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長欣
人的精神就像天氣,有時精神煥發(fā)、精力充沛,有時陰霾密布、憂郁寡歡、眉頭難開、心情不暢。天有不測風云,但人的精神卻可以用中醫(yī)調理。精神狀況與五臟、經脈息息相關。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則精力旺盛;正氣不足、邪氣干擾,則精神欠佳。
主因脾胃功能不足或失調,影響水谷的消化、吸收、輸布。一般臨床醫(yī)師可通過四診(望、聞、問、切)辨證調理。如確是氣虛血虧,常會導致情緒失常、精神不振、噯氣吞聲、疲乏懶動、用不上勁,且見舌淡苔白、面失華色,或出現精神恍惚、睡眠不佳、眼瞼發(fā)白。應先調理氣血,氣血充盈精神才會恢復正常。
可通過食療調達精神:
人參湯。取人參2~3克,用沸水沖泡10~15分鐘后當茶飲用。
開心散。取紅參3克(陽虛舌淡者用)、黨參6~10克(補氣,氣陰偏虛當用西洋參)、遠志8克(安神定志)、石菖蒲8克(芳香開竅)、茯苓15克(補心安神),水煎15~20分鐘(沸開計時),連續(xù)飲用一周左右。
在冬天,可食當歸生姜羊肉湯。取當歸10克、生姜15克、羊肉500克,做成湯飲用,補氣又養(yǎng)血。還有無憂湯,取白芍15克,竹茹、炒酸棗仁、人參、當歸各9克,用水煎服,每日2~3次,可治療血虛引起的健忘失眠、心悸不寧。
要注意:上述方藥應當在沒有外邪感冒等情況、屬正氣真虛時才適合服用。
中醫(yī)論治精神失常的原因,首責于肝,因“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肝主疏泄,若七情內傷使,五臟生理功能失常,造成肝氣郁結失于調達,哪能有愉悅的心情、良好的情緒?且因肝主導氣機的調暢,肝氣郁結勢必造成津液不得輸布,進而生濕、生痰、引發(fā)結節(jié),最典型的是出現乳腺增生,更常導致月經失調、胸脅不舒、胃脹反酸、口苦口干、眼睛發(fā)紅,或致腸易激綜合征。若遇肝氣盛、脾氣虛,便會造成拉肚子或出現四肢厥逆。
調治肝氣郁結可用四逆散(由柴胡、芍藥、枳實、甘草四味組成)。此方首解肝氣之郁:主藥柴胡,氣味清淡,功善升氣,疏理肝、脾、胃的滯氣;枳實,降氣,破除積滯之氣;芍藥味酸,收斂功效佳;甘草,益氣。此方還能解血瘀之郁:柴胡屬陽,善行于陰血;枳實屬陽,可破血行瘀;芍藥味酸,斂陰;甘草,可益氣和中。此方中四藥相伍又能解表里之郁(這個表里即體表和內臟):柴胡達表,能使郁住的肝氣向外透達;枳實可在表在里,有內降氣機的功效;芍藥在表里之間,有疏透、通便、破泄的作用;甘草有中和表里調達的作用。此方在解陰陽之郁方面也很有效果(陰陽指藥物的屬性):柴胡屬陽,善外升達;枳實為陽,善行動;芍藥性陰柔;甘草性平,可陰可陽。此方總功效藥性平和,各方面之郁都已調達,是疏肝解郁的祖方,衍生出了逍遙散、加味逍遙散、黑逍遙散等方。
逍遙散,即四逆散中去掉疏泄作用強的枳實,加入白術、茯苓來健脾,加當歸養(yǎng)血,加生姜溫胃健脾,加薄荷為引子升發(fā)肝氣,總旨在于疏肝健脾、愉悅情志。加味逍遙散,因逍遙散中缺了清熱藥材,一旦郁結便會化熱作祟,故此方在逍遙散中加上了丹皮以涼血,加梔子清心,既能疏肝清熱又能降胃火,有方方面面都顧全的功效。黑逍遙散就是為應對肝脾失調、血氣不足,在逍遙散的基礎上加地黃養(yǎng)血補血,應當根據病情的偏性選用地黃,偏熱舌紅當用生地黃,偏陽虛舌淡白又該用熟地黃。
現代生活節(jié)奏加快,需要簡單易行的調治方法??捎媒庥麴B(yǎng)顏飲。此方參照四逆散的組方原則,選綠萼梅相當于柴胡;代代花,行使脾胃氣機,取代枳實;三七花,補氣活血、止血,行使甘草之功;玫瑰花,活血養(yǎng)血,相當于芍藥。各味用量常取3~5克,用開水沖泡,連沖續(xù)飲,味淡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