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娜,高青青
(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婦科,北京 100044)
近年來,隨著化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的預后得到了明顯改善。相關報道指出,對婦科惡性腫瘤患者進行規(guī)律性化療,可有效地延長其5年存活率[1]。根據(jù)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的病情,臨床上通常需要對其進行6~8個療程的輔助化療。手術后,部分患者因腫瘤局部復發(fā)或癌細胞向遠處轉移而需要再次接受多個療程的化療[2]。持續(xù)進行化療不僅會損傷患者的血管,反復進行穿刺也會使其出現(xiàn)恐懼心理,使用常規(guī)的輸液裝置已經(jīng)不能滿足患者的需求。植入式靜脈輸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IVAP)是一種新型的輸液裝置。與進行常規(guī)輸液相比,應用IVAP進行輸液可有效降低患者發(fā)生感染的風險,明顯減輕患者的痛苦,減少護理人員的工作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3]。本文主要是分析IVAP在對婦科惡性腫瘤患者進行化療中的應用、相關并發(fā)癥的預防及處理方法。
IVAP是一種植入皮下的深靜脈置管輸液裝置,主要包括導管和港座兩部分。導管尖端需經(jīng)頸內(nèi)靜脈或鎖骨下靜脈置于上腔靜脈至右心房的入口處,港座則需要置于置管靜脈同側鎖骨下區(qū)域的皮下組織,用無損針刺入港座即可為患者輸液[4]。有研究結果顯示,在理論上,IVAP的留置時間可達19.2~38.5年[5-6]。根據(jù)植入部位的不同,IVAP可分為手臂靜脈輸液港和胸壁靜脈輸液港兩種類型。臨床上主要使用胸壁輸液港對婦科惡性腫瘤患者進行化療。植入胸壁靜脈輸液港主要分為以下四個步驟:1)選擇患者的頸內(nèi)靜脈進行穿刺。待穿刺成功后,遞送導絲(長度約為20 cm)。2)在穿刺點處橫向充分擴皮,使切口長約1cm,引入導管鞘,置入導管。3)在鎖骨下做一個約為2 cm的切口,制作囊袋。用隧道針沿著頸部切口向囊袋方向做一個皮下隧道,將導管順利引入囊袋中,常規(guī)縫合切口。4)正確穿刺無損傷針,檢查針管內(nèi)有無回血。確認針管內(nèi)有回血后,正壓封閉導管[7]。
使用IVAP的適應證是:1)患者需要長期或反復地靜脈輸注化療藥物;2)患者需要長期或反復地接受抽血、輸血;3)患者需要長期或反復地輸注營養(yǎng)藥、抗生素、造影劑。使用IVAP的禁忌證是:1)患者的穿刺部位確診或疑似發(fā)生感染;2)患者的體質和體形不適合使用任何規(guī)格的輸液港;3)患者確診或疑似對輸液港的材料過敏;4)患者患有嚴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者患有菌血癥或敗血癥;6)患者的預穿刺部位接受過放射治療;7)患者的預插管靜脈存在血栓或接受過外科手術[8]。
在置管前,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為其講解IVAP的適應證、禁忌證、優(yōu)點、常見的并發(fā)癥及處理方法。主管醫(yī)生全面了解患者的情況,對其進行血常規(guī)檢查、凝血功能檢查、心肺功能檢查。主管醫(yī)生與患者及其家屬談話,指導他們簽署IVAP置管的知情同意書。
介入科醫(yī)生在介入室為患者植入IVAP。為患者成功植入IVAP后,應立即對其進行胸部X線檢查,確認其導管末端的位置。如果導管末端的位置正常,在為患者輸液前,應使用10 mL濃度為0.9%的氯化鈉注射液進行脈沖式?jīng)_管,在沖管的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傷口周圍有無壓痛、腫脹、血腫、滲血等情況。若無以上情況,回抽針管有回血,即可為患者輸液。若患者暫時無需輸液,可采用大于導管容積兩倍的封管液(100 U/mL的肝素液)進行封管。在植入IVAP后的第3天,對患者的切口進行換藥。在植入IVAP后的第7天,為患者拆線,告知其在化療結束或連續(xù)使用7天時拔除無損傷針。在沒有任何治療時,指導患者每隔4周到醫(yī)院沖管。同時告知患者在切口完全愈合后方可洗澡、從事日常活動,避免用力擠壓、揉搓港體。叮囑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若出現(xiàn)港體異位、局部皮膚腫痛、置港側肢體腫脹應及時入院就診。
在穿刺前,護理人員仔細檢查患者注射底座周圍的皮膚有無紅、腫、熱、痛及感染,使用七步洗手法洗手,佩戴無菌手套。將無損傷針與裝有10 mL濃度為0.9%氯化鈉注射液的注射器相連,并將注射器中的空氣全部排盡。以輸液港的注射底座作為中心,先用濃度為75%的酒精由內(nèi)向外,順時針、逆時針交替螺旋式消毒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膚,消毒的范圍逐漸擴大。然后使用碘伏溶液對穿刺部位進行消毒,確保消毒部位的面積為10 cm×12 cm。對患者進行穿刺的方法是:護理人員對注射底座進行定位,用左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固定注射底座,將輸液港拱起的中心作為穿刺點。護理人員用右手持無損傷針,自三指的中心處垂直刺入穿刺針,直達儲液槽底部[9],若針體有輕微的落空感,抽回血確認針頭的位置無誤,再用10 mL濃度為0.9%的氯化鈉注射液對輸液港進行脈沖式?jīng)_洗,粘貼好無損傷針,用透明敷料固定無損傷針。
在患者化療結束或連續(xù)使用7 d的IVAP時,需為其拔除無損傷針。在拔針前,護理人員使用10 mL濃度為0.9%的氯化鈉注射液進行脈沖式?jīng)_管,再用大于導管容積兩倍的封管液(100 U/ mL肝素液)進行封管[10]。護理人員嚴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自下而上揭除透明敷料,再次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護理人員用左手的拇指與食指固定輸液港座,用右手持無損傷針,垂直輕柔拔針,并檢查拔除的無損傷針是否完整。拔除無損傷針后,使用棉球按壓穿刺部位5 min,直至此處不出血。
為婦科惡性腫瘤患者使用IVAP期間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包括導管堵塞、導管相關性血栓、藥物外滲、導管相關性感染、導管夾閉綜合征。
3.1.1 導管堵塞的臨床表現(xiàn)及誘因 導管堵塞的臨床表現(xiàn)是:回抽無回血或回抽困難、輸液不暢、推注的阻力大。引發(fā)導管堵塞的原因是:1)護理人員未正確使用脈沖式正壓封管法,藥物殘留在導管內(nèi),未形成渦流,導致血液回流。2)在為患者輸注兩種不同化療藥物的間期未按要求沖管或沖管不充分,導致藥物沉積。3)在為患者輸注血液制品時或使用輸液港抽血時,沖管不充分,使血液殘留在導管內(nèi)。4)患者體內(nèi)的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在兩次化療的間歇期未按照要求每四周維護一次港座。
3.1.2 導管堵塞的處理方法 1)當回抽無血時,首先確定無損傷針的位置,確保無損傷針在港座內(nèi),未發(fā)生偏離。護理人員可以請示主管醫(yī)生,對患者進行胸部X線檢查,查看無損傷針的位置及導管的位置和走向,排除導管發(fā)生彎曲、折疊或異位的可能。2)護理人員反復使用肝素鹽水進行沖管并回抽沖管液。若阻力較大,不可強行沖管。3)若使用肝素鹽水對導管進行沖洗的效果不佳,護理人員可請示主管醫(yī)生,遵醫(yī)囑使用5000 U/mL的尿激酶進行溶栓處理。然后使用容量為20mL的注射器向導管內(nèi)注射2mL的尿激酶(5000 U/mL)。15min后,將輸液港中的尿激酶和血凝塊抽出。若抽不到回血,可重新灌注尿激酶(在4 h內(nèi)如需重新灌注需將尿激酶溶液稀釋3倍)。導管恢復通暢后,使用生理鹽水徹底沖管并進行正壓封管。4)若導管堵管嚴重,無法注入2mL的尿激酶(5000 U/mL)或阻力太大,需采用負壓方式灌注尿激酶。用容量為20mL的注射器抽取10 mL配置好的尿激酶,連接三通閥。護理人員用一只手固定注射器,用另一手反復回抽注射器,使之形成負壓,使三通閥在負壓狀態(tài)下轉向另一側。使用同樣的手法負壓抽動針栓,反復進行此操作。抽出回血后,使用生理鹽水徹底沖管并進行封管。5)若進行上述治療均無效,請介入科醫(yī)生進行會診,酌情為患者拔管。
3.1.3 導管堵塞的預防措施 1)在化療結束后或兩次化療的間歇期,正確進行脈沖式正壓封管,以產(chǎn)生正、負壓而形成渦流,將黏附在導管壁上的藥物沖洗干凈。2)在為患者輸注不同化療藥物的間期,用濃度為0.9%的氯化鈉注射液或濃度為5%的葡萄糖注射液充分沖管,避免藥物之間發(fā)生反應而使藥物沉積。3)在為患者輸注血液制品或經(jīng)輸液港為患者抽血時,需用濃度為0.9%的氯化鈉注射液將導管充分沖洗,更換新的肝素帽或輸液接頭。4)置管后,責任護士告知患者在兩次化療的間歇期應每四周維護1次輸液港,維護輸液港時必須使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沖管、封管,在健康手冊上注明維護輸液港的日期。
3.2.1 導管相關性血栓的臨床表現(xiàn)及誘因 導管相關性血栓的臨床表現(xiàn)是:回抽無回血、輸液不暢且患者伴有頸肩部疼痛或置管側肢體腫脹。引發(fā)導管相關性血栓的原因是:1)患者既往有血栓史或血脂異常。2)患者患有惡性腫瘤,其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3)患者因輸注化療藥物引起血管壁受損,血管內(nèi)有血栓形成[11]。
3.2.2 導管相關性血栓的處理方法 1)護理人員請示主管醫(yī)生,對患者進行胸部X線檢查、血管彩超檢查,了解患者血管內(nèi)血栓的形成情況。2)遵醫(yī)囑為患者使用尿激酶進行溶栓,同時為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或讓其口服抗凝藥。溶栓后,需關注患者有無出血傾向,定期檢查其凝血功能。3)抬高患者置管側的肢體。
3.2.3 導管相關性血栓的預防措施 護理人員使用正確的方法進行脈沖式正壓封管,為患者輸注化療藥物、血制品及經(jīng)輸液港為患者抽血后要徹底沖管,定期維護導管[11]。
3.3.1 藥物外滲的臨床表現(xiàn)及誘因 藥物外滲的臨床表現(xiàn)是:敷料被浸濕,導管及穿刺點有漏液,局部疼痛、腫脹。引發(fā)藥物外滲的原因是:1)護理人員未按正確的方法進行穿刺,無損傷針未刺入注射座底部。2)為患者使用的無損傷針過短,未達到注射座底部。3)無損傷針固定不牢,透明輔料粘貼不緊密。4)導管鎖脫落、導管破裂、穿刺隔或注射座損壞。
3.3.2 藥物外滲的處理方法 1)護理人員立即停止為患者輸液,將肝素帽與容量為10 mL的空針相連,盡可能抽凈外滲的液體。2)護理人員拔出無損傷針。若為患者輸注的是非腐蝕性藥物,無需進行特殊處理,可重新使用無損傷針進行穿刺,并妥善固定無損傷針。若為患者輸注的是腐蝕性藥物,需使用18 mL濃度為0.9%的氯化鈉注射液、1 mL的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1 mL的利多卡因注射液對外滲區(qū)域進行扇形封閉處理,同時可以使用濃度為50%的硫酸鎂對穿刺部位進行濕熱敷處理。3)若患者出現(xiàn)導管鎖脫落、導管破裂或穿刺隔損壞的情況,護理人員應及時與介入科醫(yī)生聯(lián)系,給予患者妥善處理。
3.3.3 藥物外滲的預防措施 1)護理人員熟練掌握穿刺置管的方法,為患者選擇合適型號的無損傷針。2)妥善固定無損傷針,確保透明輔料粘貼緊密,告知患者避免進行劇烈運動。3)在沖管、封管、經(jīng)小壺給藥時,應選擇容量大于10 mL的注射器,避免加壓給藥。
3.4.1 導管相關性感染的臨床表現(xiàn)及誘因 導管相關性感染的臨床表現(xiàn)是:局部表現(xiàn)為置管部位紅腫、切口滲液,全身表現(xiàn)為發(fā)熱。引發(fā)導管相關性感染的原因是:1)輸液港的使用不規(guī)范,未嚴格遵循無菌操作的原則。2)患者的免疫力低下,進行常規(guī)化療后出現(xiàn)骨髓抑制的情況。3)患者進行多個周期的化療后其血液中白細胞的數(shù)量明顯減少[12]。
3.4.2 導管相關性感染的處理方法 1)一旦發(fā)現(xiàn)患者的置管部位出現(xiàn)紅腫、滲液的情況,應暫停為其使用輸液港,立即為其傷口換藥,然后隔天換1次藥,直至其傷口愈合。2)從外周靜脈及輸液港抽取血液進行血培養(yǎng),確認患者是否發(fā)生輸液港感染,遵醫(yī)囑為其使用合適的抗生素進行治療。3)必要時可使用紅外線機對患者的傷口進行照射。
3.4.3 導管相關性感染的預防措施 1)護理人員正確掌握輸液港的使用方法,嚴格進行無菌操作。2)做好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宣教工作,指導患者在兩次化療的間歇期到正規(guī)醫(yī)院進行輸液港的維護。3)化療結束后,患者若出現(xiàn)骨髓抑制的癥狀,應及時入院就診,避免引發(fā)感染。4)使用高濃度的抗生素為患者封管[13]。
3.5.1 導管夾閉綜合征的臨床表現(xiàn)及誘因 導管夾閉綜合征的臨床表現(xiàn)是:抽不出回血,推注藥物稍有阻力,患者需要保持一定的體位(如抬臂或取坐位)才能確保輸液通暢。導管夾閉綜合征的誘因是:在對患者的鎖骨下靜脈進行穿刺置管時,穿刺點接近或超過鎖骨中線內(nèi)側,導致導管在進入鎖骨下靜脈前通過鎖骨與第1肋骨間的夾角?;颊咴谌粘;顒訒r,鎖骨與第1肋骨間夾角出現(xiàn)開合樣剪切運動,導管反復受到擠壓摩擦,進而破損或完全斷裂。
3.5.2 導管夾閉綜合征的處理方法 護理人員請示主管醫(yī)生對患者進行胸部X線檢查,確認導管夾閉的程度。根據(jù)導管夾閉的程度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若患者的導管未變形,不需要進行處理。若患者的導管已經(jīng)變形,但沒有出現(xiàn)管腔狹窄的情況,定期對其進行胸部X線檢查,觀察其導管的情況。若患者的導管變形、胸腔狹窄,酌情為其拔出導管。若患者的導管橫斷,應立刻將其導管取出[14]。
3.5.3 導管夾閉綜合征的預防措施 1)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導管置入方法。2)為患者置入導管后,在透視機下觀察,可讓其活動穿刺側肩部,以評估導管的管腔是否狹窄。
在對婦科惡性腫瘤患者進行化療的過程中應用IVAP可明顯減少護理人員的工作量,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嚴格進行無菌操作,按照相關流程進行操作,以預防患者發(fā)生相關并發(fā)癥。