐漏風那么可能造成排煙溫度過高,直接造成排煙容積增加,通過控制漏風有利于降低排煙的熱損失。正確監(jiān)視和分析不同負荷下煤炭出口氧量與鍋爐的總風量,合理調整送風量。燃煤鍋爐運行時定期檢查鍋爐的水封槽水位,結合環(huán)境文化變化對排渣機冷卻風量進行調整。在鍋爐看火孔、入孔門、煙氣取樣孔使用后保持嚴密關閉狀態(tài)。定期檢查煙道、爐膛等,減少漏風出現情況。此外,有效利用機組停備與檢修機遇,定期徹底清洗爐膛設備,避免空預器出現堵灰情況。定期對鍋爐受熱面吹灰,提升受熱面換熱效率,有效降低排煙溫度,盡可能降低排煙的損失。由于鍋爐燃燒所產生的煙氣擴散時會產生熱量,那么可借助鍋爐內省煤器溫度變化進行排煙溫度與排煙速度的調節(jié),同時還需注意水分消散,通過將鍋爐運行調整在可行范圍內來降低鍋爐的排煙溫度。
燃煤鍋爐運行過程中,燃燒材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鍋爐燃燒中會產生大量灰塵,而這些灰塵會進入到鍋爐內部,對鍋爐管道、鍋爐蒸汽水質量具有直接影響,若是水質差,那么直接影響鍋爐的運行效果[7]。鍋爐用水實際上包含一些鹽分,鍋爐使用過程中需及時進行化學處理,否則沉淀污垢會附著于管道、腐蝕金屬,造成鍋爐使用期限縮短。為了能保證鍋爐水質,定期排污工作至關重要。常規(guī)來看,一種排污方式為不間斷排污,也就是在鍋爐水表面開展高強度蒸發(fā),將鍋爐水鹽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一種排污方式則定期開展排污工作,也就是將鍋爐內水渣排出管道,結合鍋爐水實際情況進行水質檢測,此外需特別注意鍋爐管理員在整個操作中的規(guī)范性。
燃煤鍋爐運行中需重視燃料控制,根據正常規(guī)定需求掌握燃煤鍋爐生產情況與生產效益,還需選擇合適煤種,借此降低燃燒中的水分釋放。在日常檢修過程中,需要責任的有效落實,合理登記每項工作,為問題出現時及時、準確查詢提供便利,同時采取更加有效的解決措施。鍋爐運行時汽水損失一定存在,除了對水質不高造成的跑冒滴漏進行檢修外,還需認真巡檢鍋爐運行中的排污熱損失與疏水熱損失,及時的發(fā)現、處理漏點,優(yōu)化鍋爐運行,有效降低汽水的損失。鍋爐本身的散熱損失和絕緣材料性能厚度、鍋爐散熱面積與外表溫度等密切相關,對煙道保溫層、爐墻保溫層等脫落及時修補,保證保溫層的表面溫度保持在五十度以內,對所有管件進行嚴格保溫處理。將爐渣的物理熱損失視作灰渣排出爐外后,高溫度帶走熱量損失,熱量損失與灰渣溫度、灰渣占比、燃料中灰分含量等密切相關,只有降低爐渣物理熱損失,盡可能控制燃料煤灰分,做好鍋爐燃燒調整,確保鍋爐燃煤能夠燃盡。此外定期清理灰渣至關重要,只有保證受熱面的清潔,才能優(yōu)化鍋爐熱輻射效果。
燃煤鍋爐需要更合理存放煤場地,存放煤量需控制在20到50天鍋爐用煤量,存放煤的場地需更平坦、更堅固,同時還需契合排水原理與發(fā)熱源。若是煤量存放時間比較長,那么需做好煤堆表面壓實工作,避免空氣滲入出現風化,同時有利于減少對太陽輻射的吸收。為了有效避免煤出現自燃情況,可在煤堆內設置木制通風筒來提供散熱。對于已堆放燃煤則需定期開展溫度測量與檢查,確保煤堆內部溫度不能夠超出60攝氏度。為能實現煤炭資源的合理利用,需根據燃煤的品種來獲得平均質量煤質,借此有效改善目前的燃燒情況。
經濟發(fā)展致使用電需求不斷提升,各大電廠不斷加大鍋爐的改造力度,提升鍋爐的運轉熱效率,提升電廠的供電能力。若單純改造鍋爐系統(tǒng)很難保證燃煤鍋爐運行穩(wěn)定性,那么就需重視燃煤鍋爐優(yōu)化,提升火電廠鍋爐運行可靠性與安全性,為電廠運營的穩(wěn)定性提供保障。總而言之,對電廠來說燃煤鍋爐非常重要,鍋爐運行效率直接影響電廠經濟效益,那么就重視燃煤鍋爐運行效率創(chuàng)新,提升電廠燃煤鍋爐的運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