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向春
(上饒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江西 上饒 334000)
現如今,我國女性在很多重要的場合都會穿旗袍,該服飾既蘊含傳統(tǒng)民族的服飾文化特征,具有豐富的民族精神、獨具特色的價值取向,又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服飾的經典樣式,充分展現了女性高貴、典雅及雍容的美。正因為旗袍具備獨特的東方韻味,所以被譽為“女性國服”。隨著我國越來越重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弘揚與發(fā)展,對旗袍服飾的研究就顯得更為重要。通過對旗袍服飾進行研究,結合現代文化特色和民眾需求,可以使旗袍服飾獲得更多人的認可,在創(chuàng)新旗袍的過程中實現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由此可見,深入研究旗袍服飾的發(fā)展與美術內涵具有較為積極的意義。
旗袍最初是清代滿族男女穿著的長袍,因為滿族有八旗,其所管理的軍民稱作旗人,而旗人都穿著袍服,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演變,這一袍服就成為旗袍。辛亥革命以后,漢族女子開始穿著旗袍,且結合漢族服飾的習慣對旗袍加以改進。直到20世紀20年代,旗袍得到大范圍普及,深受城鎮(zhèn)女性的喜愛。這一時期也是中西服飾交叉的時代,西方服飾簡短的特征被融入旗袍中,旗袍從長至足面轉變成短至小腿,從直筒樣式轉變成收腰樣式,寬大的袖子也變成上貼下散式,但領子無改變,依然采用高領[1]。
到了20世紀30年代,受到潮流的影響,旗袍的整體款式變成了苗條型,恢復了長至足面的形制,收腰、矮領,長袖改為短袖或無袖。后來西方短裙在我國流行,旗袍開始變成擺線下落的形式,花邊再次被應用到旗袍上,各種各樣的花紋出現在旗袍的鑲邊與滾邊上,而這也被稱為旗袍的“花邊運動”。在短期內,旗袍的開衩越來越高,幾近臀下,且腰身也越來越窄,但高衩流行不及兩年。通過分析旗袍擺線與開衩的高低變化,能夠了解到這一時期人們的審美變化,也可發(fā)現不同時代的人對服裝的不同要求。
到了20世紀40年代,旗袍的衣身又縮短,短至膝下,出現了豐富多樣的旗袍款式。外型除了直線型外,還有自然線型與苗條線型,領子樣式有鳳仙領、大圓領、中圓領、小圓領及方領等,衣襟樣式包括斜襟、琵琶襟、方直襟、一字襟等。該時期也是旗袍發(fā)展的成熟期,既保留了中華民族服飾的特點,還大膽借鑒了西方服飾的特點,如短袖、緊口袖、無袖及加毛領等。同時,旗袍的穿法也變得豐富多樣,既有仿清代旗裝式,還有中西合璧式。可見,我國旗袍的搭配有著極大的發(fā)展空間,具備極強的兼容性,同時也代表著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品質[2]。
到了20世紀50年代,受到時代因素的影響,旗袍發(fā)展開始消沉。直到80年代,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服飾的個性化特征不斷加強,人們開始注重傳統(tǒng)服飾,這時旗袍重新崛起,成為新的服裝潮流。到了90年代,中國女性理想以及形象發(fā)生了變化,開始追求高挑細長和平肩窄臀的身材。這時的旗袍最能凸顯中國女性身材和氣質的優(yōu)勢,再次受到中國女性的追捧。為了更好地滿足新時代人們的生活需求,設計師不斷改良旗袍,使旗袍兼具中華民族文化特色和全球時裝的流行特點。旗袍的形式也豐富多樣、變化無窮,包括無袖、超短、低胸、高開衩、收腰等,還引入了絢爛多彩的傳統(tǒng)民族工藝裝飾,如織物印花、扎染、刺繡、珠片、緄邊。旗袍的顏色變得濃烈、濃重、跳躍、柔和、不對稱,且其原有模式也實現了極大的突破,融入了時代的新鮮“血液”和創(chuàng)新精神,擁有青春的活力,表現出一種全新的情懷,展現了東方神韻的美。進入21世紀,旗袍服飾得到了蓬勃發(fā)展,向全球展示獨特的魅力、風采及光芒。
2.1.1 色彩美
旗袍服飾的顏色多種多樣,人們可根據不同的季節(jié)、原料質地、環(huán)境需要、喜好、年齡、服裝功能等多方面因素進行選擇,制作出屬于自己的獨特旗袍。在色彩的選擇上,將暖色調合理應用于旗袍服飾,有利于營造出富貴、華麗、熱烈的氣氛,包括石綠色、煙粉色、大紅色、玫紅色及酒紅色等,適當搭配金銀等無彩色系加以點綴,可以更好地凸顯穿著者的身份與地位[3]。將淡雅的色彩應用到旗袍服飾中,能襯托穿著者文靜、清秀、超凡脫俗的氣質。通常,年紀相對較大的女性可選用深重沉穩(wěn)的顏色,包括黑色、墨綠色、暗紅色、寶藍色等,在視覺上將膚色襯托得更加白皙,使自身看起來更加年輕,還可以更好地突出長者的高貴和穩(wěn)重。
2.1.2 形制美
旗袍服飾的形制美體現在領、襟、袖、胸、腰、臀、衣擺、開衩等細節(jié)中。其中,小巧雅致的立領,可很好地襯托女性修長的脖頸,體現出一種娉婷的美;寬窄適中的衣袖,可使肩膀顯得更加柔美和輕盈;采用收腰與收臀的設計,可更好地突出女性豐滿的胸部、飽滿的臀部及柔軟的細腰。
2.1.3 紋飾美
旗袍服飾的紋飾美主要通過豐富多樣的紋樣進行體現,既包括由祥云、龍、鳳、牡丹花等紋樣組成的圖案,還包括借鑒中國傳統(tǒng)刺繡、扎染以及西方印染技術等設計出的條紋圖案、花朵圖案、幾何圖案等。這些圖案大多不張揚、不富貴,更加強調高雅和韻味。
2.1.4 工藝美
旗袍服飾是由各種各樣細致且極具特色的工藝制作而成的,主要有鑲邊、蕩條、滾邊、嵌條、刺繡及盤扣等。正是這些繁復且精巧的制作工藝,使整件旗袍在細節(jié)上環(huán)環(huán)相扣,呈現出非常精致美觀的造型[4]。
女性穿著旗袍可以凸顯婀娜多姿的身段,袍裙的包裹使女性在走路時不能邁大步子,只能小碎步走,再配上優(yōu)雅的手勢和扭動的腰肢,充分表現出女性的柔美。同時,旗袍也是女性展示自己女人味的最佳手段。旗袍的美千姿百態(tài),有的清純,有的嬌俏,有的古典,有的性感,有的大家風范,有的小鳥依人,有的性感十足,還有的柔情似水。穿著旗袍具有一定的要求,即需要女性身材凹凸有致,過胖或是過瘦都不適合穿旗袍,而東方女性身材嬌小,與歐美女性的身材相比,顯得更加玲瓏有致,所以旗袍非常適合東方女性穿著[5]。
因為旗袍的高開衩,女性穿著旗袍走路時就會給人一種若隱若現的感覺,好似披了一層薄紗,朦朦朧朧,體現出中國女性的含蓄與內斂,顯得更加高貴和神秘,如同高山上美麗的雪蓮,既嫵媚、又優(yōu)雅,令人向往。旗袍歷經近百年的發(fā)展,依然深受女性的喜愛和追捧,一直充滿風情和美感,除了符合百搭百配和隨性的穿衣需求外,更是因為其蘊含著濃厚的審美特質與人文內涵。旗袍的形、色、質、料、飾、廓、樣處處彰顯著旗袍獨特的雅韻、風韻之美,而女性天生就是美的化身,一件獨屬于自己的旗袍,能夠展現出與眾不同的氣質。現如今,旗袍的審美傾向也有了變化,演繹出了新的經典。旗袍憑借濃郁的詩情、瀟灑的畫意、流動的旋律,展現了女性典雅、清麗、溫柔的氣質和品性,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承載著新的文明,展現出的特質和對現代服飾的影響成為中華傳統(tǒng)服飾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新時代背景下,旗袍以其獨特的魅力,深受中國女性的喜愛和追捧,逐漸走向世界,讓全世界看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美??v觀旗袍的發(fā)展可以發(fā)現,旗袍歷經近百年的發(fā)展,依然充滿魅力、動人心脾,正是因為其具有獨特的東方韻味,恰如其分地展現了中國女性的含蓄、古典及柔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