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榮
(作者單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興新職業(yè)技術學院)
高職學生是一個正在處于思維比較活躍的年齡段,特別是中高年級的學生,因此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的時候需要抓住學生的學習心理,在學習上要給學生主動權和選擇權,同時也要尊重他們的選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候要用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光去觀察和分析,對學生有一個簡單的了解,然后創(chuàng)設符合自己教學內容的教學情景、以優(yōu)秀畫作為主題的教學或者采用小組教學的方法來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如今社會正在飛速的發(fā)展,科技也在不斷地更新,但是課本知識的教學內容還停留在原來的腳步,有一些補充的新知識教材沒有及時編寫,老師也沒有進行補充,學生還是用原來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在課堂上教師就是單純的講,學生也無法發(fā)揮主動性。這門課的實踐性其實很強很多地方需要學生親自操作才會掌握,可是結果是往往以教師為主體,學生雖然懂得怎么操作,但是學生真實的操作結果又不太好。教師在課上也不善于采用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很多學生不易理解某些地方的構型,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展示,幫助學生理解進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
隨著社會的進步,國家的教學模式也在不斷地改進,教師的教學模式不再是“填鴨式”而是“引導式”,例如美術也分為不同的類型,有素描、動畫人物、國畫、油畫等等,當老師說這次學習某種類型的時候,一般老師只在黑板上講解一些理論知識,比如說素描的構型,然后陰影的深淺,但是老師并沒有實際操作給學生看,造成一些學生并不知道素描應該怎么去畫。而且學習美術是分為階段去練習,老師只是按照自己的教學計劃來走,比如計劃在油畫這一階段的學習定為三周,三周之后不管學生學的怎么樣老師都會進行下一階段的學習,其實這樣也是造成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不夠高的原因。教師需要改變自己的觀念,真正了解學生的需求,師生之間和睦相處也可以成為朋友,對于自己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讓學生提意見,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讓學生愛上美術課,自己愿意去做一個好學、愛學、樂學的好學生。
每一個人都不是單獨的個體,環(huán)境就是一個可以很好塑造人的地方,在教學過程中落實人文素質教育可以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之間相互探討和學習,學習彼此的長處,而且這樣的學習方式也會使團隊的氣氛更加和諧,雙方都是處于相等的地位。美術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枯燥性,教師可以將課堂改為活動式教學,活動可以調節(jié)氣氛,讓整個課堂變得開朗,每個人在這樣愉悅的環(huán)境下學習,學習效果會有很大的提高。
以往的美術教學就是老師單純的向同學傳授動作技能,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是非常壓抑的,教師在課堂上也是非常嚴肅的,對于內容不熟悉的學生教師也會使用懲罰手段,這樣的師生關系是非常不利于教學的。綜合素質教育就相當于師生關系的潤滑劑,將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不斷地調和,因為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幫助老師和學生成為朋友,不僅學生在進步,其實老師在自己的教學方法上也在不斷地進步,師生關系和諧也是學生進步的一個重要因素。
中國現(xiàn)如今對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也尤為重視,我國的學生觀就是學生一個孤立的個體,不以教師的意志力為轉移,在以前我國都是大班授課,很難把每個學生的都兼顧,因此教師大多都采用統(tǒng)一的教學方式方法,在課堂上學生很難將自己表現(xiàn)出來,久而久之學生們也大都非常的不自信,不管是在自己熟悉的環(huán)境還是不熟悉的環(huán)境都非常的不自信,但是美術教學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自信。因此貫徹人文素質教育教學就可以幫助學生獲得自信,在課堂上表現(xiàn)自己,讓自己熠熠生輝,在這個學習的過程,學生的氣質也在不斷地提升,也會受到許多的嘉獎,這些也可以幫助學生獲得學習的動力。
綜合素質教育教學模式就是中國教學方法上的一個創(chuàng)新,這個創(chuàng)新可以幫助教師彌補之前教學方法的不足,在之前的美術教學中,教師大都言傳身教,這樣的教學方式不能很好的照顧每一位學生,但是這樣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教師解決這個問題。它可以讓班級同學之間相互學習,可以一起討論畫作怎樣做才可以得到完美的體現(xiàn),這樣的教學方式也是教師在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幫助學生更好地獲得美術技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和教師編寫教案的主要依據(jù),任課教師需要清楚知道班級里面每個學生的優(yōu)點和缺點,進而根據(jù)學生的風格來進行教學。高職院校的學生參差不齊,因此教師需要用更多的心思和花費更多的時間來研究怎么上好這門課,其實教師可以采用“小老師”的教學方式,比如對于學的快的同學,教師可以對他們加大教學難度,對于學習內容接受比較慢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的好的同學“幫助”比較慢的同學,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進行指導,因為好的同學可能有些地方理解還是存在問題的,因此教師需要在旁邊進行旁聽。在課堂的結束的時候,教師不要主動的去總結,要把總結的這個過程交給學生,讓學生明白這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是什么,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提到教學方式,許多人想的就是教師拿著課本死板的講,學生就是很僵硬的去記,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只會用自己的嘴在說,學生也只是死記硬背的去學。其實這樣的想法是不正確的,這樣的教學方式是以前的模式,現(xiàn)如今已經(jīng)是21世紀,學校很多的教學設備都在不斷地更新,教師也需要在課堂上使用它們,這門課是一個邏輯性和思維性都比較強的一個學科,很多地方學生想象不到,僅靠教師單純的講幫助不大,需要教師采用多媒體的教育手段幫助學生進行理解。
社會在不斷地進步,學生使用的教材也需要不斷地改進,教材的選擇既需要符合當今時代的主題,國家以及學校的培養(yǎng)方向,也需要滿足學生的時代特征和個性特點。學校在采用國家標準教材的同時也可以編寫自己學校的校本教材,符合自己本校的發(fā)展目標和本校學生的學習特點,但是不管是采用國家的標準教材還是學校的教材都要幫助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可以設置一些課堂參與的活動,可以是小組討論,學生親自動手操作這些都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同時教材也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讓學生不再只會紙上談兵,高職院校培養(yǎng)更多的是實用型人才,需要學生大量的實踐,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實現(xiàn)教學的目的。
美術教學是大家比較容易接受的一個課程,隨著現(xiàn)如今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知識的欣賞水平也越來越高。比如以往一些西方的油畫,我們不能得到很好的解讀,并且不能夠欣賞,可是一旦讓學生接觸之后,他就會覺得這是表達美的一種方式,同時通過對西方畫作的了解學生也可以知道西方的歷史,因此在學生學習的過程當中,教師也可以讓他們臨摹一些名畫。在臨摹的過程當中,他可能會了解畫家的心情,從而會更能夠從多方面解讀這個畫作。
美術教學注重的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但是當今的教學過分注重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其實教師需要通過一系列作品的靈感、激情的表達,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的情感,最終讓學生自己積淀進而形成學生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培養(yǎng),這種影響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教師不要急于求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fā)揮美術課程的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功能讓學生在與畫作的接觸過程中,心靈得到升華和震撼,讓自己的人格得到提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尊重學生對畫作的獨特體驗,同時也要讓學生知道此作品的價值取向。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也要發(fā)揮自己的獨特魅力,用自己的人文精神去影響學生,讓學生真正的受到熏陶和感染。而且教師發(fā)揮自己的個人魅力和展示我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也是教學過程中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
美術教學是專業(yè)必修課,對學生的專業(yè)發(fā)展至關重要,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發(fā)展專業(yè)能力和專業(yè)知識。教師也需要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學生學會并付出實踐才是教師的教學目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該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提高課堂效率。學校也需要注意教學資源的創(chuàng)新,符合時代的發(fā)展主題。在美術教學當中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符合國家的培養(yǎng)目標,國家需要培養(yǎng)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其實美術同時也能夠讓學生養(yǎng)成積極樂觀的生活狀態(tài),通過對生活的觀察學生的內心也會更加堅強,并且在美術學習的過程當中,學生也會發(fā)現(xiàn)世界的另一面。因為在欣賞美術畫作的時候,學生會穿越到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時代,走進不同畫家的人生,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是非常享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