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諾
形式要素和信息要素共同組成了視覺要素,其中前者由空間、色彩、點、線、面等構成;后者由形體、形狀、文字、圖案等構成。視覺要素是一幅平面場景圖中大多數(shù)信息來源,其只需少量就能在視覺交流中獲取豐富的信息內容。平面畫面中對形式元素的組合以及包含重心、空間、位置、方向的排列,以此維持構成視覺要素的元素之間的相關性和規(guī)律性,從而創(chuàng)建平面圖的視覺效果。有趣的設計方式、材質、圖形以及造型是服裝設計中的視覺元素主要組成內容,通過視覺要素的合理組合和排列,能使設計作品的視覺刺激升高的同時,達到傳遞信息的效果,并對自我的穿著打扮的方式有影響作用。
服裝設計者的創(chuàng)作思路能很好從服裝的廓形中表現(xiàn)出來,它是一種造型語言,能體現(xiàn)穿衣者勇敢、自信、獨立的性格特色。服裝不僅需要,滿足實用等基本功能,同時,需要給人帶來視覺的享受,并且符合人們的審美品位,這也是優(yōu)秀的服裝設計所必須具備的。Armani 于2009 年的秀場中,設計了一款以中國屋檐為主題的春夏高級成衣,現(xiàn)代服裝設計中融合中國風的設計理念,即體現(xiàn)設計師熱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同時開拓了中國風服裝的先河,使世界各國人民對中國文化有更多的了解。2007 年春夏時裝秀中,這場秀以蝴蝶夫人為主題,約翰加利亞諾將東方元素大量應用服裝設計中,甚至將現(xiàn)場的整體布置風格和模特的全身造型都打造成東方韻味[1]。優(yōu)秀的造型設計通常能讓人感受到繪畫般、抽象的以及引入無限遐想的視覺體驗。
目前,服裝設計圖案的是否規(guī)則不再是考慮的因素,其圖案無論是詭譎與新奇,亦或是具體或抽象,均是服裝藝術吸引眼球的方式。這些設計不再局限與單一的具體造型,而是通過圖案表達思想觀念,以此達到精妙絕倫的視覺效果,引起更多人的關注。這些變幻多姿的圖式語言其本質仍是視覺三大殿基本要素,包括點、線、面,其三大要素的抽象表達能形成獨特的文化解讀,這種解讀是跨越地域與民族的視覺內涵。例如,郭培利,我國著名的服裝設計師,通過青花瓷紋應用于服裝設計圖案中,這種結合方式已不僅代表青花瓷圖案,還表達了我國源遠流長的歷史傳統(tǒng)特色文化,因此,得到各個國家的認同,以此向全世界推廣我國的服裝設計。當然,點、線、面的組合與拼接不是毫無規(guī)律的,需以服裝形式美感為基礎,將它們有規(guī)律、有組織、有秩序的組合轉換,才能實現(xiàn)服裝裝飾的基本功能,也能給消費者帶來心理和視覺的雙重美感體驗[2]。
色彩能十分顯著的影響人類情感,是一種可見的視覺元素。因此,色彩是一類可見卻無形的情感語言載體,包含有彩色系與無彩色系兩大類。根據(jù)科學研究表明,人眼在觀察某種客觀物體時,前二十秒內,感知色彩信息占百分之八十,而感知形體信息僅有百分之二十,視覺神經(jīng)對色彩的感知是最迅速的[3]。色彩不但會影響穿衣者的情感,同時,還會對欣賞者的感知以及四周環(huán)境的和諧性有影響。色彩對比包括色相對比、飽和度對比、明度對比三大對比方式,這些方式發(fā)生的統(tǒng)一與矛盾,能使服裝設計中的視覺元素層次性與多元性提高。一般來說,暖色調較亮時,能讓人感受到俏麗活潑、熱情洋溢、浪漫溫馨。而暖色調較暗時,能讓人感受到成熟穩(wěn)重、溫文儒雅。自然的顏色,如米色、灰色、卡其色、沙色等,讓人感覺心同止水、清靜寡欲。
服裝設計過程中需要首先考慮的因素就是服裝材料。只有對服裝材料觸感、結構、性能等有全面的了解,才能在服裝設計時展現(xiàn)出最大限度的優(yōu)點,設計出既能體現(xiàn)出服裝本身的特點,又能跟隨當下的時尚潮流,成為一款優(yōu)秀的服裝設計作品。三宅一生先生是日本有面料魔術師之稱的服裝設計師,他設計的服裝中大部分應用了褶皺材質,這一特質也是消費者對三宅一生服裝品牌最直觀的感受。李筱是我國一位著名服裝設計,她采用的針織與硅膠創(chuàng)新組合材料也成了一種獨具特色的設計語言,其創(chuàng)意靈感來源現(xiàn)代建筑構造。
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提高,在全世界的國際影響力也不斷提高,不斷地向國外輸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以及特色文化,同時,其他各個國家也對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以及特色文化元素等表現(xiàn)出特別濃烈的興趣。服裝作為文化輸出的載體之一,服裝設計師應該在服裝設計過程中應用和探索我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使其發(fā)揮出它獨特魅力。
在服裝設計快速更新迭代的現(xiàn)在,民間剪紙藝術因其獨特的審美價值,備受越來越多設計者的關注。將剪紙藝術與服裝設計相結合,賦予服裝設計獨特的傳統(tǒng)底蘊和文化魅力,已成為目前服飾設計的發(fā)展方向之一。就剪紙的本質來看,其屬于一種極簡藝術,即僅利用一把剪刀、幾張紙,便能夠創(chuàng)作出各式各樣寓意深刻且極具觀賞性的剪紙形象。民間剪紙藝術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獨具魅力的審美價值,將其應用在服裝設計中,不僅可以提高服裝設計的視覺美感、增加服裝設計的表現(xiàn)類型,還能體現(xiàn)出服裝設計的文化藝術底蘊。民間剪紙藝術的基本工藝——鏤空,馳名中外的瑰寶——刺繡,持續(xù)發(fā)展的印花技術,其隨著工業(yè)化發(fā)展以及計算機技術的進步,其相關工藝(抽紗、撕扯、編結、燒花等鏤空工藝,電腦刺繡、機器刺繡工藝,機械印花、數(shù)碼印花工藝)等已大量運用于服裝設計之中。我國作為該技藝的鼻祖,自應深入挖掘其社會、文化價值,不斷推進剪紙藝術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和發(fā)展,使之成為我國進軍國際市場的時尚“名片”和文化招牌。
儺舞是我國歷史悠久的民間藝術,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具有風格突出、分布廣泛、歷史久遠等特點,因此,擁有很突出的人文精神的內涵與價值。我國傳統(tǒng)儺文化的代表性特征有很多,儺面具就是其一,它也是我國假面藝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國古老儺文化中,面具的種類繁多,樣式豐富,儺舞因為儺面具的應用而具有更多的審美性和觀賞性,其濃郁的神秘色彩也來源于此。提取儺面具中視覺元素,采用現(xiàn)代設計方式對其進行合理的調整,通過立體和平面裁剪方式將這些變形后的元素應用于現(xiàn)代服裝設計。例如,首先對儺面具圖案進行簡化操作,繪出其大體的裁剪輪廓,然后,切割成大量的小塊狀幾何體,將它們拼接好后就完成了面具造型立體設計。另外,立體裁剪的方式也能完成面具的立體設計。首先立體輪廓的確定通過立體裁剪方式完成,然后填充物棉花塞進去就可以達到面具立體設計的效果。[4]設計師先采用打版方法估計面具中需要的臉部輪廓位置,然后切割成不同的小塊狀幾何體,面具需要突出的部位用幾何圖案切割開,拼接好后就完成了面具造型部分立體設計。然后給面具進行細節(jié)裝飾,采用盤金繡勾畫出銀白色裝飾品的面部五官輪廓,使整體造型給人一種莊重嚴肅的感覺卻又不失現(xiàn)代藝術感。通過研究我國傳統(tǒng)儺舞面具文化,提取獨具特色的造型、色彩等視覺元素,并把現(xiàn)代設計方式應用于面具圖案的變形中去,變形后的圖案在現(xiàn)代服裝設計體現(xiàn)出來,既充滿了現(xiàn)代設計理念,又弘揚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使這類服裝設計蘊含特殊的藝術價值、寬泛的審美價值以及濃厚的文化價值。
太極文化是典型且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太極服裝是傳承太極文化的主要載體之一,通過視覺效果傳遞內涵的一種方法,它同時具有藝術性與符號性。目前,我們對太極服裝的認識還僅限于相關太極運動時的穿著服飾。面料都是純天然的,其風格特征主要表現(xiàn)為質地細膩、飄逸柔軟,傳遞氣韻生動、率性施展風格特征,突出思想意境和感悟。二維空間造型,通過平面剪裁出造型飄逸,袖長褲長的服裝,讓人感覺到朦朧感。
現(xiàn)代社會生活中,服裝元素設計越來越多運用了我國茶文化,這種特色元素主要凸顯了茶義、茶韻、茶情等,為服裝設計提供了新的設計靈感。通過這種方式,中國傳統(tǒng)特色茶文化能跟隨時代發(fā)展的腳步,隨著帶有中國元素的服裝面向世界,使各國人民在視覺享受的同時,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
現(xiàn)代社會生活中,現(xiàn)代設計理念與中國傳統(tǒng)特色文化的結合更加受到人們的重視,服裝設計師在探究與運用視覺要素,增添中國傳統(tǒng)特色文化,這不僅為設計提供了充裕的素材,還使設計師迸發(fā)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靈感思維,為中國的特色傳統(tǒng)文化提供了傳播途徑,讓人們能更貼切體驗文化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