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畏
摘要:目的分析評價針灸推拿結合康復技術治療肩周炎疾病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本次將我院在2020年1-12月收治的84例肩周炎患者作為研究的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兩組,觀察組42例采取針灸推拿聯合康復技術治療,對照組42例僅采取針灸推拿方法治療,進一步對兩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評價。結果 在治療總有效率方面,觀察組為95.24%,與對照組的71.43%比較明顯更高,兩組數據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肩周炎患者采取針灸推拿結合康復技術治療的療效顯著,可減輕患者的肩部疼痛癥狀,提高關節(jié)活動度;因此,值得推廣及應用。
關鍵詞:針灸推拿;康復技術;肩周炎;治療效果
肩周炎,為骨科常見的一種疾病,全稱為“肩關節(jié)周圍炎”,主要受軟組織退行病變、長期過度勞損、傷后治療不當因素影響而發(fā)病。在臨床中,肩周炎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包括:肩關節(jié)疼痛、活動不便等。由于肩周炎會對患者的病情及生活質量造成較大程度的影響,因此需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方案。近年來,國內有學者表示:肩周炎患者采取針灸推拿結合康復技術治療的療效顯著,可促進患者肩部關節(jié)活動功能的改善[1]。鑒于此,本次將我院在2020年1-12月收治的84例肩周炎患者作為研究的對象,其目的是分析評價針灸推拿結合康復技術治療肩周炎的臨床效果,現將研究成果作如下報道。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將我院在2020年1-12月收治的84例肩周炎患者作為研究的對象,均符合臨床有關“肩周炎”疾病的診斷標準[2],均知情簽署相關治療同意書,均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此外,排除合并其他嚴重臟器疾病、嚴重精神障礙及抗拒本次實驗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兩組,觀察組42例中,男性16例、女性26例;年齡跨度為48-67歲,平均年齡為(56.9±1.1)歲;病程為3個月-2年,平均病程為(6.7±0.2)個月。對照組42例中,男性17例、女性25例;年齡跨度為47-69歲,平均年齡為(56.8±1.2)歲;病程為3個月-2年,平均病程為(6.6±0.5)個月。在一般資料方面,兩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的意義。
1.2方法
(1)對照組。采取針灸推拿方法治療,即:①針灸療法,以患者具體病情為依據,合理取穴,施于針灸。對肩部疼痛不夠明確,且伴活動障礙患者,取陽陵穴;針對肝腎陰虛、陽明脈虛患者,取條口穴;針對肺經循行線患者,取魚肩穴;針對癥屬陽明經患者,取三間穴;針對肩后部疼痛患者,取后溪穴。進針之前,對局部皮膚進行常規(guī)消毒處理,實施開闔補瀉手法施針,將留針時間控制在30分鐘,每天針灸治療1次。②推拿療法,指導并協助患者端坐于治療凳之上,頸肩部呈自然放松狀態(tài),實施滾、揉、彈撥等手法,引導患者放松肩周肩關節(jié)肌肉,并配合谷、曲池、肩貞、肩井、天宗等配穴,促進患者肩關節(jié)疼痛的緩解,進一步對患者實施運動手法,包括扳手法、搖法等,基于患者可耐受的條件下,指導患者圍繞肩關節(jié)各個方向展開運動,包括上舉運動、后伸運動等,每個方向做3次到5次左右,每天1次。
(2)觀察組。在采取針灸推拿方法治療(同對照組)的基礎上,進一步對患者實施康復治療技術,即:①中頻電療,合理應用中頻治療儀,對患者肩周部位展開治療,每周3次,每次治療時間控制在20分鐘左右,電療強度以患者耐受為宜,合理調整。②畫圈療法,畫橫圈或者豎圈,雙腳與肩維持等寬,上半身稍向前傾斜,患肢維持自然下垂狀,肘部則繃直,進一步以順時針,或以逆時針畫20圈,在患者有發(fā)熱、灼燒感的情況下,則需及時采取冰敷療法。③肩關節(jié)松動術,即指導患者進行肩關節(jié)松解運動,包括:長軸牽引、分離牽引、外展擺動、后向前轉動以及內旋擺動等,促進患者肩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
以4周為1個療程,兩組患者均持續(xù)治療2個療程,然后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對比評價。
1.3評價標準
臨床療效:①顯效:經積極治療后,患者的肩部疼痛癥狀消除,肩關節(jié)活動恢復至正常水平,生活質量良好[3];②有效:肩部疼痛部分消除,肩關節(jié)活動有所恢復,生活質量較好;③無效:肩部疼痛未消除,肩關節(jié)活動未好轉,生活質量差;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00%。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處理數據,計數數據采取百分率(%)表示,采取χ2檢驗;此外,P<0.05表示兩組數據有明顯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在治療總有效率方面,觀察組為95.24%,與對照組的71.43%比較明顯更高,兩組數據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肩周炎,易造成患者肩關節(jié)疼痛及活動不便,進而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因此,從改善患者病情及生活質量層面考慮,需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方法。
其中,針灸療法可起到舒筋通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的功效;推拿則可以使患者局部血運得到有效改善,并使病變組織的修復得到有效促進,進而使疼痛癥狀得到有效減輕。此外,康復技術包括中頻電療、畫圈療法、肩關節(jié)松動術,可促進患者肩關節(jié)活動功能的改善。
本次觀察組采取針灸推拿聯合康復技術治療,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5.24%,明顯高于采取針灸推拿治療的對照組的71.43%高;由此可見,針灸推拿聯合康復技術治療的療效價值頗高;這與相關學者的研究成果高度相似[4]。
綜上所述:在臨床中,針對肩周炎患者采取針灸推拿結合康復技術治療的療效顯著,可減輕患者的肩部疼痛癥狀,提高關節(jié)活動度;因此,值得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黃彩彬,賴甜蓮.針灸推拿結合康復技術治療肩周炎的臨床效果[J].內蒙古中醫(yī)藥,2021,40(05):99-100.
[2]秦志華.針灸推拿結合康復技術治療肩周炎的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21,37(04):83-84.
[3]張志紅.推拿結合康復技術治療肩周炎的臨床價值[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20,30(12):52-53.
[4]李雪飛.探討針灸推拿結合康復技術治療肩周炎的臨床效果[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8,10(1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