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杜鵑
山東省濟南市芙蓉小學于1957年建校,當時學校四面皆為荷花,故被命名為芙蓉小學。水芙蓉即荷花,具有深厚的精神內涵和文化意蘊。因此,芙蓉小學在學校建設方面突出荷花的文化元素,確立了“荷美教育”理念——以自然教育為哲學基礎,尊重天然生命,遵循自然規(guī)律,挖掘自我潛能,運用自然力量,最終達到師生的自我點燃和自我成長。
教育空間,凸顯“荷美文化”
“荷美教育”注重營造美好的教育環(huán)境。學校將“荷”文化融入景觀設計,以期讓空間里的每一個人都感受到放松、舒適,為學生的高質量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同時,教師也注重激活學生對于美的感受力與創(chuàng)造力,讓“非正式學習空間”成為多樣化的學習主場。學校將教學場域延伸到校園的戶外空間,致力于創(chuàng)造具有靈活性、包容性、智慧性的空間,從而適應現(xiàn)在及未來的多種教學模式與學習方式。為了讓校園兼具自身特色與教育功能,學校發(fā)動師生和家長們一起進行空間設計,把學校的教育目標、教育內容與空間設計的藝術性相融合,將芙蓉之美融入校園的方方面面,從而發(fā)揮空間的教育作用。
課程構建,喚醒每朵芙蓉天然之美
如何發(fā)現(xiàn)兒童的可能性并將其轉化為兒童發(fā)展的優(yōu)勢?學校確定了“喚醒每一朵芙蓉的天然之美”的課程理念,以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為重點,構建具有芙蓉特色的“荷美課程”,其中包含底色課程、本色課程、彩色課程三塊內容。
底色課程除國家課程外,還包含在其基礎上研究出的“學本綻放新常態(tài)課”。這一課程特色在于以學生學習為本,教學生學會學習,有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首先是課前的自學與小組學習。早自習時,教師會檢查學生的自習情況,以便在課堂上做到“以學定教”。其次是上課階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提問、討論、評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這一階段,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真正抓住教學的難點,抓住在課堂上生成的問題,并引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最后是課后的鞏固階段。教師鼓勵學生主動分享自己的學習收獲,并定期開展講題比賽,讓學生在講述的過程中鞏固所學。
本色課程指的是基于國家課程重構的項目式學習課程。深度學習和跨學科融合學習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提升學習力。本色課程通過“單學科碰撞、多學科合作、跨學科研究”,讓課本知識的學習與現(xiàn)實情境、實踐操作緊密結合。以二年級的《冰雪奇緣》項目式學習課程為例,教師先拋出“雪孩子還會回來嗎?”“還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呢?”等驅動性問題,以此展開一系列的學習實踐探索,最終呈現(xiàn)出一場精彩的指偶劇。對于教師而言,項目式學習促進了他們的教學反思。許多教師主動把更多課堂的時間留給了自主學習和實踐操作,從而增加學生的自主學習機會。
如果說“學本綻放新常態(tài)課”為學生們打下了自主學習的底色,項目式學習繪就了全人教育的本色,那么在彩色課程中,我們希望為孩子的個性化成長提供更多路徑。學校與山東大學科創(chuàng)學院聯(lián)合創(chuàng)建“北斗星光學院”,按人文社科、生命科學、技術工程、數(shù)理、藝術與競技的分類,開設慧美課程、健美課程、靈美課程、臻美課程、豐美課程等五類課程,融入STEAM教育理念,將創(chuàng)新與實踐相結合,圍繞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規(guī)劃成長路徑。此外,學校以特色籃球為抓手,積極推動校園籃球普及,獲全國青少年校園籃球特色學校稱號;學校開設傳統(tǒng)藝術社團,包括皮影戲、巴烏、國畫線描等,獲評濟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示范基地。正是如此豐富的課程,讓學生充分開發(fā)自我潛能,在享受童年樂趣的同時,收獲成長的滿足。
曾有人詩意地說:“教育學是迷戀他人成長的學問?!比绻總€教師都是迷戀孩子成長的研究者、實踐者,那學校將成為一個巨大的教育場域。如芙蓉小學的課程設計方案,都是由學校領導帶著各自學科團隊設計而成。在設計的過程中,學校管理者與教師、學生、家長,構建起一個促進彼此成長的共同體。
總體而言,學校建設要基于自身文化特色,構建獨特的精神世界,融合多方教育力量,形成一個有機體,從而激發(fā)學校辦學活力,展現(xiàn)教育魅力。
責任編輯:王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